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窃取辛亥革命成功的果实? 第1页

  

user avatar   lu-pi-gong-y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难听点打个不合适的比方,孙中山黄兴他们和辛亥革命胜利推翻满清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我二舅的表哥的五大爷的邻居当年在某知名学校贴了几百张广受进步青年认可的大字报,然后中国就改革开放了。

你要是孙中山对中国革命一点贡献都没有,那是污蔑。但是满清真的不是孙中山带兵像周武王牧野大战灭了纣王,朱洪武把元顺帝赶到草原一样自己带兵身先士卒一刀一枪硬打下来的。他名气很大,但是满清的倒台,却是全国各地爆发武装政变的结果。怎么说呢,中国这边的一贯片面化宣传往往给人一种孙中山始终战斗在战场第一前线的错觉,但是看老外的东西,从老外的观点来看一直认为清朝到了慈禧的年代国家进入了一个稳定增长的状态,丝毫看不出有什么处于亡国边缘的样子。

但是实际上中国当时的矛盾已经快到临界点了,孙中山是引爆矛盾最终爆发的火苗之一,而在当时的中国比孙中山更大的火苗更大的炸药桶还有好几个。

本质上,推翻满清这个过程就是一系列意外事件最终引发多年来的矛盾,并不是孙中山一手从头到尾完全掌握的,这个满清虽然倒了,但是“满清灭亡”很难说是一个彻底的革命。

所以,本身就是“推翻满清”这个突发事件中的边缘人的孙中山,必然会被其他掌握军政财实权的人架空。


user avatar   bingo-liu-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袁世凯NB。

真的,不开玩笑,袁世凯这个人对时机的把握能力非常惊人,对时局的准确把握是他成功的绝对关键因素。辛亥革命本身来的太快太突然,几乎所有人都没法准确把握局势,然而袁世凯硬是拿捏住了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最后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上位做了大总统。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在10月16日,袁世凯向清廷上谢恩折子,同意出山。此时清廷的大员(包括袁世凯)的主要想法还是武昌乱党不足为惧,但是武力镇压一定要快,不然武汉九省通衢,乱军四处乱跑可就不好了:

切肤之患 ,不在武汉, 而在各省蔓延。[1]
武汉地据中心,乱事一日不定,恐他省望风响应,糜烂更不堪设想;即兵力、财力亦将无可分布,外人生心,尤属可虑。故大军急援汉口,再复武昌,则各省便可无事。安危大局,决于迟速之间。[2]

也就是说直到清廷启用袁世凯为止,还没人认为武昌起义会直接威胁到清朝的统治。大家非要找袁世凯出山,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希望漂漂亮亮地赶紧把这事搞定,别带坏旁边几个省。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10月10日夜武昌起义爆发、10月12日早朝载沣等人商量对策、10月14日决定启用袁世凯、15日袁世凯婉拒,但第二天就上了谢恩折子答应出山的主要原因——废话,不就坡下驴,朝廷把革命党剿了我还出什么山啊?

实际上10月18日袁世凯还在担心自己这次出山提的条件可能有点多,朝廷缓过神来未必会高兴,所以开始绞尽脑汁给自己新添置的队伍在战后找出路——就是说到这个时候为止,袁世凯想的还是一鼓作气荡平革命党,然后重返朝堂,继续做自己的社稷重臣

彼时武汉果已克复,分防地面,亦必不可少之预备。[3]

结果这天北洋军跟起义军一交手——我靠失利了!这下形势就开始起变化了,然后兔起鹘落,清朝这眼瞅着就一天不如一天了。最关键的几个时间节点分别是10月14日、27日、11月7日和11月20日。

10月14日,是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安格联致电汉口关税务司,要求他截留关税的日子。关于海关关税在晚清的重要性我讲过很多次了,在近代这是中央政府最稳定的财政来源,有时候甚至没有之一。因此关税被截留,实际上宣告了清政府的财政破产。安格联之后在11月9日致电英国外交大臣要求他们同意中国海关“独立运作”

我需要时间来把中国的关税置于我的也就是外国的控制之下。而且在没有成功之前,千万不要做什么事来限制我的行动,这两点是极为重要的[4]

本来这个事是有回转余地的——南方海关关税我抵押出去了,北方的哈尔滨天津大连这些地方的关税还在我自己手里啊,我还是能搞到钱的么!结果11月20日英德洋款到期了,本息合计8万镑,清政府兜里没钱违约了。然后……

洋大人拍板了,你北方的海关也归我们管了,别BB,再BB削你——这直接截断了清政府的财源。

好了,财政破产了,那别的方面呢?

