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富人家的孩子怎样看待穷人家的孩子? 第1页

  

user avatar   bu-ai-chui-niu-bi-de-cao-lao-ye-m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会有任何看法

尊重每一个有理想并且正在为之努力的人


user avatar   liu-zhen-han-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能是一点点怜悯+一点点好奇,也就仅此而已。

北漂时,单位同事里有个上海女孩子,一天悄悄问我能不能带她去坐一趟地铁。

我问她想去哪儿?

她说哪儿也不去,就是想去坐一坐地铁。

神经病啊,地铁有什么好坐的。

她说她在上海从小到大,从没坐过地铁,每次出门路过地铁站都特别好奇地铁究竟是怎么回事,那么多人天天挤进地铁站是一种什么体验,想去感受一下。

我当时脑子就木了,努力控制了好几分钟才问她,那你日常出行都是怎么解决的?

她耸耸肩,家里有司机啊!

那天下午,我半个脑子的细胞都在拼命努力消化并让自己接受这件事:一个上海人,从小到大,幼儿园开始就是自己家的司机车接车送。

老实说,这事完全超出了我这个乡下土鳖对世界的认知和对富人生活的想象。

在我们穷人朴素的生活观念里,出门应该是家里有什么用什么,逮着什么坐什么,有驴骑驴,有马骑马,没驴没马,两腿溜达,赶上公交挤公交,赶上地铁挤地铁,就算家里有车,四个轱辘也不可能只绕着你一个人转。

三十来岁,一线长大,硬是没坐过地铁。

这还没算专职司机,后来去了上海才知道,在上海养个车比养个司机便宜太多太多了。

匪夷所思难以置信。

后来又认识了个家境一般的北京土著女孩,聊天时无意中说,她从小到大,一直到35岁结婚前从来没离开过北京,没出过北京一步。

我呆呆的问,为什么。

她很奇怪,什么为什么,哪儿有为什么?

我更奇怪,这怎么可能?都201几年了,你怎么可能连北京都没出去过呢?

她对我那么大的反应也奇怪,这多正常啊,北京什么都有,我干嘛要出去?

在这儿出生长大,小学中学大学一直到毕业,然后就上班,下班回家吃饭睡觉,周末逛街买衣服健身跑步看电影演唱会去酒吧下馆子,所有的亲朋好友人际关系都在这儿…….北京能满足她全部的人生欲望,为什么要出去?

我有点缓过来了,还是不敢相信,可以出去旅游啊!

她一下笑了,大哥,北京的旅游景点名胜古迹还少啊,就算我周末去玩,也要好几年才能全部转完,可我连故宫没进过一次,还去个毛外地啊!那才是有病。

那你上班总有机会去外地出差吧?

是有那么几次机会,不过我都推了,没什么意思,对外地提不起劲儿来。

我看她的脸色,突然灵光一闪,你该不会觉得北京以外的地方全是乡下吧?

她一愣,不好意思笑了,也不能那么说,反正差不多吧!就觉得北京以外的地方挺可怕的。

这货连新婚蜜月都懒得去远处,就近跑天津呆了一礼拜,回来还直嚷嚷没劲透了。

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笑话,上海人把上海以外的人统称为“巴子”,连香港人都叫“港巴子”,曾经有个北京某部委的人去上海找朋友,登门拜访刚好对方不在,家里保姆就打电话联系雇主,当着他的面明明白白说是个北京来的乡下人。

当时我还一笑,肯定是恶意编排,刻意贬低。

哦,原来是真的,我还是年轻啊,这世上真有很多匪夷所思难以置信超出我们想象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

富人的孩子怎么看待穷孩子?

王朔有个文章里回忆他的童年,有一次他和大院里的孩子第一次走出军队大院的大门,有个小伙伴指着不远处的一群人悄悄说:快看,那就是老百姓。

——传说中的老百姓原来长这样啊!

