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美国把二战时援助苏联的物资交给蒋,中国能打走日本人吗? 第1页

     

user avatar   zhouyun-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可以参考:沙特大爷在也门。国军应该比沙特老爷要强,但是日军比胡赛强了不是点把点。


user avatar   hongchamoshum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美国把二战时援助苏联的物资交给蒋,

日本人能打走苏联人吗?

——这才是正确的提问方式!


user avatar   Nachtwacht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果然,这问题下面又有一大半的回答是在抖机灵。

我一直都觉得,作为中国人黑租借法案最好的办法不是论证其起到的作用有多小,而是将美国援助苏联的物资与援助中国的物资作对比,以此来凸显美国人还存留着的种族歧视。

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租借法案到底都给苏联了什么:

已经说过无数遍了,租借法案最重要的作用是让苏联能更好的作战,而不是单纯的给苏联武器,盟军提供的武器,价值远远比不上盟军提供的其余物资。

而再看美国对于中国的援助呢,

大部分都是单纯的武器装备,而几乎没有对于中国工业体系的援助,并且在武器装备的援助上,也是以驻印军和远征军为主,而忽略了国内前线的部队,并且还制定了不切实际的空军计划,以至于刺激日军发动一号作战。诚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对外交通线路的断绝,但却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哪怕是在国府请求过的其它方面的支持,美国也狠狠的坑过国府:

1942年开始,为了稳定法币币值,国府便有出售黄金来抑制通胀的打算,1942年12月,美国财政部同意提供价值2000万的黄金,费用从5亿美元的借款中拨付。

到了1943年7月,孔祥熙再度向摩根索建议从对华借款中拨出两亿美元用于黄金的购买,摩根索同意了。

1943年秋天,国府正式开始出售黄金,首批的价值150万美元的黄金来自重庆地区的黄金储备,作为备用的是9个月前指定的存放于纽约、即将逐步提供给中国的2000万美元黄金,以及财政部答应提供的两亿美元黄金。最初的100万美元黄金,于9月28日离开纽约,先经铁路抵达迈阿密,再从那里换乘飞机穿越南美、非洲、中东和印度,直到抵达重庆,等这批黄金抵达时,已经是11月19日了。截至1943年底,运至中国的黄金总共价值1050万美元。

孔祥熙于12月14日致电摩根索,告以如下信息:

您一定很高兴听到近期运输黄金一事是促使法币走强的一个突出因素,因为民众相信黄金的到来扩充了我国货币所需要的巨额储备,由此起到了稳定物价的作用。美国政府此举再度令中国人民确信,尽管面临封锁和超过6年的反侵略战争的累积效应导致的种种困难,中国有一位强大的朋友愿意在条件允许时巩固中国经济。

不过孔祥熙还是高兴的太早了,1944年1月9日,罗斯福在和摩根索的电话中表示,他希望每月可以运输2500万美元的黄金,但实际上11月和12月的运输量只有800万和200万美元。财政部甚至为此起草了一则日期显示为1月19日的致蒋介石的信息,其中有一句表态:

…空运队已经同意另外安排交通工具助财政部运输黄金给中国,所以我们希望每月能运输2500万美元左右。”

这句话在最终传达的信中被删掉了。然而,它却暴露了美国财政部后来强调运力不足来为没有运输黄金开脱是多么缺乏诚意。

至于出售黄金的效果,1944年7月,出售黄金的收入大概为23亿法币,而当月增发的法币数量则是63亿,值得注意的是,通货膨胀的速度在1944年加快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还是美国的因素,这部分后面会提到。

然而,此时美国财政部存心拖延这一点已经被明确感觉到,7月12日,中央银行的官员发来急电,要求立刻空运黄金,结果美国财政部的主事官员们开始违背摩根索之前的承诺,直到8月3日,美国财政部才交付300万黄金,并且走的还是水路,直到9月23日才抵达重庆。不过,之后总计430万美元的三批黄金于8-9月以空运方式交付。到了9月30日,中央银行手头只有21.5万美元的黄金。那三批空运的黄金,最后一批于10月3日到货并很快被卖光。此时,中国已无黄金可卖。

