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新西兰是怎样一个国家? 第1页

  

user avatar   xing-qiu-yan-jiu-s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天堂在左,红尘在右,新西兰是一处十分特别的沧海孤岛。

在遥远的南半球,有一片“遗世独立”的土地,新西兰。

它偏居南太平洋一隅,即便与最近的澳洲大陆,相距也超过1500千米,可谓远离尘世喧嚣。

它是人类最晚定居的土地之一,在此前的漫长岁月里,万家灯火与它无关,红尘世界与它无关,有的只是无声矗立的巍巍高山,一望无尽的茫茫沧海。

这也让它的自然风光极其原始、极其纯净,正所谓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得?

以至于作家笔下的传说、人们想象的神话,一度在这里成为现实。

一座与世隔绝的沧海孤岛,一个一尘不染的天堂之国。

究竟是什么塑造了这样一个新西兰?

新西兰的陆地面积约26.8万平方千米,而山地和丘陵地区占比高达75%,从高空俯瞰,大地之上如同虎踞龙盘。面积最大的两座岛屿南北相持,尤为引人瞩目,人称“北岛”“南岛”。

太平洋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分界线沿两岛穿行而过,并在两岛之上造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观。

其中之一,便是生于碰撞的火山世界。

数千万年前,北岛与古陆分离形成岛屿。由于太平洋板块向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下方俯冲,岛屿亦随之逐渐隆起扩大。在板块俯冲的巨大能量下,岩浆在地下深处不断积聚,直至冲破地表、喷薄而出,在北岛之上形成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的火山,甚至在人口稠密的城市旁也能一睹火山的真容。

而中部海拔较高的高原地带,更有大量火山集中分布,被称为中央火山高原。

其中最为声名显赫的,莫过于地处高原中心的陶波湖(Lake Taupo)。这是新西兰最大的湖泊,湖面面积达616平方千米,几乎是100个杭州西湖的大小,目之所及处碧涛万顷、波光粼粼。

(请横屏观看)

而风平浪静的水面下却蕴藏着强大的能量。大约26500年前,这里发生了一次超级火山喷发,其规模在上下7万年间可谓空前绝后。数百平方千米的土地随之坍塌,一个巨大的火山口就此形成,这便是陶波湖的雏形。

在陶波湖西南角则是著名的汤加里罗国家公园,不到20千米的距离内连续分布着三座活火山。

包括顶部宽而平坦的汤加里罗火山(Mount Tongariro),

呈现优美锥形的瑙鲁霍伊火山(Mount Ngauruhoe),

以及北岛最高峰鲁阿佩胡火山(Mount Ruapehu)。

其中鲁阿佩胡火山的最高海拔达到2797米,山顶常年积雪覆盖,是新西兰最大的滑雪胜地。

汤加里罗山,则在古老的神话里,从众山间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举俘获了“女神”的芳心。而落败者则被驱逐,从此远离中央地带,其中一位便是埃格蒙特峰(Mount Egmont)。

它孤独地耸立于北岛西海岸,至今“孑然一身”。从高空俯瞰,熔岩和水流的痕迹依旧清晰可见。以此为中心,埃格蒙特国家公园内的森林郁郁葱葱,在大地上形成规则的圆形,与周边密密麻麻的农田产生极为强烈的对比。

而在另一头,陶波湖的东北部则是以罗托鲁阿市(Rotorua)为中心,长约240千米、宽约48千米的地热区。这里遍布着雾气缭绕的温泉、蒸汽迸发的气孔、汩汩冒泡的泥浆池以及随时可能喷薄而出的间歇泉。由于地热活跃、蒸汽翻腾,又被当地人称做“地狱之门”

(请横屏观看)

温泉中的含硫矿物在泉池中缓慢沉积,加之特殊的微生物作用,共同形成斑斓夺目的色彩。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释放,气泡从池底源源不断地升起,“香槟池”(Champagne Pool)便由此得名