很不幸,别的方面一样问题很大,10月27日,陆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通电要求朝廷立宪,这就是滦州兵谏。军谘大臣载涛等人大喜过望,反手就把第六镇统制吴禄贞派去滦州了解情况去了——后来大家解读史料,发现滦州兵谏本身是梁启超跟载涛这些人私下串联搞出来的,他们想用这种办法赶走庆亲王奕劻和度支大臣载泽,然后搞君主立宪,让载涛做总理。

剪除皇族内阁总理庆亲王奕劻、度支大臣载泽为首的顽固集团,拥载涛为内阁总理,立即实行君主立宪[5]

我跟你讲,自然界中像清末皇室这样沙雕辈出的群体,一般早就被自然选择掉了。因为他们派去滦州了解情况的这个吴禄贞,表面上看掌握北洋六镇之一,又跟载涛混的不错,但其实他是革命党。

贼铁杆的那种。

吴禄贞是同盟会会员,湖北最早的革命团体武昌花园山聚会创始人,湖北的革命事业是他一手带起来的,武昌起义后他曾经被革命党隔空推举为湖北都督人选,为什么武昌起义会那么顺利?因为吴禄贞曾经在湖北新军中施行过多年的掺沙子战术,不断往新军中送革命青年。

以最好之同志,投入军中当兵,渐次输入士兵对满清之恶感情绪,以改换新军脑筋为成事之根本,会党则可联络,令其为我用,不致为彼用[6]

对,就是这么一个铁杆的革命党,靠送钱(两万两)上了位,手握北洋六镇其中一镇,辛亥革命的时候部队就在石家庄——而且不是说他隐藏的很好,他曾经计划在1911年秋操时起义,连起义计划都做出来了,朝廷左看右看觉得这人像革命党,就没让他去参与秋操,逃过一劫。就这么个人,载涛就敢用,你服不服?反正我是服了。

载涛他们的想法本来是借助兵变逼宫,让自己上位。奕劻这些人也确实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于是经过一番撕逼之后决定妥协——然而妥协归妥协,我也不能让你舒服了,组阁没问题,内阁总理你干不行,得换个人。

换谁呢?

换我奕劻的好兄弟,袁世凯。

然后革命党吴禄贞一看你这不扯淡呢么?换了袁世凯跟你奕劻在位的时候有啥区别啊?行了也别兵谏了,直接发兵北京吧,正好此时山西独立,于是他一个反手超级加倍,北洋第六镇、陆军第二十镇加上山西新军开始串联,约定一起进攻北京。

刻巳商定,如政府再不允所请,各军均向北京进发,驻扎京师附近……我军亦当高举义旗,首先赞助[7]

就这个态势,硬是让袁世凯抓住了缝子——朝廷让我做总理大臣?吴禄贞不干要攻打北京?那好办啊,杀了吴禄贞不就完事了么?

结果说干就干,几万两银子砸下去,买通了吴禄贞的侍卫营长马蕙田,在11月7日把吴禄贞给暗杀了!然后转身坐稳了总理的位置!

这个抓住时机的能力,我就问你服不服。

早一点,兵谏逼宫不到位,自己坐不上总理的位置;

晚一点,吴禄贞带人杀到北京,万事皆休。

就是千钧一发的这个当口,自己一只手抓住了权柄,一只手下了刀子。

然后事情没完,从10月开始,十几个省先后独立,清政府财源被断。原本在一个月前还琢磨着战后要怎么安置新招士兵的袁世凯大权在握,忽然就嗅到了一丝清王朝即将覆灭的气息,于是在十一月中旬他开始向洋大人请教:你们说,由我袁先生来做大总统,吼不吼啊?

洋大人说不吼啊!

