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越南北部在唐代以后没有独立出去,现在会发展成什么样? 第1页

     

user avatar   bi-de-ke-lu-pao-te-jin-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越南其实可以看作是东亚乃至中国历史上典型的从割据一方到自主独立(这种情况是完全割据独立出去的,不是被割让给别国或者当地复国的后续)。

如果越南北部(原始的越南)仍然在治下,那么对中原政权来说只是多了一个核心省而已。其实,古代大多数国家如果守住了而没有被灭(“被统一”),那么历史恐怕都会不一样。时间长了不得不互相承认,只是守住难度很大。

静海军节度使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割据政权里混得最好的了。无论越南的民族主义者怎么说,都不可否认,象郡自秦就是中原上百万移民所经营,并且从汉、新、吴、晋、南朝、隋唐、大越(南汉)时期,交州/交趾、九真、日南(日南郡这个名字即因为在北回归线以南有时候太阳从偏北出来,每年大概两个月时间。说明当时中原控制至少已经深入了北回归线以南)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核心地区之一。另外,安南从来不是羁縻地区(传统意义上的云南、贵州、四川西部、广西等地都有大量羁縻地区,安南则被中原视为内地),明朝灭安南以后的政策就是直接内地化。

即使独立后,当地人(古代独立的越南王朝)自称华人/汉人、炎帝之苗裔,使用汉字。相比之下日本只是受中华文化传播有朝贡关系、朝鲜和琉球只是附庸和势力范围,而越南在中原王朝控制的历史甚至比“十八省”的一些地方(比如贵州)还早、更久。尤其是对比朝鲜,往往都是有非中原政权长期统治的,中原直接控制,汉唐之间两次间隔很远(唐在那里的统治非常不稳固)且没有大规模移民。

现代那套“北方政权征服时期”是越南民族主义者在近代建(瞎)构(编)的,古代在今越南南部抵抗、反叛的往往是“林邑”,或者占族,也就是越南后来最大的敌人——占婆国的前身。“越南”这个国家概念是北部的,现在越南的南部是近两三百年才灭掉占婆等国征服、移民、同化而来(类似古代中国对西康、云贵等地的移民同化和蚕食)。

交州和两广、福建、湘西等地类似,都是中原移民和土著人混居,并没有特别——没有人能说“那里自古就不是中国/中原统治的”来开脱或者绕开这个话题,然而越南实实在在是从中国分裂独立的(当时还是“主体民族”“核心地区”),还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承认。静海军节度使本来只是一个中国的割据军阀、唐朝的藩镇,在宋统一之后却打了三次没有灭掉,不得不承认其独立 ,并且越南一直自称“中国南朝”称中原王朝为“中国北朝”,宋朝也拿它没办法;之后又扛住了蒙古的两次进攻(这是真的自己,没有“神”台风),不可一世的帝国也打消了吞并的念头。

​比起辽东和北朝鲜,安南似乎很少被“异族”占据(最多是割据,和中原其他地方割据藩镇一个性质),林邑国入侵过日南郡的一些地方但是没有占过全部小交州。和范阳等地类似,应该是属于中原核心但是比较靠边境。古代安南的中原化程度,事实上比广西、湘西高很多(广西湘西等地有大量羁縻地区)。虽说往往土著在野移民在城市,但在汉到唐时尤其是晋以前,湖广浙闽很多地方是交杂的交通线+飞地时,交州倒是大片“内地”(湖南有“长沙蛮”,宋代才完全控制那里)。汉代红河流域的“内地化”水平在岭南仅次于广信(甚至略好),而那个时候广州南宁等地还是有待开发的。

秦汉中原百万移民,唐代安南士大夫使用长安音,以及独立以后一些安南王朝禁止科举和官文时候用喃字、只能用儒字,这些都是有所记载(但是一千多年前安南底层民众考证起来比较困难)。另外,交州出过不少重要人物,南朝的重臣杜氏家族、唐朝丞相姜公辅、诗人廖有方等等。如果古代底层人不说汉语但是上层使用,那么这个政权性质仍然是中原的上层,事实上很多地方都是如此(很大程度上因为古代文白分离,识字率低)(很多口头语言不通的地方不妨碍“内地”,例如粤、吴和闽南的语言也几乎和北方官话互相听不懂)(越南的语言应该是逐渐被当地替代的过程,类似保加尔人从阿尔泰语变成相差很远的斯拉夫语)。分别不是非常明显,往往认同统治更多会传承下来,例如阿尔萨斯洛林。

从时间来看就不必多说了,无论如何,提及越南的来历,永远绕不开“中原政权统治”“静海军节度使”“中原化的上层建筑”以及割据到独立这些事实。从越南这个国家的来历看,这完全是一个实例——古代割据政权只要能长时间存在,或者在攻势下保住独立地位,是可能被承认的(虽然大王朝主观上极不情愿留下这些挑战自己法统的)。

