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九二式步兵炮? 第1页

  

user avatar   liu-nao-nao-97-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提起九二式步兵炮,我立马就想起了在远东战场MOD 中,九二式步兵炮独特的低弹道,划出了白色的痕迹,将我这边的缺少压制火力的战线炸的稀巴烂。。

这炮太他妈好用了,玩国军每局都想着迅速干一他妈的票,抢一门玩玩。。。。

呃,正经说:

一战巨大的伤亡给各国的武器设计和使用带来了新的变化,除了无聊的堑壕战,后期的几次可圈可点的进攻,均证明了装备迫击炮这一新生的机动性具有很大提升的支援火力是必要的。就在各国大力发展迫击炮的时候,日军却背道而驰,继续对步兵炮进行开发。

这样并不是没有道理:

一来,对于日军来讲,预定的战场——远东地区多数辽阔的平原,对曲射要求不大。

二来,相比相同口径步兵炮,迫击炮的射程较短,射速较快,精度较差,耗费弹药量较大,而炸力不足。对于在枪械领域同样追求精准和低消耗的日军来讲,使用迫击炮作为支援火力,无疑是对弹药的巨大浪费。

直到抗战爆发时,日军常设师团编制中,一个步兵联队编有6门九二式步兵炮,4门四一式山炮,4门37mm速射炮,24门重机枪,是没有1门80mm系列的营级迫击炮(此时还不是后来的三单位制)

在这种独特的思想下,同时期九四式,九六式,后来的九七式这些迫击炮家族虽然有过研制经历,但实际装备数量寥寥无几。取代的十一年式步兵炮普遍装备成为了步兵 大队(营级)的支援火力。但十一年式步兵炮很快在对抗东北义勇军的战斗中暴露出致命的问题:平射炮无法曲射压制处于掩体后的义勇军迫击炮火力。

因此陆军技术本部立即要求在研的接替款步兵炮应该具备一定的曲射能力,并保留必要时平射坚固工事和反坦克能力。其次,将口径增大到主流的70~75mm,并要求尽可能轻便。

九二式步兵炮就是在这个对步兵炮曲射设计思路下的产物。

它优点是非常的明显:

首要就是轻便:

70mm口径,全炮仅重204kg,同比75mm口径:

法制75 mmM28山炮 600kg

美制75 mm M8榴弹炮 607kg

德制75 mm lelG 18步兵炮 420kg

这使得一个九二式步兵炮班组10人,携带一个基数20发(4个弹药箱,每箱5发),就可以人力背负火炮上山入林,面对薛岳命令破坏的道路不至于无可奈何。

其次,要是跟随火线推进或者防炮火反击变换炮位,两人一拉就直接跑了。

炮身低矮,易于隐蔽

炮身全高62cm,如果拆除防盾,全高仅为50cm左右,极好的隐蔽性能很好地发挥火力的突然性,也便于抵近火线,来依托掩体进行较低弹道的平射。

射界宽阔,用途广泛。

设计上重心较低,加上独特的弯曲轴杆,使得火炮可以承受比较大的射角调整范围,在-10°至+75°之间可以灵活起射。在大仰角射击时,甚至可以当迫击炮用(很多迫击炮的最大射角也才85度),却因为榴弹炮的出身,弹道比要迫击炮稳定的多,造成精度也优于比同口径级别的迫击炮(80~82毫米),在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们就经常步将九二式步兵炮步置在反斜面阵地上,曲射为我方提供支援。

同时,197m/s的低初速使得榴弹弹体可以使用较薄的壳体来留有较大的药室,榴弹重达3.8公斤,杀伤半径达到了22米,在炸力上是优于一般的75mm口径火炮及80mm级别迫击炮的高爆弹。

但低初速的坏处在于使得反装甲能力很捉急,即使装填专门的穿甲弹,还是仅有100m上30mm、500m上25mm、1000m上20mm的能力。平射的穿甲能力是不及国军战防炮的,但在中国战场上,好在国军也没多少装甲装备。

高姿态接近80°

除此之外,九二式步兵炮简洁的设计,也使得易于全炮生产和制造,人民军队第一款自制火炮就是九二式步兵炮的仿造款式。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九二式步兵炮也是解放区主要的制造火炮:

1948年12月2日高岗上报中央军委的《1949年军工生产计划报告》中,“制九二步兵炮二百门,炮弹二十万发”。1949年l2月13日,东北军区上报中共中央军委的《一九五零年生产任务请示》中,更将九二式步兵炮生产数量提高到500门,炮弹24万发。

但是要注意,上文所提及高射界射击精度和炸力优于同口径迫击炮,只是为了对比说明九二式步兵炮的一个特性,并不代表日军如此配置就比米军营级在数量和射程均占优的6~8门的M1 81mm迫击炮配置高明。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体对比上,九二式步兵炮除了重量,体积,射界占优,在精度射程等火炮的主要参数上,却是全面落后于主流的其他同口径级别的榴弹炮。(但其他火炮一般为师级火力装备)

客观来讲,评价一款武器,要基于它的设计和使用的战术目的,看它在设计目的或同同类武器对抗上,多大的达到了使用要求,于此同时还要考虑其他的诸如生产成本和全寿命效费等要点。

所以,回到如何评价的问题:个人认为,基于机动环境恶劣的亚洲大部分战场,和使用军队低机械化的背景来看,易于生产的九二式步兵炮无疑是一款用途广泛的优秀的支援火力。

这一点不仅在日军,到了人民军队手里也一样。在解放战争,就产生大放异彩的“大炮上刺刀”战术。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步兵团编有一个迫击炮连和一个步兵炮连(每连3~4门炮),其中的步兵炮连,装备的仍就是缴获或自制的九二式步兵炮。

**************************************************************************************************************

PS: 基于英雄连1 开发的远东战场 MOD 是一款非常优秀的作品,其中对国军和日军双方的装备考证和制作非常细致,单位的设置上也能体现出抗战中双方的主要战术。

虽然为了平衡,国军(包含八路军)单位有所加强,但支援兵器的缺失使得在游戏还是能体会到国军在对日作战中,战术层面的艰辛和付出的巨大牺牲。

东北某高校已经毕业学长参与的这个优秀的MOD,闹闹认为应该被对那段抗战历史感兴趣的知友所了解,特此宣传下,希望不违反知乎规范。。。。。。。

联系了主创 微博@游匠库兹涅佐夫 ,如需MOD 链接可以私信我


user avatar   lao-bing-yin-ji-x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就是九二步兵炮。

是1943年八路军缴获日本的,当时没有炮弹,自己仿造的。射程700米。它的好处,能拆开 行军用马驮,打起仗来 士兵扛着上战场,不用测量方向 距离, 用跑堂瞄准,是当时最大的,人扛得直射炮,操作方便,我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我都用过,51年6月五次战役被淘汰了。


user avatar   kgb10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一票答案看下来简直就是莫名其妙

拿92跟正牌75山炮比的,这装备层级都不一样有什么好比的?41式山炮改换大型防盾做联队炮不是一回事

口口声声喊着轻便的,都不敢多谈81/82迫多重

喊着直射的不知道直射和直瞄,你一个初速198的东西,别说打低矮的碉堡掩体了,你打三米高的小平房直射距离能过300吗?苏军营的45排德军战时下放到营一级配属加强的37,都比92更有效率

说这东西仰角大的,你们晓不晓得大仰角射击,尾翼稳定的效率比自旋稳定高的多,晓不晓得这样可能造成弹底先着底或者着地姿势不正确,严重降低引信发火率,要不然迫榴炮为啥同时保留两种弹,晓不晓得92大仰角射击的反后坐距离太大,还得刨坑?



92这种轻型步兵炮做营属炮,就是日本这个穷鬼帝国主义抠门病和自作聪明的脑补癖发作而已

迫击炮和步兵炮两头不靠

198的初速4.2的弹重,450的装药量,拿这个东西打工事,你们也是想的太多了,我迫弹引信又不是不能短延时,我二战82迫弹方向1/150的方向,1/100的距离,又不是打不了土木工事


user avatar   jayliu-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日军步兵大队(营)级火力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很多人不理解,日军在每个大队下配一个56个人的步兵炮小队伺候2门重204公斤的笨重火炮,发射3.8kg重的高爆弹却只是威力略胜于同时期81mm/82mm迫击炮的常规炮弹(约3.3kg),图的是什么呢?

