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身边的人都想学计算机,计算机真的有那么好吗?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一个普通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经历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我是在2015年从高考大省考到一所末流211专业的,虽然有600多分,但是却被调剂到了土木学院,大一浑浑噩噩的就过去了,平时上课基本上也不去,就在宿舍里跟舍友打牌,斗地主,但是在考试前的一个月会猛学,大一学了一门编程语言VB,感觉很有意思,就在大二的时候提出转专业,当时16年,计算机根本在学校里就不火,转计算机随便转,第二年绩点就开始卷起来了

转到计算机专业之后接触了机器学习,第一门课看的是吴恩达的cs229,画质最差的那一版,这门课的课程pdf才是这门课的精华,真的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每一张都能收获很多东西,没有一句废话在里面,后面我再也没有上过一门课件如此精华的网课。然后本科剩下的时间就看了更多的课,做了一些java开发的项目,做了一些算法竞赛,到了大四保研到上海末流985学校计算机

研究生就很轻松了,19年入学,上半学期上课,下本学期疫情在家,研二开学后开始在外面实习,因为我们老师是放养的,因此不管实习的,一年时间里实习了三家公司,一家二线大厂,bat中两家,全是算法岗位,我硕士期间没有任何论文,刚开始找实习是用的算法竞赛丰富简历,先去二线厂丰富简历,然后才能取得bat的实习岗位

参加了今年的秋招,最终获得的几个offer薪资都在60w左右,明年入职。对我来说,计算机是最佳的选择了,我很庆幸当初选择计算机,因为实在是没有钱,有多没钱呢,我15年上大学,大学里在一线城市,大学期间一个月生活费不超过500,除了吃饭没有其他开销,只吃食堂,研究生有了国家补贴和助教才变得好了一些,初中的时候没钱买鞋,冬天往夏天网格运动鞋里塞纸保暖。我现在一年的薪资比我家所有的资产加起来都要多了

知乎虽然各种回答水平参差不齐,各种人插科打诨的也多,但是还是有非常多有用的信息的,我这几年遇见相关专业问题一般不是去看论文就是会来知乎上面搜,很多精彩的回答对我的成长也起了促进作用,特别感谢 @微调@霍华德,微调我是他最早的几个粉丝之一,记得他刚注册知乎,在apachen群里分享自己的账号,粉丝数不足10人的时候我关注的他,这些年里他的有些回答专业性很强,但是他们的回答更多的是对我个人路径规划上面的启发

要说计算机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想就是对未来更敢想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来来来,我来劝退一波。

注:在天坑专业,想转计算机的,请谨慎阅读此文!本文主要对比专业为医(口腔,临床,影像等),法,商(金融,会计等)。

先介绍我一下我自己,985的计算机专业本硕博。某国内第一大厂手机部门干过工程师。现在博士在读(最热的深度学习方向)。家境在非一线城市买房不难。

以上履历,我客观评价就是,放在大环境中算不错的。但在真正大牛面前却是很弱的。也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所以我觉得我的经验也是具有普适性的。

我劝退计算机的主要原因是:

计算机工业界和学术界发展的太快,对于一般人而言,每两三年就会面临“老技术将被淘汰,新技术学习成本太高”的问题。就无法很有效地积累起自己的人脉,经验,头衔等。工资虽高,但职业前景并不明朗,也基本上没有社会资源。而这些人脉,经验,头衔,信息差等等,才是属于自己职场护城河。

以我自己为例,

11左右,我在读本科,我那会儿学校内做的项目以嵌入式开发为主。

15-16年,移动互联网如日中天,涌现出一大批高薪的前后端,移动端岗位。我当时也加入华为,做移动开发。干了一年半走了,原因很简单,“以我现在拥有的技能,如果我被裁了,还有谁会用这个工资聘我,而呆着,陷入繁琐的业务代码中,技能也没太多提升”。我觉得这不是企业的问题,是码农职业的问题。

17-18年,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又成了工业界和学术界共同的新星。我也在这时读博士,研究此方向。现在进展很好,但是,如果哪天AI不火了呢?我是没有精力再更换一个全新的技术体系了。

客观来看,我一直弄潮前行。但是,这三个阶段我用的技术之间基本没有联系,每一次转换感觉自己都是从0开始,时间成本很大。计算机听着是一个专业,但具体到程序员,有做AI的,系统,算法,网络,应用的。每个里面还有很多小方向。在这里面稍微变一下就感觉像是换了一个专业和体系了。让一个资深后端工程师去面AI算法,10道题1个都答不出来都是正常的。技术变化快,在一个小方向里面深挖无疑是风险很大的。