南半球规模最大的波胡图间歇泉(Pohutu Geyser),平均每小时喷发1-2次,喷发高度可达到30米,水柱冲天、蔚为壮观。

而由这片地热区向东北方延伸,直至离开海岸约50千米处,则是一座特殊的岛屿,怀特岛(White Island)。即便露出海平面的仅是直径约2千米的火山口,但嘶嘶冒烟的气孔和随处可见的硫矿却时刻提醒着到访的人们,这是新西兰最为活跃的火山。

众多的火山造就了众多的火山湖,当水流从这些湖泊中溢出自高原中心一路顺势而下,便形成大量跌落的瀑布、湍急的河流,直至注入四面环绕的海洋。

例如,以陶波湖为源头,诞生了新西兰的第一长河怀卡托河(Waikato River),它全长425千米,一路朝西北方向奔腾而去。

在山区,河流跌落悬崖形成声势浩荡的瀑布。

而离开山区,经过长年累月的冲积,便造就了沃野千里的怀卡托平原。至今仍是新西兰最重要的农牧业区之一。

(请横屏观看)

总而言之,北岛的山、水、土地几乎可以说是因火山而生、因火山而盛,而与之毗邻的南岛尽管只与北岛间隔着数十千米的海峡,却又是另一番天地。

北岛并不缺白雪皑皑的雪山,但却罕见冰川的踪迹,仅有最高峰鲁阿佩胡火山附近分布有18条小型冰川,长度均不超过1.6千米。

然而在南岛,冰川数量则高达3000余条,最大长度可超过20千米。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令北岛望尘莫及,而其中绝大多数冰川均分布在一条大型山脉之上。

这条冰川广布的山脉同样因板块碰撞而生。数千万年前,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上的两个岛屿在碰撞中合二为一,留下常年活跃的大型走滑断裂带,并沿着断裂带形成了一条纵贯南北、长度绵延约500千米、几乎占据半个南岛的南阿尔卑斯山脉(Southern Alps)。

(请横屏观看)

山脉之上,26座雪峰高耸矗立,其海拔均超过3000米,较之北岛的山峰更加宏伟。新西兰的最高峰亦坐落于此,库克山(Mount Cook)海拔达3724米,在毛利语中被称作“穿云之山”。

而在库克山国家公园约7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几乎集中了新西兰所有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如众山朝圣、众星拱月。

(请横屏观看)

公园内超过40%的地表都被大大小小的冰川覆盖。

包括位于库克山东部,规模居于众冰川之首的塔斯曼冰川(Tasman Glacier),其长度达23.5千米,厚度更是接近600米。冰川以磅礴之势,从高山之上倾泻而下,占据了整个公园约1/7的面积。

更为特别的,则是位于山脉西侧的福克斯冰川(Fox Glacier)。

以及弗朗兹·约瑟夫冰川(Franz Josef Glacier)。它们自南阿尔卑斯山脉起,不断向西海岸蜿蜒而下。冰川末端所到之处海拔仅有约300米,几乎接近海岸旁的温带雨林,这也让它们成为了世界上最易到达的冰川之一。

实际上,在数万年前,南岛的冰川规模远比今日更加庞大,天长日久的冰川作用不断侵蚀山体、重塑地表,随着冰川消融、海水入侵,便形成了独特的峡湾景观。其中尤以南岛西部至西南部的峡湾地(Fiordland)最为闻名遐迩。其山峰尖锐、崖壁陡峭,如同刀劈斧凿,令人叹为观止。

(请横屏观看)

另一方面,由于各类冰川作用,山脉各处形成了大量冰川湖泊。和北岛上圆润的火山湖不同,这里的湖泊大多形状狭长,如同镶嵌在山谷之中。

其中,湖面弯折呈“S”型的瓦卡蒂普湖(Lake Wakatipu),最大长度达75千米,最宽处却仅有5千米,是新西兰最长的的湖泊。

(请横屏观看)