在防御北方中原政权同时,积极向西向南攻打、开拓原先非中原核心的地方,积攒实力,于是这个藩镇可以存活更久,让中原不得不承认其独立(但是名义上仍然要称臣,也只是名义上)。相比之下其他的节度使和皇帝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看看南唐、大越(南汉)的皇帝,成德节度使等等就知道。这还是核心地区都可以如此——并不是中原王朝不能容忍“多个皇帝”或者多个势力没有统一,而是大多数时候割据势力并没有扛得住进攻,或者在以卵击石的时候葬送了自己。可见策略之重。并不需要一直回头盯着已经不再认可的曾经的“失地”吧,向容易的地方发展,或者保境安民,做好了都有可能。独立是用斗争保卫的,否则就会成了别国领土——北德意志的诸侯国们,以及古代很多国家都不知道这个道理而试图“统一”结果往往是“被统一”,本有机会向外部发展被普遍承认结果被灭。我不把这看得有多重要——只要不被更大的集权压制即是好的,德意志“统一”后萨克森国、符腾堡国的人们反而要去做侵略战争的炮灰,若仍然是“分裂”的,至少只有普鲁士会被其权威所笼罩。

因此,不必说“自古以来”,也不必看着之前领土怎么样(我不支持“打下历史疆域”这种民族主义,也不站在谁角度说“越南独立是个遗憾”,只是就事论事)。历史可能性都有,越南独立了就独立了。

——————

开个脑洞。和越南(静海军节度使)类似的情况,是河北三镇,尤其是范阳节度使——周边敌人没有特别强大的,一般可以守住那些敌人,倾藩镇之兵可以灭之,但往往选择蚕食;虽是内地却处于中原边缘;中原化,但也有大量土著杂居羁縻;另一个方向往往面对较大的中原政权(大割据政权或大王朝),如果守不住就“被统一”了;能扩张的方向只有另一面。

若范阳节度使也在五代十国割据时,击败南部来的王朝力量,向北、东征服尚未成气候的契丹、奚,再拿下朝鲜,然后再屡次击退中原王朝......很可能就变成了“燕北”国吧。然后知乎上有人提问“如果燕北南部仍然......”。

——————

回到问题,中国一直控制着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应该是这种水平,再往南的羁縻土著比例太高移民太少又临近占婆,无特殊情况会成为占婆领土),那么和占婆的历次战争就是中原王朝和占婆打,大体上稳赢,占婆会朝贡(中原王朝应该无力再往南扩了,虽然完全可以攻克占婆首都但难以长久占领)。从发展来看,现代的柬埔寨、越南南部和一部分老挝会是占婆的领土。占婆是可能会像南亚一样,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平分秋色(在占婆的矛盾会远小于南亚),是另一个迥异的文明。占婆国力在地区还算强,不太可能被灭,甚至可以成为打败殖民者入侵的“成功版”缅甸。以占婆的航海能力,说不定会改变方向殖民东南亚乃至澳洲。即使不做任何军事行动,经济也一定是佼佼者,至少东南亚的建设开发会比现在好很多(占婆与印度、波斯地区联系十分紧密,军队中有相当多的“大胡子、缠头”的雇佣兵)。没有了独立的越南,那么中原大体上不会在鞭长莫及的地方大肆扩张,高棉(柬埔寨)应该会在中南半岛和占婆匹敌。今暹罗地区可能不会是傣人(或称泰人/尞人/掸人)的中心,而是从老挝为中心、与高棉瓜分那里。中原王朝估计也无法太过深入老挝,估计是羁縻政策,然后独立。昇龙大概会类似一个更往南的广州,地区大城市。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大概是那样吧。


user avatar   ning-nan-zuo-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天佑二年(905年),静海军节度使独孤损被贬职,安南土人曲承裕接任静海军节度使,管理安南。两年后曲承裕去世,其子曲颢承袭节度使之职。917年,曲承颢去世,其子曲承美袭职节度使。

南汉大有三年(930年),南汉高祖刘䶮派遣将领李守鄘、梁克贞攻打静海,擒获曲承美等人,安南再次统属于中国。

大有四年(931年),安南曲氏将领爱州人杨廷艺反叛南汉,攻打交州刺史李进,李进败逃回南汉。刘䶮派遣承旨程宝攻打杨廷艺,杨廷艺战死,安南叛平,但仍然时有反叛。(历史线由此发生变化)

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宋太祖赵匡胤派潭州防御使潘美率军攻打南汉,次年攻占兴王府(今广州),汉主刘鋹投降,南汉灭亡。而时任南汉的静海军节度使丁部领则在安南华闾城即位称帝,建国大瞿越,年号太平,宋军随即准备南征,但因南唐未灭,故暂时将精力放在了南唐身上。

开宝八年(975年)十一月,南唐后主李煜出降,南唐灭亡,宋太祖随即命令灭唐宋军南下岭南,准备伐安南。开宝九年六月,枢密使、忠武节度曹斌、宣徽北院使潘美、振武军节度使李汉琼、御营前后巡检使李继隆分率东西两路兵马由钦州和邕州攻越,九月进抵华闾。此时丁朝发生宫廷政变,丁部领及长子丁琏被杀,权臣定国公阮匐拥立年仅三岁的丁部领次子丁璇为帝,执掌丁朝兵权的十道将军黎桓开城降附宋军,丁朝灭亡,安南再次统属于中国。