中国驻华盛顿代表催请紧急付运。他们提交了来自重庆中央银行的一封电报,电报中声称近期运抵的黄金“远不能满足待履行合同的需求”。最初的2000万美元黄金已经用尽,他们要求立即再供应2000万美元并用飞机运输。他们指出:“此时停止出售黄金将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尽管中国一再催促,停运黄金状态仍然维持了一个月。而且,那批11月2日付运的300万美元黄金走的也是水路,而之前运出的所有黄金,除了8月3日应中国7月1日的紧急申请供应的那批,都是走空运。显然,中国紧急申请的主要效果就是导致延迟发货,然后让它们走水路。另一批约300万美元的黄金于12月1日付运,仍是走水路。没再交付黄金的状态一直继续到1945年4月14日,当天,120万美元左右的黄金经水路运出。

而1944秋对于中国来说正是一段十分艰苦的时期,豫湘桂战役的溃败导致了数量巨大的难民,被日军逼着撤离城市的恐惧大大刺激了对黄金的需求,无独有偶,通货膨胀的急速加剧也在刺激着更多的人购买黄金,此时对黄金的需求可谓是空前高涨,但国府却已经由于美国财政部的行径而拿不出黄金了。

但重庆中央银行不敢停止出售黄金,所以,相信美国财政部的承诺、即便拖延也期待交货的重庆中央银行转向出售未来交货的黄金。

中国的黄金缺口持续扩大。中国待履行的黄金交割承诺,1944年底为1200万美元,1945年3月31日为5000万美元,3个月之后,则高达8400万美元。到1945年6月25日,黄金投机搞得人心惶惶,中央银行不得不停止出售黄金,在战争剩下的几个星期里,实际上没有卖出任何黄金。

到了1945年5月,黄金问题已经到了不可不解决的地步,宋子文亲自向杜鲁门提出了进口黄金的请求,并和美国财政部、国务院和战争部的官员商谈,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1945年下半年,大批黄金陆续运抵中国,但已经太迟了,从6月初开始,黄金市场已经彻底失控了。

美国财政部的主事官员一直以运力不足为借口拖延,但两亿美元黄金的总重不过200吨,而1944年却通过驼峰航线空运了2000吨钞票和印钞纸!同时在整个战争期间,美国财政部一直在毫不犹豫的向中东和印度运送黄金出售,试图以非通胀手段筹措资金。1944年出售黄金获得的210亿法币收入,几乎抵消了高达230亿法币左右的美国在华开支。

而1944年中国的通货膨胀速度加快,美国的“军事援助”起到了重大作用。

支持陈纳德率领的空军还是支持史迪威力挺的陆军改革,一直是美国对华军事援助中争吵不休的点,最终的结果,罗斯福选择支持有蒋介石力挺的陈纳德,这导致陆军改革缓慢的进行,但却以驻印军和第二批远征军为主,前线的部队刚开始改革之时,日军已经打过来了;而支持空军的结果则是决定以中国作为B-29的起飞基地,打击日本,该计划被命名为马特霍恩计划(Operation Matterhorn)

对此,史迪威发表了一段日后一语成谶的言论:

如果我们在做好准备之前就去刺激他们报复,整件事就完了。

为了实现马特霍恩计划,1943年秋,美方决定在成都为B-29修建新的基地,最终,该基地的修建损伤到了中国脆弱的经济:1944年1月,空军基地开始修建,为此,征募了超过30万工人,加上7.5万名合同工人,作为对比,20万人参与修建了滇缅公路,这种大兴土木极大程度的损伤了当地的经济,1944年的前6个月里,迁至成都的金陵大学的生活费用几乎增加两倍,米价则涨了近三倍。同时,为第二十航空队的B-29输送的补给,挤占了本该用于陆军改革和陈纳德的第十四航空队的资源。

更让人震惊的是,当日军发动一号作战时,陈纳德请求B-29轰炸日军位于武汉的基地,但却被华盛顿拒绝。美国的陆军史官如此尖刻的评价道:

建设空军力量之际却没有按同等比例发展地面部队以防守其基地,等于向敌人的回击发出了邀请。

陆军改革的成果,则在缅甸战役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和马特霍恩计划的失败以及随之而来的日军的报复中国军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所以,如何援助、如何利用援助物资,实际上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对于苏联的援助策略毫无疑问是十分成功的,除了其大多贡献无法被有效量化以至于现在经常被人黑屁以外。

而对于中国的援助则算不上成功甚至是失败的,美国对中国的援助,在我看来有一种十分强烈的仅仅是把中国作为抵抗日本的工具的心态,并且忽略了中国已经独自抵抗日本十分长久的时间,马特霍恩计划就是这种心态的最佳体现,对此,亨培克(Stanley Kuhl Hornbeck)也在1942年8月17日指出政府中各种机构都在妨碍美国的对华援助,并且发表过一番日后一语成谶的言论:

中国和整个远东作为有帮助的盟友可以失去,一旦失去,就会转向反对西方——我们这边缺少且需要多点儿努力来让中国人确信,当我们赞扬中国已经做出的抗争时…以及当我们承诺提供它援助时,我们说什么就是什么。

回到问题本身,如果美国把二战时援助的物资交给国府,但美国仍然是用一种上述的态度来对待中国,那么很有可能中国也仅仅只会获得军事装备而不是对于整个工业体系的重建,那么就算是国军能够打败日军但国府却不能成功的让美国转变态度,那么恐怕最后战后的结果还是不会变,只不过时间可能会变长罢了。

曾经担任国民政府财政顾问的亚瑟·杨格(Arthur N· Young)战后总结到:

中国在1937—1945年并未发展到政府能够应对日本侵略以及随之而来的许多国内外问题的程度。中国及其朋友们在很多事情上干得不错,但也有很多事干得很糟甚至压根儿没做。最终结果是令中国过度受挫而无法有效应对战后的政治军事冲击。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能!!!

运输大队长会交给TG,然后TG的摩步化轻步兵把日本人推下海,顺道把GMD秒了。


user avatar   present-is-gift 网友的相关建议: 
      

蒋介石是真心带不动!

大哥带小弟通常有三种小弟大哥很喜欢。

第一种是你给他一百块他只能给你干五十块的事。但是这个小弟态度好,够忠心,任何时候哪怕你不在理他也毫无保留地站在你这边。你就是让他趴在地上学狗叫,他也陪着笑,汪汪两声。

第二种是你给他一百块钱他给你办成两百块钱的事儿,虽然有时候不听话自作主张。但大是大非上都站在你这边。有时候倔强起来像头驴子,可是你好言相劝给够面子,还是不会让你下不来台。

第三种是给一百办一百的事,中规中矩,有原则但也总是支持你。让他学狗叫是根本不可能,指望他有奇思妙想干出什么特别漂亮的事也绝不可能。他叫你一声大哥,你给他利益。你不坑他,他不坑你。

蒋介石的情况大概是第四种小弟,给他一百块他自己贪掉三十,然后剩下七十只能办成三十块的事儿。而且他还要跟你讲原则,学狗叫,一辈子都不会学狗叫,时不时还突发奇想地给你找找别扭。

以当时的国际形势,但凡蒋介石能靠谱点儿,哪怕是态度够好呢,美国都不愿意放弃他。要不然,辛辛苦苦拉入五常一个敌人,美国是脑子有毛病啊?

所以,给蒋足量物资他当然也能干赢日本,甚至干赢苏联。可是这个足量,如果比美国人自己出兵消耗还大,那么干啥还要你蒋介石呢?