最后一点,学计算机的人,相对其他非工科行业,绝大多数人都不太懂生活。不懂撩妹,恋爱体验也很不好。一个是因为女孩子本来就少,二个是因为天天跟代码打交道,思维也变了。

所以我现在已经再往学术路线转了,努力多发论文拿个教职,建立属于我自己的护城河(写作经验,学术人脉,数学工具等等),建立这些可积累的东西。在不过可预见的未来,也基本上告别高薪了。我遁入学术界,玩的规则已经跟主流计算机岗位没什么关系了,算是半退了。

有的人可能会说,可以慢慢转管理啊,但是在企业干过的人都知道,业务规模要是发展不快。哪有那么多领导给你当。计算机也没什么特别的。

对比其他职业,例如医生,律师,金融分析师,会计,设计等等。职业技能和资源,头衔是随着年限稳步增长的。对于不极端追求薪酬的人来说,从长远职业发展来看,都是比计算机更好的选择。国内应该也会慢慢向海外看齐,学医(临床,口腔,麻醉等),法律,商成为优秀年轻人的选择。

---------------------------------分割线----------------------------

统一答复一下评论区,

还有一些人问我,计算机是不是所有的岗位都很累?我的建议是,如果怕累的话,就不要去互联网大厂或者华为这种企业。可以选择一些银行或者国企的信息类岗位。

对于觉得自己情商一般般,不怎么会来事,不舔人,宅。但就是脑子好使,肯干,还就缺钱的同学,我觉得计算机很合适。好了好了,很多人就别喷我了。

评论区有一些同学说我半吊子,学习能力弱,不适合搞计算机的。我的学历履历摆在这里。我的技术水平对得起大厂工程师。AI方向我刚接触半年,第二篇论文已经在做了。我希望某些人在Judge或者攻击一个人之前好好想想,这样并不会显得您自己特别强。

至于为什么离职,我下面写的理由我相信在大厂产品部门做过事的同行都能理解。并且我当时对AI,深度学习特别有兴趣,就读博了。

评论区很多人说行行都有苦,这个我也认同。这里我只是把我看的计算机不好的一面拿出来说了。计算机好的一面,短期内的高薪,华为200w的总包,大家都知道。我这里不过细讨论。

关于薪酬,有保密协议不能讲的。大厂的薪酬确实还不错,但算上工作量,我个人觉得也没太大优势。发展前景的话,我觉得就这样吧,之前都讲了。媒体说的那些毕业就几十上百万起薪的就省省吧。个别人而已。我认识的百年年薪级别的。要么能带一个几十上百人的团队,要么一个人撸一套系统。

最后,已入坑的同学们就好好干。喜欢写代码的就打磨自己的技术,尽量往系统,往算法做,至少没那么容易过时,不喜欢写代码的配培养下其他能力,毕业不干码农也可以。

反对意见有理有据的,我都会推为精选评论。不友善的,抬杠的,我直接删除了,争辩真的很累,不满意请重新开贴。这种有争议的问题怎么看待本来就是看个人。


user avatar   louis-ex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计算机这个行业,现在非常重要

这样说容易挨骂,解释一下,并不是说其他行业不重要,而是说在目前,乃至之后的几十年里,计算机这个行业都更重要一些

好吧,这样说更容易挨骂了,但我绝没有不尊重其他行业的意思。去年我暑期实践,跟着清华水利系的支队去青海三江源考察,看到那些著作等身的学者扎根西部,做降雨实验的研究生在野外住帐篷,起早贪黑搭仪器记数据,致力于通过科技提升降水量从而改善欠发达地区的人民生活,当时就感慨这才是伟大事业。国家宝藏我追了很久,节目里年轻年老的考古工作者,日晒雨淋地把文物发掘出来,再进行细致入微的修复工作,文化和历史一代代得以传承,也往往看得热泪盈眶。看完之后切回自己在跑的程序,看看自己脑洞出来的framework和model,以及为了升俩点儿调了一个星期的参数,顿时感觉自己做的事情太过渺小。然而,现实却是真正愿意扎根西部的人越来越少,选考古专业的大学生远不如b站弹幕上多,而我这个调参的活儿倒是大把人想干。