至道三年(997年),大宋分天下为十六路,安南路包括在内。大观二年(1108 年),升安南路治交州为奉昌府,因神宗曾为交州节度使。建炎南渡后,安南路保持不变。

蒙古宪宗二年(1252年)七月,蒙哥汗命其弟忽必烈征伐大理,次年蒙古军兵分三路进军,于十二月占领大理都城,大理灭亡,随后蒙古略定大理各处,攻克未附城寨,占领大理全境。

宪宗七年(1257年)十月,蒙古将领兀良合台自大理进攻安南路,攻占奉昌府。

元宪宗八年(1258年),蒙古发动第二次蒙宋战争,蒙古大军兵分四路,中路军由蒙哥汗亲自率领,南下四川、直扑重庆,西路军从云南出发,经广西,直扑长沙,东路军由忽必烈率领,直扑鄂州(今武汉)。兀良合台率南路军自安南北上,抄略广西、湖南、湖北,自背面打穿南宋。

至元十一年(1274年),宋蒙战争迎来收官之战,主力元军沿江东下,击溃南宋江防,大理方面蒙古军再次攻入安南境内。两年后,南宋谢太后带领宋恭帝投降,南宋灭亡,陆秀夫、张世杰在福州拥立端宗赵昰为帝,继续抗元。景炎三年(1278年),九岁的宋端宗在碙洲荒岛上病死,陆秀夫又立赵昺为帝,随后由海道退入安南。祥兴四年(1281年),南宋与元朝在驩州古罗江口展开决战,史称“古罗江口海战”,宋军战败,元军随后包围山阳岛,左丞相陆秀夫背着赵昺在崖山跳海而亡,南宋彻底灭亡。安南地区归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

至元二十年(1283年),蒙古用兵占城,置安南占城行中书省。同年正月,元军兵分两路向占城发起攻击,主力自安南南下,水师由海上登陆,同月攻占占城,占城国王投降。但占城一直叛乱不断,元朝只能通过册封当地首领为宣慰使来维系表面统一。

元末农民大起义,安南行省平章阮卜剌帖木儿(阮忠彦)拥兵自重,不再听命于元廷。同时,占城宣慰使阿答阿者逐渐消灭了其他占城地区的势力,占城再度独立。

明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广东平定,七月广西平定,明太祖命廖永忠自广州由海道攻海南、安南,平章杨璟自思明过镇南关陆路攻取安南。洪武二年九月,安南平,诏置安南等处行中书省,改奉昌路为交州府,并册封占城军民宣慰司隶之。洪武九年改置安南布政司。

永乐五年(1407年),占城叛乱,并勾结真腊侵入老挝、安南,明朝发动对占城、真腊的战争。永乐七年初真腊平定,置占城三司。宣德时期置安南巡抚、占城巡抚,景泰年间安南、占城民变不断,始设两广交阯总督,成化时期分为两广总督、交阯总督,交阯总督分管安南、占城两布政司。

正德十年(1515年),越王朱祐床在交州府发动叛乱,范围波及安南北部及广西,交阯总督周南被杀,朝廷震惊,两广总督陈金当机立断,移檄两广总兵南下平叛,并由海道入占城,打通了与占城的联系,并以占城副总兵朱麒统占城兵马北上;云南总兵黔国公沐崑也带兵自宁远州驰援安南,越王之乱仅维系三十三天便宣告失败,叛乱平定。(正德五年的安化王朱寘鐇之乱,正德十年的越王朱祐床之乱,正德十四年的宁王朱宸濠之乱,合成正德三大征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灭亡,同年福王在南京即位,即弘光皇帝。1645年夏南京覆灭,隆武政权建立。1646年冬隆武政权覆灭,永历政权建立。

永历四年(1650年)正月,永历帝朱由榔退入交州府,改名升龙府。永历八年(1654年)冬,朱由榔被孙可望以武力胁迫到安龙府居住。第二年初,经过五年的经营,在孙可望的谋划下,南明发动了永历朝最大规模的北伐军事行动,西路军在刘文秀的率领下由贵州乌撒、毕节北上攻入四川,东路军在李定国的率领下由交阯分茅岭、广西太平府攻取两广,孙可望亲率大军出沅兴府攻湖南。同时,郑成功、张煌言也分别在福建及浙江沿海发动大规模反攻,夔东军向北进攻襄阳、郧阳、兴安以吸引北部清军。至同年秋,明军基本收复整个湖南、两广及沿海的温州、台州、漳州、泉州,双方战线维持在湘赣边界及洞庭一线,明清战事再次陷入焦灼。

永历十三年(1659年),因孙可望、李定国内讧,南明局势再度恶化,刘文秀自四川保宁前线退入贵州,四川旋即失守;郑成功和张煌言发生火并,双方互有死伤,温、台失守,张煌言再度退回舟山。李定国兵败赣州,韶州降军再次叛明附清,切断了李定国后路,广东瞬间丢失大半。

