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网传阿里巴巴蒋凡要求尽快实现P8全员35周岁以内?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jun-yi-73-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碰巧前几天某公司做女性在职场被歧视的公益活动,我写了个回答。其实被歧视的不是女性,或者本质不在此。

它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家对成本的打压以追求利润最大化。这种打压到最后就呈现出一种荒谬感,倒错感。

25岁没谈过恋爱的女孩?肯定是哪里有缺陷,以后再谈恋爱结婚生子会很麻烦。

28岁刚结婚的女孩?马上就要生孩子了,不如提前退掉。

身材好颜值好的优先录取,因为形象好能陪酒。

你以为这是女性的职场困扰,你没有站出来说话。

很快,某公司追求狼性文化,清退34岁的老员工。

你以为这是国之精锐,与你无瓜,你没有说话。

程序员群体开始反抗996,你以为他们已经不是工人阶级而且心怀鬼胎,所以看笑话。

某公司老板和高管宴会,笑谈间瓦解高龄孕妇。

某备受追捧的首富开始宣扬996福报,用的还是100年前资本家的论调,连圆场都毫无新意。

人们会给合格但是10年前就拍过的电影,打上不新鲜所以2星的标签,却对100年前就被质疑的剥削手段敢怒不敢言,或是假装看不见。

一个一个公司,一样一样的规定,温水煮青蛙一般,渗透这个社会。

资本公司拿走9成利益,用1成给员工发工资。还觉得剥削的不够,还要物尽其用,优中选优。

因为供给多,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劳动力和技术工种,所以老板精打细算,不求没人来给自己打工。但是他们只从社会压榨劳动力和利润,却没想着以人为本,回馈社会,造福帮自己赚钱的下属,和下属的家人。

他们喊着员工都是自己的亲兄弟,却转脸把兄弟的工资再一次降低,然后说不能咬牙拼的不是兄弟。

人才市场终于成了人肉市场,资本家挑肥拣瘦,欺行霸市,讨价还价,还说这都是正常生意手段。终于,卖肉的要以亏本的价格,才能勉强把肉卖出去,否则就会饿死。

很快你就会发现,当初没有说话的你,后来已经找不到工作了,因为你也无时无刻不在被歧视,被竞争,被内卷。

从什么时候,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开始变成了维护资本家的成本利润?

被开除的员工因为贷了公司的款,所以开除后立刻被要求还200多万、然后跳楼自杀。

新闻还没有散尽热乎气,下一个新鲜的肉体又投进了这怪物机器。

曾经有幸听两位老板聊生意。一位谈管理人工很苦恼。另一位说起秘闻,说(第三个人)的公司也是总有人各种闹事,心烦意乱,无法管理。最后终于领悟,让他们闹,给他们点甜头,然后再换掉一些就可以了。你做公司只是为了赚钱,就好像管理机器,螺丝坏了就换一个,成本不过几毛钱,你在乎螺丝吗?

说完,二人心照不宣相视一笑,豁然开朗前途无量。

而我在一旁无比震惊,这教科书一样的把人不当人的事,是怎么如此轻松的就说出来了,然后达成共识了。这不是书上的反面教材吗?怎么突然变成迎刃而解的利器了?

但站在他们的角度,他们遇到了麻烦,就化解麻烦。一点也不苦恼,还觉得自己很聪明。

站在他们的角度,他手下的员工就是螺丝啊。

你说资本家吃人不吐骨头,资本家用钱和权力教育你,你不是人。一边教育你还一边说是为你好,是福报。

今天我还有事忙,所以不讲原理讲哲学,更新文章搞升华。回头给大家整理之前写的,或者下次再慢慢说。

但就想提醒一句,不论是35岁以下,还是年薪百万,只不过是新鲜的、高级螺丝,命运早就被卓别林,被上个世纪的哲学家、社会学家谱写好了,所有无产阶级,都没什么两样。跟我一起多读书,书里早就写好了结局。


user avatar   holyC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我想探讨一个问题,为何程序员作为技术工种,却和流水线工人一样受到年龄歧视。

审查程序员所需要的技能和这些技能的培养过程,显然写程序不应该是体力劳动。为了培养一个程序员,至少从小学开始,就需要比较好的数学功底,然后是不差的英语水平,到了高考还要考一个不错的成绩,去一所不错的大学,特别是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用人门槛至少也是211了。到了大学,编程语言、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乃至图形学、编译原理等等,一门又一门不轻松的课程。而很多岗位甚至还需要应聘者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那么他们还需要再经历几年教育。

总的看来,培养一个程序员,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以及长达20年的时间,等他们毕业可以入职上岗之时,已经是21~28岁间了,甚至一些入职几年再重新读研究生的人,毕业已经30岁了。可是用人单位留给他们工作的时间,只剩下10多年,甚至10年不到。而在这短暂的时间里,程序员还是以996的方式度过的。

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弃之若敝屣。

技术工种不是应该越老越吃香吗?

