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高考后准备申请留学可行么? 第1页

  

user avatar   bu-neng-shuo-de-mi-mi-49-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考对于国内的大部分同学来说可以说是求学路上的头等大事,一直以来我们身边的人都在强调着高考的重要性。诚然高考的结果可能会决定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命运,不过我们也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改变的,而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我当年在高考失利之后就选择了出国留学,最终也成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今天我就和同学们分享一下我的留学申请经历,希望可以为同学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背景简述

学校:电子科技大学
学院/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工程与光通信)
GPA:3.90/4.0
GRE:570+800+3.5 (2010),
Toefl:26+22+22+28=98 (2011)
Paper:无
竞赛/项目经历/实习经历:1校级科创基金
其他表现:国奖、人民特等、一等、企业奖各一次
申请结果:欧洲MS*12 沙特MS*1
Offer×2:
TUE-Embedded System TSP(TW+5000Euro/y)
KTH-SoC Design TW + CSC 144000kr/y
AD×5:
EPFL-EE,EM-SYSBIO,TWENTE-Embedded System, KUL-EE, Aalto(TKK)-Communication System
REJ*5:
EM-EMECS, EM-EuroPhotonics, ETHz-EE, KAUST-EE, POLITO-EE
另外主动放弃了Groningen-Nano 在荷兰的面试
最终前往:KTH-片上系统设计

一、留学申请动机

就像前面我说的那样,我的高考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不过当我在高考志愿表上填上电子科技大学的时候,我就早已认定本科绝对不是我自己求学生涯的终点。我的家乡在河南,我高考那年全省的高考人数达到了100万,竞争非常的激烈,而我在高考的时候发挥不是很好,结果我只考到了全省的700-800名,我也以个位数的分差和我心仪的南大以及上交失之交臂,最后我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专业水平比较好的电子科技大学。

不过从那时起我就告诉自己在4年之后一定要找到一个更好也更能提升自己能力的平台。而我对于国外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制度一直都很好奇,加上我有很多高中同学在本科阶段就选择出国,所以我对出国留学一直都很向往。而家人们在知道了我的这个想法之后也是非常的支持,这些也成为了我申请留学的动力。

我当时之所以没有考虑保研、考研是因为我觉得国内部分高校在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水平还是要逊于国外的高校的,而且我在中科院直博的堂哥也告诉我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还是选择出国,尤其是申请奖学金出国,于是我在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申请留学的心理准备。

二、硬件准备

1. 标化考试准备

在确定了要申请留学之后,我并没有急着开始进行申请准备工作,大一的时候我参加了各类的学生活动,直到大二我才开始真正准备出国留学的相关事宜。我首先进行的是硬性条件的准备,GT考试对于想要申请留学的同学来说是绕不开的话题,当时我是在大三上学期完成的GT考试。

那个学期课程很多,所以平时我没有太多的时间专门来进行标化考试的备考,我只有挤出各种零碎的时间来进行单词的背诵,直到寒假的时候我才过了第一遍红宝书。

因为考完GRE的时候已经临近期末考试,我直到寒假才正式开始进行托福考试的备考。我一共花了20天的时间进行托福考试的准备,我使用的资料是OG和20套TPO,OG我只是简单地大概扫了一遍,然后我就每天做一套TPO并同时进行口语的准备。说实话我的准备并不是很充分,不过好在我在语言考试这个部分还是考到了中规中矩的分数。

如今回过头看这段准备经历,对于我申请的欧洲MS来说,GRE考试是没有必要的,我当时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做了无用功,而且在雅思和托福之中,我选择的也是相对比较难一点的托福考试,这浪费了我的时间和精力。不过这是都是后话了,而且我自己并不后悔自己花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去进行GT考试的备考,我拿到的并不只是一个申请中用到的成绩单,同时我在英语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我也有了用英语和别人交流以及用英语学习的决心。

而最最重要的还是我在进行GRE备考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用能力去计划并用一年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地去做一件事,这让我之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对自己充满信心,事到如今我也会感激当年的自己,而那时在英语上的付出也让我在职场上获益良多。