永历十八年(1664年),初桂林、梧州相继失守,李定国率两广明军退守广西、安南交界,贵州、四川明军退守云南,舟山失守,鲁王朱以海退走安南升龙府。同年七月,占城总兵邓耀率舟师登录琼州,收复海南。

永历二十三年(1669年),曲靖失守,云南东门户洞开,孙可望携永历帝迁往大理,诏鲁王朱以海监国升龙,以期缓解西线压力。李定国再出镇南关攻太平、思明,旋即撤回。七月,清军攻占临安、广南,隔断云南和安南联系。八月,孙可望自沅江反攻临安,击败清军于石屏,双方战线维系在武定-滇池-新兴-石屏一线。永历二十五年(1671年)二月,云南清军突破富民防线,攻占楚雄,威胁大理;广西清军攻占凭祥,镇南关大战;琼州失陷。

永历二十六年(1672年),朱由榔在孙可望的保护下撤到永昌,又由永昌退到腾越,进入缅甸境内,被缅甸王莽白收留。同年缅甸内讧,那罗伐罗杀缅王莽白,弥丽憍提又杀那罗伐罗,孙可望谋由八百、老挝入安南,不果,遂集结兵马南下大古剌(勃固)。清军放弃追击,而永历君臣与安南消息彻底断绝。

永历二十七年(1672年)四月,五十四岁的鲁王朱以海在升龙府即位,改同年年号为昭武,遥上永历尊号圣宣皇帝。昭武元年九月,清军自钦州间道越分茅岭攻占靖安,升龙戒严,李嗣兴率部击退清军,又以海道断其永安州退路,清军进退失据,投降。

昭武三年(1674年)九月,清军兵分两路,由云南、广西分道进攻安南,晋王李定国率部阻击广西清军,韩王马宝率部阻击云南清军,持战六十七日清军不能取胜,夔东李来亨部袭取荆州,湖广震动,清军暂时退兵。

昭武四年(1675年)二月,清军陕西提督王辅臣据平凉叛清,察哈尔亲王布尔尼在草原反清,广西清军转为守势,李定国出老挝攻取景东、车里。

昭武十二年(1683年)三月,昭武帝朱以海病逝,庙号懿宗,葬富陵。太子朱弘桓即位,定年号永庆。同年秋,清军闻朱以海崩,遣使来升龙议和,命南明剃发、去号、称臣,永庆帝断然拒绝。

永庆五年(1688年),永历帝遣使自大古剌来升龙,安南始知永历帝犹在。

永庆十二年(1695年)正月,清军再次兵分两路攻安南,二月,隘留关失守,李嗣兴战殁,升龙北边门户洞开,四月,清军攻破升龙,永庆帝登宫城后山自缢,李定国把自己的战马让给太子朱振烈突围南走,自己另骑了一匹不得力的马,继续阻击清军,入夜之后趁夜突围,不知所踪。四月二十七日,太子朱振烈到达清化府,即位称帝,年号同兴。清军尾随而至,同兴帝一路南撤,延至同兴元年(1696年)三月初三,金瓯城失陷,同兴帝泛海前往大古剌投奔永历帝,南明至此灭亡。(永历帝在大古剌一直活到永历八十四年即1730年才去世,享年108岁,史学界称这个小朝廷为缅明政权。)

清代沿袭明朝,在安南、占城设置了安南省和占城省。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广西爆发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丙辰六年(1856年)秋,广东天地会首领陈开在广西浔州建立大成国政权。辛酉十一年(1861年)秋,秀京失陷,陈开率部退往安南,后在太平府遇害身亡,余部有的投石达开远征四川,有的一路北上投奔太平天国,隆国公黄鼎凤则率领一支残兵成功抵达安南,在七源州重建大成国,后声势复振,率部四次围攻交州府。起义军在安南转战十七年,于1878年在占城省升华府思州就义,沉重打击了腐朽的清王朝统治。

清末列强入侵,清政府被迫先后开放了安南海防和占城岘港、磅逊三个城市为通商口岸,安南、占城二省逐渐沦为法国势力范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交阯总督岑春煊、占城提督莫荣新分别宣布安南、占城独立,并成立军政府响应共和。

1929年6月,邓小平、胡志明、武元甲在安南省南部的隆会发动了隆会起义,建立安占革命根据地,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是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影响和鼓舞下,中国共产党在交阯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次光辉实践。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进行第二次合作,陕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江南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安占革命根据地以及广西、海南地区的革命武装改编为新五军,北上抗日。1938年2月,日军侵入安南,新五军回师安南、占城抗日,组建安占抗日革命根据地。

1945年日本投降,安南、占城光复。次年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大举进攻解放区,安占解放区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成功打退了数次国民党军对根据地的进攻,并隔绝了占城国民党军与北方的联系。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大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陈毅、粟裕领导下的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率冀鲁豫野战军太岳兵团挺进豫西;黄公略、胡志明率领安占滇桂野战军主力北上两广,掀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9年1月,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安占滇桂野战军改编为第五野战军,黄公略任司令员,胡志明任政治委员,下辖第十八、十九、二十兵团共十一个军(华北军区野战军编为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兵团)。同年4月,安南省会东关(升龙市)解放,9月,占城省会嘉定解放,标志着安南、占城的全面解放。

