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黄帝内经中的“长夏”指的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li-lei-34-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题目下面出现了大概三种说法,没能有一定论,这很正常。因为即便在《黄帝内经》中,长夏概念就是混乱的。

  • 长夏寄于每季最后18天
如《太阴阳明论》
帝曰:脾不主时何也?
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

按五脏对应五行,脾土治中央,意思是长夏放在一年四季最后的18天里面——需要注意的是,《黄帝内经》说历法明确带天数的时候多半是按一年360天,一季90天算的。

  • 长夏即是季夏,即农历六月

这点内容主要见于王冰之注,本题下面也有提及:

所谓长夏者,六月也。
土生于火,长在夏中,既长而旺。
故云长夏。


emmmm……“长在夏中,既长而旺,故云长夏”还煞有介事的解释了一下为啥叫“长夏”。但是真的怎么看怎么牵强。

  • 还有一种则是一年五季,长夏居一

现行习惯是一年分四季,季节既然只有4个,那怎么能对应五行呢?

很简单,一年如果有5个季节就可以了。

藏气法时论中说:

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
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
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
病在肺,愈于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秋……
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

这里怎么看都是春、夏、长夏、秋、冬处于平等地位的,当作每季节最后18天或者夏季的第三个月,不伦不类。合理的猜想也就是一年五个季节。长夏和四季并列,地位无差。

再看这里:

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而每个月最后18天使对应不上其日甲乙、其日丙丁、其日戊己、其日庚辛、其日壬癸的天干的。

这个日干支怎么看呢?依前面所说,当以一年360天(天有十日 , 日六竞而周甲 , 甲六复而成岁 , 三百六十日法也),一季72天论。那么一季地支循环六次。天干则循环7.2次。所以五个季节每个季节开头的日干为其日xx。

按此算法,其日某某的用法,实际上是指春季头两天天干甲乙,夏季头两天天干丙丁,以此类推。

这样的内容在《管子》中说的更直接一些。

《管子·五行篇》

日至,睹甲子木行御……
七十二日而毕,睹丙子,火行御……
七十二日而毕,睹戊子,土行御……
七十二日而毕,睹庚子,金行御……
七十二日而毕,睹壬子,水行御……
七十二日而毕,睹甲子,木行御……

以甲子日开始木行御,72天结束,第73天为丙子日——可参考上图,这是完全一致的内容,包括《淮南子·天文训》的“日冬至子午,夏至卯酉,冬至加 三日,则夏至之日也。岁迁六日,终而复始……”段,说的也是这个事情。


《黄帝内经》恐怕并非一人所作,当然也不是同一时代的人所作。应该说,从一开始,作者(们)的概念就是混乱的。

  • 五行配四季本来就是混乱的

五行有五个,四季有各个,这玩意对不上是显而易见的,硬点五行包罗万象,就得死命找补这个漏洞。找补漏洞不要紧,问题是各家没串供,补漏的方法差异很大,众说纷纭毫不奇怪。

所以现在来看那个时代的以五行配季节的方法都是乱的。这是时代原因,脱离时代讨论书中概念很容易跑偏。

长夏寄18天于四季的说法,《白虎通义》有类似的:

木王所以七十二日何?
土王四季,各十八日,合九十日为一时,王九十日。
土所以王四季何?
木非土不生,火非土不荣,金非土不成,水无土不高。
土扶微助衰,历成其道,故五行更王,亦须土也。
王四季,居中央不名时。

居中央不名时就是说五行之中土不占有四季,而是每季节分18天。

也有咬死土“居中央不名时”,认为土德完全不占四时的

以《礼记·月令》而讲,逐月讲述,但是在季夏之后,孟秋之前,插入一节,是没有配月的:

中央土。其日戊己。
其帝黄帝,其神后土。
其虫裸,其音宫,律中黄钟之宫。
其数五。其味甘,其臭香。
其祠中溜,祭先心。
天子居大庙大室,乘大路,驾黄骝,载黄旗,衣黄衣,服黄玉,食稷与牛,其器圜以闳。

《淮南子·时则训》中倒是支持农历六月属土

孟春之月,招摇指寅,昏参中,旦尾中。其位东方,其日甲乙,盛德在木……
孟夏之月,招摇指巳,昏翼中,旦婺女中,其位南方,其日丙丁,盛德在火……
季夏之月,招摇指未,昏心中,旦奎中,其位中央,其日戊己,盛德在土……
孟秋之月,招摇指申,昏斗中,旦毕中,其位西方,其日庚辛,盛德在金……
孟冬之月,招摇指亥,昏危中,旦七星中,其位北方,其日壬癸,盛德在水……

总结来说就是:

支持五季平分的书籍也不少

除了前面说的《管子·五行》、《淮南子·天文训》外,

还有《春秋繁露·治水五行》

日冬至七十二日,木用事,其气燥瘘而青,
七十二日,火用事,其气惨阳而赤;
七十二日,土用事,其气湿瘘而黄;
七十二日,金用事,其气惨淡而白;
七十二日,水用事,其气清寒而黑;
七十二日,复得木。

此外,《管子·幼官》中还有一种一年30节气的分法,《银雀山汉墓竹简》亦有《三十时》篇,以此观之,汉代以前某些地区的历算方式,配合五行应当没有问题。汉初一些书籍中还有阐述。后来随着时间流逝,则逐渐被人遗忘和忽视了。

长夏概念的混乱,实由五行配合季节的混乱。

可能的原因是《黄帝内经》作者不是一个人,而是分属与不同学派的传人;再或者就是内经作者或者整理者本身水平并不了然各个说法的区别,整理时候乱入了内容,或者创作时候随便抄写了一些不同、甚至是互相矛盾内容。

抄写、混杂不同学派互相矛盾的说法,但是疗效依然神奇,这就是中医文化最有魅力的内容之一吧。


user avatar   douzishu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理解里,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

这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离谱,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大量引入外资和外来技术开始后经济发展太快,在这种高速发展下做技术导向企业就是不可能的,你做技术带来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加了外资杠杆的竞争对手的增长率。

哪怕企业真的技术强壁垒高能活过竞争,企业里的员工也必然要被大量挖角,因为员工在这种环境下理性选择也是赚快钱。2000年赚了1000万的和2000-2020每年100万收入的在2021比资产时前者几乎无悬念完胜的背景下,没人会有心思在一家公司搞什么技术的,必然都是想着快,抄,上,做出影响力,跳槽,收入翻几倍,下一轮。

等中国也一年增长两三个点,利率接近0,普通搞技术的可以30混到60的时候,这种公司反而会更容易生成。




  

相关话题

  中医厉害的地方在哪里? 
  中国科技部向全社会征集颠覆性技术,中医为什么不上? 
  丁香园前CTO冯大辉一直在说中医,中医能治好病或者比西医更能「根治」某些病吗? 
  为什么中医会劝人停药? 
  为什么非要以现代的科学去解释中医? 
  世界上不用公元纪年的国家都使用什么纪年方法? 
  能不能设计出以人为主的验药方式,取代以药为主的双盲试验。这样不就可以完成废医验药的目标了吗? 
  中国现存最好的中医是谁?我要的是确凿的有临床的医生!? 
  kidney在中医里叫什么? 
  补脾似乎是中医永恒不变的话题,但是没有脾脏的人如何补脾?补脾后有用吗? 

前一个讨论
说改朝换代都要立正朔,那么是不是古时传统节日也随着改变?
下一个讨论
礼记中所言季夏月戊己日是那一天?(2017)如何确定?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