比如医生,去医院看病,40岁以下的医生看,你会觉得不放心,担心经验不足导致误诊;比如律师,去法院打官司,委托年轻的律师,心理总是觉得不够踏实;再比如整日自嘲的生化环材的从业人员,也大多是30、40才评上高级职称,那个时候他们正当壮年,精力体力都不错,并且对设备、工艺的了解远胜新人。

怎么唯独到了程序员这里,35岁就成了别的行业里的龙钟老人,该被“优化”掉了呢?以年龄为歧视标准,并且还是相当年轻的35岁——这个常见于体力劳动行业的年龄,难道程序员不是技术工种而是体力劳动者吗?

纵观那些“越老越吃香”的行业,它们的从业者,无不是在工作中持续的吸取经验、培养人际关系,而且这些经验和人际关系正是行业所需要的,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质量,比如增加良品率、减少误诊、降低交流成本。

而程序员呢?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的经验是极其具有局限性的,只适用于一门语言、一个公司、甚至一个部门的岗位,这些经验,往往对生产效率的提升影响甚微。并且相比于经验带来的提升,新技术带来的提升更为高效且低成本。一个对传统人脸识别算法具有丰富经验的程序员,无论怎么调参数,算法的正确率都很难超过未经定制的卷积神经网络识别的结果。

更甚的是,即使基于新的技术的产品效率更低,比如从C++换成了Java、golang,公司通常也会更愿意用新员工替换老员工。首先,雇佣一个对老技术经验丰富的员工的成本是巨大的,而他的经验未必会带来多少效率提升,相反新技术更容易上手,培养成本更低,开发效率也更高。比如,基于C++的程序通常远快于基于golang的程序,但是雇佣一个写C++不造成内存泄漏的程序员,成本至少是招一个golang程序员成本的数倍,而后者运行效率虽然低于C++,但学习成本更低,开发效率更高,招聘也更加容易。这种技术的迭代,使得程序员积累的宝贵经验,在一瞬之间变得无用。

而且程序员绝大多数的工作是一次性的,800人开发,最后只需要100人维护,这是当下互联网行业的常态。而传统行业,所做的大量工作大多是可重复的,比如一个专科医生每天为病人看病,尽管他们的病情是相似的,但是每个病人仍要重新看一次,这不像是写程序,对面同样的问题,做一个脚本就可以批量处理。这一特点,使得程序员的工作,在同一个业务中,注定会变成越做越少,一旦业务不再增长,需求不再增加,并且公司没有新的业务方向,那么程序员就注定会被抛弃。讽刺的是,让人少做重复的工作,正是编程的根本目标。

此外,互联网自身具有的赢者通吃,即垄断特性,也使得程序员这个行业的“马太效应”更为明显。在互联网行业中,一款成功的产品就可以实现整个领域垄断,比如即时通讯软件微信,公共社交平台微博,云储存百度网盘,云计算阿里云,这些都是今天的各个领域的垄断产品,第二名的与它们之比,远不如其他行业的第二名与第一名之比。至于目前如火如荼的AI领域,我们都可以预见,未来众多AI公司只会有一个活下来,因为算法几乎为0的迁移成本,使得第二名哪怕与第一名只差0.1%,也会毫无用武之地。

这种垄断的特性,使得程序员的就业机会快速向大厂聚拢,平时这一点被掩盖在大量的初创公司林立的表象之下,但是一旦经济下滑,发展减缓,小厂会快速裁员、倒闭,而大厂则吸收小厂原有的市场,进一步做大,然而业务规模的做大并不会带来用人需求成比例的提升,行业总的就业就会将会在经济衰退中快速减少,即使未来经济形势好转,已经消失的就业岗位,也不会再次出现。这与传统行业中的就业潮汐全然不同,程序员无法期待像流水线工人一样,在经济危机过后可以凭借同样的技术找到工作。