一点好奇,一点怜悯,满足了好奇,再走两步一扭头风清云散也就忘了。

说回没做过地铁的那女孩,那一次之后,我们都对对方的生活产生了好奇,当然,更好奇的是我,有时候我也给她讲述农村的生活、北漂的生活,总是或多或少夹着一些小心酸,她像个好奇宝宝一样,也觉得匪夷所思难以置信。

但她有一点让我很舒服的地方,这些离她十万八千里的东西,我跟她说,她会很认真仔细倾听,但如果我不聊起这个话题,她绝不会主动挑起。

我聊,她听,我不聊,她不问。

只保持着适度的的好奇,更像是在听故事,以满足对另一种生活浅层的认识,填补了见识上的一点空白。

一点点好奇,一点点怜悯,也就仅此而已。

非要打个比方的话,就像问一个人怎么看待猴子?

能怎么看,猴子而已。

那年去峨眉山,有个猴子蹦出来跟我要食物,我当然拿出面包香肠笑嘻嘻递过去,放到它的爪子上。

我不会因为自己是人,就对猴子大加怜悯,为它餐风饮露洒同情之泪,也不会鄙夷它的处境,更不会因伸手讨食对它怒目相向。

它伸出手来讨要,我给了,也满足了自己对活猴子的好奇,我们之间的交集也就到此为止,不会有其他多余的情绪。

很多富人待人接物彬彬有礼,无论对方是谁,哪怕是收废品的或乞丐,也一样温和。

那不是他和善,这与品行无关。

礼貌待人,只是出于他的教养和体面,跟你无关。

就像我们对待猴子,笑嘻嘻的递上它要的面包,那只是出于我们身而为人的尊严,跟猴子无关。

我们常说,有钱人的生活突破了我们的想象,但其实反过来一样的道理,穷孩子的生活也突破了富家子弟的想象和认知。

那位结婚前没出过北京一步的土著女孩就对我们这些北漂很不理解,为什么要背井离乡来北京遭罪?为什么就不能留在家里守着家人?为什么放着家里宽敞的地方不住,来这儿蜗居城中村屈居地下室?

没坐过地铁的上海女孩也不理解为什么非要挤地铁公交,既狼狈又弄的一身臭汗,多花一点点钱打车节省下宝贵的时间成本用来工作或者兼职,还能照顾体面,岂不是更划算?

美国来的留学生对我国历史上的“人吃人”现象百思不得其解,你怎么给一个从小没挨过饿的孩子解释饿的胃肠抽搐是如何痛不欲生,别说吃人,上帝站在面前也照啃不误。

抖音上有个叫张晨的富家千金,她的鞋能从二楼铺满整个楼梯一直铺到楼下,铺满半个客厅,几百双鞋就是几百万钞票,一辆自行车价值八万,身上的衣服包包随随便便都是几万十几万,出门一身行头就是深圳一套房子的首付,你让她怎么理解那些穷人家里的东西全是地摊便宜货是一种什么生活品质。

何不食肉糜,真是一种愚蠢和无知吗?

我十几岁的时候放弃读书离开学校,到村里煤矿上班挣钱补贴家用,因为年纪小,给我安排开绞车,经常去外地民工的宿舍打开水,一次赶上饭点,那帮四川来的民工兄弟们非要热情留饭,当时年纪小脸皮薄,不懂拒绝,真坐下来等开饭。

他们吃的什么?

一锅白米饭,一罐雪白的猪油,一罐白糖。

给我盛了一碗米饭,舀了一勺猪油和两勺白糖进去,来回一搅拌,吃吧!

菜?

没有。咸菜都没有。

我日,第一口就差点把我小时候喝的奶都恶心出来。

他们呢,抱着那碗白得耀眼、油的发亮、甜的齁死的猪油白糖拌饭,呼噜呼噜吃的惊天动地,眉开眼笑,无比满足,脸上全是幸福的褶子。

他们的包工头多大年纪?