父亲是主张维持清室的,但革命派硬要推他为共和国总统,因此想请朱尔典赐教。[8]

胆子,你是有的,可……

你老袁真有本事,拉着北洋军直接A平南方革命党,回来别说大总统了,你自立称帝我也算你是条汉子,问题是……

问题是你又灭不掉人家,又硬要和谈,以清朝内阁总理的身份在其中想方设法为自己牟利,北边借着革命党的名头忽悠满清王公,南边仗着自己内阁总理的身份待价而沽,这算啥啊?摆平革命党的你能力你也没有,吃了清朝这么多年俸禄为国尽忠的能力你也没有,带着北洋军自己独立成第三股势力的能力你还没有,最后1912年孙中山这些人六路北伐,姚雨平带着八千粤军大破铁杆保皇党张勋,占领徐州;蓝天蔚率海容等三舰从上海出发北上,不是被日本人半道拦下来就背刺成功了——在没钱没枪没人的情况下打成这样,这辛亥革命功在谁手,我觉得是一目了然的事。

然后老袁加速了自己的表演,他把自己压箱底的绝活拿了出来,那就是——忽悠。

忽悠谁?

隆裕太后,一个寡妇。

袁世凯跟隆裕说,你“全权”授命于我,我给你想招争取优待去,然后隆裕下诏,袁世凯带着人修修改改——您看这是不是挺好的?行,那就这么搞了!

这就是著名的“辞位”诏——记住,不是逊位,不是退位,是“辞位”。这事在日后成了超级烂账,直到袁世凯恢复帝制的前夕,很多满清遗老还认为“袁宫保是暂时先帮宣统帝看顾江山,等宣统爷长大了再还给他”,甚至有人以为袁世凯鼓吹帝制是为了给宣统归来造势——而袁世凯为什么不让爱新觉罗皇室明言退位?

此次皇族及京内风潮,起点于‘退位’二字。秩庸来正式电,万不可言‘退位’二字,只言决定宣布共和可耳[9]

所以你会发现清帝辞位诏书里用的说法非常有意思,是:

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

所以直到权力没了,隆裕幻想的还是最后可能达成的是虚君共和,保留我一个爱新觉罗的皇帝,清朝遗老们也充满了幻想,这极大地减少了政权交替的阻力——至于那个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我以前让载沣做摄政王,也是“全权”授予他啊,这有很大区别么?

有啊!

辞位诏书所说的“政体”,其诉求在于君主立宪,实际上强调的是立宪,与强调共和的“共和立宪国体”并不一致。[10]
辞位诏下,隆裕治事如常,久不见有人来奏事,问“今日何无国事?”奏事处太监回:“国事已归袁世凯,太后但请问家事可耳![11]

逼清帝逊位,大功一件,没错。然而欺负一个寡妇文化程度有限,玩文字游戏——这很光彩么?这很有脸面么?

最骚的地方在于,袁世凯原本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组织北方临时政府,然后宣告自己权力是自清廷手中获取的。因为假如他组织了北方临时政府,然后南北一合并,那么他从此就不用再看孙中山等人的脸色——老子的权力是清朝给的,跟你们这些革命党有什么关系呢?我授命“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啊!

孙中山表示我这有个“对袁内阁之要约”,你能坚持,咱们和平,不能,咱们继续。

1) 清帝退位,其一切政权同时消灭,不得私授于其臣。2) 在北京不得更设临时政府,以及“袁须受民国推举,不得由清授权[12]

所以最后袁世凯捏着鼻子,做了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宣誓要对着我民国的临时参议院宣誓,“谨守宪法”要守我民国的临时约法——归根结底,中华民国的法统是革命党人打出来的,你袁世凯想做这个大总统的位置,就要从我们手上接过权力。

所以我认为这个问题已经非常明显了:

袁世凯的主要特点在于能够抓住稍纵即逝的时机,先是通过突然爆发的辛亥革命和滦州兵变成功地由赋闲之人一跃成为内阁总理;然后又能抓住南北议和双方信息不透明的优势从隆裕手中骗到“全权”授权,忽悠她下了辞位诏书。然而归根结底,推翻满清的是袁世凯和他的北洋军么?满清财源枯竭,是安格联下的黑手;十几个省纷纷独立,是晚清数年来革命思想广泛传播的结果;武昌起义、六路北伐,决定了清王朝一定会以某种方式宣告自己命运的终结——只不过时间或长或短,解决或体面或不体面,袁世凯确实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加速的作用,然而上述三点关键因素里,有哪个是他做的么?这都不叫窃取,那什么叫窃取呢?