在杜鲁门眼里,蒋介石就是典型的又熊有不老实。


user avatar   Fourthforce-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放结论,在陆地交通线被切断的情况下用航空力量强行把输送给苏联的物资送给 蒋公的话,美国人可能要破产。本位面历史上驼峰航线至少损毁了近450架飞机,只运了65万吨物资(1941年以后连同滇缅公路等渠道在内美国提供给中国的租借物资总价值也只有7.78亿$),空勤人员牺牲1000多人(这也很好理解,正副驾驶+领航员在那种地方失事基本就挂了),如果强行运损失必然暴增

更要命的是,1944年5月拿下密支那机场前和之后的损失率根本两个概念

哪怕是1945年,每个月的损失率也达到0.239%-0.580%/千飞行小时,每个月运几万吨物资至少要死掉两位数空勤人员,甚至要死掉50个。而在1944年1月及以前,这个指标是1.968%/千飞行小时,其中1944年1-3月分别有23、38、46次事故共107次,导致134名空勤人员死亡。从其比例来看飞机损毁率不会比事故率低太多,极大概率超过1%/千飞行小时。之前空勤人员死亡较少完全是因为之前空运量本身较低。但如果强行把租借法案发货量提升到对苏租借(110亿$)的水平……

顺便感叹一句,这年头野生果粉(实为TG黑)至少在逼乎是不好找了,简直比大熊猫还罕见,今天居然能见到怒怪美国人援 蒋不努力的范本真是一件幸事。不仅如此,这位小“姐”还反对黑国军以及莫名其妙hp了8th Routh Army一句:

按照这位小“姐”的意思,阿美莉卡对苏联无私援助而对民国敷衍了事,并且主要只照顾驻印军、远征军而忽略了国内前线的部队还妄图以中国为基地战略轰炸,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指一号作战)。相反,只要阿美莉卡像援助苏联那样不仅提供武器还提供工业设备,我果脯必定能……

必定能继续当西方国家的盟友,必定能挺过战后的政治军事冲击。只要美国别把民国当工具人就行了。听上去貌似还挺符合逻辑。然而根本不符合事实

武器装备优先调拨驻印军、远征军证明阿美莉卡对民国援助敷衍了事?先明确一点,驼峰航线固然可歌可泣,但先后运进65万吨物资(价值不到7.8亿$)便付出了约450架运输机损毁的重大代价也是事实。并且驼峰航线的运输量达到高峰是1944年5月以后的事情,关键事件是收复密支那机场(即使6、7月时密支那还未解放也足以使驼峰航线运量大增而损失大减)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驻印军收复密支那,驼峰航线根本不可能在1945年战争结束前以450架左右运输机的代价送入65万吨物资。虽然美军接手机场、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改善物资运输条件也是运量增大的重要原因,但将军用物资提供给驻印军、远征军从而收复密支那乃至重新打通滇缅公路绝对不是因为阿美莉卡对民国的援助“存留种族歧视”、“忽略了前线部队”,而是实在是因为如果不优先供应驻印军、远征军,则后续供应成本会高昂到无法承受的地步,苏联接收的美国援助有110亿$(相当于驼峰航线运量的14倍以上),如果用驼峰航线(北线)强行运输,则需要把损失的运输机数量增加几十倍都不止(考虑到用北线运输的损失率数倍于南线的话)

并且恰恰相反,真正阻挠美国对华援助的正是 蒋介石本人。作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的困难时期被调往中国负责尽可能发挥民国作为抗日工具的作用的“督战官”,史迪威早在1942年7月19日就制定了反攻滇缅重新打通交通线的计划,其思路是对国军彻底改组并加带援助力度,其中后者会加强其实现前者的底气,而完成这一点就需要打通滇缅公路。1942年国军按兵不动可以理解,但是1943年10月驻印军、美军第5307特遣队发起反攻以后 蒋公还是不动,到1944年还不动。不仅不动, 蒋公还通过把陈纳德捧出来和史迪威唱对头戏(陈纳德鼓吹空军致胜论,认为少量物资加强空军就可以在短时间内遏制日军在华攻势甚至打败日本)的方式在入缅问题上扯后腿,成功把史迪威的计划截胡了。最后是1944年4月4日罗斯福亲自出面给 蒋公发电报,指出如果再不发起反攻则掐掉美援,可能提供给积极抗日的地方武装。直到罗斯福以此为要挟后的1944年5月,二期远征军才渡过怒江发起反攻。具体参考:

所以不是美国人不肯援助国民党,而是 蒋介石妄图保存实力挂机躺赢,等抗战结束后对付共产党

此外,即使美国真的提供了工业设备,国民党能在何种程度上加以利用也是很值得怀疑的。诚然1938年以后大后方的工业产值指数是上升的,但首先这也与1938年时内迁尚在进行中相关,迟至当年年底的宜昌大撤退后,中国工业才基本全部迁移至内地,此后才谈得上全面恢复生产。因此1939-42年工业产值的增加部分是因为本来就有的产能重新投入运营

那么,在援助通道畅通的情况下,国民党究竟能否能以美援对其工业进行升级呢?答案当然也是否定的。具体可参考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初期,此时已经不存在任何物理条件上的限制,然而:

什么叫做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啊(战术后仰)。当然,类似事情抗战中早就发生过了,基操勿6:

所以说,就算阿美莉卡给了国民党几十亿$又怎么样?还不是3年转进宝岛?

更不用说苏联即使在租借物资运抵很少的1941-2年时的工业产值相比于战前也没有极大跳水,租借法案对于苏联工业只不过是有所帮助(以1937年工业产值为100,则1940-5年分别为115、112、99、116、130、110),谈不上什么再造苏联。当然,宣称伪满洲帝国生活水平超过PRC-1的毛毛蛆会说是再造苏联

在王师到1945年6月才拿下冲绳的世界里,国民革命军想打跑日本人基本只能靠自己,那么究竟有没有这个可能性呢?可以根据驻印军、远征军的滇缅反攻以及1945年陆军总司令部(非字面意思,特指负责拱卫云贵川战略根据地以及准备协同美军反攻的相关部队)的表现来加以参考

以上部队中战斗力最为强悍的是驻印军,最初包括新1军(新22、38师),随后空运抵达的新30师,以及1944年空运抵达的第54军第14、50师,各师各有1个山炮营(各12门75mm山炮,新22、38师原有的2个山炮营中各1个被移交给第14、50师,新30师则自带1个山炮营),加强单位包括驻印军司令部直属的第4、5炮兵团(各36门105mm榴弹炮),第12炮兵团(36门155mm榴弹炮),第11重迫击炮兵团(48门150mm迫击炮),新1、6军炮兵营(各12门105mm榴弹炮,原新22、38师105mm榴弹炮营,组建军部时上缴),第1、2战车营(理论上各54辆轻型坦克,但实际还曾装备过原本准备提供给英军的M4谢尔曼坦克,另有自行火炮。第3战车营直到抗战胜利前夕才获得装备,第4-7战车营到抗战胜利也没有获得装备,实际驾驶汽车承担运输任务),另有工兵、辎重(汽车、骡马)、通信、宪兵、特务部队等。驻印军还得到美军第5307特遣队(团级规模)、英军部分温盖特突击队等单位配合,并得到强有力的空中支援,获得了制空权。驻印军仅5个师就获得上百辆坦克,数百门榴弹炮、重迫击炮、山炮,数百上千辆汽车,大量骡马的支援,这样的集中资源配置即使是彻底打通物资运输线也未必能在全军推广

当面之敌是第18师团全部及第53师团一部等。交战的结果是,驻印军伤亡1.7万人(不含配合其作战的盟军部队),但第18师团经历15次补充累计参战3.1万人,死亡达2万以上。仅从驻印军与第18师团等部交战的结果而言,似乎国民党军只需要获得美援即可战斗力突飞猛进,但显然驻印军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还得益于其它众多有利因素:

1.驻印军参战的5个师中,新22师是精锐的第5军第200师参加昆仑关战役后抽调基干扩编而来为第5军组建的;新38师是精锐的税警总团在淞沪会战后以伤愈老兵为基干重建的缉私总队的6个团中的第2-4团合编而来;新30师是1943年新组建的中央军部队,几个月后即空运印度;第14师是1930年以中央军校武汉分校教导部队合编的第3教导师改编而来;第50师是抗战初期中央化的原湘军,其中第14、50师均属土木系分支第54军,与湖南保安团改编的第198师各交换了1个团。可见驻印军的5个师在国军内部均属于精英或中上水平的部队