1949年10月8日,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46军第137师第411团先头部队与第五野战军第19兵团第65军第193师第578团先头部队在衡阳城三眼井会师,实现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大会师。

1949年10月我国设立七大行政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华南、西北、西南。华南局第一书记胡志明,机关驻东关市,辖安南、占城、广西、广东、琼崖五省及东关、广州两个直辖市。

1951年2月,东关市改名河内市。

1954年7月,法国从岘港撤出全部军队,岘港光复,设立为直辖市。

1958年5月,占城省改为占城高棉自治区。

(以上为安南、占城简史)

安南省,驻地河内市,面积39万平方公里,人口7700万,地区生产总值48981亿元。

占城自治区,驻地嘉定市,面积35万平方公里,人口6300万,地区生产总值27169亿元。

岘港市(直辖),面积5547.5平方公里,人口1145万,地区生产总值11324亿元。

主要交通线:京瓯高铁(北京—金瓯市)、昆海高铁(昆明—海防市)、勐庞铁路(勐腊—庞循)。

我画个图你们就都明白了。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广西+柬埔寨)/ 2


user avatar   liang-gong-chun-ri-xiao-shun-n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历史还是原样的话,那中国可能会再增添一到两个一线城市,和两个富裕的沿海省份。

但是“越南留在中国”这个蝴蝶翅膀,对中国历史引起的变数太多了。有太多的可能性,一个并入内地的安南可以带来天翻地覆的改变。

1)在历史上秦岭、淮河一线屡次不守的情况下,依托四川盆地,南岭,武夷山防守的南方政权(比如南宋、元梁王、明建文、南明),有了红河甚至湄公河三角洲支撑,是否有能力多撑几年,形成稳定的割据,甚至找到反攻的机会?【交宋、南元、南北明、永历大帝】

2)历史上的越南政权曾屡次遭到缅甸、暹罗、占城的军事威胁,现在这些压力转移到了中原政权的头上,会带来额外的压力和风险,也会带来额外的机遇。 【交饷、安南孤军勤王、乾隆三打占城】

3)像五代十国、民国军阀混战这种情况下,两广割据势力如果增添了红河、甚至湄公河的人力物力,则其统一全国的几率会增大。

4)农民起义和军事叛乱军多了一个可以袭取的地方。【岭南天国】

5)历史上越南受到西方殖民者直接影响更早,在明末、清末这种情况下,多两个开风气之先的省份或许可以加快历史的进程。【同盟会河内起义、第十一、十二元帅胡志明、武元甲】

6)越南经济如果转型为以经济作物(比如)为主,那这笔收入对于一个依赖农业收入的中央是相当可观的。【想象乾隆多了笔香料钱,或者1950年代的中央多了笔咖啡、橡胶收入】

最后中国的历史可能会因此风貌大变,而且很可能是正面的变化。


user avatar   da-wu-dao-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泻药,其他人已经讲的很好了,我从自然地理上讲一下越南北部的优越条件吧。

我们知道越南北部的精华所在乃是红河三角洲,由于地理位置类似,很多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把红河三角洲同中国的珠江三角洲类比,这在大体上并不算错,但如果进一步探讨,会发现红河三角洲比起珠江三角洲,其实条件更为优越。

首先,红河三角洲的面积是大于珠江三角洲的,虽然行政意义上“珠三角”的面积可以达到5.5万平方公里,但自然地理上的珠江三角洲面积不过8600平方公里,相比之下红河三角洲面积足有1.5万平方公里,比珠江三角洲大了75%。同时红河三角洲的平原完全是连绵成片的,而珠江三角洲则被丘陵山地和海湾分割得比较破碎。除此之外,从纬度上看,红河三角洲其实比珠江三角洲明显更靠南,广州纬度为北纬23度06分,而河内则是北纬21度01分,甚至比湛江的21度12分更靠南。而且相比只有一道不算很高的南岭遮挡的广州,背靠云贵高原和十万大山的河内也能更好抵御来自北方的寒冷空气,使得气候更加温暖。最终结果就是河内的一月平均气温为16.4度,极端最低温2.7度,明显高于广州的13.9度和0.0度,对农作物尤其是热带作物有更好的生长条件。不过广州最低月降水量为31.6mm,而河内在12、1、2三个月降水量都低于30mm,季节分配更不均匀(这和河内接近云贵高原,大陆性更强有关),这一点上红河三角洲稍占劣势

根据吕婷婷、刘闯《中国珠江三角洲与东南亚四大三角洲多熟种植制度的时空格局研究》,红河三角洲的平均复种指数不但高于珠江三角洲,甚至高于纬度更南的湄南河三角洲。当然由于这里城市不很发达,农业种植仍然以双季稻为主,较少像珠江三角洲那样还会种第三季经济作物,所以复种指数的上限并不高。

事实上,在西汉时期,红河三角洲交趾郡的人口足有746237人之多,比南海、合浦、苍梧、九真、日南五郡加起来都多,其发展程度可见一斑,10世纪越南独立后更是以红河三角洲为基本盘一直推到金瓯角,只是由于脱离了中国,无法得到北方人口补充,其发展同中国的广东终究不可同日而语。