为什么热的是计算机,看下面这张图就明白了。下图是文明5的科技树,文明5是一款在知乎广受好评的游(du)戏(pin),虽然是游戏,但科技树跟人类历史基本一致。在图上的位置越靠右,代表所处的时代越先进,大家可以点开放大,找一下各个专业都在什么位置。

最右边三列是未来时代,也就是游戏作者的脑洞,可以忽略不计。而计算机的位置在右边数第五列,所有大学里能叫上名字的专业,没有任何一个专业的位置在计算机的右边。也就是说,在所有专业里,计算机是最前沿的一门。这张图只是游戏中的科技树不假,但去翻一遍大学专业列表,也会发现现实中同样如此。

当然,并不是说位置在左边的专业就不重要。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这些专业非常重要,每一代人都有需求,才让它们到现在还需要每年都招大量的学生,以填充这方面的缺口。这些专业的发展也不会停滞,它们也会利用每个时代最新的科学技术,去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但是,它们的角色变了,从推动时代发展变成了从时代发展中受益。所以时代的焦点也不再是它们,而是那个能推动这个时代发展的动力来源,放在现在就是计算机。我去年能去水利系的支队实践,也是因为水利系的老师认为我的计算机技术对他们有帮助,虽然很遗憾我没帮上什么忙。事实上,当时的实践系统网站里不乏其他专业的实践单位想要学计算机的学生,但计算机系的实践项目却很少有别的系的名额。

从古代的农业和水利技术,到近代的机械与化学,许多专业背后的技术在历史上都曾成为解锁下一时代的钥匙,成为当时世界的主角。能通过种植灌溉养活更多的人口,国王就能征服比自己人少的邻居;火器与动力机械发展成熟后,人数的战斗力也就变得不值一提。人们充分认识到了这些技术的威力之后,会立即着手挖掘它们的潜力,直到把能做的都搞定,只剩难啃的硬骨头为止。就像爱迪生那个时代,人们见识了电的力量后一股脑搞出了一大批电器发明,再往前的蒸汽机刚出来之后也同样如此。经历过一波爆发以后,这个专业的潜力也被发掘得差不多了,人们需要寻找新的钥匙来进入下一个时代。

新的钥匙只有可能从前沿学科中产生,因为这些学科的发展还远未成熟,人们还不太清楚它们的潜力。计算机刚发明的时候,人们也不知道它未来会有这样丰富多彩的应用。但随着硬件的发展,这些应用一一变成了现实。二十年之前,人们认为大规模的神经网络是空中楼阁,但随着算力的进步,深度学习的威力也得以解锁。现在,我们依然说不好人工智能到底能做什么,这种未知的巨大潜力是前沿学科独有的优势。

然而,前沿学科也有很多,比如图上跟计算机处在一列的还有核能、火箭等技术,为什么人们没有选择这些专业去做解锁下个时代的钥匙呢?原因也很简单,要么用不到,要么走不通。举个例子,假如人类发现木星能够殖民,你猜各国政府会不会大力发展航空航天技术,财团会不会玩命投资各种火箭概念创业公司,人们平时谈论的话题里会不会常备一条地外行星的生活?然而,现实是木星没有这样的条件,火箭的重要性就没有那么高,你就看到美国重返个月球也磨磨唧唧,财团不能理解马斯克为什么闲着没事儿玩大炮仗,人们谈论的话题里经久不衰的一条是人工智能是否会毁灭人类。

从第一枚火箭发射一直到二十一世纪初,航空航天都是人们眼中高精尖科技的头号代表,也是所有大国政府高度重视的事业,因为那时人们觉得下一次科技突破的种子最有可能来源于太空,比如一种新的物质、一类新的生物甚至一个新的宜居星球。现在航空航天依然有很高的地位,但大家或许也能感受到,计算机正在逐渐取代航空航天当年的位置,人工智能成了高精尖科技的代名词,中国芯片承载了当年人们对中国宇航员的期待,计算机专业和航空航天专业的热度也随之改变,正是因为这些年计算机展示出了更靠谱的用处。

也有些专业能看到非常强大的潜在应用但是走不通的,比如核能。有种说法是人类当前面临三大科学问题,可控热核聚变、强人工智能和纳米技术。可控热核聚变高居首位,一旦解决,能源问题将不复存在,不能说不重要。但是目前看来这条路实在难走,几十年来没有什么头绪,于是才有杨振宁等科学家上书反对造大型粒子对撞机,认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这么多钱与其投给高能物理,还不如先用在短期内更有希望成功的领域上。在这样的背景下,与其相关核能专业自然也不会太火。