而坐落在其北岸的,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小镇昆斯敦(Queenstown)。小镇临湖而建,四围群山环抱,山水相依、风景如画,宛如世外桃源。

另一独特的冰川湖,则是接近南岛西南端尽头的蒂阿瑙湖(Lake Te Anau)。它是南岛最大的湖泊,其面积仅次于陶波湖,但深度却超过陶波湖的2倍,这也让它拥有整个大洋洲最大的淡水储量。

此外,古老的冰川作用,在湖泊的西岸形成了三条狭长曲折的槽谷,形态如同三条触手,在山地间不断延伸。

数千条冰川,不计其数的湖泊,成为了南岛之上重要的流水之源。

以南阿尔卑斯山脉为轴,众多河流由此顺势而下,一路奔向四周的海洋。

在山脉东侧,由于地势宽阔平坦,加之河流长年累月的冲积,便诞生了辽阔的坎特伯雷平原(Canterbury Plains),

以及奥塔戈地区中星罗棋布的山间谷地,它们是新西兰最大的粮仓、世界知名的葡萄酒产地,以及极为优质的天然牧场。

当然,山的塑造并不止于此。位于南纬40°附近的新西兰正处于西风带的控制之下,气流裹挟着大量水汽,从海上自西向东而来。然而南北延展的山脉却如同一道超级屏障,将水汽阻挡在山脉西侧,形成了一个潮湿多雨的世界,其年降水量最高可达16000毫米,即便在世界范围内也实为罕见。

极其湿润的环境下,广袤的温带雨林将地表覆盖得严丝合缝,放眼望去万木葱茏。

与此同时,大量的降雨汇聚成流,从陡峭的崖壁上飞漱而下,形成众多瀑布。

其中尤以峡湾地区的萨瑟兰瀑布(The Sutherland Falls)最为壮观,它的高度达580余米,相当于一座100多层的摩天大楼。

而反观山脉东侧,气流千辛万苦地翻越山脉,水汽早已丧失大半,于是山脉东部的气候更为干燥炎热,一些地区的年降水量甚至低于380毫米,和中国的呼和浩特相当。

至此,北岛的火山地热南岛的雪峰冰川共同塑造了新西兰土地上最主要的自然景观,然而这还远远不够,接下来的伟大创造,将由海洋来完成。

隔绝

作为一个岛国,新西兰四面环海,海陆相接之处是曲折的海岸,也是陆地的尽头。

海水向陆地内延伸,如同向下生长的根须,形成崎岖的峡湾。

陆地向海洋中延伸,如同向外探索的触手,形成突出的岬角。

在海水旷日持久的冲刷下,岸边的岩石被重塑,呈现出独特的造型。

曾经深埋于地下的奇特圆石逐渐出露地表、重见天日。

超过15000千米的海岸线,宣告着陆地边界的终结。而早在大约6000万年前,新西兰所在的大陆板块就与其他大陆彻底分离,广袤无垠的海洋四面合围,这场“隔绝”便开始了。

自此,“离群索居”的新西兰逐渐与其他大陆分道扬镳,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生命演化进程。今天这里90%的淡水鱼类、82%的维管植物、以及71%的鸟类都属于全球独一无二的物种。


人迹罕至的丛林,偏远崎岖的海湾,与世隔绝的离岛,为它们保留了一方隐秘的家园。

身形魁梧的贝壳杉(Kauri)是世上现存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2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时代。它拥有极为粗壮的树干,现存者中最大周长超过16米,直径超过5米。

而在人类到来之前,长达近千万年的时间里,除了陆地上的3种蝙蝠、海洋中的鲸鱼、海豚、海豹等,新西兰并没有任何哺乳动物的踪迹

在缺少天敌的条件下,部分鸟类甚至放弃了飞翔转而占领陆地,例如外表酷似猕猴桃的几维鸟(Kiwi);