2.驻印军补充兵挑选严格,不收体弱士卒,且学生兵比例高

3.当面日军兵力相对薄弱且作战环境极为恶劣,6月中旬驻印军攻克加迈并于当月下旬期间在南高江一带扫荡日军残部,仅饿死的日军尸体便发现了超过2000具。日军死亡的2万多人中死于病饿等原因的不在少数,尽管这也是驻印军经过血战迫使其仓皇撤退的结果,但也确实降低了驻印军的伤亡

4.史迪威向驻印军部队派驻了数百名美军军官掌握军饷拨发,避免了贪墨,提升了士气

相比之下第二期远征军的战斗表现就要差得多。整个远征军有16个师(后第5军第200师也参战),直属支援单位较少,有第7炮兵团(混装76.2mm野炮、115mm榴弹炮,可能分别有24、12门)、第10炮兵团(18门150mm榴弹炮)、第2重迫击炮兵团、第5军炮兵营。各军有1个山炮营/榴弹炮营,各师有0/1个山炮营,再考虑到作战地点补给不便,则火力优势很大程度上被抵消。不过当面日军只有第56师团全部,后增援了第2、18、49、53师团各一部等少数部队

其中第8军荣誉第1师是以各部队伤愈老兵合编而来,曾为第5军部队;第82师是原黔军预备第13师、第13军补充旅(第13军是汤恩伯起家的老部队,抗战前与第1、18军合称三大主力)合编;第103师原黔军,后二者均为抗战初期中央化的地方军阀部队。该军与第71军新28师以伤亡近8000人的代价围歼松山要塞的不到1500名日军,从5月打到9月才最终攻克松山要塞

第20集团军第53军第116、130师是随张学良入关的原东北军国防旅而第54军第36师是第87、88师补充团合编而来;第198师是4个原湖南省保安团组建,随后与第54军内部战斗力较强的第14、50师各自交换了下属的1个团;预备第2师是以贵州省保安团组建的中央军部队。2个军5个师围攻腾冲要塞(守军不足1个联队,约2000人)并抗击腾冲县城外日军解围,截止收复腾冲伤亡1.8万多人,并且事后在国殇墓园收敛阵亡将士9618人,估计1.8万的伤亡数字还低估了

第71军第87、88师是第1教导师(1929年以中央军校教导部队编成)、国民政府警卫旅(最早可追溯到1927年驻南京的中央警卫师一部)合编而来的国民政府警卫师扩编而来的警卫军第1、2师改编而来;新28师是以康泽组建的收容军校失业学员、失业青年等人员组建的军委别动队改编而来的第66军新28、29师合编而来。从其组成而言,第87、88师堪称御林军。然而该军围攻龙陵时这2个师(新28师此时在进攻松山要塞)却先是误报收复龙陵(实际只收复旧城),随后发生了腾龙桥失守(师派一团,团派一营,营派一连……)及其连锁反应,2个师的大军被龙陵守备队(最初有1300人)、紧急增援龙陵的藤木大队(第2师团第29步兵联队第2大队,440人)、负责解围的松井部队(2个大队等,1500人)联合反攻打破了对龙陵的包围并被迫后撤,此时其它负责解围的日军部队还在赶来的路中。第2军第9师是北伐时的第1军第1师(最早的3个教导团合编,参加过东征)全部、第22师(北伐战争爆发后进一步以黄埔军校生为基干组建的新部队)及军教导团各一部合编;第76师是原河南地方部队;新33师是抗战期间新组建的中央军部队。第6军第93师是原国民军第2军改编而来的独立第15旅(独立第33旅),属于中央化的杂牌;新39师是抗战期间新组建的中央军部队。这2个军也参加了腾冲、平嘎一带的攻防战斗,最后1个围歼战都没有打出来