2. GPA准备

对于留学申请来说,GPA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硬性条件了,我们的GPA也决定了我们在留学申请中的竞争力,所以我建议所有想要申请留学的同学,一定要保证自己的GPA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本科是我们打基础的阶段,所以除了高分之外,我们也要学好基础的知识。像我当时在本科期间虽然GPA比较不错,但是像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等基础课程我学习的并不是很好,也没有完全吃透其中的逻辑以及理念,这些都是很遗憾的。

得益于我比较好的学习能力,最终我只有军事理论、金工实习、近代史实践等非核心课程以及微积分、电磁场和复变函数这三门核心课程没有拿到满绩。整体来说我的GPA还是很不错的,而这对我之后的留学申请也起到了比较强的助力作用。

三、选校工作

当初我在进行GRE备考的时候,我留学申请的目标是去美国读PhD,不过说实话我当时并没有考虑过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也不清楚自己想要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只是觉得我的能力足以去读PhD,而且每天做research写paper也是可以的。不过如今来看,那样的生活我只是可以接受,并不能做到享受。

我一开始之所以想要申请美国高校的PhD项目,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不能接受自己二十三四岁还在靠着父母生活,而美国高校的PhD项目一般都有很高昂的奖学金,这对我的有活还是很大的。

不过到了大三我真正要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其实并不是很适合PhD。虽然我从小对科学技术都很感兴趣,但是当我到了科研第一线之后,我发现那些公式并不像我想象中那么有趣,相反这些公式让我感到有些乏味,所以如果我选择PhD,并不是源于热爱,而更像是完成一种任务。

另外我的性格本身是有些急躁的,而读PhD意味着我可能要花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科研上,最早在27岁我才能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我不确定自己的耐心是否可以让我坚持到PhD毕业。而且比起完成paper,我更容易在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获得乐趣。而且我的背景本身就属于GPA比较高但是科研经历比较薄弱,这样我在申请PhD项目的时候竞争力其实是有些不足的,也很难申请到好的学校。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当时和女朋友相处的很好,我不希望让她等我5年,在我看来如果我选择读博的话就等于选择了分手。在考虑了种种因素之后,我放弃了申请PhD这条路,最终我决定申请MS,而在这之后我要考虑的就是钱的问题了。

虽然也有一些同学拿到美国MS项目的全奖,不过比例比较低,只能算是个例,除非我们的硬性条件非常出众,否则基本是没有机会拿到奖学金的,大家也完全不要抱有任何拿奖学金的希望。

同时我深信中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所以我也计划在毕业之后回国发展,因此在选择留学的时候我也没有考虑自己要在国外工作多少年才能回本。后来我了解到欧洲和加拿大有很多质量很高的高校,同时MS拿到奖学金的机会要比美国高很多,同时就算是自己自费留学,其成本也并不是很高,同时我将目光放到了这两个国家的高校之上。

四、加拿大/欧洲高校介绍

国内的同学对加拿大以及欧洲的高校并不是非常的了解,当时我也是如此,于是我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去了解不同的高校,下面我就分别和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可以为同学们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1. 加拿大

首先我和大家介绍一下加拿大的高校,因为我当初在申请的时候只是对加拿大的高校进行了初步的套磁,了解也并不是很深入,因此我只能简单介绍一下我了解到的加拿大高校信息。

加拿大的硕士分为授课型和研究型两种,因为我没有读博的打算,因此我对研究型硕士并没有什么了解,我大致了解到的情况是这类硕士的学制要短一些,而且是以授课为主的,project和research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同时也基本没有什么奖学金,在我看来这类硕士项目更像是mini PhD。

在我看来想要拿到加拿大高校的offer,我们需要和申请美国的PhD项目一样去进行套磁,因为奖学金中RA比TA多,而RA是教授从自己的funding中拿出来雇人手的,所以我们要做的最主要工作就是让教授觉得我们可以完成他给的助研任务。当时在10月和11月的时候我尝试套磁了几所加拿大的高校,我在选择高校的时候参考了加拿大高校的排名,之后去除了一些ECE系不是很成规模的学校,然后找出那些我比较感兴趣的项目以及和我的背景相关的教授。