最后一点,是属于中国独有的原因,就是中国只有互联网,而没有计算机科学,只有互联网应用,没有行业软件。

程序员的培养,虽然需要以数学为基础的大量课程,但是中国的互联网产业,所需要的技术却大多仅局限于编程语言、框架、计算机网络,甚至对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的知识的需求也仅停留在面试中,这使得“培养”一个程序员太过迅速,很多培训机构声称几个月、几星期乃至几天速成,这使得很多程序员的确偏离了“技术工种”,并且他们投其所好的将这个行业快餐化,也让企业更低成本的实现技术迭代和人员更换。

而行业软件的缺失,则进一步造成了技术的空心化。与互联网应用不同,行业软件的需求变更并没有那么迅速,并不总是使用新的技术重新开发,经验有时更为重要,一个软件维护几十年框架不大改,在行业软件比比皆是,但是在互联网应用中却十分鲜见,这使得中国的程序员的技术更不保值。

综上所述,程序员这个工种,从其原理上看,就是缺乏可持续性的、就是难以提供大量稳定就业的。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又的的确确依赖着这种不可持续性——通过员工的新老交替,快速进行技术革命。

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个必答题——如何在35岁前在别的行业中找到出路。而在决策者面前,则是另一个题目——是选择以牺牲高素质劳动者为代价的短期科技快速发展,还是以牺牲效率为代价保障劳动者权益,亦或是想出更聪明的法子,既保障科技快速发展,又保障劳动者权益。

编程生涯苦短,也许我们在写下“Hello World”时,35岁被裁员已经命中注定。


user avatar   Ryanask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周末和朋友关于职业生命周期有了很长的一段讨论,重点就是我们这些高产出的年轻人是否能持续的完成职业生命周期的工作要求、从而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

老话说,40岁是一个坎,在当代提前到35岁了。不知道阅读这篇文章的职场朋友们,是否发现2019年下半年收到越来越多年龄在38~45岁的简历看能否帮忙内推,这就是目前的职场现状。这个其实就是中等收入陷阱的另一个表现。

收入预期会影响到目前的消费水平,人们对于职业的持续乐观会让自己过于放大自己贷款相关的消费--房地产、汽车、子女教育投入、分期购买电子产品等。当你认为你的收入已经超过90%的人的时候,你会持续不断的预支未来的收入预期。一旦出现35岁危机,接下来的就是断崖式的收入减少,然而房贷、车贷是不会因为你收入的减少而减少的。

这就是为什么当代职场人非常非常焦虑的原因,缺少应有的安全感,这个安全不是因为自己工作态度不行、不是因为自己职场能力不行、不是因为自己持续进步能力不行,而是年龄不行。

年龄因素,甚至成为了和性别因素类似的职业歧视。谁年龄不会增长,谁肩上的担子不会增重,只要还对职场的产出够高,就不应该用年龄的死框框,来压迫人们。

35岁失业去送外卖,估计在未来,就不是一个梗那么简单了。


user avatar   cao-feng-ze-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还不有得是嘛


user avatar   zhong-wen-40-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张图以前看着像调侃,现在却笑不起来了……





图片来源于煎蛋网无聊图


user avatar   zhang-xu-guang-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企业家的形象,就快被这帮人败坏完了。

从大强子的性丑闻,到马爸爸的“福报论”,再到百度的“魏则西事件”,又到这个“35岁红线论”,中国最顶尖企业家的形象,正一个接一个在劳动者眼中彤塌。

人性是自私的,资本是逐利的,其实我们都明白,我们唯一难以接受的是,它何以敢如此的赤裸。

强迫我们加班就算了,但为什么还要蔑视我们的智商,大谈什么“996福报”,难道在你眼中,我们都是弱智吗?

年龄歧视也就罢了,这早已是事实,但为什么要如此的赤裸,极尽对我们尊严的嘲讽。

35岁的年龄红线,赤裸裸的表现出在资本眼中,劳动者根本不是一个多维的,有感情的,动态发展的人,而只是一个“工具”而已。

其实,我本不愿诉苦,显得我那么可怜,而更加证明你们那套“丛林法则”的有效性。

我只是觉得,作为一个公民,一个中国公民,请你们对道德和法律有一些基本的敬畏好吗?

因为你们所处的位置,所以你们做的事和说的话,虽然短期内有助于资本获利,但却从根本上导致了社会的撕裂——劳动者和企业的撕裂,员工和管理者的撕裂,富人和穷人的撕裂。

你们总是张口一个社会责任,闭口一个社会责任,但社会并不是抽象的呀,而是由一个活生生的人,以及背后的一个个家庭构成。

那些你们弃之如履的,35岁的,不“成功”的那些员工,从大学毕业,其实不过才工作了10年。何以今天就要被你们打上“失败者”的标签呢?