十五岁。

比我还小。

我一个月挣七八百,养家糊口。

他一个月挣三四千——每个月矿上把工资款结给他,他从中抽出30%,剩下的再发给其他民工,然后他就带着钱下馆子喝酒吃肉玩小姐。

我巨好奇,这货毛都没长全怎么做到人生巅峰的,有没有秘诀?

他哈哈一笑,很简单,非常简单,简单到他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

他家在川西一个穷的蛋疼的山寨,小学毕业后就回家干活,前一年有个远亲翻过大山来串门,说在北方下窑挖煤,想带他出去挣大钱,反正在家也无聊,那就去呗!

事先约好,每个月工资的三成要给远亲当介绍费,就这样他走出大山,来到北方,累死累活干了一年,年底居然攒下一千五百块,回到山寨立刻轰动,成为村中首富。

一下慕煞全村,村长和众乡亲纷纷要求他带着共同致富,条件很简单,他当工头,负责带路、车票、船票、千里吃喝以及工作联系、工资结算、人员管理,其他人自愿将每月工资的30%上缴给他作为酬劳。

就这么简单。

这个十五岁,只出过一次远门的少年就带着寨子里身无分文的三十来个壮汉,挑着竹筐带着被褥锅碗瓢盆千里迢迢来到北方讨生活。

我们本地人看来恶心无比的猪油白糖拌饭,放到他们寨子里是难得的美味。

经济实惠,热量巨高,顶饱,干起活来带劲。

再说多省下几个钱,年底带几千回去,没准也能呼朋唤友组个包工队出来。

匪夷所思难以置信,可就发生在眼前。

我怎么看他们?

一点好奇,一点怜悯,再没有多余的想法和情绪。

我觉得我们家已经是穷鬼了,没想到世上还有更穷的穷鬼。

我工资七八百,他们四百多,还要上缴三成;我工作清闲,下山就到家,他们背井离乡,累死累活还可能送命。

尼玛,我倒成了他们羡慕嫉妒的富裕阶层。

再一年,我去了亲戚的饭店里当跑堂伙计,一天接待了两个云贵山区出来的小姐,看脸很成熟,二十多岁的样子,可瘦的竹竿一样,皮肤黝黑,要什么没什么,身高最多一米五出头,头发枯黄,浑身不到八十斤。

进门点了六个菜,两荤两素,一斤酱牛肉,一盆胡辣汤,四瓶啤酒,两张锅盖那么大的烙饼,我再三强调她们肯定吃不完,气的亲戚直跺脚,骂我不会做买卖。

菜上齐后,她们一尝,又跟我要了一瓶酱油和一个空碗——因为菜不够咸,肉不够咸,饼不够咸。然后风卷残云,菜吃成光盘,啤酒瓶空了,大饼卷牛肉沾酱油吃个干干净净,一整瓶酱油没了。

我看的目瞪口呆,那是没有亲眼目睹的人所无法理解的,这一顿超热量大餐仅仅只是她们的日常一餐?

你会情不自禁想,她们从小到大,吃的究竟是什么食物才会如此缺乏能量;我甚至能感受到她们身体内部似乎每一个细胞都在嗷嗷喊饿,都在疯狂进补,那是生物本能对死亡的恐惧,那是基因层面对活下去的贪婪。

前些年,新闻报道偏远山区里一个水煮土豆就是一个成年人的一顿饭,很多人不信,有图也不信,有视频也不信。

我信!

如果那是我,长大后我终生的饮料绝对是酱油配啤酒,酱油配可乐,酱油配雪碧,酱油配二锅头,酱油配咖啡……

我要用酱油来搭配一切能吃的下去、喝的下去的东西,我要学古龙,棺材里放满酱油瓶来陪葬。

这些匪夷所思难以置信的事听着像另一个世界发生的,事实上也的确是另一个世界。

我们总以为和有钱人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喝着一样的水,呼吸同样的空气,吃着同样的食物?

