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像魏武卒,孙武练出的吴兵,甚至于北府兵这样的强军为什么最多一代而亡,少有传世的原因? 第1页

  

user avatar   muma-53-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赞答案 @绿皮工业 的说法显然不正确,因为这个说法从逻辑上看是错误的。因军功赐予土地只能让人踊跃从军且好战,但和能否打造出强军没有直接关系。世界历史上强军称雄的时代,其他沦为背景的国家难道他们就不会学用军功授地制度?

在古代,强军的消亡,更多的是专业技能的消亡造成的。大多数人认为在古代,强军首看勇武,而忽视了即使在古代,强大的军队,首先是那个时代最先进的军事技术,和领先的军事思想、战术理论高度专业化堆叠的结果。

很多时候强军之所以消亡,又或者被全歼、重创之后无法重建,最大的可能是掌握了核心军事技术,和先进的军队日常组织和管理理念的那一拨基层军官和士官全死了。考虑到中古社会,任何知识和信息(主要是以书为载体)都非常稀缺,大部分实际的作战知识,军队组织、管理的技巧和窍门,更多的依赖于基层军官和士官的口手相传,且被作为很宝贵的资源被封闭在小圈子里,故这拔人如果大部阵亡,或者军队解散之后自然死亡,强军中组织管理的先进理念和传承就全断了。日后不管上层如何想拔款重新建立,新的部队不经过血肉磨盘重新在实战中学习如何打仗,如何组织军队,如何开展战术安排,是不可能重新获得那些高深的作战技巧的。反之,现代军事强国的军事制度是教战分离,国家建立专门的基础军事技能军校,让掌握专业技能的教官只负责教学而不上战场,故即使前线损失惨重,但只要给撑够时间,后方就能源源不断的训练出合格的部队。这也造成现代人普遍有种错觉,即中古时代那种遍地文盲,技术传承主要靠父子血脉的社会,只要有钱有时间,就必然能完美复刻出强军。

而即使是强军没被全歼,也没有因国家缺钱而被裁解,也会长久的和平中逐渐丧失高深的作战技能——例如基础的战场军事侦查和战场遮断技术,是需要基层游骑侦查部队在实战中老带新不断在和对方游骑侦查部队的生死对抗中才能保持并提高的,并不是如现代电脑游戏中点击训练一个游骑兵,将其移动到某地,就自然能点亮该地所有的地图——在中古时期甚至连让侦查部队正确行进到指定位置都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因为底层小部队几乎不可能用上准确的地图(最高层的将军也大多只有简略地图),更没有导航,大部分不识字,甚至在陌生的作战区域因语言不通连向导抓来都用不了。

故中古时代一支承平日久的部队,虽然仍每日出操,但却没长途的跨区机动演练(皇帝:今天下太平,将军您想带兵演练千里奔袭,意欲何为?),很多实战所必须的科目技术没法演练传承,日后真打起来自然会发生各种细节上的失误,以致积累成大败——当今现实世界军事前十强,哪个不是一年花三分之一的军费在实战巡练上,就是因为基层部队的战斗技巧,光靠在教室里看书真学不来。而连书都很少的中古时期,基层全是文盲的部队,如果没有持续的战斗磨练,战斗技巧随着人员老化而消失是必然的。


user avatar   he-he-da-71-14-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正常,就说历朝历代的禁军吧,一开始是全国精锐里选拔出来的,个顶个的能打,但是只要几年十几年,战斗力就开始下滑,几十年的时间,直接成废物了。你比如北宋禁军、奥斯曼土耳其的耶尼切里军团。

为啥呢,一是作为精锐,往往不会轻易投入战场,有时候反而得到的历练就少了,历朝历代的禁军就是这么个问题。;

二是精锐部队往往待遇高、条件好、高人一等,很快就会有一堆权贵、有钱人视为上升途径,拼命朝里面塞人,合不合格他们可不管。这些人进了部队不是体验生活的,是来“有事你去干,功自我来领”的,这种行为是很打击士气的,也会降低军队的荣誉感;

三是盲目扩大军队,既然精锐这么好用,那我多训练一些精锐不就行了?表面上很合理,但是如果严格要求的话,你招不到那么多人,只能放低要求,于是军队的素质就下降了。而人一多,你也维持不了那么高的待遇,必然要缩减待遇,军队的士气也会受到打击,军队的战斗力就下降了。;

