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人应该用什么心态看待中国百年来的变化? 第1页

  

user avatar   tommaxmim-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百年前,1919年,容我坐个时光机看看。

=========

这一年我的爷爷奶奶应该出生了,外公外婆还没出生,但基本都在二几年。

再往上一代,嗯,要知道我的四位先人连自己的出身年月都是一本糊涂账,就不要太奢望他们的上一代能有多少具体的故事,不过家庭聚会时听两边的家人说过一些陈年往事。

如果要给这百年一个小结的话,我倒是可以钉上一个标签:距离感。想想自己的曾祖可以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古代人,并且一百年来,每一代之间的距离都是清晰而不可逾越。

只是很可惜中国没有系统的家庭史习惯,仅有的家族族谱包含的信息不太多,比如我就仅知道元末明初,来自江西的某兄弟七人溯江而上,来到了一块不错的长江沉积平原并扎根下来;通过修家谱,居然确认当下界内一百多万人中有百十来人是明朝中期分出去的一支族人。

=影像的分隔符=

虽然曾祖那一代与我都没有时间上的交集,但是影像技术还是留下几个片段。白底,黑衣黑帽,消瘦严肃的脸庞,黝黑的皮肤和皱纹,注视着前方的眼神。我问过老人们这些画像是照片还是肖像画,没人清楚,大都琢磨着应该是快去世的时候,家里请的肖像师傅来画的。多年的悬挂导致画像有了不少的黄灰霉点,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画像估计即将来到时间线的终点,彻底被自己的后人们所遗忘。

其实,小时候孩子们最关心的是这些先人们做过什么,说过什么,有过哪些小人书般的故事,然而答案往往很让人沮丧,要么事实不清楚,要么讲不清楚,要么张冠李戴,不过听听古人的生活,对于小孩子们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下面就是一些残片。

爷爷奶奶的先人们,具体不知道是哪边,十九世纪时是个大地主,据说绵延二十里地。后代里一部分去了武昌和汉口,做些手工生意和纺纱生意,据说在六渡桥有厂房和二层老洋房。不知道我为撒这么会投胎,来到了留守在土地上的这一支。

外公外婆的先人们,外婆这边据说也是地主还是个文化人,十里八乡的衙门诉讼都是外婆爸爸的生意,极有可能还是县官的师爷,可惜走得早,只留下三个女娃,然后就很自然的败了家。不过印象中外婆屋里的家具很是精致,红木拔步床一张,架子床一张,好几个漆面黑亮的老木头箱子,红木台盆架毛巾架,带镜子的五斗柜,好几件精致的黄铜生活器件,盘的很是有手感,我没来得及见的三十余件精致的大瓷器。外公的爸爸是个商人,本地的某商会会长,据说有中药店,银器店,粮店等产业,家里有大房和两个偏房,想来应该的确是比较富的,以前住的是两层的木头房子,青石地面以及天井,还是参加革命的烈士,为新四军操作军粮被日本人给杀害了。可能这边比较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和重视教育,外婆家里没裹脚,外公家里都上私塾以及现代学校,而且都上了比大学低一级的技术学校。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这边的老先人居然真的有金条,传说祖上还家传过鄂王满江红词画真迹。

对这一代及以上的先人们,个人一直把他们当古人看待,他们的生活遵循着古代的印迹,如门当户对,男尊女卑,传男不传女,以及继承的低端的小农的生活与生产。在往上的数百年间,人们的生活大同小异。

=革命的分割线=

时间跳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家中除了前面提到的曾祖辈的烈士,就没有其他革命工作者了,都挣扎着过着日子(爷爷同族里面出了一个飞行员,不过是对岸的)。

老一辈的言谈中,抗日那段日子,大家记忆最深刻好像就是三点:恐惧,鬼子的炮楼以及洪水。

前面提到的外公这边家里比较重视教育,他,他的哥哥和他的妹妹被送到武昌读书,从他们的言语中似乎能感觉到那时的家庭成员之间交流不多。鬼子来的时候,他们一部分人跟随学校去了重庆,经常要躲防空洞,据说那时人们对防空警报特别敏感,一有动静,大家就扔下手中的事,一窝蜂朝山洞里面跑,见过不少的惨状;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外公的爸爸,外公的哥哥)留在老家和武昌,继续做着生意。爷爷这边因为家境一般,貌似仍旧守着几亩田地,也没有其他地方可去。