不不不不不。

物理距离上我们生活的很近,似乎近在咫尺触手可及,只要自己多努力努力就能改换门庭实现阶层跃迁?

但理论距离上,两者却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空间维度里,我们在地球,他们在月球,两者之间隔着的是深邃的真空宇宙。

也可以说,每一个阶层不同的人都被真空隔绝在不同的空间维度里,大家能做的就是偶尔抬起头来好奇地隔空探望,看看富人八万的自行车,再看看自己的房贷,再看看更穷人的猪油白糖拌饭,然后低下头,该干嘛干嘛。

——————————

干嘛非要揪住北京那姑娘不放,她是我朋友的老婆,我不能给与什么评价。

事实上也没什么可评价的。

她本身是个很好的人,有北方大妞的爽朗率直,大大咧咧,我很喜欢这种性格。

上面说了一大堆,其实只是想表达不同阶层之间,不同地域之间甚至个人与个人之间沟通的艰难,有的人喜欢浪迹天涯四海为家,有的喜欢节假日去寻找诗与远方,有的人就喜欢地懒一样一辈子窝在自己的窝里。有的人心态开放能容纳四海,也要允许有人心态保守,只愿意相信自己相信的东西。

北京以外都是乡下,这句话只能说有偏颇,属于个人眼界和见识或者心态包容问题,没什么可指责的,哪个人能没有认知上的局限?总不能因为我来自农村,她这话戳了我的肺管子,就把人绑架出来让她亲自睁开眼睛看一看?

有用吗?三十多岁的人了,看待世界自有一套成熟的逻辑,网络这么发达,北京以外究竟什么样难道她心里没点数?

多元化的世界里,我们是不是该对每一个个性不同、癖好不同的人予以理解尊重?

我的原则是,每一个来评论的人,我都会给予点赞,无论他是夸我还是骂我。这很正常,选择公开回答就意味着要接受形形色色的意见,那些说她无知的评论我轻易不会删除。

但是,还请诸位嘴下留德,谢谢了!

另:家境一般的北京土著女孩,我也没说她家有钱人啊!请仔细看上文。

不是地位阶层相差悬殊的人才对彼此有偏见,普通人对普通人,同一阶层之间的人也有巨大的偏见。

评论区的各方反应简直太好玩了。

1、那个北京姑娘出身一般,娘家也是一大一小两套房产,大的父母住,小的出租,婚后和丈夫也有90平每平6万多的自置房产,真不是出门旅游不起的穷鬼;

2、她就是纯粹懒癌,丈夫当初制定了国内国外若干蜜月计划,她就选了最近的天津,你有什么办法,她老公也很无奈;

3、北京之外都是乡下,我理解的原因主要还是出于从小在皇城根下熏养出来的优越感,京畿之地,首善之区,天子脚下,千年古都,太正常了,环境使然,从小到大深深根植在骨子里的东西,真无可摘责,老舍笔下这样的人物还少吗?

对首都的迷恋和优越,全世界活在首都的首都人都一样,跟个人品行有什么关系?

4、她是那种很传统的女孩,生活哲学也简单,毕业了就该上班挣钱,结了婚就该相夫教子,娘家婆家自己家工作单位,这就是她的全部世界。出门旅游?不存在,压根不是她的选项,一是懒,二是勤俭持家,这些年世界变化快,她对未来有强烈的的不安全感,有段时间她失业了半个月,慌的一逼,在家闲了一天,晚上就失眠,你以为她第二天出门旅游度假了,NO,她起早跑到早市批了几十斤水果在自家小区摆摊,一天挣了小两百,卖不完的给我家送了点,我打趣她可以考虑长期干,没准就是创业的新起点,又挣钱又自由,她摇摇头,这哪儿是长久之计,还是找个单位踏踏实实上班有保障。

最近北京疫情严重,她对未来又慌了,开始打娘家那套小居室的主意,琢磨着举家搬过去,把自家这套90平的租出去,这样就算未来几年两口子的工作产生波动,也能靠房租熬过去,至于娘家的房租,她振振有词,咱们有就给,没有给什么?就算不给又怎样,难道你老丈杆子能把咱们赶出去睡大街?有我顶着你怕什么?