以上。

参考

  1. ^ 直隶总督陈夔龙致内阁等电·宣统三年八月二十九日
  2. ^ 盛宣怀代拟·载泽面奏节略之一·1911年10月20日
  3. ^ 袁世凯·覆军谘/咨冯国璋函稿·1911年10月18日
  4. ^ 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辛亥革命·中华书局·1983年
  5. ^ 董方奎.论“滦州兵谏”和“士官三杰”[J].历史研究,1981(01):57-72.
  6. ^ 王腊成.吴禄贞与辛亥革命团体·武汉出版社,2002年
  7. ^ 罗正纬.滦州革命纪实初稿.罗正纬著作汇编,2012 年
  8. ^ 夏良才.袁世凯谋取共和国总统的最初一次活动[J].近代史研究,1982(04):273-274.
  9. ^ 袁世凯·致议和南方全权代表伍廷芳转唐绍仪电·1912.1.26
  10. ^ 宋培军.袁世凯手批清帝辞位诏书的发现及其对清末民初国体因革的认知意义[J].文史哲,2019(04):74-93+166-167.
  11. ^ 吴瀛:《故宫博物院前后五十年经过记》,转引自《徐世昌评传》,第175页。
  12. ^ 参见《致伍廷芳电二件》、《致伍廷芳电》,《孙中山全集》,第二卷,中华书局1981 年版,第26 及第30 页。

user avatar   LinkinBryan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和隔壁的苏联作一个对比吧。辛亥革命比十月革命还早那么几年。面对类似的情况,而苏联是怎么做的呢?
一个基本的事实,十月革命后的立宪会议是民粹派和资产阶级对苏维埃政权的反扑。而布尔什维克在议会斗争中确实处于不利的地位。

然后列宁武力解散了立宪会议,彻底取缔了所谓立宪民主党:过程见文后附录。


其实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批评列宁破坏了所谓“民主”,批评他出尔反尔。
然而如果列宁拿着孙中山的剧本,去做一个道德上的白莲花,会怎样呢?

例如说,列宁接受所谓立宪议会,放任反动势力上台。

然后列宁卸任,“袁世凯夫斯基”上任。
接着“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

这么做的列中山固然道德上近乎无暇了。然后呢?


那无疑后世就要有人问:“袁世凯夫斯基为什么能够窃取十月革命成功的果实”


列宁曾经说孙中山“如少女般的天真”(其实是一句夸他的话),实际上虽然在辛亥革命那一会儿,列宁在政治上还不见得有孙中山那么“成功”。但是列宁对辛亥革命的判断几乎全部一语成箴。

农民旁边还有一个自由派资产阶级,它的活动家如袁世凯之流最善于变节:他们昨天害怕皇帝,匍伏在他面前;后来看到了革命民主派的力量,感觉到革命民主派就要取得胜利时,就背叛了皇帝;明天则可能为了同某个老的或新的“立宪”皇帝勾结而出卖民主派。
........
看来皇帝大概会把封建主、官僚、僧侣联合起来,准备复辟。刚刚从自由主义君主派变成自由主义共和派(能长久吗?)的资产阶级代表袁世凯,将在君主制和革命之间实行随风倒的政策。

——列宁发表这篇文章的时候是1912年7月,距离袁世凯从临时大总统改任正式大总统还有三个月。距离袁世凯称帝还有三年。考虑到列宁还在文章里称呼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可能由于信息流通的问题,列宁不见得知道孙中山刚刚在几个月前卸任。

但是,列宁和孙中山的区别,并非完全是列宁和孙中山个人能力的区别,也并不是列宁作为一个毛子比较莽的关系(笑)

根本原因在于,列宁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清醒认识地到国家机器作为阶级专政工具的本质。
而民国政府、孙中山,却还天真地相信西方(从未践行的)政治伦理。

