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孩子不肯吃饭怎么办? 第1页

  

user avatar   gao-xuan-ye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5/08/08更新:

我在我的专栏中更新了有关我对于”正向沟通循环模式“的进一步说明与解释。结合这篇专栏再来看这篇答案,我想会更加清楚的明白我所关注的问题中心点是在哪里。某些比较强硬的教养手段,其实现的基础往往是需要有一定的亲子基础才有可能凑效,而无副作用的。

详见此专栏:

“What is Montessori ? ”系列——正向沟通循环模式的建立 - 蒙学草庐 - 知乎专栏

============================================

鉴于我这篇答案是对两个答案的一种总结,有知友建议我把所评论的两个答主的观点放在一起对比会更直观。

那我就简单引述一下好了,不过想看原答的还请自行翻页……

一笑风云过的看法:

有个简单粗暴有疗效的办法,饿他几顿,爱吃不吃。

目前警察叔叔已在他的答案后面补充了一些背景信息,其实是符合本答案所叙述的前提条件的,即“在拥有正向沟通循环的背景下,采取铁律式行为导正法

夏绢生的看法:

很对不起。但是我反对目前最高票数的答案。
因为我就是用 @一笑风云过 所说的那种方法被对待长大的小孩。
你们做父母的啊,永远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想问题,永远不去思考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有什么感受。你们永远都只当他(她)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却忘了他(她)也是一个需要被尊重的人。


首先,我阐明一点:这种方法有效,确实有效。但我想仅代表我个人,说一说五六岁时的我,对于这种做法的感受:我觉得我是不被爱着的。

目前为止,夏绢生尚未针对她的答案提供更多背景补充,所以本答案仅仅只是针对“夏绢生已阐述的背景”为基础,发表的一些观点。

然后,对于本题目原本的问题,我在最后面顺便说了一点……

以上。

================原答案分界线==================

不邀自答。

很有趣,在看到这个题目之前,我还在一个知友们建的育儿群里分享我小时候家里的一些行为铁律。

然后点开知乎,就看到这道题了。

然后,在这道题里,就看到了完全方向相反的两个答案,而且赞数都还挺高。

@一笑风云过

,和

@夏绢生

的两个答案,各自代表了在这件事情所涵盖的关系对象中的两端,即:家长和孩子。

我先丢出结论,我是赞成警察叔叔的方式的,然而夏绢生在这件事情上并没有犯错。

因为,一笑风云过的方法,有一个很重要的大前提是不能忽略的,而这个大前提我没有在夏娟生的答案中看到。

那就是:家庭成员中的正向沟通循环模式

这种正向沟通循环模式,能够让孩子从中获得爱与力量,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着的”。

当有了这种沟通循环模式后,一笑风云过的这种铁律式方法才能够起作用,而不至于有太大的副作用。

行为铁律式方法,在用来进行行为导正时,是不可以离开正向沟通循环的,如若不然,只能增加孩子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一旦孩子无法从家人相处中获得爱,那即使行为看似导正了,也仅仅只是表象。

一个正向沟通循环的建立,首先有两个要点:

1、从某个行为、活动、动作中,沟通关系的双方都能够互相获得爱、肯定和认同。

2、当任何一方做出任何让另外一方感到不适应、不喜欢、不妥当或不舒服的活动时,双方必须开诚布公的对这一行为进行讨论,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而在夏绢生的答案里,我留意到了几个细节:

等到以后长了记性,一到饭点儿就乖乖蹲到桌子前,努力吃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因为恐惧挨饿恐惧被漠视和疏忽。如果我撑破肚皮把饭吃的光溜溜,就会得到妈妈“很棒”的夸奖,和爸爸“果然还是得饿几顿”的感悟。

你知道你这样做是“为了他(她)好。但是,最重要的问题是:你的孩子知道你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吗?


虽然我对这位知友具体的家庭状况是如何的不甚了解,但我可以大致推测(或者按照某位知友的标准,称为大致的脑补),他的父母在使用这种铁律式的方法之后,并没有及时地和孩子沟通,让他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受到这样的结果。

并且,非但没有沟通,父亲还给了一个非常消极的反馈,冷嘲热讽……

也就是说,在前述的第2点里,他的父母是没有做到的,至少在我所见到的答案范围里。

说得更大白话一点,冤有头债有主,你捅我一刀好歹要知道你为了啥捅我吧?