你瞧,她就这么个人,特务实,特接地气,当然,你可以笑她眼界窄,说她脑子有点蠢,可你不能否认她是个好女人好媳妇。活的这么踏踏实实明明白白的人,在我们身边少吗?

多的是。

当然,你也可以笑话她这么活一辈子不值,可她活的是自己的命,值不值她才有资格说了算对吧,跟你有毛关系?

真不要以为打小生活在大都市的孩子长大后,都是那种眼界特别开阔,思维特别开放,动不动都要放眼全世界,今天新马泰,明天欧美日,真不是,你得承认我们大多都是普通人,家庭普通,父母普通,教育普通,成年后也一样普普通通的沿着父母的轨迹活下去。

这一点无分城乡。

我就发现,知乎很多人,尤其年轻人有一个错觉,似乎出门旅游已经是现代人日常生活的标配,动不动就笑话古人终生不出家门六十里之外,这是错误的,不是现实,是你们脑子里的虚幻。

不然你告诉我,月薪刚过千的那六亿人,他们一年挣一万多,除去一年的吃喝拉撒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抚养孩子孝敬父母,上哪儿去变出几千上万出门旅游?

六亿,接近国人一半,再加上两亿城乡的老年平民、贫民,一半中国人终生没出过千里之外,逻辑上有没有毛病?

不是你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全世界其他人都就跟你一样!

评论区很多人对北京姑娘的应激反应让我产生了困惑——仅仅是因为被她视为乡下人而恼羞成怒吗,好像是,尽管我再三为她解释,但依然很多人不买账,集火的目标依然是她。

这就有点不对了,狭隘的人毕竟只是少数。

我努力想了想,忽然灵感一闪,有了点新想法,值得写下来跟大家分享分享。

要是站在历史长河的角度,人类生命大概可以用空间维度来强行类比一番;

1、零维生命:

过去的农业时代里,99%的人终生不出30里之外,从空间维度上说,他从生到死,自始至终都只生活在方圆30里的一个点里,他的生命维度是零维的,而他一生的生命体验是枯燥乏味的,因为终其一生都在跟有限的几个人几十个人交流,生命色彩是单调的,只有吾乡吾土;

2、一维生命;

等工业时代到来,蒸汽火车、轮船的兴盛帮助人们更快的进行物理流动,可以方便的离家到另外一个地方谋生,产生了线性,这是一维生命,实现了维度的突破。

3、二维生命;

这些年长途客运、高铁、动车等交通方式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命维度已经上升到在ABCD若干个点之间来回穿梭,从线上升到面。

跟不同地方的人产生交流,见识不同地域的风情人文,不仅极大拓展了生命维度和广度,还带来了多姿多彩的生命体验和色彩。

4、三维生命;

统计数据说我国还有十亿人没坐过飞机,就是说只有四亿人算是三维生命。

因为飞机帮助他们突破了从平面世界到立体世界的短暂转变,这不只是生命维度的转变,高空景色和飞行体验也意味着生命体验的丰富和生命色彩的增加。

所以我们转过头来去看哪个姑娘,大概就是二、三维生命对零维生命的俯视和怜悯,难以想象现代化的世界里,一个人居然愿意固步自封,选择终生只在一个点里转圈圈。这应该才是大家对她激烈反应的来源——你一个零维度的低级生物居然视我们这些高维生物为乡下人?

只跟梁静茹借了胆子,就没跟那英借一双慧眼?

我的疑惑解开了,不知这个我新创的理论你们是否认同?