为什么说资产阶级革命具有软弱性。
说到底,还是他们的意识形态使他们相信这种,虚伪的政治伦理道德无暇。


附:再看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是如何面对反动势力的反扑的吧。


  • 11月8日,俄共(布)就讨论了驱逐、解散立宪会议的可能性。
  • 11月21日,列宁起草召回代表的法令。
  • 11月23日,人民委员会逮捕立宪民主党和社会革命党成员。
  • 11月26日,宣布会议只能由人民委员会授权的人士宣布开幕。
  • 11月28日,立宪会议当天,驱散了抗议人员。
  • 11月28日夜,人民委员会通过“关于逮捕反革命内战祸首的法令”,直接针对立宪民主党
  • 11月29日,公告无论付出多少代价,资产阶级的叛乱都将被镇压,同样针对立宪民族党。
  • 12月1日,事实上取缔了立宪民主党。
  • 12月23日,部队入场
  • 1月3日,通过重要决定,强调“全部权利归于苏维埃,任何个人和机构自称赋予自己国家职能的,都被认为是反革命行为,苏维埃政权将用一切手段镇压这类企图”
  • 1月5日,由于立宪会议开幕,布党提交《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宣布解散立宪会议。
  • 1月6日凌晨,警卫驱逐不愿离开的代表。


    是,清谈家可以批评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粗暴、不讲规则。
    随他去吧。总比道德无暇的列宁哭诉袁世凯夫斯基窃取革命成果要强。

user avatar   maximilianofshang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user avatar   chen-sheng-7-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因为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是。即使一个人,他有很多领地,也没办法把它们合并,何况不同领地的继承顺位也是不同的。欧洲这些王室疯狂乱伦,也没统一欧洲。不过查理五世的领地加起来是相当庞大。算血统,欧洲那些王室都是世代联姻的亲戚。


查理五世(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19年-1556年在位),西西里国王(称卡洛一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称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 他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开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时代。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广泛的皇室联姻的最终产物。他是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一世与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疯女)之子,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玛丽的孙子。

查理于1506年(他的父亲死于那一年)继承了低地国家和弗朗什孔泰。当他强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后,他成为一片巨大领地的拥有者,这片领地包括他母亲的卡斯蒂利亚和斐迪南二世统治的阿拉贡、纳瓦拉、格拉纳达、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 以及整个西属美洲(在他统治时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征服墨西哥和秘鲁又扩大了好几倍)。

在祖父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后,查理又得以继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产业。通过向选帝侯行贿等手段,他在1519年战胜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555年在击溃新教力量的最后努力失败后,查理五世就开始脱离政治生活。他把自己的个人帝国——西班牙和低地国家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把神圣罗马帝国传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放弃尼德兰王位给腓力;1556年1月16日放弃西班牙王位给腓力;1556年9月12日放弃皇帝帝位给斐迪南)。


查理五世的家庭

妻子:葡萄牙公主伊莎贝拉,1526年结婚

子女:

腓力二世(菲利普二世),他的王位继承人,享年71岁。

玛丽亚(1528-1603),嫁马克西米连二世,享年74岁。

胡安娜(1535-1573),嫁葡萄牙太子若昂,终年38岁。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27年7月31日-1576年10月12日)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48年至1550年马克西米利安摄政西班牙,1562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1564年-1576年在位)和罗马人民的国王(1562年至1576年在位),1563年又被选为匈牙利国王(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64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曾试图成为波兰国王,但没有成功。

马克西米利安1527年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斐迪南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至1564年在位),母亲安娜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女儿。1548年马克西米利安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30年至1556年在位)的女儿玛丽亚结婚,查理五世同时也是马克西米利安父亲斐迪南一世的哥哥,即马克西米利安的伯父。(堂兄妹乱伦)

腓力二世。西班牙国王 (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称腓力一世1580年-1598年在位) 。查理五世儿子。1570年马克西米利安将女儿安娜嫁给了腓力二世,成为他的第四个妻子。安娜是腓力二世妹妹玛利亚的女儿,生下腓力三世。(甥舅乱伦)

腓力四世,娶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母亲玛丽亚·安娜是腓力四世的亲妹妹)。(甥舅乱伦)


user avatar   wen-ding-29-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成吉思汗法典,也叫大扎撒,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宪法意义、包含宪政内容的成文法典,颁布于1206年。