长着猫头鹰面孔,身形滚圆的鸮鹦鹉(Kakapo);

以及羽毛呈现“五彩斑斓的黑”,双脚和喙鲜红而粗壮的南秧鸡(Takahē)。

直到公元1200-1300年,大约是中国的南宋时期,人类才首次踏上这片土地。随后哺乳动物也被带入,从此打破了原始的生态平衡,森林覆盖率大幅减少,近一半本地脊椎动物灭绝。其中包括51种鸟类

这固然令人惋惜,但与此同时,漂洋过海到来的人类和随之而来的新物种,却也为这个与世隔绝的岛屿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机遇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毛利人为代表的早期定居者主要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直到1769年,第一批英国殖民者跨洋而来,这片土地的发展轨迹也因此改变。

凭借着广袤的丛林、肥沃的原野和丰美的草场,人们砍伐森林,开垦农田、放牧牛羊,加之贮存、运输技术的升级,从木材到谷物,

羊毛到矿产,

肉制品到乳制品,都从这里络绎不绝地运往遥远的大洋彼岸。

自19世纪中期起,各类货物的出口为新西兰的社会发展开启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时至今日,即便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多数出口货物的价格下跌,但出口产值在全国GDP中占比依然可达20%以上,出口地覆盖全世界201个国家和地区。

千万年前,是海洋令新西兰与世隔绝;千万年后,依然是海洋让新西兰重新拥抱世界。

而随着人口和财富聚集,在重要的港口地区,一座座现代化都市随之拔地而起,自然界丰厚的水力和地热资源则成为了关键的电力来源,为全国提供了3/4的电力。最大的城市奥克兰高楼林立、灯火通明,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加上地处北岛南岸的首都惠灵顿,南岛东岸的克赖斯特彻奇,这三座规模最大的城市集中了全国一半的人口。

随着新西兰的声名鹊起,世界各地的人们纷至沓来。2018年,国际游客的旅游消费额,几乎与畜牧业产品的出口产值相当。而根据新西兰政府的预测,未来前往新西兰的游客人数仍将以超过4%的速度持续增长。

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孤岛”,因为人类的到来有了全新的色彩。

然而,随着现代交通日益发达,人类的足迹日益扩张,所谓的“世外桃源”也许终将越来越少。

所谓的“沧海孤岛”,注定不再与世无争。

今天的新西兰,仍是那个由火山、冰峰、海洋所创造的纯净天堂

亦是那个由人类文明所点缀的喧嚣红尘

但明天的新西兰是什么样?

这个问题,只能留待人们自己解答。


全文完,感谢阅读。

创作团队

  • 编辑:王昆
  • 图片:余宽&刘白
  • 设计:郑伯容
  • 地图:巩向杰
  • 审校:云舞空城&王朝阳
  • 封面图片来源:VCG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1. Peter Ballance. New Zealand geology[M]. Miscellaneous Publication. 2009.
  2. 王章辉. 新西兰[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3. 孤独星球 · 新西兰[M].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15.
  4. 李金龙. 国家地理百科 · 新西兰[M]. 远方出版社. 2005.
  5. 刘樊德. 今日新西兰[M]. 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6. New Zealand Geographic Magazine.
  7. Wikipedia: New Zealand.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相关话题

  中国哪个省份的版图在历史上变化不大? 
  你读过哪些书之后,想去书中的地方旅游? 
  普吉岛翻船事故致 47 名中国游客遇难,现场情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故? 
  如果有5000亿,50亿,5000万,年薪20万,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报效祖国? 
  旅行中真的会有艳遇嘛? 
  有没有关于地理的番剧? 
  深圳有哪些不是太有名,但是又好玩的地方吗? 
  如何看待外媒报道称美国宣布暂停所有常规签证服务?会带来哪些影响? 
  武汉有什么「鲜为人知但很有意思」的景点? 
  青岛是一座怎么样的城市?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