嗯,忽然想到,如果真有外星人,来自更高的四维、五维.....甚至十一维空间,看我们大概也一样吧,俯视、怜悯、一点点好奇、再加一点漫不经心,如同我们俯视蝼蚁,看过即忘,抬脚就踩,捣毁蚁穴,看着蝼蚁们狼奔豕突,甚至会有愉悦的快感。

这算不算是高维生命的傲慢?

【记得点赞、喜欢+关注我 @刘震撼


user avatar   tang-da-shuai-40-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告诉你们一件事情。

所有流露出傲慢的回答,基本都是骗人的。

富人对于穷人的傲慢,是永远也不会表现出来的。

这是富人的原则(暴发户,拆迁户除外),谁破坏了这个原则,谁离退出这个圈子就不远了。

富人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拥有多重思想,哪里有利益,他就去哪里,说什么样的话完全取决于是否有利益。今天说这个话能赚,我就说这个。明天说那个话能赚,我就当做昨天的话我从来都没说过,直接就能改口继续高谈阔论。

富人的思想和言语都是为利益服务的,你看哪个富人他有个性呢? 都是人设,都是为了利益。

我东哥可以当着所有人问心无愧的说他最爱奶茶妹妹,奶茶妹妹是他见过最单纯最可爱的人。也可以背地里搞女大学生,生活混乱。 关键是他说的时候他是真的相信自己爱奶茶,他搞别人的时候他也是真的忘掉了奶茶。 多重思想的好处就是,思想切换的时候,上一种思想就仿佛没存在过。

我相信富人会瞧不起穷人,但我不相信富人会在一个公开的平台上公开说明。 人间喜剧说过: “老爷们背地里干的那些事并不光明,但他们永远不可能公开。他们表面上永远是那个道貌岸然的绅士,所以他们才能是老爷。”


user avatar   li-pei-pei-83-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在上个公司有一男同事,93年的。长得高高的,白白的,没什么心眼儿,挺可爱。

他姓辛,但司龄比较长的同事,都叫他“辛少”。

我们都在一个办公区,混来混去就混熟了。

我属于比较热情主动的那类人,故经常组织大家一起聚餐。

因为都在一个区域办公,也会叫上他。反正多一个人多一份热闹呗。而且小朋友性格可爱,一起吃饭也愉快。

可他每次都有事——有时候是约了人吃饭,有时候是前天晚上聚会喝酒了现在吃不下东西。

被拒几次以后,就不再叫他了。

我这人只舍得买大牌包,不舍得买大牌衣服,所以对大牌衣服不是很懂。

有一次他把风衣搭椅背上,我不小心蹭掉了,捡起来时,才发现是BURBERRY的。

我心想:这孩子家里经济条件不错噢。

后来发现他所有衣服都是BURBERRY、GUCCI之类。

有一次在停车场遇到他,发现他的车是奔驰,我到网上搜了一下,大概要50多万。

有一次,我在外面吃饭,发现他和我们分公司一把手,单独一起吃饭。

要知道,他俩级别相差太多,正常情况下是绝对不可能一起吃饭的。

再后来,才知道他刚一毕业,父母就在我们公司附近给他买了个大房子。

嗯,全款。

再后来,才知道他家和我们大老板(大老板指的是集团老板,即最大的BOSS。我们平时根本见不到,只有年会才能见到)关系非常好。

所以他一毕业,就被家人安排到我们公司,大老板指定一位高管亲自带他。

这就是为什么,老员工叫他“辛少”,而非“小辛”。

前阵子偶遇一个前同事,我又叫了几个老同事,大家一起吃饭。

无意中聊起辛少。

一同事说:“辛少的爸爸从小就教育他——千万不要和穷人做朋友”

我当时大吃一惊。

终于明白为什么我叫他几次,他都不参加聚会。

顿感自尊心受挫:原来,我这个中产阶级,不过是人家有钱人眼里的穷人。难怪人家不跟我们玩呢!连顿饭都不跟我吃。

这个赤裸裸的真相让我难堪。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改变了想法。

02

对等才能相交


最近我在文末表示想做互推。

有个公号主找我,说愿意和我互推。我说好啊,欢迎欢迎,你粉丝多少?

