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什么书让你受益匪浅? 第1页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近宅家躲疫,在读《一部美利坚式的生命旅程—乔治凯南传记》,受益匪浅。

解读一个人的生命,既是历史研究,也像心理解剖,对传主深感兴趣的读者,会自然代入自己,随着他的生命起伏辗转,仿佛听了一场带功报告或教堂布道。

一根纤细敏锐的美利坚神经,恰如其时地深入了俄罗斯,以精准犀利的眼光,看到了《苏联行为的根源》,并提出了恰如其分的对策。


user avatar   ai-du-shu-de-jing-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读了很多书,这5本,真正的让我受益无穷。

在我最焦虑的时候,像智者一样帮我指明方向,在我得意忘形的时候,帮我悬崖勒马,又在平淡迷茫的日子里,告诉我路在何方。

下面是我的阅读感受和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想说的话太多,所以篇幅有点长)

1、《思考,快与慢》

这本书适合谁读?

只要是个正常人,就无法避免思考。

所以,这本书推荐给所有人读,尤其推荐给想提升理性思维和决策能力的人。

我上次在知乎分享读书笔记的时候,好多人在留言区推荐这本书,看来这本书的价值,大家都很认可。


这本书的评价如何?

哈佛幸福课的作者丹尼.吉尔伯特说:“本书堪称杰作——由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最深邃的一位思想家推出的恢弘巨作,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卡尼曼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应该再得一个普利策奖才对。

这是一本讲心理学的书,但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本人,却拿了2002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非常有意思,但也恰好让我们有幸能窥见牛人的思考模式。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讲什么?

在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最新发展的基础上,展示大脑的工作机制,好处就是能帮助你更加理性的认知自己和他人,提升选择和决策能力。


这本书对我的改变?

人是复杂的生物,但理性越多,好处越多。

看下面图里的两条线,你觉得那条更长?

估计你会觉的下面的这条更长,这也是我第一次看的反应,但实际上这两条线一样长,学术上这叫莱耶错觉图。

我举书中的案例是想说,即使亲眼所见也可能让我们做出错误的决策,所以提高理性,减少干扰,作出正确的决策是多么的重要。

虽然人类是理性和感性共存的生物,但人类社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绝大多数时候,我们越理性,我们发展的会越好。


这本书有什么 醍醐灌顶 的观点?

1、我们对某事的判断很可能会受到自己接触这些信息和频率等因素的干扰。

问一个问题,你觉得龙卷风致死率更高还是哮喘致死率更高?

你先在心中默念一个答案。

基本上,人们认为龙卷风比哮喘更容易致死,但数据证明,实际上后者的致死率是前者的20倍。

为什么大家会觉得这样呢?

书中说了一个道理:我们对某事的判断很可能会受到自己接触这些信息和频率等因素的干扰。

你在网上鲜少看到关于哮喘致死的报道吧,反而新闻联播里经常会播放各种自然灾害致死的消息。

所以,你的潜意识里会觉得龙卷风的致死率更高。

看到这里,我想通了一个道理,为啥很多企业要不停的打广告?

它不停的打广告,很可能就是为了增加我们对它接触的频率,当我们产生对应需求的时候,脑子里马上反应出的就是这个品牌。

这种算是某种程度的暗示,你想想,如果人不能保持理性,很容易就会掉进这种信息频率的“陷阱”。

看完这个理论,我在心中默默告诫自己:凡事不要根据自己直觉判断,用数据和事实说话。

这一点,在工作中尤其重要。



2、不要小瞧“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简单解释就是爱屋及乌。反过来也一样,你要是厌恶一个人,无论他干啥说哈,你都会觉得有毛病。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关键是,书中说,我们对一个人性格特征的观察顺序是随机的,然而顺序非常重要。

因为光环效应注重第一印象,后面再获取的其他信息,很可能被我们忽视掉。

如果一个人给我们第一印象不好,那后面我们可能都会带着这种偏见去看他做的事。如果他想要消除这种印象,就要付出好几倍的努力或者成果,才能改观。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人有太多时间,来慢慢了解你。

所以,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会让你后面走的更顺遂。

听起来很残酷,但这就是事实。


书中发人深省的观点还有很多,我自己受到了很多启发,建议大家最好自己去读。

毕竟我写出来的,只是我的个人收获和思考。

想要做到真正的提升,还是得自己读,自己去实践。


这本书有什么阅读建议吗?