当时我也给那些教授发出了套磁邮件,邮件主要是询问教授那里有没有position以及funding,我当时发出了40封邮件,其中有5封邮件得到了回复。这5份回复中有一个教授直接说自己不需要人手,还有一个则是说自己暂时没有funding,并表示我如果感兴趣可以在二月份联系他。剩下的三位教授中一位说自己要找PhD,然后说如果我感兴趣可以发CV给他,还有一位直接让我发CV,可是我发出之后却石沉大海。

最后一位教授则是给了我一篇他发表的论文,然后让我告诉他论文里写的是什么。于是我花了两天的时间去写了一份他的论文report给他,他看了之后表示比较满意,也和我要了CV。不过在之后他给我发了邮件,表示他想要找那些CS背景比较强大的申请者,因为他做的是嵌入式系统的,而他对我的光电背景并不是很满意,我也遭到了婉拒。

因为我之前本身就更加重视欧洲的方向,在套磁失利之后,我就没有将太多的精力放在加拿大高校的申请之上。

2. 英法德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欧洲高校的硕士项目,欧洲这边的硕士项目多数都是两年制的,其中1年是授课,还有一年是project/research。在欧洲国家中英法德无疑是留学申请的热门,不过我在申请的时候却并没有申请这三个国家的高校。

首先英国的MS是一年制的,性价比也比较低,我并不是很推荐同学们到英国留学,不过如果大家可以申请进入英国各类top20的高校,那还是很不错的。

德国其实算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留学目的地,在德国有不少的好学校同时花销也是很低的,在德国有一部分的学校是不收学费的,而且就算是大城市物价也是很低的。与此同时德国的工业非常发达,找工作是比较容易的,就算像我这样留学之后想要回国发展,德语也是一门很值得学习的第二外语。不过想要申请去德国留学需要考APS,虽然APS比GRE要简单很多,可是很多人包括我都是因为这个放弃了去德国留学的想法。

关于法国我了解的也不是很多,除了巴黎高科之外我没听说过其他比较好的理工科学习,而巴黎高科对本科学校的要求是很高的,所以我当时没有考虑申请去法国留学。

3. 荷兰

除去前面我说的英法德国家之外,剩下欧洲留学的主流目的地就是荷兰、瑞典、瑞士、比利时、芬兰、意大利、丹麦以及挪威等国家了。

荷兰的名校有TUD、TUE、TWENTE和Groningen,TUD是欧洲IDEA联盟四校之一,尤其是微电子专业排名是很高的,同时TUD微电子系有很多半奖的机会,同时还能申请OTS奖学金。

TUE则是一个小而精的学校,开设的专业也没有很弱的。而且我当时拿到了学校里毕业于TUE的教授的推荐信,所以我在申请后两个月就拿到了AD,一月初我寒假回家的时候就收到了邮件让我做TSP奖学金的personality问卷,这也算是我早早收到的第一份offer。需要注意的是欧洲很多学校采用的都是这种rolling的录取形式,所以提早申请是会有很大的优势的。

Twente的材料专业是非常强的,Groningen也是如此,不过后者只有一个program是适合我们学校同学申请的,那就是TOP MASTER纳米材料,学校官网自称是全球前十的纳米方向的项目,不过因为这个项目是以培养PhD为目的的,所以我不是很感兴趣。寒假的时候我收到了去荷兰Goringen面试的邀请,由于当时已经拿到了TUE嵌入式系统的TSP,觉得自己就算通过了面试也不会去,于是我选择婉拒了这份面试邀请。

4. 瑞典

瑞典的好学校也是比较多的,不过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更多考虑的还是KTH、CTH和Lund。自从多年之前开始收学费之后,性价比就降低了很多了,同时因为瑞典的物价水平是比较高的,所以留学的开销比较大,不过好在虽然现在瑞典收学费,可是同时也提供最高100%TW的奖学金。