他说3523。

我婉言谢绝了。

谢绝的原因很简单——我粉丝1万多,如果做互推,我不划算。

对方被拒,有点不快,让我先看看他公号的内容再说。

我也没去看。


联想到辛少这件事,心平气和了。

除了父母与子女,这世界上所有情感的本质都是一种交易。爱情如此,友情如此。

既然是交易,必然有付出和收获。最起码要保持付出和收获平衡。

付出多收获少的事,谁都不愿意干。

因此,这就要求双方在一个量级。

我做互推,我要考察对方的粉丝量、阅读量、文末回复量,这些和我相似,我才会做。

我交朋友,要确认交这个朋友对自己有利,我才会交。

如果交这个朋友,对我没有什么好处,我为什么交呢?

辛少家有钱有势,交我们这些穷朋友做什么呢?(我在绝对意义上肯定不穷,但相对于辛少家,绝对是穷人)

职场上的团建、聚会,无非是和同事搞好关系,便于沟通和团结,便于推进工作。

如果你本身背景过硬,有什么必要团结同事关系?

写到这里,突然间想起去年公司的团建和年会,辛少也没参加。

说白了,他没任何必要和我们做朋友,我们也不应该出现在他的朋友圈子里。

他当时婉拒我的理由是“昨天就和朋友约好了”。

他的这个朋友,想必和他是一个层次,和我们不是一个层次。

他和这个朋友见面,必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而和我们聚会,不过是浪费时间。

此时,我深刻理解了他爸谆谆告诫他的:千万不要和穷人做朋友。

03

有钱人的时间比我们值钱


说到这里,可能有读者会生气:


他有钱是他的,我有钱是我的,我可从来没占过人家钱上的便宜!
我想都没想过!


是的,咱不占人家的便宜,但有钱人的时间比咱值钱。

而时间,就是金钱。

我一直关注一个大V,这人是男的,性格耿直,天不怕地不怕,谁惹他他怼谁。经常和杠精在公号里对骂300回合。

今年1月1日,他发了一篇文:

2020年开始,我不再在网上怼读者了。

因为我想明白了,我的时间应该拿去赚钱。

如果和杠精对骂,相当于让杠精把我的钱扔水里。

我以后再也不干这么蠢的事了。

如果你不明白,咱做个算数题。

有钱人一年赚100万,他一小时值114块。

咱一年赚30万,咱一小时值34块。

假设咱和有钱人一起吃一顿饭,加上往返时间,估计要花4小时。相当于他投入456块,咱投入136块。

这顿饭至少要吃到640块,且由咱请客,双方才对等。

但问题是:即便这顿饭咱请,有钱人也是吃亏的。因为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为避免给咱留下话柄,他还得回请咱。

从这个角度来看,有钱人不愿意和咱吃饭,是不是能理解了?

04

闲聊也不行


有人问:那不吃饭闲聊总可以吧?

闲聊也不划算。

举个例子。

L有个初中同学A。

很喜欢找L聊天,一聊就是1、2个小时。聊的内容就是那帮老同学,甲怎么了乙怎么了。

后来我们举办婚礼,我见到A,才知道他的情况。

A大学毕业就回老家了,一直没啥正经工作,靠给人信用卡套现维持生计。

比如有人亟需用钱,想拿信用卡套现,他就帮人套出来,然后收取手续费。

知道A的情况后,我就建议L别和A长聊了——

你和他能聊出个什么呢?这不纯属浪费时间吗?

实在想聊,聊个20分钟半个小时也就算了,一聊聊这么久,你不觉得这个时间很可惜吗?