这本书一共424页,文字排列比较密集,同时,书中的观点稍微有点散,夹杂着作者本人的一些经历。

我建议边看边总结观点,这样读下来收获才会更大。

我读第一遍,大概花了2个星期。

感兴趣的可以去买来读读



2、《人人都能用英语》


这本书适合谁读?

如果你对学语言有兴趣,尤其重视口语表达和日常的交流应用,我建议你阅读这本书。


这本书的评价如何?

《人人都能用英语》豆瓣评分8.2,作者李笑来,一个在新东方教了7年书的人。网上关于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对此,我并不想过多讨论他这个人,我只是单纯觉得这本书有实用价值,推荐给你们有需要的人而已。

作为一个有着7年教书经验且喜欢不断总结经验和迭代自己,同时写过好几本畅销书的人,李笑来的书里包含大量实用的方法论,详细的讲解了如何学习并真正使用一门外语——英语。

我个人认为本书的语言学习方法论不仅可以落脚到英语学习上,任何一门不太罕见的外语学习都适用(如果你说你要学一门亚马逊土著居民的语言,我只能说打扰了)


为什么选择阅读这本书?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国内的外语学习都是为了考试拿高分,往往忽视语言最重要的功能其实是为 了日常的沟通交流。这样造就的奇特现象是很多人虽然可以考出漂亮的分数,但让他用英语进行交流,却开不了口。

我非常认同书里的一句话:“而事实上,无论哪一种知识都必须经过实践才能够真正习得。

市面上也有很多教我们如何说口语的课程或者书籍,我看了一圈发现这样一个情况:大部分课程或者书籍的落脚点都在纠正我们的发音,这个事情细想起来有点没有弄清主次。

为什么呢?

你想想比起口音不准,更可怕的是什么?是你不知道如何说,说什么,怎么说。

语言是用来表达的 ,不是用来秀声音的。

简单打个比方,如果某人因为自己的普通话不标准,就选择不说话,那他怎么和我们其他人交流?

所以,我觉得学语言的第一要义,一定是在于大胆的说出口,而不是在于纠正发音。

学习是一项长期积累的过程,永远别指望一朝一夕就获得一项能力,学英语它就是一个长期不断积淀和实战的事情,只是如果你用对了方法,就会比别人学的更快和更好。如果你是抱着读完这本书就获得了会英语这项技能的想法,我劝你别读。

另外,作为一个长期学习爱英语的人,我在学英语这条路上踩了很多坑,也找到了确实有用的课程和方法,个人觉得还不错的课程推荐给大家,每天25分钟,时间上也能接受(哎,我常常就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天过得太快了)朋友有需要的去看看哈,反正可以白嫖半小时。

3、《金字塔原理》

这本书适合谁读?

想提升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人,千万不要错过这本书。

如果平时工作中,涉及到大量写作、大量沟通、大量个人演讲的工作,这本书一定要看。


这本书的评价如何?

这是一本实用性非常强的书,本书作者毕业于哈佛大学,同时也是麦肯锡公司第一位女咨询顾问。

曾为美国、欧洲和亚洲众多企业及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讲授金字塔原理。


这本书主要内容是啥?

金字塔原理是在教我们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逻辑思路、表达方式。

这套书一共有两本,两本书我都有,《金字塔1》内容会包含更多理论,《金字塔2》内容会包含更多操作练习,但一定要先看1,再去看2 ,毕竟不掌握理论就去贸然练习,其实是在走弯路。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什么变化?