KTH的王牌项目有机电、无线通信和SOC,据说全瑞典三分之一的工程师都来自KTH,它的SOC更偏向数字,而LUND则偏向模拟。在拿到TW之后我接到了KTH那边的电话,对方问我愿不愿意走公派。当时KTH有和国家留学基金委合作的项目,从5个专业的MS申请者中等额推荐5名走CSC。因为我本身就计划在毕业之后回国,所以立刻就答应了,因为是等额推荐,得到了对方的首肯,去申请CSC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不过当时我在KTH和TUE之间还是犹豫了一段时间的,TUE当时嵌入式和KTH的片上系统分别是两个学校的王牌,同时两个学校的水平和世界排名也是差不多的,此外中国学生的生源也基本都是来自浙大、上交、西交、哈工、成电等高校的学生为主,质量是很好的,同时两个专业方向我都比较喜欢。

最终我决定去KTH主要是因为我发现TUE的嵌入式课程设置并不是很合理,课程安排比较紧张同时还没有实习,同时还有延期毕业的可能,选择这个项目很可能学到身心俱疲,价值也不是很大,同时我咨询的KTH学长觉得SOC的课程设置比较合理,最终我也选择了KTH。

5. 瑞士

接下来我来介绍一下瑞士的高校,对于国内的同学来说,瑞士的高校相对是比较陌生的。在瑞士有两所世界知名的理工科学校,分别是ETH和EPFL,这两所高校都是不收学费的,每年仅仅会收取一万人民币左右的注册费,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瑞士的生活费是比较高的,因此留学的成本并不是很低。

ETH绝对算得上是世界顶级的理工科学校,这里也是爱因斯坦的母校,当时如果我可以拿到这所高校的AD,我应该会毫不犹豫地接受,可惜天不遂人愿我最终只拿到了拒信。EPFL也是很好的,在不同的世界高校排名中它的排名在四十多到一百多这个区间,现在EPFL里中国学生的数量在一直增加,我感觉AD放的还是比较松的,而且这个学校是全网申,还是很方便的。

6. 其他欧洲国家

最后我来介绍一下其他欧洲的国家,像芬兰、意大利、丹麦以及挪威等国家的高校,这些高校对于国内的同学来说就要更陌生一些了,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

芬兰的Aalto前身是TKK,这所高校背靠Nokia,所以通信很强,这所高校在每年一月才会开放申请。这所高校不仅免学费,同时生活费也不高,一个月大概6、7百欧元就差不多了。比利时的KULeuven大学是一所规模很大的综合性大学,这家大学的NAno是最强的。至于意大利的都灵理工、米兰理工也是很不错的,也会为中国的学生提供奖学金,但是生源质量不如我前面提到的两所高校。最后是丹麦的DTU、南丹麦大学以及挪威的NTNU,不过这些高校和前面我介绍的高校来说显得有些边缘,在这里我就不多赘述了。

在介绍完各个国家的高校情况之后,我再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欧洲高校MS录取标准的看法,高校在招收MS的时候标准和PhD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其并不像PhD项目那么看重科研经历,不同的高校和项目偏好也是不同的,我建议同学们在申请的时候一定要到项目的官网上提前了解对方的录取要求,从而结合自己的条件选择项目,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

五、申请建议

回顾我的留学申请经历,虽然最终的申请结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在申请的过程中我还是有很多地方做的不足,也犯了一些错误。我最大的错误就是虽然我早早就决定要出国留学,但是我直到大三下学期才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生活,也没有在一开始考虑清楚自己究竟该读MS还是PhD,留学要去美国还是欧洲,这些都影响了我后期的申请准备工作,所以我建议想要申请留学的同学,一定要提前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并确定自己的留学申请方向,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后续的申请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一定要想好自己要不要读PhD,因为申请MS和申请PhD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有很大的差异的,这样可以避免我们做无用功。另外还要确定申请的国家,如果我们申请去欧洲留学的话,就不用准备GRE了,想要去德国的同学也可以提前准备APS,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些建议要分享给学弟学妹们,首先经常会有学弟学妹会说自己对某某方向感兴趣,然后询问我哪所学校比较强。不过我觉得他们所说的感兴趣,其实就是觉得某个方向前景比较好,或是听起来比较厉害,其实自己的对那个方向也并不是很了解。我建议大家最好提前看一下目标专业的课本,对专业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我们才能判断出那个专业方向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如果发现自己不感兴趣的话,我们可以尝试其他的专业,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对某个专业非常感兴趣,甚至可以转专业,那样我们在日后的申请中无疑是很占优势的。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那些道听途说的信息只能作为参考,我们不能尽信。像我之前就听说过欧洲很难留下来的说法,可是当我来到这边之后,发现除了瑞士想要留下来工作会难一些,其他像荷兰、瑞典想要留下工作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特别是编程会更加容易一些。

