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孙权到底能不能算作一个守成之主? 第1页

  

user avatar   ji-yu-1-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孙权继承江东的时候只有不稳定的六郡,同宗孙辅赍书呼曹公,孙嵩欲取会稽,外有李术这种拥部曲数万的异姓太守,不肯事权。

前后三十年间,孙权灭李术、收山越、集贤臣、安六郡、三击江夏、诛杀黄祖、北破赤壁、驰据南郡、南吞交州、击斩吴巨。又有修筑濡须、舟师退曹、征讨皖城、虏获朱光、袭取三郡、鲸吞荆州、擒斩关羽、夷陵破蜀、三路破曹、平定彭绮、石亭之战,终登基为帝。

什么是守成之主?

《长短经》:彼汉武秦皇,皆立功之君,非守成之主也。
《考信录》:逮成王时,周公、召公迭进相诫,始多儆以保守先业之难:此为守成之主,贤人以降言耳,固不足为唐、虞大圣人道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守成之主,生於深宫,不历艰难,不履勤劳,无功及民,而享天下之奉,故失之者常多。
《御批资治通鉴》:漢文帝、景帝守成之主不比髙帝斬蛇之時。
《诗经世本古义》:按太甲、成王皆再世守成之主。
明太祖宝训》:守成之君,生长富贵,若非平日练达,临政少有不谬者。
《帝范译文》:守成之君则不然,他们常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既没经历金戈铁马、鼓角钲鸣的锤炼,又缺乏对国计民生、世态人心的了解,常常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轻而易举地从父祖手中承袭了江山社稷。

这就不应该称呼其为「守成之主」了,而应呼其为「立功之君」。用另一位知友 的话说,守成能守出三倍领土,如果阿斗有这个能力,刘备能笑着从棺材里爬出来。

孙权到底能不能算作一个守成之主? - oli的回答 - 知乎 (就是辣个男人)


user avatar   larrynone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比一般的守成之主强太多,他是一个奉行积极防御的战略高手。别的不说,光是他拿荆州那一波操作绝对是权谋大师之作。

我就简单分析给你看看,东吴地处江东,能有效扩张的方向只有两个。一是北边的曹魏方向;二是西边的荆州、益州方向;南边大多是未开发地带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实力对比层面:北边曹魏实力强大,而且大多地方无险可守,就算攻取也是很难守住。西边的荆州那就大不一样了,本身荆州的一部分就在孙权手中。而且刘备集团远不如曹魏那么强大,从实力上讲,孙权在荆州干一票获胜的可能性远大于在徐州等中原地区。

三国战略关系层面:孙权拿了荆州,孙刘联盟会彻底破裂而不可逆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蜀汉与曹魏没有缓和的空间,”汉、贼不两立”这是蜀汉的金字招牌,不可能自己拆自己的台。面对曹魏日渐强大的压力,蜀汉为了生存必然会缓和与吴国的关系。夷陵之战后,诸葛亮立即调整了与吴国的关系,吴蜀联盟重新订立。这是当时天下的战略形势决定的,孙权很准确地把握到了这一点。蜀汉诸葛亮以及后来的执政者在荆州这个问题上从未提出诉求,所以蜀汉在荆州这里只能是吃了一记大闷亏。

吴国盟友层面:面对曹魏,东吴需要盟友,但是需要的是一个不太强也不太弱的盟友,更不能出现一个能够对吴国造成战略威胁的盟友,简而言之就是“存之弱之”。刘备由荆州入益州,后来夺取汉中,短时间内迅速坐大。荆州在东吴的上游,扼长江之险,蜀汉如果顺江而下则东吴危矣。所以为了解除东吴西边的威胁,荆州是必夺之地,否则东吴将在北和西两个方向上寝食难安。

总的来说一句,东吴袭取荆州是一次精密政治谋算。在这位东吴大帝的眼里只有客观的“大势”,而不问蜀汉集团的动机。只要有人在上游荆州强大,孙权立即认为其对东吴构成了威胁。他果断偷袭荆州,预除后患,在战略上进行一次预防性打击。

这一波操作体现了孙权虽然年轻,但是在战略上相当成熟,他对当时天下形势发展把握得非常精准,也实现了当时吴国战略利益的最大化。孙权是守成之主当中的佼佼者,曹操的那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充分肯定了孙权的守成能力。

如果孙权都不能算守成之主中的佼佼者,那我只想说:

面对评论区里蜀粉们的疯狂围攻,我屈服了,我认怂了,蜀汉“好!!!"