第11集团军在龙陵一带伤亡近4万人。整个远征军伤亡近7万人。相比之下,1944年4月29日到7月5日,第56师团指挥下作战的1.1万人战死1719人、战伤1257人、战病死约200人,战病约4500人;1944年7月6日到10月5日,第56师团1.1万人战死4868人、战伤1430人、战病死386人,战病人数不明,第2师团6000人战死约800人、战伤约800人;1944年10月5日到1945年1月26日,第56师团8000人战死1803人、战伤3194人、战病死27人,第2、18、49、53师团各一部总损失情况不详,战病数字不完整。有较准确数字的部分共战死约9000人、战伤约6500人、战病死约600人。无论如何,远征军的伤亡数字远大于日军总损失,更不用说去比日军伤亡。但是如果考虑到日军构筑了坚固的半永备工事并事先囤积了物资而国军作为进攻方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战场作战时必然难以充分发挥火力优势,以及考虑到之前国军对日军的表现,不能否认美援武器对战斗力有所提升

1945年彻底打通交通线后国军接收的武器装备进一步增加,除驻印军新1、6军,远征军第2、8、53、54、71军外,还有第5、13、18、73、74、93军升格为美械军,第46、52、60、62军升格为半美械军,其中第5军一部也参加了二期远征。合计13个美械军、4个半美械军。不过1945年国军还是以挂机为主,甚至雪峰山战役/芷江战役是躺等日军先来进攻再反击,主动出击的积极性并不高,可能是想躺赢

当然,果粉小“姐”心心念念的所谓“一语成谶”、“中国作为盟友一旦失去就会转向反对西方”、“最后战后的结果”、“另中国过度受挫而无法有效应对战后的政治军事冲击”到底是在哀叹一些什么事情,我暂时蒙在鼓里。至于怀特怎么就被认定为苏联间谍,我一脸懵逼

简单总结一下:

1.就本位面历史上 蒋公的躺赢心态,美国很难把援苏物资交到中国手里,除非美国不怕破产,美国陆航不怕飞行员死绝

2.集中向驻印军、远征军供应武器装备是为了夺取密支那改善驼峰航线的运行环境以及打通滇缅公路从而更好地向中国输送物资而不是出于歧视。美国人为了尽快打通运输线已经很努力了,史迪威直接跑到驻印军司令部坐镇指挥,真正不努力乃至恶意挂机的不是别人 ,正是 蒋公

3.向中国提供工业设备理论上可以强化中国的实力,奈何党国自有买办治国的国情在此

4.美国武器可以提高国军的战斗力,但驻印军的辉煌很难大范围复制

5.即使美械增强了国军的战斗力, 蒋公还是想挂机躺赢

6.武器装备不足美援肯定可以解决,工业能力不足美援也许(但可能性不大)可以解决,而恶意挂机躺赢、派系倾轧、师派一团团派一营营派一连的问题,美援几乎不可能解决

7.讨论美国对华租借法案的作用和影响属于正常史学交流,但是硬要架空一个民国经受住战后的政治军事考验/中国成为西方的盟友的世界算什么行为,各位自己看着办


最后,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席卷兽穴的风暴


user avatar   elrick-z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宋女士能买下半个纽约。


user avatar   hong-qi-la-bao-er-fen-jian-d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概最迟在43年,我们就可以在太平洋岛屿上看见谢尔曼大战谢尔曼了


user avatar   zhengmei-q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罗斯福总统的全权代表哈里•霍普金斯派运输专家阿恩斯坦去调查为什么“滇缅公路连他妈的一件东西也运不了”。。按目前的运输速度,把积压的物资全部运走得要八个月的时间。阿恩斯坦发现管理人员腐败无能,工作效率极低。

  阿恩斯坦写了一份报告,建议采取明显措施,以便一次能让八千辆卡车运行。他的报告译成中文转呈给委员长。这个报告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中国很快就邀请他及他的两名助手接管公路的管理权,允许他们对经过的卡车征收收很高的通行费。阿恩斯坦谢绝了。中国又增设了一些委员会和管理局,重新分配了管理权。虽然最上层没多大改变,但是,由于美国根据租借法派去了一个由四十六名技工组成的技术组,公路的交通畅通了。技术组在公路沿线设立了车库和维修站,并向中国人传授润滑技术。