日本陆军在大正天皇十一年(1922年)定型了三种“大正十一年式”的武器,除了大名鼎鼎又恶名昭彰的十一年式“歪把子”轻机枪外,还有两款步兵炮,即:

十一年式70mm曲射步兵炮,改良自一战期间西欧战场涌现的战壕迫击炮,用于曲射打击敌人。

以及十一年式37mm平射步兵炮,改进自一战法军37mm平射炮,用于直射打击敌火力点:


到了20年代末期,日军逐渐感受到这两者各自的局限性。

曲射步兵炮设计脱胎于一战时代的战壕迫击炮,射程近(1550米),2.5kg的榴弹威力平平。

平射步兵炮仰角低,虽有5000米的理论射程,但实用射程一般不超过2400米。彼时装甲车辆方兴未艾,十一年式步兵炮在1000米距离内具有一定的反装甲能力,但又不够强大,要确保击穿20mm装甲必须把距离拉近到200米内。同时弹头仅有645克重,高爆弹装药不过几十克,对有生目标的杀伤威力不过略高于一枚手榴弹,摧毁敌土木工事、沙垒的能力也有限。

因此,日军在1932年定型了九二式步兵炮,其初速相对于十一年式平射炮降低到198米/秒,最大射程约2800米,高低射界-8~+70°,必要时可抬高到75°甚至80°,基本兼顾了原先十一年式平、曲射步兵炮各自的大部分职能。高爆弹头重3.8kg,装590克TNT炸药,威力远胜前两种火炮。

而十一年式平射炮反坦克的功效,则被2年后定型的九四式37mm反坦克速射炮取代。


根据编制表,一个1940-1941年的挽马型乙等步兵大队以下的主要火器包括:

步骑枪700余支
轻机枪36挺
掷弹筒37具
重机枪8挺
九二式步兵炮2门


其中,九二式步兵炮装有炮盾,足以抵御一般轻武器的攻击,形制低矮,可以推到一定距离以高爆弹平射打击敌方的阵地、火力点,是整个步兵大队唯一可以通过直射压灭敌火力点和简易工事的武器。没有九二式步兵炮的存在,仅以掷弹筒或其他曲射火炮打击敌方修筑的工事,效能会大大削弱。

而在中国大陆战场上,日军的对手中国军队就差很多,即便是抗战初期组建的精锐调整师(所谓德械师),也只有部分在步兵团级才拥有一个20mm厄利孔机关炮连可以充作平射火炮,抗战中期以后,更是几乎只有师一级才会有战防炮连和山野炮营/连可以发挥此等作用。步兵团以下通常只有迫击炮。

而日军的甲、乙等步兵联队还直辖2-4门四一式75mm联队山炮,2-4门37mm平射/速射炮,甲等联队的步兵大队还往往编有一个2门制的20mm自动炮小队。两相比较,中国军队的火力缺失就更加明显。


下面再谈谈九二式步兵炮和八二迫击炮在中国战场和其他战场的优劣问题。

先说结论:在中国战场,九二步炮对八二迫击炮具有几乎绝对的优势,在其他战场面对装备日新月异的英美军队,九二步炮力不从心,但仍然有一定的发挥空间。

为什么说在中国战场上九二式步兵炮能全面压制国军的82mm民二十式迫击炮呢?