  1. 直接提升了我的逻辑表达能力

我以前无论是说话还是写东西,废话连篇,半天说不到重点,而且前后之间缺少逻辑。

但认真读了这两本书之后,我的整个逻辑表达能力提高了很多。我领导应该是感受最深刻的,这两本书就是她当初推荐给我看的,我读完之后,她夸了我很多次,说我做事说话终于有条理了。

书中说的金字塔原理,一是要学会归类分组,二是要找出逻辑关系,进行抽象概括,然后再按照自上而下,结论先行的方式进行表达。

在整个表达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个逻辑。

听起来好像很难,其实说白了就是你所有的表达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上来说,都是符合逻辑的。

逻辑顺序只有4种:

如果你平时的工作中,需要很多写作,或者沟通协作的工作,这书我建议你入手看看。

只要你认真阅读和练习,我相信你的逻辑表达能力会提升几个水平。


2、提高了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能力。

在《金字塔原理》中,除了讲表达的逻辑,也讲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自己手里的事情又杂又乱,不知道从何下手去解决问题,整个人很毛躁,心里又急又烦。

我初入职场的时候,经常遇到这种情况。

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刻意照着书中的办法来,遇到问题先找准逻辑关系,要么是时间顺序,确定前后因果关系,要么是结构顺序,确定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要么就是程度顺序,即轻重缓急。

然后按照相应的逻辑,建立逻辑树,不断总结和分解。

事实证明,这一招真的很有用,我做事变得更有条理了。

这本书有什么 醍醐灌顶 的观点?

写作其实是人类众多表达形式中的一种,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具体体现。这书虽然讲的是写作,但归根结底是在讲如何提升你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来看几个有趣的观点。

  1. 运动是件好事,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运动。

仔细思考一下,这句话有毛病吗?

有,这句话犯了一个错误:草率前提。

运动是件好事,是错误的归纳,假如你有心脏病,运动就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作为一个严谨的有逻辑的表达应该是:运动对于一般人而言是有益的。

再来看一句


2、我们今天不要去找鲸鱼一起野餐了,每次带他去都会下雨。

这种情况是不是很熟悉,类似的案例还有:我们不要吃火锅了,每次吃火锅,都要堵车。

其实上面这两个案例都犯了一个误用因果的错误。

比如你们去野餐,带上鲸鱼我,就算下雨也和鲸鱼我无关,因为鲸鱼我不是雨神,不能控制下不下雨。

最后,再来一个当时把我看震惊的问题。


3、如果上帝无所不能,他能创造出他搬不动的石头吗?

认真想想这个问题,然后你可以在心里想一个答案。

其实,不管你的答案是怎么样的,这个问题都不成立,因为这个观点的假设是相互矛盾的,所以答案不存在。

如果有无所不能的上帝,就不会有他搬不动的石头,如果有搬不动的石头,就不会有无所不能的上帝。

你明白了吗?

当看到这个点的时候,我突然懂了:有些问题其实根本不成立,所以答案也不存在。

这点告诫我: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别被人绕进坑里了。


这本书有什么阅读建议吗?

一共两本书,第一部和第二部,加起来一共是550页左右,其中包含大量练习题,我当时花了半个月才读完。

(这是我做的逻辑推理练习,字有点丑,抱歉辣各位眼睛了)

当然,如果你手上没有其他事,最多一个周就可以。

这种工具类的书,不像小说或者文学一样,非常轻松就能阅读完,它需要你在阅读的时候,带着思考和脑袋。但正因为这样,它对你的提升也是很明显的,就看你愿不愿花时间。

感兴趣的可以去买来读读



4、《身份的焦虑》


这本书适合谁读?

如果你很在意别人对的你看法且容易被别人的想法动摇,我建议你看看这本书。

如果你日常焦虑,感到人生迷茫,不知道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也建议你看看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本书作者阿兰.德波顿,毕业于剑桥大学,被称为英伦才子。

德波顿援引艺术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观点与作品,抽丝剥茧地剖析身份焦点的根源,并从哲学、艺术、政治、宗教等各个角度探索舒缓和释放这种焦虑的途径。

这本书是在我工作一年左右,最焦虑的那段时间读的 ,很感谢当时遇到了这本书,不然我现在肯定发际线堪忧。


这本书对我有什么改变?