至于评论里那些说“你说5岁小孩懂个啥?”的,既然5岁小孩儿们不懂,那家长不是更应该告诉他们,家长为啥捅这一刀了吗???不然你还教养个啥?

而第1点,虽然从答案之中,我无从知晓,她的父母是否有做到,然而从夏绢生的答案中所透露的态度看,我想这个正向沟通关系应该是没有建立起来。不然也不会让她有了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被爱着”的这种感觉了。

实际上,一笑风云过的铁律式做法,对于有良好正向沟通循环的家庭来说,使用起来是没有问题的。前面所述的两个要点,一般而言,家长们是能够有许多的渠道、方式去和自己的孩子完成这个正向沟通循环的,孩子不一定要通过“表现良好”或“好好吃饭”这件事情,就能够从家长身上获得正向沟通的反馈。(或者从游戏中,或者从亲子阅读的实践中,或者从一同睡觉的过程中,或者从聊天中……等等)

而在有正向沟通循环的基础上,结合第二点就能够更好的起到行为导正的效果。如果没有第二点的讨论的话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打个比方吧,如果你学一笑风云过一样用饿的,那可能要饿个4-5次,孩子才会领悟到”哦不行要准点吃饭。“而如果当每次孩子承受某结果以后,你有及时的进行讨论,让他明白自己行为的后果,那次数可能就不需要4-5次,甚至第2次就立竿见影也不一定。

但无论如何,两者都做到,那自然是最好。有良好沟通循环的孩子,自然是不会从行为导正的做法中,获得“父母不爱我了”的反馈。甚至于如果这两点都做到了话,你连铁律式的行为导正方法都不需要用到。

就像知乎一样,有话好好说嘛。=v=

如果要真是每被导正一次就觉得父母不爱我了,答主这种小时候被各种严格家教行为导正的熊孩子,估计应该现在去找个人往他身上捅个十刀八刀的才是正常合理的归宿……

前面部分是对于勾起答主答题兴趣的两个答案,答主针对两个答案差异的一些看法。不过题目显然不是问“如何评价一笑风云过和夏绢生的答案?”……

所以最后,还是从环境角度再来简单说一下,可能造成儿童不肯吃饭的原因好了。

首先,考虑环境。

你们吃饭的地方有没有电视机?有没有电脑?有没有其他任何会干扰,吸引孩子专注力的事物?如果有的话,排除干扰物。

孩子使用的餐具是否适合他使用呢?如果使用成人的餐具,这种工具性的障碍也会影响孩子的食欲。

给孩子的食物是否方便孩子咀嚼呢?在处理食物时,尽量把食物处理的小巧一些。

同时给孩子的饭菜量是否大到孩子吃不完呢?条件允许的话,备一个孩子能用的小餐夹和他自己的盘子,允许他先用餐夹把菜夹到餐盘里,他想夹多少都可以,但规则是盘子里的东西必须吃完。参考自助餐规则。

其次,日常作息原则。

什么时候该吃饭就吃饭,什么时间可以吃零食就吃零食。零食不是不能吃,一天的作息时间中是可以有那么一段分享零食的时间,把作息理顺了就行了。

最后,是不是总是喂饭呢?……别喂了吧。= =

你看,光是环境可能造成的原因,就有那么多。题主的背景描述其实是符合我一贯认为的“背景信息不够充分”这一类的个案咨询……

先从解决环境干扰因素考虑起吧。

就酱。


user avatar   yixiao-feng-yun-g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这个我有经验。

有个简单粗暴有疗效的办法,饿他几顿,爱吃不吃。

我儿子大概两岁多的时候,我父母帮忙带过一段时间。

小孩子一玩起来,经常是开饭了也顾不得吃,还在地上摆弄他的玩具。

我们家的做法是

第一:绝不喂饭,我儿子大概一岁多开始,我们就给他一个勺,让他自己练习吃饭,不管吃完饭多脏给他洗澡收拾,但是绝对不喂,所以不到两岁,用勺子已经很熟练了,三岁半左右就学会了用筷子,吃饭都不会自己吃的话,以后比这困难的事太多了。

第二:家里除了水果和牛奶之外,没有任何薯片、坚果、饼干之类的零食,冰箱里我们只放蔬菜和水果,另外就是买零食这件事决定权始终在父母手里,觉得该买的时候才给他买,他越是要求的强烈,越不能买。包括孩子的长辈,都要自觉遵守这个约定。