在我看来留学申请其实就是一场关于资讯的战争,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掌握更多的信息,那么就会更有优势。因此我建议同学们在申请留学的时候可以请专业的留学机构帮忙,不过现在留学机构的数量很多,有些留学机构的专业性并不能满足我们留学申请的需要,大家在选择的时候也要慎重。

现在和我合作的admiwrite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这里有超过500名和我一样来自海外高校的导师,这些导师都有过海外留学的经历,所以对各个高校以及专业都很熟悉。同时导师们都来自不同的专业,因此无论同学们想要申请什么项目,在这里都会有同专业背景的导师来提供服务,这也保证了服务的专业性。

在选校的阶段,同学们就可以从导师那里得到很多和高校以及项目相关的情报,导师也会结合自己对项目的了解以及申请同学的实际需要给出指导,帮助他们选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项目。与此同时导师都经历过留学申请的全过程,因此他们不仅熟悉留学申请的流程,也清楚同学们在申请中的需要以及可能出现的错误,在申请开始之前,导师就会结合项目的要求以及申请同学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申请的计划。而在申请准备的过程中,导师也会根据字的经验给出指导和建议,让同学们做的申请准备工作更好地契合项目申请的需要,确保申请可以顺利完成。

另外在文书创作的过程中,导师也会根据项目的特点以及申请的需要来对文书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优化。首先导师会对申请同学之前的经历进行整理和筛选,并找出那些和申请项目相关度比较高的经历作为文书的主体,而在描写这些经历的时候,导师会通过一些细节的描写来体现出申请同学身上那些项目看重的能力和优势,从而提升他们在留学申请中的竞争力。在文书内容创作完成之后,导师还会对文书进行润色,从而让文书的表达更加符合招生官的阅读习惯。

现在admiwrite采用的是半DIY的服务模式,在这种服务模式下申请同学可以全程参与到留学申请的过程中,这样申请工作的质量可以得到保证,同时导师也能更好地结合申请同学的实际需要提供服务。而且其价格也是很有优势的,全部服务的收费只要2万元,这也只是传统留学机构收费标准的一半,因此很值得同学们选择。

以上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全部内容了,最后我也祝愿同学们都可以顺利申请到自己心仪的项目。

导师背景
瑞典KTH(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片上系统设计专业硕士,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士。
DIY完成整个留学过程的软硬件准备,对欧洲各高校情况较为了解。
申请当年收到欧洲大陆高校7校录取(含2全奖)。
目前在某世界500强外企负责市场工作。
主张以职业及人生规划为留学申请的核心,希望我的工作及求学经历可以帮助到更多的学弟学妹们。




  

相关话题

  大家都有过什么恐怖经历? 
  国内有什么好的自助建站网站系统? 
  留学女生的「私生活」相对很乱吗? 
  有哪些故事看完仿佛度过了一生? 
  作为身障人士,是种怎样的体验? 
  为什么中国突然宣布采购140万套防弹衣,如此巨大的采购量 是在说明什么? 
  如何优雅地吃癌细胞? 
  博士读不下去怎么办? 
  历史上有哪些虽功绩卓著却人品低劣的人? 
  战场上有哪些小技巧? 

前一个讨论
荷兰留学相比英国怎么样?
下一个讨论
就读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是怎样的体验?它在美国算是名校吗?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