1、不要把自己囚禁在别人的看法里

心理学上说: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

这或许是我们感到身份焦虑的根源,毕竟萨特说过:他人即地狱。(这句话听听就行,不用当真)

我其实是一个很敏感的人,我不仅很在意别人对我评价,而且很容易被这些评价影响到情绪。

我很早就意识自己有这个问题,但苦于无法挣脱。

当我读了这本书之后,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

用书中的一个案例说:一个过路人看见苏格拉底在市场上遭到人非议,便问他:“你难道不在乎别人辱骂你吗?”苏格拉底回答说:“为什么要在乎呢?难道你认为一头驴踢了我以后我会恨它吗?”

正如作者所说:我们的身份应该由我们的理智良心来决定,而不应该受他人一时的想法和情感的左右。

如果今天有人因为自己心情不好,说了我的坏话,我还当真的话,那我就太傻了。


2、多看书,多看世界,内心丰富的人会更从容。

这个道理听起来跟没说一样,对此,我只想说:知道一个道理,和实践一个道理,天壤之别。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很多时候我对自己身份焦虑,源于自己的见识太少,缺少自己的判断,很容易被外界带偏。

德波顿在书的前半部分论述了焦虑的起因大概来自:

渴求身份
势利倾向
过度期望
精英崇拜
制约因素

后面他给出的解决办法涉及到哲学、艺术、政治等,或许你又觉得这太扯了,不接地气。

其实不然,如果你想要看满篇都是心灵鸡汤的书,这本书确实不合适你。

这本书从哲学、艺术、文化、乃至“波希米亚”(在书中指一种心灵心态)去论述人的身份问题。

我看完之后,就像一个没有看过大海的人,终于有一天看到了太平洋,这种感受是江河给与不了的:浩瀚壮阔又无比平静

所以,多看书,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对整个世界和自我的认识,是多么重要。


这本书有什么 醍醐灌顶 的观点?

我们嫉妒的只是和我们处在同一层次的人,即我们的比照群体。世上最难忍受的大概就是我们最亲近的朋友比我们成功。


自尊=实际成就/对自己的期待,如果你对自己的期望过高过高,但你的实际成就很小的话,那你的自尊越容易受到打击,越容易产生不满感。所以,正确理解自己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这本书有什么阅读建议吗?

这本书一共291页,分为两个部分:焦虑起因和解决方法。

算是本小书,但文字排列比较密集,阅读起来稍微有点考眼力,我花了三四天的时间才读完(白天上班,晚上读)

想买的自己去看哈


5、《云雀叫了一整天》

这本书概况如何?

最开始知道木心是因为他写了那本大名鼎鼎的《文学回忆录》,豆瓣评分9.2。

这本书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

《云雀叫了一整天》同样是他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豆瓣评分8.6。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很少读这类书籍,尤其是诗歌如此文艺的东西。

但读了木心的《云雀叫了一整天》之后,我突然相信诗歌就是思想的碎片这句话。

每当我想静下来放松自己的时候,我就会去读这本《云雀叫了一整天》,感受语言和文字的魅力。同时,让大脑跟着木心去罗马、去法兰克福、去伦敦徜徉。

陈丹青的话说:

“我所迷恋的是木心以及他这代人的语言方式,通透、温厚、泼辣,大道理讲得具体生动,充满细节和比喻,一针见血,丝毫没有空话套话,没有学术腔。”

另外,这本书我还想推荐给,那些想提高自己内在修养和文笔的人,因为木心的文笔之妙,在微博和知乎处处也可见他那些温柔可爱的句子。

这本书有什么金句?

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云雀叫了一整天》

你再不来,我要下雪了。——《云雀叫了一整天》

精神王国无宫廷政变可言。——《云雀叫了一整天》

我不好斗, 只好胜。——《云雀叫了一整天》

性格极好, 脾气极坏 ,微私人吾谁与归。——《云雀叫了一整天》

一夜透雨, 寒意沁胸 ,我秋天了。——《云雀叫了一整天》

感兴趣的自己去读

我发现真的有很多好书,很值得分享,如果你们喜欢,我会继续更新。

whxhwyf520



user avatar   zhang-zhang-70-76-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乔布斯说: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交往,因为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聪明人没有尊严吗?不!乔布斯潜台词是:

相比于尊严,聪明人更关注自己的成长,时刻保持open的心态。而不是为了捍卫“尊严”和面子,想方设法证明“我没错,我是对的”。


其实人跟人的智力真的没什么差别,而真正拉开差距得是一个人的认知边界,那些固执己见的人不聪明在哪呢?