红河三角洲再往南,是越南中北部的清化、乂安地区,这里也是中国王朝对越南稳定统治的南界,从地图上看这里和海南纬度相当,而从面积上讲,清化、乂安、河静三个省总面积大约为33626平方公里,也同海南岛相仿(略小于海南的3.5万平方公里,但如把老挝东北部部分地区视作这里的延伸,面积又会大于海南)。比起海南岛,这里的自然环境各有长短,一方面,清乂地区由于地处大陆,气温比海南岛更为严酷,位于北纬18度40分的荣市,六月极端最高温42.1度,七月平均气温29.7度,一月极端最低温4.0度,平均气温17.5度;而位于北纬18度15分的三亚,虽然最热月平均气温也有28.8度,但极端最高气温则是35.9度,一月平均温更是高达21.6度。另一方面,清乂地区有马江、朱江、蓝江等较大河流组成的冲积平原,同红河三角洲也没有太明显地理隔离,比起缺少大河、丘陵密布的海南岛更适合集中居住。此外海南岛受季风影响有十分明显的干旱期,如三亚12、1、2、3三个月降水量都在20mm以下,年总降水量不过1392mm;而背靠长山山脉的荣市年降水量有2113mm,降水量最多的10月有542mm,最少的2月也有42mm,很多源自赤道地区的作物在海南岛需要灌溉才能存活,而在越南北部则不必这么麻烦。

再往南,翻过横山进入越南中部,又别有一番风景。虽然这里在两汉东吴时设有“日南郡”,但在东晋南朝以降已经逐渐被土著政权侵吞,在越南独立后才逐渐被夺回,15世纪越南被明朝吞并前夕南界已经达到了北纬15度的广义一带。这片地带比海南岛还靠南,热带特性更为显著,全年基本上都处在夏季,尤其是在北纬16度左右的海云山以南,已经没有明显的寒冷天气了。越南学者黎氏梅在她的文章中指出:

广南北边与承天府土壤相连,与其以北各地区隔着一座山,名为海云山,山上有险峻的海云关。自然地理学学者黎伯讨认为海云山为越南南北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河流、动植物界等自然要素的自然分界线,处于中转性的位置。关于地形地貌方面,他具体地揭示:海云一带以北为长山山脉北,以南为长山山脉南,他们是从长山山脉的整体中分出来的具有不同性质的两大山系。据此,广南山系是长山北山脉的结束处和长山南的开始处。如此一来,中部及广南具有属于北部的冬天寒冷的亚洲季风热带气候和南部的典型的亚洲季风热带之间的中转性气候:“经过海云关往南方走…广南沱瀼的冬天,当刮过海云关山区时,寒冷的东北季风的性质被极大地改变,这里的冬天仍很暖和:那是自然本身在发展过程中所留下最明显的区别于其他的印记。”——《越南广南古代生态环境与文化研究》

由于长山山脉向南延伸到海边,这一带的土地已显逼仄,缺少越南北方的富庶平原,横山以南到北纬16度以北的广平、广治、承天顺化三省加上岘港市总面积也不过19059平方公里,再加上更往南的广南省面积也不到3万平方公里,尚不及海南。但是如前所述,这里基本上没有寒潮侵袭的风险,又有岘港这样条件极为优越的深水良港,对于控制南海、发展对东南亚贸易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广南再往南,长山山脉沿着南海蜿蜒,只有一些临海的山间盆地中有较多的人口聚集,中原王朝历史上只有隋炀帝在灭亡林邑后一度把版图推进到这里,其余王朝并无稳固统治,虽然这一区域南部有重要军港金兰湾,再往南有富饶的湄公河三角洲,但继续南下的难度已是不小,即便要做这种打算,也是不早于明的事情了。而且这一带有极为分明的雨季旱季,在没有灌溉的情况下并不如越南北方那么适合耕种。




越南北部(甚至中部)还在中国手里有许多好处,中国西南滇桂地区的内弧转为外弧,海南岛也不再暴露在外,北部湾成了中国的可靠内湖,同时又直接增加了十几万平方公里的热带地区,很多热带作物如椰子有更多地方可供选择种植,不必局限于海南岛。当然无限向南推进以至于到达金瓯角也是不太现实并缺少必要的,综合考虑国家实力、自然条件、版图美观等因素后,比较合适的南界在北纬16度左右,这里有海云山这样明显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再稍微往南一些还有一条东西流向的秋盆河可以作为边界),也有顺化、岘港这样的要地,甚至二战后中国战区受降也是以北纬16度为界的。