英国自由大宪章,目前被公认是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性成文法典,颁布于1215年。

这两个当年汉人眼中的蛮夷法律,今天中国人看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不同东西,却充满着相似性。甚至在某些方面,今天被认为野蛮的蒙古人,比资产阶级先驱英国人更加开明。

例如:

1. 关于宗教自由:

大宪章第一条:首先,余等及余等之后嗣坚决应许上帝,根据本宪章,英国教会当享有自由,其权利将不受干扰,其自由将不受侵犯。

大扎撒第八条:尊重任何一种宗教信仰,任何一种宗教都不得享有特权。每个人都有信仰宗教的自由。

2. 关于国家制度:

大宪章,并无具体规定,但英国一直是封建世袭君主制。

大扎撒 第三条 大蒙古国选举汗位继承者、任命札尔忽赤(断事官)、发动战争和进行重大决策实行忽里勒台(会议)制度。(民主选举)

忽里勒台由黄金家庭主要成员、万户长、千户长和主要那颜组成。各汗国确立汗位及作出重大决策也按照该规则进行。(贵族议会)

第四条 大蒙古国实行札尔忽赤制度。通过忽里勒台,成吉思汗任命失吉忽秃忽(人名)为国家的札尔忽赤(最高断事官),其职责为裁判诉讼、拟制青册和记录分封。(行政权与司法权分离)

札尔忽赤将判例与成吉思汗商量后用白纸黑字造册保存,命名为阔阔迭卜尔(青册)。后人不得更改,更改都要受处罚。(判例法)

3. 关于遗产继承:

大宪章第二条:任何伯爵或男爵,或因军役而自余等直接领有采地之人身故时,如有已达成年之继承者,于按照旧时数额缴纳承继税后,即可享有其遗产。即伯爵继承人于缴纳一百镑后,即可享受伯爵全部遗产;男爵继承人于缴纳一百镑后,即可事受男爵全部遗产;武士继承人于最多缴纳一百先令后,即可享受全部武士封地。其他均应按照采地旧有习惯,应少交者须少交。

大扎撒第五十九条:遗产不得收归国有,任何人不得干涉遗产的分配,一般由死者继承人继承。如果死者没有继承人的,遗产送给其徒弟或奴隶。

第六十条 妻妾所生子女均有继承权。

4. 关于法律适用:

大宪章 第二十一条:伯爵与男爵,非经其同级贵族陪审,并按照罪行程度外不得科以罚金。

第二十二条:教士犯罪时,仅能按照处罚上述诸人之方法,就其在俗之财产科以罚金;不得按照其教士采地之收益为标准科处罚金

大扎撒 总则第二条:成吉思汗颁布大扎撒,提醒所有民众必须提高警惕,所有那颜和哈剌楚(平民)都必须遵守,这样长生天就会保佑我们完成大业。

第六十四条: 黄金家族成员违犯大扎撒的,应予以处罚。初犯的,口头训诫,按成吉思汗的必里克处罚;第三次违犯的,流放到遥远的地方。流放后还是不改的,判处其戴上镣铐进监狱;如果仍未悔改就通过宗亲会议作出处理决定。


5. 关于税收:

大宪章 第九条:凡在上述征收范围之外,余等如欲征收贡金与免役税,应用加盖印信之诏书致送各大主教、住持、伯爵与男爵指明时间与地点召集会议,以期获得全国公意。此项诏书之送达,至少应在开会以前四十日。此外,余等仍应通过执行吏与管家吏普遍召集凡直接领有余等之土地者。召集之缘由应于诏书内载明。召集之后,前项事件应在指定日期依出席者之公意进行,不以缺席人数阻延之。

大扎撒 第七条:每个人不论贫富与贵贱都平等劳动。

第十一条 民众有承担赋税、劳役和驿役的义务。

第十二条 各宗派教主、教士免征赋税,免服兵役和驿役。

第十三条 贫困的民众、医生和有学问的人免征税收。

如果考虑到大宪章主要在说收税问题,暂时妥协出来之后,也没有怎么实行过,基本处在口嗨阶段,其历史意义是被后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赋予。