你一给他提意见,他就把别人与他不同的声音当做对他的攻击,为了保护自己的认知边界,就把反对声音隔绝在外。


从而永远也只能像井底之蛙一样,狭隘地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天地,只能听到自己想听的见解,于是沦为平庸。


而那些聪明人,永远保持谦逊的姿态,在遇到反对声音时,永远是不计较对错,先去探索,以求同存异的精神,积极追求进步向上,于是看到的世界就越来越辽阔。


“笨人”擅长于为了所谓自尊,为了怕被攻击怕受伤,而自我保护,把内心的壳越裹越硬所以一直故步自封,


而“聪明人”为了成长,会放弃虚荣心和面子,为了长远利益,不断地吸收不同的能量,不断打破旧我认知,更新自己。


所以一个人了解的越多,就会发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越多,而越是狭隘肤浅的人,越是觉得自己什么都是对的。


正是因为头脑极度开放,让乔布斯越来越聪明,而他也从一个问题青年变成天才,改变了世界。


如果你不甘于平庸,不甘于贫穷过一生,在努力之前,不妨先从滋养大脑,让头脑富裕起来开始吧,读一读乔布斯,也许你能发现一直桎梏着你走向卓越的限制性信念。


也许他身上的故事背后的哲思启发了你,就是人生的一场蝴蝶效应。


user avatar   kong-cheng-82-22-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小的时候只知道尼采是个哲学家。

后来发现他还是微观心理学开创者、历史上最强的古修辞学家。

再后来发现他除了经济学之外均有涉猎,而且年仅24岁就拿到了博士学位。



很小的时候只知道马克思是个哲学家。

后来发现他还是第一国际领袖、历史上最强的历史学家。

再后来发现他除了心理学之外均有涉猎,同样年仅24岁就拿到了博士学位。


很小的时候只知道恩格斯是个哲学家。

后来发现他还是女权主义开创者。

再后来发现他在当年属于全球顶级富豪,却为了无产阶级的幸福奋斗终生。

再再后来发现他奉行不婚主义这种顶级女权价值观,并且跟一对双胞胎姐妹同居共度了一生。。。


很小的时候只知道列宁是个革命家。

后来发现他更突出的是理论家,共有著作2600万字。

再后来发现他的革命成功才真正奠定了马克思的历史地位,并且奠定了我们未来的发展思路。


很小的时候只知道切格瓦拉是个很帅的印在衣服上的性感大叔

后来发现他是个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的顶级战士

再后来发现他带着80多个人挤上一条荷载11人的小破船去推翻古巴军政府,登陆后三天就死剩12个人,然后这7个人最后居然真的把古巴军政府推翻了。。。



最后。。。

以前知道毛主席跟我差距大的无法跨越,我真的知道

但这件事让我把这个认识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毛主席24岁的时候。。。靠嘴,就缴械了3000北洋馈军。。。

我活几辈子也没信心能靠嘴把3000士兵缴械。。。




  

相关话题

  有哪些能够增长见闻的书籍? 
  怎样降低或完全摆脱原生家庭对自己的负面影响? 
  《动物庄园》这种书为什么能在中国出版? 
  为什么90后中没有优秀作家? 
  假如让你构建一个中国武侠宇宙 IP,你会选择哪些人物? 
  你们觉得不喜欢读书的人值得交往吗? 
  要不要读书?读书和不读书,区别在哪? 
  有哪些可以让人的心智变得成熟的书籍? 
  说说对你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 
  谁能跟我讲讲《影响力》这本书? 

前一个讨论
已婚男爱上了身边的已婚女同事,如何放下?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闽粤会有械斗的风俗?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