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何法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表现出色,却在接下来的普法战争中无招架之力? 第1页

  

user avatar   nay-gong-chu-m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克里米亚战争法军表现“不错”,实际上是因为法国当时和掌握了全球制海权的英国是盟友、以及俄国科技和体制太落后的缘故,拿破仑战争后法军在欧洲各国军队的战力相对优势,实际上是持续下降的。

和掌握了全球制海权的英国是盟友,可以保证法军的后勤安全,也可以使得法国没有后顾之忧,法国上下以基本上笃定的心态进行战争(这种心态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因为法国在19世纪一直都是政治分裂状态,1870年它就没有能够做到)。

俄国当时的科技和体制也十分腐败落后,当时英法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铁路、蒸汽船、电报等等样样都是划时代的神器,俄国再一次到了全面落后西方的困窘境地。而且俄国军官贪污腐败、作战技能低下这个不必多说,后勤供应的管理也十分混乱,再加上克里米亚及其周边的地区当时交通十分不方便,所以从俄国腹地运输军资到克里米亚战场,其损耗率竟然远比英法先用铁路网筹集军资,然后千里迢迢的海运的损耗率还要高

所以,在拥有英国这样的盟友和俄国这样的对手时,法军相对就会表现很好,然而法军在这一战争当中也暴露出了上下指挥经常失灵、后勤体制不畅等等问题,在拥有巨大优势的情况下其实并没有打出什么压倒性的优势战例。其实克里米亚战争反而证明法军的战略战术已经拿破仑战争时期法军的相对优势已经渐渐丧失

而普国就不一样了,虽然比英法略微晚上一些,但是普国当时也进行了自己的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并没有落后于法国,并且还拥有一个完善而且发达的铁路网。同时普军也进一步发展了法军的参谋部思想,利用精细的控制,实现了动员体制上的优越性。而法国,虽然是总参谋部思想的首倡者,但是却并没有发展这种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反而故步自封,沉溺在旧日的光辉当中。


同时,法军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在持续多年的殖民开拓当中,它已经相对地变成了一支剿灭分散游击队为主的治安军,而不是一支一直在准备全面战争的军队

从波旁复辟王朝(1815-1830)开始,直到拿破仑三世执政时代,法国一直在北非扩张殖民地,在这种扩张当中,法国遭到了阿尔及利亚人的强烈抵抗,多次发生大规模交战,即使在法国初步占领北非之后,阿尔及利亚多个部落也一直利用游牧特性和法军周旋打游击战。


在这持续多年的殖民战争当中,法军的新一代军事领袖逐渐成长,他们开始将自己的北非作战经验扩展到全军思想当中,转而追求小而精的军队架构,以小规模、快速机动、重点打击为军事原则。这种军事思想所打造的陆军,打打普遍十分落后的亚非拉政权当然是并不艰难,但是当面对一场和法国国力相差无几的国家的全面战争时,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虽然法军常备军的数量比普军略高,但是法军的兵役期比普军长很多,经常有服役十年以上的老兵(所以中产阶级们在子弟抽中了兵役签之后会花钱请人代役),这意味着法军的单兵素质会比普军好(正如1870年所证明的那样),但是同时也意味着每年只需要更换很少的新兵,所以普军受过军事训练的后备军数量要比法军多得多,在进行一场全面战争的时候,普军可以征召的后备军比法军多得多,于是实现了对法军的数量反超,以绝对的数量优势压到了法军相对的质量优势。

自从拿破仑战争的一代将星们纷纷陨落之后,法军再也没有了杰出人才(也许可能有些是被埋没了),这诚然是一种极大的遗憾。


最后,不得不说到拿破仑三世本人身上。这位皇帝并没有他伯父的天才,然而他却经常以为自己有,因此多次亲身御驾亲征,而且越权进行指挥,给法军本来就混乱的指挥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1859年虽然他起了反作用,但是因为奥国那位御驾亲征的皇帝更弱,所以他侥幸在意大利打败了奥国,但是1870年他就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了,毛奇干净利落地击垮了这位皇帝,令得他不得不在色当投降。

同时,拿破仑三世有一种任人唯亲的倾向,而且其亲信集团颇多只会贪污腐败的无能之辈。贪腐也许不是重大问题,但是无能绝对是致命的。法军在开战之后,集结十分迟缓,梅斯、斯特拉斯堡等地集结的军队,军团满员者极少,而且后勤供应十分简陋(这是在法国本土!)。

而拿破仑三世和他的亲信集团则盲目自大,毫无居安思危的前瞻性,不仅无视了这些危险的征兆,反而信心满满,自认为法军必能无敌天下。

在他们的错误指挥下,原本就已经糟糕的形势变得更加无可救药,先行集结的法国军队虽然在梅斯和斯特拉斯堡发动了攻势,杀入到了普鲁士境内,但是法军很快就在潮水般涌过来的德意志军团面前退却,然后在各路主力军团不协调的退却当中被普军分割包围,最后只能迎来色当的惨败。


由此可见,法国社会和军事的种种积弊,在拿破仑三世统治的二十年当中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越发积重难返,因此普法战争的失败,是法军在拿破仑战争之后和欧洲各国相对军事实力优势不断衰弱的总趋势下,所得到的一个必然结果


user avatar   huang-zi-ya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高考竞争之所以如此激烈,并不是因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多么优秀,而是因为中国的教育资源过于稀缺,不够千千万万的考生瓜分的。

也正因此,中国拥有一套全世界最残酷的筛选制度。

而通过高考进入清华北大,除了说明这些学生比起其他学生更加适应这场筛选,别的什么也说明不了。

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避开竞争最激烈的战场,用金钱换取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