这是何等的粗鲁与傲慢!

你们对利润的追求,何以如此急不可耐?

我无法相信,像这种信奉“丛林法则”,对自己员工都如此残酷的企业,又怎能具备基本的社会责任感!

曾经,我们树立你们这些成功的企业家为年轻人的偶像,不仅激励着年轻人去奋斗,甚至还会不自觉的标注着社会的道德。

但是,你看看你们这些人现在的做派,什么性丑闻、“996福报”,年龄歧视,“裁员优化”。

你们都为年轻人做了什么榜样?你们是不是就要证明,在追求成功的路上,人就应该不择手段,信口雌黄,寡廉鲜耻呢?

但这真的是你们一直在打造的!

百度以及创始人今天在年轻人中的形象,难道真的就是你们期待的明天?

你们其实正在用对整个社会道德的透支,来为自己代言的资本疯狂的攫取利润。

你们是可耻的!


user avatar   fei-liao-ge-zhu-d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无聊的周一,翻开我名下的杂志,随便指了一名十佳P8,吩咐人事经理把他辞退。

他当时的表情,从懵圈,到怀疑,到惊讶,又到哀求,最后到歇斯底里,特别好玩

他走了,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

再次见到他时,他已经成功转型为一名送快递的,身体结实了很多。

也许他一辈子不会知道,自己的人生是被我这么随意改写的。

想到这里,我充实而欣慰。

哎,有钱人的快乐,往往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



user avatar   zhi-ye-zi-xun-shi-jacky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将一家公司比喻做一台机器,每个职能部门的工作岗位就是构成机器的零部件。无论是资深的技术专家,还是毫无技术含量的前台行政。每个岗位都可以在市场上找到合格的替代品。作为操控机器的资本家,在随时能找到替代品的情况下,当然更愿意使用更年轻,更有活力的年轻人替代35岁以上的中年人。就像一般人去面包店店买面包,也会倾向于选择最新鲜出炉的,尽管其他面包并没有过保质期。自私本就是人的天性,追求利益最大化更是资本家的信条。任何的脉脉温情,都掩盖不了资本家与劳动者的对立关系。


user avatar   cao-ling-er-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从编程的角度,这种设计是需要严格禁止的。

换句话说:外表相似但实质表现不同的函数,我们需要把它的接口或者名称有意做得不同,避免误用。

所以:这个商品的设计师,它肯定不懂编程。

如果是我,可能会刻意的改变USB插座的位置布局,让它看起来长得不一样。——至少改变一下USB插口的颜色。

--

老插线板名义上是 5V2A 的 10W 插线板,实际上是单口输出最大2A,多口同时输出的情况下,它的实际表现大约是 5V1A,也就是苹果那个万年诟病充电头的水平。——换句话说,旧插线板的USB接口,几乎是没有什么用处的鸡肋。

新插线板,号称单口27W,多口的情况下肯定会缩水,但我猜测至少QC3.0快充是可以用的。相比旧板子应该说是从协议层面有了很大进步。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接无线充电器不需要浪费充电头了。

解释一下:小米目前的无线充是 30W,需要30W的充电头,但商城只有 18W 跟 65W 的充电头出售,小米商城根本没有适配无线充的 30W 充电头。如果插这个接线板,大概能当 27W 用吧?


user avatar   tan-wu-yu-99-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就是这么教,这么练的啊。




     

相关话题

  为什么阿里那个女性受害者不起诉阿里反而寻求阿里的支持和帮助? 
  如何理解马云称「HR 是阿里巴巴财产增值第一人」? 
  如何看待阿里巴巴入局云游戏,是否有机会打破腾讯的垄断? 
  反垄断是如何对阿里系和腾讯系下手的? 
  如何看待脉脉用户@越南吴亿凡 自称阿里P7员工,收入完爆协和主治医师? 
  百度还有希望崛起吗? 
  程序员中的单个方法的行数极限是几行?80?200?500? 
  阿里会形成电商垄断吗? 
  如何看待蒋凡卸任淘宝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会对淘宝带来哪些影响? 
  如果腾讯和阿里巴巴彻底翻脸,让你做一个艰难的决定,在微信和支付宝之间只能选一个使用,你选哪个? 

前一个讨论
2019 年,你在知乎上发现了哪些「宝藏回答者」?
下一个讨论
人为什么会中风?中风前有无征兆?什么样的人更易得中风?中风普遍发生的人群年龄段?





© 2024-06-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