第三:开饭的时候叫两次,绝不叫第三次,如果我们都吃完了,立刻打扫收拾,他完玩了跑过来,要求做饭,对不起,没戏,饿着吧。

其实我们开始这么教育,并不是着眼于孩子的饮食习惯,而是告诉他必须养成相对固定的生活规律,没有人应该为了将就他自己饿肚子,而从实际效果来看,我儿子两岁8个月的时候就送到了幼儿园,在幼儿园期间所有老师都特别感叹的是,自理能力超强,该喝水自己喝水,该吃饭自己吃饭,上厕所自己擦屁股,到了5岁多,就学会给自己泡方便面了,现在七岁,已经学会了自己煮荷包蛋,做水果沙拉,用电饭锅焖米饭,计划明年教他做简单的炒菜,当然切菜什么的要用到刀具,有一定危险性,所以等到再大点儿再教。

有时候孩子一哭闹,父母就心软,这是我们自身的软弱性,应该克服,照顾孩子,也要有必要的限度,无理取闹一概置之不理,从吃饭穿衣这样的小事,就应该培养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告诉他遵守规则,自己克服困难,不要小看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只要坚持一段时间,他会给你很大惊喜。

教孩子做人最基础的事情,应该就是教给他怎么活下去。

-------------------------------------------------------------------------------------------------------------------------------------------

看了 @高玄晔老师的答案,觉得有必要补充几句,避免误解。

我非常同意高老师的观点,就是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要建立正向沟通机制。

特别是在我儿子两到三岁这个阶段,我经常都在观察他,如果不出现异常的情况,就不干预,并且经常和他谈话,现在他已经八岁了,我开始减少和他谈话的次数,更多的鼓励他自己去思考,但是这个关注,始终没有放松,我会和他的老师联系,私下询问他的学习成绩和学校表现,但是不会轻易对他进行评价。

我个人的体会是,教育的实质,就是相信孩子,相信他自我成长的能力,只有出现了影响安全和健康的错误做法,才需要父母的强力干预和阻止,而这个阻止必须是建立在长期观察,和客观评估的基础上的。

用种树来比喻的话,父母需要做的,是及时剪掉开始溃烂的坏枝,而这个溃烂的标准,就是不侵害他人,也不过度放纵自己,我儿子从小喜欢光脚在地上跑,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认为会着凉拉肚子,但是我观察之后发现,他跑了好几天,也没有着凉的现象,那么这个习惯就没有必要禁止。

与之想对应的是,他在楼下组织小朋友玩攻城的游戏,一拨三个人,冲过来打过去,很多家长都认为小孩打闹没什么的,但是我发现之后坚决禁止,因为这是有现实危险性的,不能因为没有危害后果发生就忽视这种危险性,并且明确禁止他组织此类游戏,这使他非常不满,因为他身体好,不管是攻城还是守城,总是赢,但是人的成就感,不应该通过攻击别人来取得。

在吃饭这件事上,我是这么操作的

第一次出现这种现象是在我父母家,当时我的意见是,叫了半天都不来吃饭,我们吃我们的,但是孩子的奶奶心疼孩子,然后端着碗去等他,当时为了不激化矛盾,我没有反对。第二次出现这种情况,是在我们家,孩子的爷爷奶奶不在场,所以我们就自己吃了,当时我媳妇说要给他留饭,我没同意,后来孩子就开始哭闹,我对他进行了教育,告诉他今天的饭是没戏了,只能吃两块儿蛋糕,但是明天不吃饭的话,蛋糕也没有了,就只能饿着。所以第三天,就正正经经的被饿了一顿,第四天开始再喊他,回应就非常正面了,基本上叫到第一次我们就开始吃,叫到第二次已经吃到了中段,他发现没人等他吃饭,就会自己跑过来,我们就等他一起吃完,大概用了五六天时间,吃饭时候他就比较主动了。我觉得行动永远比语言更有力,所以一般我很少说他,但是如果说了,他就能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另外我觉得特别重要的一点儿,就是孩子必须自己带,不能扔给父母。