见到很多像题主这样的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在国内连个像样的大学都考不上,到了国外却轻松能进名校。有的甚至产生了浓浓的优越感,陶醉于中国强大的基础教育,并觉得海龟也不过如此。


然而我感到的,却是浓浓的悲哀。国内只能读二流,到了国外却能读名校,正说明,在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才学和付出的汗水,分明配得上世界名校的教育资源,却只能在国内接受二流的教育。的确有极少数人摆脱了环境的限制,脱颖而出。然而大多数人,却随波逐流,过着平庸的生活;而他们,或许本能够成为社会的精英,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那群人。

我就读于一所国内算一流的大学,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成绩远不如我,高考末流一本水平,去了UIUC的CS,

他本科期间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到学校顶尖的实验室,也通过在实验室和教授做科研,要到了牛推,拿到UCB的phd offer.

而我,大二大三曾频繁去找过我们实验室的老师,希望混点科研经历,却无奈地发现他们的生活就是接外包,接国家项目,给底下研究生做,再象征性地发给学生一点工资。学生有活的时候赶项目,没活干的时候每天划水。我真的没什么机会接触到科研相关的实质内容。

而我们那几届出国情况也都惨不忍睹,我最后也只是去了所综排很高学校名气挺大但是专业水平很差的ms ad.

我知道,清北的情况兴许会好很多,但是我的高考成绩当年距离清北只有仅仅几分只差,获得的资源却已经拉开了差距。

毕竟,在中国,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太少了啊。

(图片来源见水印)

中国能花费在高等教育上的经费是有限的,因此只能重点扶植清北交浙等少数学校。2015年,清华大学的科研经费43亿RMB,居中国首位,看起来不少了,然而跟美国排名稍微靠前的一些学校比起来,真是连零头都赶不上。

哈佛大学的校友基金超过360亿美金。

最近几年,中国大陆的高校,尤其是清华北大进步突飞猛进,论文数蹭蹭蹭地飞涨,排名水涨船高。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压榨一线科研人员的基础之上的。

诚然,中国的高校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可喜可贺。

但是,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比肩哈佛耶鲁之流,依旧任重而道远。各国高校之间的比拼,拼到最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力的较量,也就是赤裸裸的经费的比拼。

高考前,如果我要准备出国,按照我们高中的历届情况,我毛估估能进个UCB吧,研究生也不至于只能读个水校ad了。要问我后不后悔,多少是有一点的吧,然而也不能说在国内读书完全没有优点

——至少,我当年给家里实打实地省下了200万。

——————

1月28日更新




一夜之间多了很多赞,答主诚惶诚恐。

也被一些人质疑答非所问。

在这里贴一张图。

图片来源:

zhihu.com/question/3189

二本学校就不是学校了吗?

简而言之:那些高考一本二本都上不了的,在参加高考人群中也处于前50%,而且中考已经分流掉一大半人了,这些考不进一本二本的学生,在中国学生中我们暂且认为处于30%,及以下。

中国没有那么多的教育资源给他们就读,国外有,而且有些学校认为人群中的前30%可以接受,何况他们愿意付出金钱。美国的教育资源当然也稀缺,但是最难进的藤校众每年录取率在将近在10%,比清北录取率高多多多多多了,换言之,国外高等教育当然也是稀缺资源,但也比国内丰富多了。

——————

1.1日更新

答主之前写答案仓促,有几处瑕疵,多谢评论区指正,在此先致个歉。

1. 的确不应该拿清北的录取率和藤校的录取率直接比较,更何况这个近10%的入学率对中国学生不适用;

然而,美国人读藤校的概率远大于中国学生上清北的概率,足以说明教育资源上的差距。

那我举另一个例子,

日本人出国留学意愿极低,日本人上东京大学的难度基本等同于中国人考上华五的难度。(数据来源

@Summer Clover

)可以说是远低于中国学生读清北的难度。而且同样是考试入学,不参考家庭背景,拿日本和中国比较可能更具有说服力。

日本的教育资源甚至可以用过剩来形容,近年来一些私立学校因招不到学生而纷纷合并整改或者倒闭。

同时日本人对本国教育的自信,也降低了他们本国人出国留学的意愿。

也许有人会不服,凭什么拿中国既和欧美比,又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比,而不和印度比,不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去比…但是我觉得,在很多国人心里,中国的对手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外国。

祝祖国越来越好。

2. 不应该直接拿哈佛校友基金直接和清北科研基金直接比较,应该拿哈佛校友基金每年科研拨款和清北科研基金作比较。

在此感谢

@Zichen Zheng

提供的更加详实的数据

operating revenues increased 5.6% to $4.78 billion, and expenses were up 5.3% to $4.70 billion

finance.harvard.edu/fil

哈佛科研经费前几名的学院,每年经费加起来就已经超过200多亿RMB了,已经远超清北。




  

相关话题

  希腊和土耳其是世仇吗?为什么? 
  如果台湾和大陆真的爆发战争,会对双方普通民众的生活造成怎样的影响? 
  井田制度是不是隶农制度? 
  1870年的美国和普鲁士对打谁能赢? 
  为什么要让工兵费时费力去排除地雷,让一些动物从雷区反复走来走去不就把地雷排光了? 
  蒙古骑兵如何对阵步兵方阵? 
  罗马的农业大致情况如何? 
  1941年的德军和1949年的解放军哪个更强? 
  在现代战争中,是否还能出现以弱胜强的情况? 
  八世纪后的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王国、西方的日耳曼帝国有什么区别? 

前一个讨论
民国时候说话是不是台湾腔?
下一个讨论
知乎上怎么快速涨粉获得千赞?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