PS:这是阿恩斯坦发现的问题:滇缅公路从昆明通往腊戍,路面宽九英尺,全长七百一十五公里,是一条单行公路。公路的情况骇人听闻。在中国境内的起点站昆明,卡车司机得办理八道海关手续才获准通行,有时光是办理这些手续就得花一整天的时间。此外,公路上还设有十来个检查站,省里的官员对卡车收税后才放行。在中缅边界的畹町,有二百五十辆卡车等着办理海关手续,有的要等上二十四小时,有的甚至要等上两周。有几百辆卡车因汽油耗尽而躺在公路上,司机们显然不懂如何上润滑油,要么就是润滑油太贵。黑市上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在卖偷来的汽车零件。有十五个官方机构、交通公司和管制机构在公路上活动,它们代表政府各部,并把敲榨到的钱交给这些部门。滇缅公路一个月的运输量为三万吨,但实际上只能勉勉强强地运输六千吨货物。


user avatar   wagela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无视掉美国援助苏联物资不适合中国

第二,无视掉美国的先欧后亚政策

第三,无视缅甸丢失后,驼峰航线根本支撑不起对华大规模输血

好了,现在假设中美之间开了一个任意门,让美国以援助苏联的力度大力援助先总统,那么会发生什么了?

我的答案是:先总统因此会与美国发生激烈的冲突,并危及中美的盟友关系


回顾下历史上发生了什么

伴随着美援而来的,是史迪威这个飞碟对国军和国府的指手画脚



这种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的观点自然是遭到了先总统的极力反对

哪怕飞碟史迪威说服了参谋长联席会议

但是在先总统据理力争之下,飞碟打道回府,国府国军的主权和尊严得到了捍卫



但是,罗斯福向先总统妥协的前提是,他已经对国军放弃治疗,单纯期待先总统能苟住就好了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要求美国以援助苏联的力度援助国府,那么还能继续期待华府满足于帮助国府训练军队、对国军进行技术性改造?


一个得到华府全力支持、腰板更硬的飞碟史迪威,和先总统会摩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这画面太美我不敢想象



至于认为斯大林也当过运输大队长,因此国军如果得到美国援苏力度扶持就可以一力降十会的

嗯,貌似美国并没有因为援助了苏联,就敢于在战时对苏联政府和军队指手画脚来着

人和人是不同的


2019.4.11补充

之前的回答忘了史迪威和陈纳德的陆空之争

突然想起来这个异时空里,先总统和罗斯福完全有可能和二次缅甸战役之前一样,把主要的援华物资用来加强陈纳德的空军

得到时空门物资大幅度强化的第十四航空队能否在半年到一年内打垮日本,或者至少摧毁日本在中国战场的战略进攻能力?

本军盲寻思着,如果物资能一次性到位的话,还真有那么点可能

但是,如果通过时空门传送的物资,和历史上美国援苏物资一样,大头要等44年才到的话,多半是刺激日方提前发动一号作战吧




     

相关话题

  如果历史穿越回一战或二战前,德国该如何破局? 
  鲁迅之于中国的意义和高尔基之于苏联的意义这二者有什么不同呢? 
  美国送两艘巡逻艇「增援」乌克兰海军,释放了什么信息? 
  是否绝大多数原华约国家都没有获得自由前的生活水平?如果是,是不是最大的讽刺? 
  中国未来多少年才能超过美国? 
  在二战中被德国占领的国家其投降德军的士兵是如何处理的? 
  如何看待 5 月 14 日,美国新冠肺炎死亡人数超过中国累计确诊人数? 
  在全球全世界那么多国度和地区里面,哪一个国度地区的文化体制习俗是最宠爱精神病患者的?不敢歧视这类人? 
  日本为什么不用苏联的方法处理核污染水? 
  二战时期德国和日本的全民支持法西斯是真的被洗脑了吗? 

前一个讨论
苏德战争前夕,苏联军队部署是进攻态势还是防御态势?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布偶猫舍都说自己不赚钱?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