四是精锐部队的封闭性,精锐部队由于待遇优厚,创建之初流动性还强一些,但是成形之后,就会慢慢变得封闭起来,排斥其他试图进入这个集体分蛋糕的人。很多部队都是父死子继,互相联姻,关系盘根错节,偶尔吸纳一些人还行,大批量试图进入这个集体就难了。而且他们是吃苦练出来的,他们的后代由于他们的丰厚待遇,可能从小就没吃过什么苦,兵源素质就下降了,一茬不如一茬。而这个利益团体也会排斥任何损害他们利益的事,比如军事改革,战斗力就无法恢复,很快就更渣了;

五是精锐吃钱都大,不仅是待遇高,还要精锐的武装,国家有钱的时候还能维持,国力下降的时候,能不能发饷都是个问题。一旦这些精锐遭到歼灭或者解散,要重组几乎无能为力。


user avatar   lu-pi-gong-y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强兵是花钱砸出来的。为啥朝代初期往往士兵战斗力强悍呢,因为百废待兴,无主土地多,用土地封赏大头兵赏得起。从战国开始,魏武卒,秦军都是直接把土地和军功挂钩,你能打,就给你土地,这个在农业时代土地是最保值的赏赐。换了王朝的中末期,土地已经瓜分干净了,四海无闲田,怎么赏赐士卒?养一支强悍的部队,在任何时候都是超级烧钱的,即使是现代美军的军费也是大问题。所以朱八八搞出时代耕屯的军户来,现在事后诸葛亮看朱八八的军户很二,但是在古代,没有比军户这种方案养常备军更省钱的法子了。但是至于战斗力吗···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古代经常陷入有钱的太平盛世觉得四海安宁无需花钱养军,而王朝衰落期又拿不出钱来养军队的怪圈,没办法,农业时代的生产力如此,脱产士兵太难养了。

归根到底一句话,古代穷,没钱。

经济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兵员素质。古代最好的兵员往往来自良家子,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有一定资产,接受过一定教育,身世清白没有不良恶习的人。放到现在说大约对应的就是中产阶级。

经常有电影小说电视剧什么的说一堆土匪盲流混混当了兵之后杂牌军打得比正规军还好看。其实这个太罕见了,因为来源越是成分复杂的兵管理起来就越难,陈胜吴广就是现成的例子,如果换了其他老实巴交的可能真就宁可接受死刑也要去报道,但是换了这俩带头大哥一声招呼直接造反了。所以戚继光招募士兵专门说明江湖侠客之流再大的名声也不要宁可要老实的农民矿工,因为这些人更服从命令。

另一个方面就是,有一定家产的人往往有足够的文化,理解学习事物比较快。抗战时有个笑话说川军太穷,穷到抓来的壮丁不知道左右是什么意思,训练他们的军官就只能让他们一只脚穿草鞋一只脚穿布鞋,用草鞋布鞋代替左右来指挥这些人。这个放在古代也是相同的,没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是没法适应集体作战中军官发出的各种指挥信号的。

但是古代,能够出现良家子弟踊跃参军的情况真不多呀,因为古代能养得起良家子弟不闹饥荒的太平盛世就那么几个。并且纵观全球历史,一个伟大的帝国衰落往往都是从本国公民不愿意为国贡献参军服役开始的。

所以,养活职业脱产士兵的经济压力再加上足够优秀的兵源,着双重压力下来导致古代大部分军队都是菜鸡互啄,偶然出现满足优秀兵源或者经济其中一条的就足以称霸一方,两条都占了往往就是能横行天下的强军了。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二战南斯拉夫(克罗地亚)军事组织乌斯塔沙? 
  如果没有盟军帮忙,让纳粹与苏联在东线安心互刚,苏联能打到多佛尔海峡吗? 
  印度历史以来的军队战斗力如何? 
  歼-20到底能不能超级巡航(supercruise)? 
  中国为什么至今都没能吃透苏27? 
  为什么现代榴弹炮不能采用左轮的旋转供弹? 
  如果以中国当时的军队代替伊拉克军队打海湾战争,会是什么局面? 
  太空时代的舰队对决会的方式是大舰巨炮还是单人战机? 
  欧盟批准共同防御战略,将首次建立 5000 名士兵快速反应部队,这意味着什么?如何看待这一举措? 
  在乌华人表示,中国国旗在乌克兰首都脱销,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前一个讨论
你为什么放弃了星际争霸?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曾博七月一日与勃家军微信群对线,并且自称自己是曾国藩曾孙子?





© 2024-06-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