若16度以北的越南是中国领土,在明朝移民开发西南时会受到很大影响,其方言很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变成西南官话,文化上同邻近岭南也会出现明显差别。清朝时北越人也会同闽粤一样积极下南洋,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留下规模可观的西南官话华人华侨。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尤其是法国不可避免会租借海防、岘港等港口,使这里成为通商要地并逐渐发达。成为中国人的胡志明将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一同参与共产党的组建和新中国的建立,甚至有可能成为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人并列的开国元勋。北纬16度以南的占婆在19世纪后仍会沦为法国殖民地,在二战后独立并成为类似otl缅甸、柬埔寨一样的国家,与中国维持不错的关系,惨烈的越南战争则很可能不复爆发。改革开放后海防和岘港将会成为类似深圳厦门一样的特区,考虑到北越没有台湾威胁,最终成为和广东相差不大的发达省份问题不大。此外,由于占婆国力甚弱,中国又控有岘港,对南沙群岛的控制也不会像otl一样艰难。


user avatar   ma-ke-si-wei-bo-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越南北部即便被吞并,以占婆的国力和组织度还是不太可能长期保有越南中南部的,在越占长期冲突之前的占柬战争开始占婆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首先,占婆是一个类似于马来世界的概念,占婆我个人觉得与其说是统一国家,不如说是占婆民族共同体“Nagara Champa”(或者占婆联邦?)他是由几个地区政权联合来的,居于主导地位的地区的王是占王。占城政权内部的关系,以宾童龙和占城的关系最为明显。宾童龙在明被认为是占城属国,但是当占城南迁之后,宾童龙成为占城的主要部分。这一时期在潘陀郎档案中就可以看到宾童龙至少这时已经自称占城,潘陀郎档案的占王世系也有认为并不是整个占城国国王,而是宾童龙王的世系。

此外占城相比魏晋南北朝以来是在衰退,占城除了面对北部政权压力外,占城还要面对柬国的攻伐,占城一度被吴哥降为属国。在制蓬峩和陈朝的争夺中,占城夺回顺州等占婆旧地后还需要招纳越南的反叛宗室;历史上占婆的侵扰也大多以劫掠为主,而全盛期之后的占婆在对外扩张上心有余而力不足。





可以说越南中部的分散国土和相对于红河三角洲或洞里萨湖附近而言有限的人口(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占婆的人口统计待议),并不适合长期争霸,也难以支撑起当地大政权的形成,如果越南北部被吞并,倒是柬埔寨东扩有一定可能。

回过头来,再提一嘴交州的问题:“交州的独立与否是资源分配的现实问题。交州需要一个长期的对占城和老挝真腊诸蛮大理的军事存在,而这个巨大的人力调配的需要,在南方尤其唐宋有某种不现实性。因而交趾独立是一个战略上和经济上有利于北宋朝廷的决定,否则黎桓丁部领吹嘘的那十万兵马的军费就得朝廷来出了。。。”


user avatar   de-chuan-yi-z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越北如果现在属于中国,最显著的一点就是:越北和两广一样无疑被划为岭南地区,其疆域基本可以复原汉代交州的范围。从文化方面看,越北毫无争议地从地理层面回归东亚大家庭(现代一般将越南视为地理上的东南亚和文化上的东亚),这不基于语言和人种,而是四要素:律令制、汉字、儒学和佛教。(西嶋定生)

越北的汉化将继续持续一千年,至少在郡县一级的大城市,继续涌入汉族的官僚、儒学的科举以及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汉字(京芒等族缓慢分化,会处在类似壮族的地位?存疑)。从某种意义来说,北越的文化自然比中国的维吾尔,藏区和蒙古甚至明清才改土归流的云贵更有资格称为东亚。


从经济方面看,

1. 越北的经济会远远超过现代越南的发展水平,其上限甚至可以媲美珠三角,下限是北部湾的沿海平原地带(北海,防城港,湛江、海口等均强于当代同级别越南城市)。越北的平原面积超过珠三角,光热、海运条件也相似,但考虑到港澳和与内地的市场联系远近等因素是否能超越存疑。


2. 作为三角洲中心城市的河内无疑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参考广州,上海,有意思的是河内来源于11世纪初李朝太祖李公蕴的迁都,没有独立的越南也许延续唐代在北宁附近的治所中心)

况高王故都大罗城,宅天地区域之中,得龙蟠虎踞之势,正南北东西之位,便江山向背之宜,其地广而坦平,厥土高而爽垲,民居蔑昏垫之困,万物极蕃阜之丰,遍览越邦,斯为胜地,诚四方辐辏之要会,为万世京师之上都。 李公蕴《迁都诏》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

1. 越北版图的西境可能不会扩展到当代越南的范围

李朝至陈朝共发兵十三次攻击牛吼蛮(Người Ngưu Hống),李、陈两朝的皇帝曾数次御驾亲征。



2. 南海岛屿争议问题大概率会解决(或不存在?),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显著上升。

红河航道成为可能,云南可以直接借助红河出海。


3. 占婆(Champa)大概率会存续。其一,鉴于唐末交州已基本处于守势,后世来看这一方向开疆拓土可能性不大(参考后代明太祖所列“不征之国”),局部冲突会持续,可能存在部分领土变更,但红河三角洲基本盘不变。其二,鉴于印度化的占婆组织和制度方式与东亚差距明显,而后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占婆向汉晋那样反推的可能性不大,由于实力的差距会形成夹在柬埔寨和中国间的缓冲小国,甚至其在占柬冲突中被打压,毕竟有过先例。