而计算机是这一列科技里目前看来,既用得到又走得通的。时间倒推十年,当时的计算机也被认为是既用不到又走不通,所以遭受冷遇。而现在,图像识别、机器人、网络通信等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大家发现这个确实有用。另一方面,尽管强人工智能还遥遥无期,但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迁移学习等技术的快速更迭,让人们认为这条路能走。即使强人工智能实现不了,这些技术如果能广泛应用,带来的收益也是巨大的。

这就好比你在玩文明5这个游戏,计算机那一列的五个科技都能研究了,你发现火箭这个分支不知道后面是啥,核能这个分支研究半天进度条不怎么动,而计算机这个分支不仅能看到后面有大把好处,研究起来进度还显著,与此同时,研究这个还对你其他领域的进步有所帮助。你来决定的话,也会选计算机的。

刚才是从宏观背景上说,而对个人也同样如此。原理非常简单,老板给你多少工资,一定是你给老板创造的价值高于这个数,老板才会愿意给。外卖、物流、直播、电竞等许多新兴行业都建立在计算机行业的基础上,能够创造了这么大价值,自己人当然也吃不了亏。虽然我也认为水利学者和考古学家理应得到更好的待遇和收入,但现实是看国家宝藏的远不如点击抖音广告、充值腾讯游戏和购买阿里商品的人多。编写和维护王者荣耀和淘宝的代码本身并不需要多少人,玩家的充值总数和双十一的成交额却是天文数字,从业者的收入自然水涨船高。其他行业的工作也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但大部分不能直接创造这样的巨额利润,也就更难找到愿意给出阿里程序员水平薪资的老板。

即使抛开物质,从精神层面讲甚至也是如此。我看国家宝藏最感动的不是日晒雨淋,而是那些考古工作者在冷板凳上做着这样辛苦枯燥的工作几十年如一日,没有坚强的内心真的很难做到;好不容易有国家宝藏这个节目,才能让这个行业默默无闻的英雄里很少的一部分有这样短暂的接受世人喝彩的时间。而计算机行业无论学者还是企业家,但凡稍微有点成绩的都不缺关注度,教授们时间表上排着跟政府和大公司的研讨会,朋友圈里90后CEO人工智能创业满天飞。作为学生,成就感也会来得更快一些,你不太需要关注其他领域的进展,而很多其他领域却要关注你这一行的最新技术,你得到的关注度当然相对更高。同时,你在学或做的事情也更有希望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改变。上个月我妈单位装了个人脸识别的打卡系统,她没法偷偷提前下班了,因为我是学计算机的就打电话骂了我一顿。虽然是给搞CV的背了黑锅,但想到自己发的文章将来也有可能成为某项改变生活方式的技术的基础,心里还是挺开心的,调参的劲儿也更足了。

行业的强势会带来连锁反应,如果这个专业的大多数人能够在业界找到理想的工作,那么对于这个专业想考公务员或者做教职的人来说,竞争压力就会小很多,不会出现一些行业弱势的专业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情况。这样形成正向循环,这个专业成了所谓的好专业,就会被更多更优秀的人选择,相对也会更容易出成果。客观上就起到了把更多更厉害的人,调控到更有可能推动时代发展的事业上的效果。历史上很多领域都曾起到了作为主角推动时代发展的作用,只是现在人们觉得计算机更有可能扮演这个角色,才造成了如今的热度。

所以,待遇、前景、成就感、政策重视程度、热度这些东西本来就是一体的,知道了背后的原因,我们才能判断这样的热度还能持续多久,才能决定是入场还是跑路。有些人对现在的计算机热度不以为然,认为就像当年的土木热,过几年就会崩溃。但现象一样不代表成因一样,当年土木热的成因是高速发展的中国大规模搞基建,属于特定地区特定背景下的产物,当然在产能逐渐饱和之后走了下坡路,而现在计算机热的成因则明显不同。

想知道计算机什么时候会萎掉,还是前面两个标准,等它“用不到”或“走不通”的时候。我们都知道人工智能的应用很多,能够把许多当前的岗位替换掉,而目前才刚刚只能下围棋打游戏而已,因此“用不到”这个条件短期内很难触发。唯一的风险就是“行不通”,也就是计算机领域的潜力比我们想象的差,瓶颈期来得早,某年开始就突然不再有新的好用的技术出现;这个时候如果有其他更“行得通”的选择出现,比如人类突然在可控核聚变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前途一片光明,政策、资金和人们的注意力就会从信息转移回能源。但目前来看,现实生活中的智能化程度跟实验室能做到的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已有技术的应用落地也足够这个行业扑腾几十年了。