总的来说,在步兵营级配备81mm/82mm迫击炮作为支援火炮(大队炮,battalion gun)比起装备九二步炮有三个可能的优势:

其一,九二式步兵炮采用分装的弹头和药荚,这限制了其发射速度不超过10发/分钟,而Brandt迫击炮族(包括民二十式)一般射速可达18发/分钟,极限状态下甚至可以瞬时超过30发/分钟;

其二,民二十式迫击炮重量只有大约60公斤重,不及九二步炮的三分之一。理论上其机动性大大高于后者;

其三,由于轻便,后勤压力小,理论上同等编制的支援火炮小队可以装备比九二步炮更多的迫击炮。比如二战美国、德国陆军的步兵营都下辖6门81mm迫击炮,日军1941年型驮马(山地)师团(第9,第11,第25,第52师团)步兵大队以九七式81mm曲射步兵炮(即迫击炮)代替九二步炮时,也是编制为4门,比九二式多出一倍来。

然而,这三点优势限于中国军队的基本状况,基本上都没能发挥出来:

当时抗日的中国武装,无论国军还是共军,弹药都非常吃紧。

如图所示,作为抗战初期蒋介石标准的“御林军”,1937年参加淞沪-南京战役的国民革命军第36师装备的24门八二迫击炮,战前仅仅携带1040发炮弹,平均每门炮才43发。而他们的对手——登陆淞沪、金山卫的日军“上海派遣军”一个挽马制常设师团每个步兵联队6门九二式步兵炮,就备弹1050发,相当于每门九二步炮备弹175发,超出36师八二迫击炮备弹量的4倍还多。而且这还没有计入其辎重兵联队段列的储备。当然,在实际战斗中,国军的弹药往往能够随着战斗的进行不断补充,然而作为从八一三抗战打响直到南京陷落(十二月十三日)几乎无役不与的第36师,整四个月时间里平均每门迫击炮只消耗了366发炮弹,每个月才91发。而1938年台儿庄战役日军第五、第十师团在一个月的转战期间,总共八个步兵联队48门九二式步兵炮,每门火炮消耗的弹药达到498发之多。


这和中国方面弹药的基本产量有限不无关系,另一方面,中国军队的运输能力也十分吃紧。除远征军这个特例外,国内部队的摩托化载具几乎等同没有不说,甚至连骡马大车都缺乏得可怜。以1944年参加长衡会战的十六个军28万多人为例,仅备有战马2752匹,几乎和日军一个13500人编制的警备型师团的骡马(2602匹)差不多(而且后者还另有各式机动车辆88辆)。在这样的状态下,国军能够携带和补给的弹药很难支撑前线部队进行频繁的饱和式射击,而相对便携的八二迫击炮由于运输能力过于低下,其轻量化优势也被日军6匹战马加弹药车伺候1门的九二步炮基本抵消殆尽。


早在战前组建调整师的时期,国军拟定的编制表就设想在每个调整师步兵营设置一个机炮连,装备6挺重机枪又2门八二迫炮,在每个步兵团再编一个6门制的迫击炮连,使得平均每个步兵营等同拥有4门八二迫炮的支援,两旅四团制的整个师则有48门。然而,国军迫击炮的生产数量尽管相对较多,但也支撑不起如此大的手笔。1936年底之前出厂的民二十式迫击炮不足千门,全数拨付给20个已组建的调整师都未必够。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到每师24门。实际上,整个抗战的大部分时期内,除极少数特别加强的突击部队,国军的主力步兵师都没有脱离每步兵营两门八二迫击炮的范畴。


八二迫炮的优势在中国军队一方很难充分发挥出来,而九二步炮射击精确、方向/高低射界广阔的优势,却被日军发挥得淋漓尽致。

另一方面,如前所述,九二步炮的高爆弹威力本身只比Brandt 81mm炮族同等射程的轻型爆弹略胜一筹,而远低于它们近距离射击所使用的的6.8kg级重型爆弹。但是金陵兵工厂在对民20式改膛为82mm后,其重新设计后生产的迫炮爆弹威力比起Brandt原型却差的有点远——

除去发射药筒和信管等非战斗部,其迫炮弹头重3.56kg,虽低于九二步炮的3.81kg却也相差无几。但装填的炸药量比起Brandt炮族的轻型爆弹(如日军九七式81mm曲射步兵炮的540克)却直降了一半多,只有255克,且其中40%还不是TNT而是作为助燃添加剂的高氯酸钾(potassium perchlorate)。因装药部分过小,侧壁、底部明显偏厚,其破片威力远不及其他Brandt炮族的常规3.3kg炮弹。


