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把三国时期的人物阵容拉到明末会怎么样呢? 第1页

  

user avatar   xiao-xia-y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秦末农民战争后,连汉高祖都差点给匈奴围死了;隋末农民战争后,突厥兵一度直逼长安,李世民被迫渭水之盟;唐末农民战争后,五代混战,结果契丹兵一度攻破开封;汉末从黄巾起义开始,到西晋统一,司马炎依然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使政权稳定下来的方法,内战还得接着打,结果八王之乱后,中军精锐消耗殆尽,就结果而论,也是匈奴趁势南下攻下了中原。

这说明,王朝末年大混战期间,中原凋敝,关外政权随之走强其实也是历史常态。也就是说关外政权夺取中原本身是存在一定历史可能性的,这点应该不是换几个人就能改变的。

有人说明朝北方官员除了特别能死(“临危一死报君王”,就《李自成传》而言,还真是如此)之外没什么本事,南明官员更是菜出了境界,但或许这其实只是史书(《明史》、《南明史》)特别注重写这些人的事迹而已。换个角度来看,其实汉末期间,有头有脸的汉官和名士在二袁、公孙瓒、李傕手下的可能远多于三雄,这些人死了多少永远不知道。

比如周瑜原本还是袁术手下,见袁术大势已去(终无所成)跳船及时才保命成功,谁知道有多少诸葛亮、张昭、周瑜、鲁肃在徐州给杀了或者在淮南饿死了。还不算站错队的人,有几个追随曹操做到了州刺史级别的人(车胄、赵颙、胡修、浩周等)因晚节不保,在史书上都只有一个名字而已。

至于江东汉官的菜,连诸葛亮本人都吐槽过(如果《后出师表》不是伪作的话),”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这个描述是不是很眼熟?这些人要是用《南明史》的角度重点描述,指不定也就那样,毕竟坐拥7、8万人力的扬州让孙策5000多人给吞了。

如果说江山代有才人出,李自成、罗汝才、张献忠、李定国、郑成功(好歹也是东亚海上一霸)这些人的真实水平未必比三国名将差很多,几千万人你死我活的竞争杀出来的人物,别的可能缺,最不缺的就是能力。



闯军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打仗或者政治水平,而是大好形势下操之过急,真的来了个”兵贵神速“,把孤军深入、远离后方的久战疲惫之师(6万人,一说是2万闯军4万明朝降军,但这2万闯军都是百战老兵,损失不起),拉去与8万清军全国之师+4万关宁军硬撞,成了名副其实的悬军。结果因为在河北立足未稳,兵败如山倒。

但现在这么说,也是上帝视角,现实中不能S/L,从三国历史来看,还赢一仗就可以当皇帝了,这局面换谁都有可能操之过急(200袁绍、208曹操、219刘备)。何况清朝应该还是强于晋初匈奴的,更非乌丸可比。但是,如果用成功的防御手段或者外交手段拖住了清军,整合中原河北资源后再战,那么整个历史进程改变也并非不可能。

李自成不重视知识分子、士人那也是过时说法了,其实进了西安之后立马就开始开科取士,假如他成了,指不定就给写成顺太祖、朱元璋一类人了,历史上是不是叫农民军都不好说了。贼与王就一线之差,在历史上本来就屡见不鲜。从以往历史规律来看,换一个剧本,明朝是大概率仍然要挂,只是最后得天下的未必就是清朝。




  

相关话题

  魏延与张辽谁更厉害? 
  为什么知乎网友总喜欢给诸葛亮送东西? 
  万历皇帝对明朝的覆灭有哪些影响? 
  如果你是古代老百姓,你选择在明朝生活还是在清朝? 
  如果皇太极、李自成、多尔衮暴毙,崇祯能否重拾大明江山? 
  假如在明末,有一个入侵的外族很强大但爱护百姓,制度先进尊重风俗,给百姓更多权力,明朝百姓应该抵抗吗? 
  如果刘备魂穿成幼年的宋江会怎样? 
  努尔哈赤的十三副铠甲在当时值多少钱,换算到现在又算是什么样的起步水平? 
  南明为何不能像南宋一样被承认为一个朝代,而只认为是一系列政权,主要是因为时间太短吗? 
  日本武士甲胄是否比同时期中朝的更好看,威武和实用?若是,为什么? 

前一个讨论
为何近期猪肉价格疯长?
下一个讨论
帝国时代系列所包含的历史故事有哪些?有什么电影可以观看?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