哪怕这个时间用于睡觉,都比和他闲聊强。

他无法给你提供任何有用的信息,也无法提供好的想法,更无法给你提供任何正能量。

唯一能提供的信息是:

张三两口子打架啦,李四的老娘和他媳妇儿有矛盾,不给小两口带娃啦;王五和他领导不对付啦,干脆不上班请长假啦。

如果这个道理你能理解,你就能理解有钱人为什么不和我们闲聊了。

因为我们无法给有钱人提供任何有用的信息,也无法提供好的想法。

我们唯一有可能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一些正能量。

比如,我的读者里不乏有钱人,他们关注我的唯一原因是:我能给他们提供正能量。

但这个完全是小概率事件,因为它建立在我愿意深度自我暴露的基础上。

作为同事,我不可能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暴露在他们面前。

况且,很多有钱人的自我驱动力很强,且极端勤奋,根本不需要外界为他们提供正能量。

所以,我作为一个没信息、没想法、没正能量的穷人,自然不入有钱人的法眼。

是不是也在情理之中?

05

穷人应该怎么办?



明确了以上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理解鄙视链永远存在

这个世界上永远存在鄙视链。

鄙视链五花八门:收入、行业、学历、职位、房子、车、老公(老婆)、娃……

我们永远存在于某条或者多条鄙视链中,我们每个人都必然隶属于某条鄙视链中的一环。

注意:我只是在阐述一个客观事实。

2别那么看重面子

我在最初听到辛少爸爸那句话时,确实不太愉快,因为觉得没面子。

但现在的我明白了:

面子是别人给的。

别人愿意给你多少面子,本质上是由你的里子决定的。

是你的里子支撑着你的面子。

所以,面子挂不住的根源在于里子不够硬。

当你的里子够硬时,面子自然就有了。

与其为别人不给自己面子愤愤不平,不如想办法下力气挣挣里子。

3别硬拗圈子

我有个熟人,天天发朋友圈,一天发好几条。

内容都是:

今天和身价X亿的老总谈项目了,今天和XXX吃饭了好激动啊,今天和XX老师聊了2个小时很受启发……

关键是这位朋友年近40,似乎一直在换工作,又似乎同时做了多份工作,导致我一直搞不懂她到底是做什么的。

好像一直很努力,但好像一直也没存到首付。

每次看她的朋友圈都很尬。

所以,和大佬吃饭聊天是一回事儿,融入这个圈子是另外一回事。

不要以为吃两顿饭就算进入这个圈子了,有钱人朋友圈的准入条件苛刻得很。

4好好耕自己的田

基于此,咱应该好好做手头的事,好好耕自己的田,好好攒自己的钱。

大富由天,小富由俭。

万一赶上机遇,努力成为有钱人他娘;

倘若没有机遇,那就努力成为一个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抠抠搜搜的小富婆。

共勉。

END

微信公号:可可沛沛


user avatar   lu-li-y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往好处想。

当年为啥有人上船?

毅种循环了属于是。




  

相关话题

  那些成为有钱人小三的女人是怎么想的?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人一家三代都是穷人? 
  为什么现在穷人的孩子很难翻身,往往考了大学也没有用还是过着穷人的生活? 
  如何看待穷人看个伪豪车的车壳觉得自己是富一代?怎么感觉这么搞笑? 
  一个人在最穷的时候已经穷的没钱吃饭了,怎么办? 
  突然发现自己家里很穷是种怎样的体验? 
  穷人要不要给自己来个说走就走的旅行? 
  有钱人都找什么样的女人做老婆? 
  美欧日韩等帝国主义国家的穷人住的是什么样的房子? 
  香港穷人与大陆穷人到底谁过得更艰难?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网上会有这么多人骂袁隆平、杨振宁等伟人呢?
下一个讨论
怎么哄男朋友呢?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