很多反对我的做法的人,都认为过于简单粗暴,这一方面是我背景描述不够充分,另一方面,孩子厌食也是有着复杂的原因的,如果生病不想吃饭,半夜起来给他做饭的事我也干过,特殊情况要特殊对待。有些知友说,被这种方法饿出了厌食症,这话不好听,但是我要说,你的父母没有尽到对你的看护责任,他们都没有分清你是因为病理性的原因还是习惯性的原因而不按时吃饭,如果是病理性的,需要的不是父母,而是医生,父母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帮助改善饮食习惯;而我所说的,是孩子缺少自律性,随心所欲,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想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这些错误的习惯不仅会损害他的健康,影响他的生长发育,更会使他们盲目地以自我为中心,意识不到现实世界规则对人的制约作用,人如果没有底线,就会伤害别人,伤害这个世界,这是我不愿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的。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这种健康,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但是健康的标准,并不是孩子所想,也不是父母所想,而是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实践中的因地制宜。


user avatar   bao-zi-65-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从此后 你 搭起那红绣楼呀

抛洒着红绣球呀 正打中我的头呀

与你喝一壶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嘿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从此后

你 搭起那红绣楼呀 抛洒着红绣球呀

正打中我的头呀 与你喝一壶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嘿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user avatar   DBc00p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MacBook Pro (从定位上来说)本来就是干活用的机器。说实话,用来娱乐,很可能还不如买台 iPad 好使——起码 iOS 上的娱乐应用生态还算是不错。

OS X 和 Windows 的软件不相兼容,这恐怕是购买一台 Mac 前最先要了解的事情。如果不先为此做好心理准备就兴冲冲地去买 Mac, 还是 MacBook Pro, 要么是被无良的店员坑了,要么是作为消费者太不谨慎了。

说回「OS X 有什么好」——对我而言:

  • 字体。我选择使用 Mac 的最主要原因,是 OS X 的字体渲染风格更对我胃口——即便我使用的是低分辨率屏的 2012 版 MacBook Pro。虽然 Windows 能使用 MacType 这样的插件来改变字体渲染风格,但在最近版本的 Windows 中,也已在很多场合下失效。
  • 对于设计而言的一点便利功能。包括而不限于「预览」能够以真实尺寸显示 PDF、更全局的 OpenType 特性支持、便利的 PDF 虚拟打印等。
  • 可用性不错的自带软件。
  • 此外,对于程序员而言,OS X 应该算是个不错的 UNIX 环境。

我学习需要使用的主要工具都可以在 OS X 中使用,而不能满足的那部分,用虚拟机也可以挺流畅的解决,而我并没有「杜绝在 Mac 上使用 Windows」的那种精神洁癖,所以用得挺舒服;加上对我而言,娱乐多是可以通过浏览器解决的事情,要玩点游戏,也有 Steam 和虚拟机。因此我不觉得 Mac 在娱乐上有什么特别大的问题。当然,这也只适用于我自己了。

* * * * * *

在 Mac 上装 Windows 没什么不好的,这本来就是苹果允许、并用以吸引新用户的手段,Windows 也是个好使的操作系统。就是续航会短,发热也相对厉害一些。此外,屏幕色彩可能需要加载色彩配置文件来改善。前两年 MacBook Pro 还被评为「最合适使用 Windows 的电脑」。只是,最好装 Windows 8 或 Windows 10——Windows 7 虽然是个好系统,但对 HiDPI 的支持不足会浪费了那块 Retina 屏。

如果还是绕不开「花大价钱买了屌丝机」的心理,那么趁早出了止损还好。亏钱无可避免,但好歹不会用着心塞。不过,现在达到 MacBook Pro 这个标准(硬件、设计、工艺)的 PC 笔记本,也不便宜得去哪里就是了。

谢谢邀请。




  

相关话题

  学校的教育是应该以培养聪明的孩子为主,还是平庸的? 
  考过全班第一,也考过全班倒数第一是一种什么体验? 
  生活中有哪些常见卫生习惯是不必要、或者说是过度的? 
  就读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是怎样的体验?它在美国算是名校吗? 
  如何看待辽吉黑蒙30万名大学生可跨省跨校修读学分?会带来哪些影响? 
  西安交通大学会不会被西北工业大学超越? 
  当孩子问「为什么吹出来的气是凉的,而哈出来的气是热的」我该怎么回答? 
  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有没有中年危机? 
  11 月 22 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有哪些信息点?会产生什么影响? 
  函授学历与远程教育哪个来的更好呀? 

前一个讨论
男女交往最忌讳什么?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湖南一文联主席网上晒诗遭差评怒砸网站办公室?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