因此种种缘故,日军在大陆战场上以九二式步兵炮+掷弹筒构建的一线步兵面杀伤火力,自然一直压得缺乏反制能力的中国步兵抬不起头来。直到43年以后,国民政府逐渐扩大了民31式60mm轻迫击炮的生产并用于装备一些主力部队,国军的近战火力才有了较大改观。


而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步兵营以下装备6门弹药充足的81mm M1 迫击炮,其火力足以完全压倒日军九二式步兵炮所提供的远程曲射火力,而九二式独特的“大炮上刺刀”直瞄直射战法优势,也被美军步兵营下面装备的37mm-57mm反坦克炮、步兵连武器排所装备的巴祖卡火箭筒,甚至M2 12.7mm白朗宁重机枪所具有的反工事/器材能力抵消殆尽。面对装备豪华的“鬼畜美英”,鬼子自然是占不到丝毫便宜。

当然,在二战后期的太平洋地区,日军也充分利用了九二式的体积小的特点,将其隐蔽在混凝土工事背后等的地方与登陆美军展开战斗。美军对九二式也有一定的评价。现存资料中有美军缴获九二式并用以攻击日军的记录。


user avatar   xia-feng-29-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随便说几个想到的:

斯卡文的单位ratling gun鼠特林,无论是英文还是中文都很巧妙

然后各种warp翻译成次元也是非常不错的。毕竟词本身跟次元搭不上边

storm vermin翻译成风暴鼠

然后skavenblight翻译成斯卡文魔都感觉也是很形象的

泰里昂和泰格里斯都用泰开头,突出二人是兄弟(tyrion一般应该是提里昂吧)

在不同的区域,翻译者明显用了针对不同文化所用的翻译模式,而不是简单的音译。比如帝国的各种道夫和海姆,矮人的各种XX堡,古墓王的城市就用了比较exotic的翻译比如喀慕里的音译应该是海姆里之类的

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人名翻译有妖婆赫利本(妖婆突出她其实很老),grudgebearer负怨者,xx the grim翻译成无情者xx。

混沌派系的翻译也很有意思。chosen翻译成神选者。听着就厉害。dragon ogre龙巨魔的翻译省掉了巨字(因为他们明显不是巨魔)以防引起争议,sigvald the magnificant直接翻译成美人西格瓦尔德,很符合他的设定。

蜥蜴人的翻译也很不错。四种蜥蜴人如果音译就是斯奇克(?)、萨鲁斯、克拉西和史兰。翻译者形象的翻译了前三个(灵蜥、蜥人、巨蜥)但又没有用“蟾蜍”这个翻译,而是用了史兰,显得他们与众不同而有些高贵。cold one翻译成冷蜥,而horned one明显跟冷蜥差不多所以没有翻译成“角蜥”而是巨角冷蜥。

不过也有些我觉得翻译欠佳的。比如grimgor ironhide的铁皮,应该是维京名吧,但听起来真的好蠢。还有死亡大师斯尼奇,snikch本来应该是跟sneak有关系的(他自己都说sneaky snikch),但翻译却只是音译了斯尼奇。还有lord kroak克罗卡领主,人家明显不是领主,这里的lord翻译的就不太合适。




  

相关话题

  旧日本海军中的丁型驱逐舰,海防舰,哨戒艇各有什么特点,使用上有什么不同,编制与任务又是如何划分的? 
  如何评价方先觉将军? 
  怎样才能有逼格在阅兵式上充分展示海军力量? 
  何为莫桑比克射击法,马盖普射击法,C.A.R射击法,维弗射击法,CQB射击法?这几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如果中国拍丧尸片,军队吊打丧尸是否是不错的题材?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怎样才能活捉满广志? 
  真实战争中防空高炮对航空兵的威胁大不大? 
  如何评价二战日军将领牟田口廉也? 
  假如日本侵华时中共中央已经获取国内革命战争胜利并且拥有朝战时的实力(不包括装备),世界格局会如何发展? 
  国民革命军腐败和补给问题? 

前一个讨论
能一发命中1万米高空高速飞行的客机的地对空导弹是什么水平?
下一个讨论
生活中你有哪些小优点值得你自豪的?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