但成吉思汗法典包含国家各方面根本问题,也切实通行过,是现实的法律,所以蒙古的“近代化”文明色彩,恐怕还要高于同时代的英国。


user avatar   excalibur-11-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忙着卡对方脖子呢……


user avatar   wu-zhao-tian-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担心诸葛没这么多粮,其实并不难解决。

首先蜀汉账面人口虽然只有百万左右,但实际上诸葛亮主政时期四处搞基建,每隔两三年出兵数万北伐,动不动就是从山区开凿道路、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至于织造蜀锦、开矿、炼铁等在当时几乎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很难想象一百万人口能够支持这样的劳役强度。

别的不说光是越过数百里山路向陇西、渭南运送五万人以上军事物资,包括生产、运输、设施维护等等大宗项目所需动员的人力,保守估计也得是二三十万人脱离生产,尤其是第五次北伐,都在人家家门口屯上田了。

诸葛亮南征北伐的这区区十年,南征一次,北伐五次,还要大力开展生产建设,要动员这么大规模脱产人口,绝不是一个区区百万人口的小国所能承受。

所以我认为应该还有很庞大的“隐性人口”也被纳入了组织体系:

首先自然是各本地士族豪右控制的人口,表面上不属于国家管辖,但徭役赋税分摊到这些大家族大地主后,国家势必能从中获取一些利益;

其次是南中诸夷,诸葛亮南征取得胜利后,大量人力物力被蜀汉利用,甚至借此编组了一些军队。

再次陇西羌、氐等族,在蜀汉夺取阴平、武都之后与这些部落建立了更稳定的联系,也能获取相当可观的人力补充。

此外,蜀汉原有统治区内,本就有一些蛮族部落存在,后出师表中提到的一些少数民族军队损耗,可以作为佐证。

因此,蜀汉的实际控制人口可能是户籍人口的两倍,甚至三倍以上。只要不作死把大量新增人口拉去集中在一处,完全有可能就近解决粮食供给。同时把这些人打散纳入原有的屯田体系中来,以军法治之,还愁你们敢不自己种地?怎么,我大汉将士的刀不利乎?


如果真如题设一般天降百万大学生,估计丞相要笑死:大不了停上三五年不去北伐了,先把这些凭空多出来的人力组织去屯田,把汉中填得满满的。。

什么,你们都是高材生,所以不去?不好意思,大汉帝国不养闲人,一年内不能自力更生的,全部绳之以法。既然给你好好的土地,你不肯耕作。那我大西南有得是山区、矿藏、盐井等着你来开发,那些栈道、山间小路可是经常要派人维护的,实在不行,交给南蛮好好“教育一下”,说不定你们还能织蜀锦去创收。。

啥?你说你知道未来?——丞相表示,能打出去才有未来,老夫现在需要的是兵、是农民、是工匠,能提供生产力和战斗力才是大汉帝国的栋梁之材。

至于你们所谓的管理、文化,不好意思,老夫自己就是管理大师、文化宗匠。老夫麾下僚属,哪一个不是百里挑一的管理人才?还用你们这些顶多管过几个学生干部的所谓学生会主席教?

你们说的那些“先进理论”老夫更不感兴趣,也没那火星时间攀几千年科技树!老夫就问一点,你能给我把连弩改进成那个所谓的机枪不?就算你们说的蒸汽铁牛造出来了,又怎么开出祁山、走向长安?你说能?那好,赶紧去冶铁、炼钢、铺铁轨!

你们不是说老夫寿止五十四吗?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啊!

还不快干活?等兴复了汉室,再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也不迟。。。




  

相关话题

  张作霖强盛时兵马越过长江,他的军队到底有多少?实力有多雄厚? 
  美国建国至今以来的历史是什么样的? 
  强悍的元朝为什么不到100年就完蛋了? 
  近代的历史学家是否更倾向于不以个人情感来解释历史? 
  社会主义和纳粹(国家社会主义)一样吗? 
  火力不足恐惧症的表现都有什么? 
  请问各位成为“皇汉”的原因是啥? 
  公元280年,晋朝统一天下是不是一场灾难? 
  中国在毛泽东时期为什么没有加入苏联? 
  为什么「我」会出现在人类文明的如此前期? 

前一个讨论
初二下该如何学习?
下一个讨论
因为是江西的彩礼高告白被拒绝?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