庆元以来,真腊大举伐占城以复仇,杀戮殆尽,俘其主以归,国遂亡,其地悉归真腊。《宋史列传第二百四十八·外国五》


4. 柬埔寨会成为中南半岛三大国之一(缅甸、泰国、柬埔寨)。基于前一点,越南不存在,占婆南扩至湄公河自然不太可能,整个富庶的湄公河三角洲仍属柬埔寨,国力在于17-18世纪泰柬冲突中并不落下风,鉴于湄公河的特殊地理位置,并不弱于长江,坐拥淡水充沛的洞里萨湖,临海肥沃三角洲和湄公河航道的柬埔寨可能取代泰国成为中南半岛的强国。


5.国内民族会增多,毕竟即使是当代越南就存在五十四个民族。

现代中国的人口会增加至少四千万至六千万(参考山地众多的广西2020年人口为5102万,平原面积更广大的越北,除去战争因素不会少于此数)

进入近代时间线和偶然因素太多,不做推论。

历史不容假设这正是他的魅力所在。


关于当代越南语中的文化可以参考


user avatar   lin-xiao-63-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不要说越南了,如果不是唐代的粤语在珠三角彻底取代了壮傣语,

唐末岭南节度使建立的如果不是一个粤语政权而是一个壮傣语政权,像静海军节度使的越南语那样,那么我觉得后面岭南会怎么发展都难说。

中古之后,由于稻作生产力大发展,稻作农民人口持续爆炸,唐代开始其实汉语在南方扩张的速度明显放慢了,壮傣语和越南语作为土著稻民,人口密度实现飞跃,抵抗汉语化的能力全面升级。

要知道粤语可是在南汉国时期就空降到了海南儋州,最后又如何呢?到21世纪人口也没怎么超过海南的壮傣语(临高话)。后来还是因为闽南地区在南宋海贸发达、人口爆炸,大幅外溢到潮汕雷琼,海南才反而出现了“闽语化”。

至于粤语往西江上游的扩张,也是比蜗牛还慢,到20世纪也就到桂平一带,再往上游走乡村就全部都是壮语。

所以唐代珠三角的全面粤语化是相当关键的一件事,这使得广州城不再像交州城那样是语言孤岛。如果是语言孤岛,等到大唐衰微,土著蜂起,汉语很容易被整个赶走。实际上福建、越南原本城里一度存在过的唐代中古汉语都被赶走了,福建恢复全闽语(孙吴语),越南恢复全越南语。

唐代除了一方面壮傣语和越南语抵抗汉语化的能力暴增,另一方面,这两个族群往南扩张的速度也暴增!!!南方汉语要同化壮傣语和越南语难度翻了几倍,壮傣语和越南语要同化更南边的落后土著,难度却小了好几倍,因为归根结底,精稻族群升级后,对其他族群完全是降维的。


下面这个是越南的语言图:从中可以看到,

一直到20世纪,除了广西沿海的东兴讲了粤语以外,整个中越边境几乎没有汉语的半点影子,完完全全是壮语的世界。图中“傣壮”的位置是傣族在唐末的发源地,“京族”的位置就是京族在唐末的发源地。宋代之后,傣族和京族开始了长达一千年的向南大爆发,京族推进到金瓯角,傣族推进到马来半岛。(顺便说下,傣壮 原本是傣族,但元明之后被拉进汉字圈,使用了汉姓和汉字,脱离了傣族,目前性质上算是壮族)

图中散开的蓝色是明清时期在西南官话大扩张的压力下飞进越南的苗瑶语。


这是两个族群各自独特的语言和词汇,中原人只知道他们叫“百越”,从头到尾不知道这是两个不同的语系:


user avatar   bei-hu-nan-yue-da-jing-da-s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能什么样?另一个福建或者广西罢了。

红河水电外送给广东,北部山区矿产资源国家掌控输送给珠三角,城市工厂下岗破产,下岗工人开三轮自行车拉妻子去八大胡同,红河三角洲农民去广东打工,红河入海口鸿州市像连云港和大连一样抑制发展,红河平原农地被划定指标实行限工保农,但却抑制卖粮收入。

最后,变成和福建、辽宁、苏北一样的沿海经济停滞区。


user avatar   xiao-wai-gua-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会有一个占婆社会主义共和国




     

相关话题

  湖北人和广东人比起来谁更会吃? 
  如何评价知乎用户王子君? 
  如何看待越南和韩国废弃汉字,废弃汉字对他们是否造成影响? 
  请问下,中国不断向非洲援助,其意义在于什么? 
  怎么看待鸿茅药酒医生致歉? 
  有人和越南新娘有近距离接触吗?越南新娘在中国的生存状况如何? 
  为什么日韩在越南有大量投资? 
  如何看待上海外来常住人口 2015 年首现负增长? 
  你为什么反对温铁军? 
  2 月 4 日广东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6 例,目前当地情况如何? 

前一个讨论
国外有无类似中国的国家语委和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并且有相当强制力的机构?
下一个讨论
西周时期晋南地区是怎样的文化面貌和政治格局?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