老铁们,写作不易,有需求的就请支持一下哈:


user avatar   han-kun-history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吴国大皇帝孙权绝对不是一个守成之主,但凡说孙权【守成】的,都是在试图拔高【守成】二字的标准,只会让真正的守成之君显得庸庸碌碌、一事无成,甚至严重拉高皇帝执政能力指标,是一种用千古一帝作为及格线衡量每一位皇帝的行为。

吴国大皇帝孙权明明是一位利用父兄人才队伍,在稳定兄长基本盘的基础上,成功拉拢更加广泛的人才阵线,并且将自家地盘翻倍扩张的【开创之主】,正所谓,蛟龙岂是池中物,哪里是【守成之主】这种小池子里能够放得下的?

在孙权接班之时(建安五年五月,公元200年春末),其兄孙策所略定的疆土是以长江下游地区为主,赣江流域、浙江流域为辅的所谓江东六郡。而且,六郡中的庐陵郡还是孙策从豫章郡南部分置出来的一郡,那么,考虑到汉末动乱,设置新郡大概率不会是因为人口增加,那么从郡县密度反映人口密度的规律来讲,孙策之时的江东孙氏政权其实仅仅掌握了东汉末年区区五个郡的实力,而且还是人口密度与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的东南之郡。

孙权接班以来,在所谓“江东六郡”的基本盘之内剿灭山贼(六郡间之山地贼寇)、派贺齐南定建安(原会稽郡南部、今福建地区),并在其任上不断派账下将领督军讨伐山越,赤壁之前对战黄祖、赤壁之后抗衡曹操,在事实上巩固了孙策五年所没有来得及彻底压服的江东六郡,寒鲲将孙权的这一系列活动概括为“稳故”,对江东六郡的“稳故”绝不仅仅具有守成意义,更有“建基”意义,东吴政权未来半个多世纪的统治中心,几乎完全是孙权在其统治前期(200-220)的20年左右的时间里奠定的,而孙策其实只是军事威压,不擅长也来不及进行深度巩固。

另外,更为难得的是,孙权通过公元208年-公元223年之间的断断续续的荆州争夺战,在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任军事领袖的努力下,按照公元208年的建制,全取荆州地区除了原南阳郡以外的六郡之地(南郡、江夏郡、长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另外还将岭南交趾地区(东汉建制为七郡)纳入治下,那么按照东汉后期的实力估算,孙权在其称帝以前便已掌握了相当于东汉后期18郡的实力[1]当然庐江郡因为曹孙对战基本上已经沦为“欧脱”之地,但其人口大略已被纳入江东其余郡县,建制上无存庐江郡。

另外,孙权任上还充分发挥了近海航行技术,不仅派卫温、诸葛直渡海抵达了当时还叫夷洲的台湾岛,而且还能远航至辽东半岛完成孙权与公孙渊“眉来眼去”的莫名被坑交往,近海航行背后是经济实力在做支撑,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孙权任上为孙氏政权整体实力的提升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

综上可见,吴国大皇帝孙权绝不仅仅是区区【守成之主】,而是孙氏基业的【开创之主】吴国政权的【开国之主】。我们不能因为孙权在合肥的难堪表现,就彻底否定人家的开创之功,毕竟瑕不掩瑜嘛。

参考

  1. ^ 三国新置郡县大多并非人口增加所致,而是军事需要所致,所以此处仅仅参照东汉后期郡数



  

相关话题

  央视《三国演义》没有播出的镜头有多少? 
  如果刘备称帝之后,汉献帝被送回蜀汉,刘备该如何? 
  三国时期,如果曹魏的国力是100,那东吴和蜀汉分别是多少? 
  三国时的荆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赵云七进七出是迷路了吗?不然为什么要冲来冲去? 
  看三国历史如何提高自己的认知? 
  刘备和孙策几乎都是白手起家,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东吴后期到底是个什么局面,为何在蜀被灭后还支撑了十数年? 
  如何客观评价赵云在刘备集团的地位? 
  为什么知乎网友总喜欢给诸葛亮送东西? 

前一个讨论
圆周率 π 为什么最初没定义成「周长与半径的比值」?直径和半径,哪个是构成圆最基本的单元?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李兰娟院士回应「宠物有可能会被人类传染新型冠状病毒」,这会对宠物生存现状产生什么影响?





© 2024-06-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