那时的老家据说方圆四十里就一个炮楼,可能只有十来个日本兵,碰到节日这帮鬼子兵还组织老街上医疗会诊,听到这一点我还是很诧异的,毕竟看着地道战,地雷战长大的。每当问起老家这边有什么比较有名的抗战活动时,基本上大人们都会满脸的遗憾,不知所答。

至于洪水嘛,长江边上,落后的生产力,免不了这些大灾大难。基本上就是小孩子们挤在木脚盆,木澡桶中,大人们推着在齐腰深的水中避难,貌似家中还丢了小孩子,不过老人们也记不清楚具体的信息了。

至于解放期间的故事,基本没听老人们说过什么比较容易让人记住的故事,老家在长江南岸,渡江战役对各家有什么影响,也没听说过。这方面倒是可以借用一下以前老师的回忆,他的年岁较大,印象中他们镇上解放时来了八名解放军,故称八路军。

爷爷和外公两边都在日本人头投降到解放前这几年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

可能因为背靠武汉,老家农村在那段日子中的故事不像电影电视那样惨烈,一大片沉积平原,不知山为何物,真要出了事可就真的躲都没法躲。也可能是当事人无法留下只言片语(爷爷奶奶与我无时间交集,外公在重庆,外婆是识字不多的富家小姑娘)。

总而言之抗日那段时间,肯定是当时人们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战后的婴儿潮就能看出一些端倪。外公的爸爸作为当地有名有号的人物,积极地支持革命并牺牲,作为后代,这份记忆和历史渊源肯定会流传下去。

=新时代的分割线=

新时代首要的是要与旧时代划清界限,例如外公的哥哥,作为老政府下的商家公子哥,吃喝嫖赌抽样样精通,与旧官僚称兄道弟,被强制接受教育多年。相比之下,毕业做了工程师的外公就稍微好一点,虽然是偏房的非嫡子继承不了家产,但是受人尊重,收入稳定并能养家,辛苦自然是不必多说,常年在外风餐露宿的出差。

我的父母在光荣的五十年出生,然后跟随自己的哥哥姐姐妹妹弟弟,经历了历史书上的那些经典过程。

然而这段新时代的一甲子时间跨度和丰富的内容,或许对参与者来说,是幸福也是艰辛。

从光荣的工人,农民,士兵,公仆,老师,国营从业者;

到光荣的工人,公仆,国营从业者,士兵,老师,农民;

到光荣的公仆,经营从业者,老师,工人,士兵,农民;

再到光荣的经营从业者,公仆,农民,老师,工人,士兵;

很多人被落下了,很多人来不及调整,很多人还认识不到就走到了人生的退休。但是辛苦和无奈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物质丰富,思想活跃,也带来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新时期的分割线=

万物待兴的年月,答主入世了,被告知以后只能一个人,没有兄弟姐妹,然而进了学校发现大部分同学家里有两个娃。

等到入学了,每次都被告知教材改革了,做教师的妈妈也是无语了。

等到能参加高考了,双向人员选择早就流行了数年,而从中青年跨越到中年的父母,被告知可以休息休息,并跟过往工作经历买个断了。

等到能摸到大学的院墙了,被告知国家需要人才,大家都来吧。

等到自己攒钱买房时,房价提前坐了高铁跑了,幸好自己趴火车与另一位逃票的女票友有了一个盒子。

等到自己快要有孩子了,大家都说还是两个好,养老靠自己。

等到要琢磨孩子户口的时候,发现非农转农几乎不可能了。




  

相关话题

  怎样看待有七成中国人认为自己愿意为国参战? 
  中国的伟大在于哪里? 
  印第安人和中国人到底什么关系? 
  中国人民现在最缺什么? 
  很多中国人对中国以外的世界无知到什么程度? 
  如何反驳「你今天去肯德基消费的每一分钱,以后都是射向你的子弹」? 
  人想要变帅变美的本质是什么? 
  中国人的民族血性是否已经消亡,变成了和绵羊一样的没有自身防御能力了? 
  如何看待南京地铁回应“只罚中国人不罚外国人”:确违反公平公正原则? 
  为什么网游里这么多中国人爱开挂? 

前一个讨论
5G网络普及以后,城市里的有线宽带会不会被取代?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没有之一」的说法?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