评论区有人提到金融医学等专业,指出这些似乎不能用我前面提的那套方法分析,的确如此。这类专业比较特殊,它们创造的价值非常难以量化,因此其待遇水平和热度基本是由制度决定的。比如经济金融专业是依存于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只要市场经济制度还在,这些专业就会一直热门下去。再比如医学,治好同一种病,富豪可以付天文数字,流浪汉即使倾尽所有也拿不出前者的万分之一;同样的劳动,带来的价值却天差地别,这时政策和制度就会产生很大影响。欧美放得比较松,医生们可以开诊所自由竞争,富人们愿意为优质医疗服务一掷千金,整个行业的待遇也随之提升,医学也是那边所谓最好的专业之一;中国收得就比较紧,即使最好的医生,大多数也都是在公立医院工作,而这些公立医院的诊费也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导致他们的收入没有国外同行那么高,医学专业在国内也一直不算火爆。

另外有人对我拿文明5举例子颇有微词,甚至因此就对我整篇答案有了偏见。研究科学技术史的学者们给出的年表纷繁复杂,而游戏里的科技树则简单直观,文明5本身也是以历史模拟见长的游戏,所以用文明5的科技树来说明在现有主流专业里计算机是最前沿学科之一,我认为没什么问题。而且从评论区的总结也能看出,这个观点本身也只是我答案里众多观点之一。但有人觉得只要我引用了游戏,我的所有观点就是不靠谱的,我的整个答案就是不严肃的只能看着玩儿的。好像讲道理就只能一板一眼长篇大论、即使有更直观易懂的方式也不能用、不然沾了不严肃的内容就如同带了原罪一样,对于这些人我想讲一个这样的故事: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童话故事不靠谱。”乃接着伐。(《战国策》)

user avatar   david-dong-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好,非常好。

计算机是仍然在快速发展的学科,并且是从理论到实践,从各个子领域到跨学科,全部都在发展的学科。

不仅仅学科在发展,学科里的理论,技术,内容还在不断的下沉和在商业领域扩张。

不过你也不见得非要学计算机才能享受红利的,结合的点很多,有跨领域的知识和经验的话,说不定更好。


user avatar   wang-zhe-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曾经就这个问题跟我妈讨论过。

我说我这么要强这么独立,怎么可能找得到对象,现在男生都喜欢软软的什么都不懂的瓶盖都拧不开的笨笨傻傻的妹子呀,比如我表妹那种╮(╯▽╰)╭

我妈说:其实吧。。。。。如果我真的是那种什么都不会,什么事情都要你爸来做的女人,你爸早就跟我离婚了。

我妈的意思是,刚开始的时候,可能那种温温软软的妹子会很讨喜,但是过日子,如果什么都要依靠男方,短时间可能还好,几年过下来,早就烦了。而且生活中那么多事,那么多问题,如果女方一点忙都帮不上,还要添乱,这日子要怎么过。

像我妈这种女人,不仅自己工作上家庭上都可以处理得很好,还对我爸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我爸能在学校不用趋炎附势巴结领导,甚至还可以因为校长不公平的对待直接拍校长的桌子跟校长对骂,还一点事都没有继续当先进当优秀教师,年年带重点班,教书教的好是一方面,跟我妈在教育局工作不可能没有一点关系。
(因为曾经也有个老师跟校长有矛盾,后来被找了个借口调到农村的学校去了,而我爸骂了校长这么多年,从来没谁敢把他怎么样,顶多是没有升职的机会了╮(╯▽╰)╭)

我爸真的是典型的书读得迂腐了的那种人,特别清高,完全不懂变通,因为看不惯他们年级组长,他们年级的活动从来不参与。有一次他们校长开会碰到我妈,就跟我妈说,x老师从来不参加集体活动啊,不合群。我妈回来根本都没给我爸说,就偷偷告诉我了。
而我妈就是那种像水一样的女人,什么地方都可以淌过去,石头扔下去也只是泛起一点涟漪,包容我爸的一切,呵护着他的自尊心。而我爸也知道我妈很有能力,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特别尊重我妈,偶尔闹脾气都像在撒娇。曾经有别的老师说我的父母就是典型的相敬如宾。

我一直觉得理想的夫妻关系就应该是这样,就像《致橡树》里那种,我跟你肩并肩站在一起,不依附你,也不会攀附你,更不会一厢情愿的奉献或者施舍,我们共担风险,共享繁华。

真羡慕啊。

真想找一个我妈那样的人。


========================分割线=========================


看评论感觉好像大家都觉得我母亲罩着我父亲,我父亲高攀了我母亲的感觉。
可能是我表述的问题吧,其实,你们想,我妈这种人,会去找那么特别废的男人过一辈子么╮(╯▽╰)╭

我爸当年高考,是全地区数学单科第一,总分第二的成绩考的重本(那所学校现在也是211,985),整个人心高气傲的不行——但是通常这种心高气傲的人活了这么多年还没被人打,多少还是有点本事的。

四川人嘛,娱乐活动就是打麻将打牌,我爸其实打得很好,因为他记得住牌!他能算牌!这简直就是外挂嘛!但是他很少打牌,一年中可能就过年那会陪家里亲戚玩几把。平时的娱乐活动,除了守着电脑打无比幼稚的小游戏,他没事,就!做!高!考!题!
市面上大部分教辅资料,都可以在他书架上找到。

我相信大家在读书期间对那种强迫学生补课的老师都是有了解的╮(╯▽╰)╭但是我爸他呀,最讨厌补课,每次有学生家长找他给孩子补课,他都给人家说:上我的课,课上四十分钟认真听就可以了,不需要补课。

他教的班,数学成绩从来都是年纪第一第二。

学生都很喜欢他,大概大多数学生,都不会讨厌一个:不拖堂,不骂人,不补课,有耐心,好脾气,认真教学,不请家长的老师。【我爸比学生还讨厌拖堂,下课了比学生跑得还快】

跟之前那个校长的矛盾也是,那个校长总是喜欢搞个大工程,从中牟利,完全不在教学上花功夫,所以我爸特别讨厌他和那几个学校的中高层领导,才不喜欢参加学校的活动的。
后来校长被双规了,判了十几年,中高层整个换了一拨,我爸又开开心心的去参加教研活动了╮(╯▽╰)╭
春天桃花开的时候还会跟他们去爬山。。。。。。。ORZ

说这么多其实想说我爸是个特别认真特别聪明的人,绝对不是不会社交的书呆子那种。

应该说,我父亲是一个比较纯粹的人,真诚,不做作,不媚俗,没有太多的欲望,不关心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的理想主义者。用我妈的话说就是象牙塔里生活了一辈子的人。

而这个象牙塔,很大程度上功劳要归我妈,我妈因为工作的关系,跟全市的所有中小学校长啊主任啊都很熟。可以说我妈把社会阴暗的那些东西,挡在了我爸看不到的地方。

这点真的太难得了!

所以我一直觉得我妈就是太宠我爸了,一直都是那种,出了事也没关系,我帮你想办法、帮你解决,再顺便嘲笑一下你 的那种。

然后我爸就是有点傲娇的那种,其实可心疼我妈了。我妈做了什么菜,问他好不好吃,他每次都说一般,还行这样,但是到外面去吃饭,他每次都说,还没你妈做的好吃(≖ ‿ ≖)✧就是这么口谦体正直。

最后附上致橡树。我啊,是真的觉得这种平等的、互相尊重、互相扶持、并肩前行、共同成长、精神上的契合 是最理想的相处模式了。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user avatar   wan-jin-you-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user avatar   wo-shi-dai-fang-bian-mian-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选南大,因为我就是南大毕业,南大开拓了我的眼界,丰富了我的学识,是我梦想起飞的地方,希望有一天南大以我为荣!




  

相关话题

  自学编程的难度如何? 
  大学里的人类学专业到底是学什么? 
  为何总感觉人工智能和神经科学(神经网络)被绑在一起? 
  选择学医你后悔吗?你会推荐你身边的人学医吗? 
  有哪些关于机器学习的真相还鲜为人知? 
  云计算已经发展10多年了,你最看好云计算为哪个行业创造的前景? 
  高考志愿的选择是该遵从家人意见还是该听从自己内心的想法? 
  如果你的专业知识成为了人类常识,世界会怎样? 
  请问计算机35岁裁员是真的吗? 
  人工智能现在的发展前景如何? 

前一个讨论
在图像处理中,散度 div 具体的作用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如何理解今年发表在JMLR上随机森林算法SPORF?





© 2024-06-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