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我们穷极一生,究竟追寻的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fei-liu-13-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王羲之说: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人这一生,如昙花一现。如草木春绿秋枯,如曦月东升西落。

但偏偏这一生欲望却有很多。

小时候溪头卧剥莲蓬,忙趁东风放纸鸢,急走追黄蝶,也傍桑阴学种瓜,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长大后希望金榜题名,希望有佳人相伴,希望钱财不断,希望节节高升,希望高朋满座,希望夜夜笙歌。

老了又想要健康长寿,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有一盘棋,一知己,一壶酒,一庭院,安享天伦。

你看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种惆怅。

有一大半的人还在为生活挣扎,哪里有时间去寻找意义?

其实人这一生,不过是一场体验,就和草木,日月一样,体验这欲望的轮回。

活不明白就会觉得,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活明白了就会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你可以追求这金钱名利,你也可以追求诗酒花茶,你可以追求江上之清风,也可以追求山间之明月。

但是不用过分在意追求的结果,结果终将逝去。

穷极一生,来到人间,尽可能的体验世间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


很喜欢大鱼海棠的这句话。

我们这一生很短,我们终将会失去它,所以不妨大胆一点, 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次梦,不妨大胆一点,有很多事没有答案。

很喜欢《兰亭集序》和《赤壁赋》。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故写此文,记录所感,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人生得意须尽欢,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user avatar   helanyizhim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无论你的目的为何,为了自己,爱人,亲人,金钱,权利,欲望,国家,社会,科学,还是人类的未来,这些都是给予你快乐的源泉,而我们穷极一生所追寻的就是使这个图中S的面积最大化。


user avatar   knowyourself-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穷极一生追求的,或许是——自我实现

听到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你可能会想,这不是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最后阶段吗?是的。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我们的人生在满足了温饱的情况下,一步步追求安全感,归属感,尊重,直到最后的自我实现。

虽然这个理论耳熟能详,但很多人并不是特别了解,尤其不太清楚最后的“自我实现”究竟是什么意思。

所以,我们就来说一说。

自我实现究竟是什么?

自我实现,就是最大化地实现“我”的潜在可能性,达到 “我”最自在最满足的状态(Maslow, 1987)。就像种子都有开花结果或者长成苍天大树的潜质,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潜能。在我们满足了生理,安全,归属,尊重几个作为前提条件的需求后,对于自我实现的需求自然而然产生了。

自我实现的概念可能对于很多接触过心理学的人而言并不陌生,然而它真正的意义却可能被误解。

首先,自我实现并非追求完美。一部分人误以为自我实现等同于走上人生巅峰,仿佛只有拥有了让世人艳羡的地位,财富,和名声,过上无可挑剔的生活,才算达成了自我实现的成就。可是这种巅峰实际上并不存在,因为人的生活中难免有些不尽人意的瑕疵。越是追求完美,越容易陷入对现状的挑剔,并且难以为已经获得的事物感到欣喜。在追求完美的人眼中,TA们离自我实现永远差了一步,可是这差的一步,往往是TA们自己创造出来的。

另外,自我实现也不是享乐主义。与上一类人相反,还有一些人认为自我实现就是开心就好。TA们不会拼命苛求自己变得完美,而会声称自己天性不羁爱自由,只要享受当下的快乐。但是,我们的潜力远不止片刻的快乐,有时候选择享乐主义,其实是选择了对自我可能性的放弃。人生是一个动态前进的过程,迷恋于当下的快乐带给我们的不会是自我实现,而是未来某个时刻对于“我本可以”的叹息。

是什么阻碍了我们自我实现?

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并没有追求极致的完美,也没有追求绝对的享乐,但为什么我们还是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感觉到迷失呢?这涉及了自我实现前的两个重要需求,尊重需求和归属感需求。和生理与安全感需求相比,尊重和归属感需求相对抽象,也更容易被误解。归结成对于自我实现需求的阻碍,分成以下两种:

1.缺乏归属感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归属感是一种感受到被爱与被接纳的状态(Maslow, 1987; Rogers, 2011)。这种来自他人的爱和接纳是无条件的,即不管我们是否拥有成就,在人生的起落当中我们都确信背后站着爱我们的爱人,朋友,或者家人。

然而,现实中我们遇到的可能是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的父母,无法走心的朋友,或者存在隔阂的恋人。这些关系可能让我们感到只有满足某些特定条件,才有资格获得对方的爱和认可。但是,条件化的关系无法满足我们对于归属感的需求,因此处在这些关系中的人们往往会把优先精力放在追寻归属感之上,而非自我实现。比如,为了实现父母的期待而选择自己并不喜欢的事业,或者为了得到朋友的赞赏而违背自己的意愿。

2.缺乏自我价值的认同

在尊重需求中,除了获得他人的尊重之外,更难得的或许是即认同自我的价值。自我价值是一种生而为人的尊严,它的存在不应依托于任何外在的成就和认可,而是一种对于自身存在的无条件认同,即认为自己值得被爱(Sol, 2019)。

许多人不是没有成就,但依然会有自卑感。TA们可能不停地与他人比较,一旦被比下去了就感到不安。又或者是活成了身披铠甲刀枪不入的状态,绝不在任何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脆弱。这些都是对自我价值缺乏认同的表现。缺乏自我价值认同的人抗拒认识和接受自我,自然难以做到自我实现。

如何更好走向自我实现?

走向自我实现的道路是漫长的、甚至是没有止境的,这需要我们不同的探索和尝试。以下是一些努力的方向:

1.探索和认同自我

如果缺乏对自己的了解和认同,不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人生,自我实现根本无从谈起。很多人因缺乏归属感而过度在意外界,忽略了自己;另一些人则因为难以认同自我价值,抗拒面对真实的自我。对此,我们可以练习将自己的优缺点列成清单,尽量保证优点和缺点的数量相当。哪怕很小的优点也可以,比如“我唱歌不跑调”。这个清单可以帮助我们逐步建立和丰富对自我的认识。

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内心可能会浮现出更深层次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厌恶,因为我们抗拒接受自己不够完美的那一面。我们太习惯于自我怀疑了,以至于有时候那个声音成了自动循环播放的背景音被我们无条件接受。这时候我们需要和批评和贬低我们的声音对话,反问它驳斥它。比如,当那个声音告诉我们“真蠢,别人都行你怎么不行”时,可以反问它“为什么别人做得到我就一定得做到?”。那个自我怀疑的声音无时无刻地攻击着我们的自我价值,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意识到它对我们的攻击,并让它的攻击无效化。

2. 重建重要关系

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所追求的不是自我实现,而是获得周围人的认可,那么很可能我们还没有找到能够给予我们归属感的关系。我们可以选择与现有关系中的对象谈话,比如与曾经一直批评自己的父母和解,也可以在新的关系中尝试建立归属感。

要注意的是,在重建重要关系的过程中,我们追求的是相互之间无条件的爱,不是单方面的索取或给予。如果一个人只愿意在特定条件下接受你和爱你,请不要为了那份爱而妥协对方来求得爱,因为这种爱只是一个诱饵,让你为了被爱的放弃自己。如果你还做不到完全认同自己独立的价值,至少提醒自己,没有人值得你放弃实现自我成为对方的附庸

最后,自我实现是一件毕生的追求,不可能一蹴而就,祝愿渴望达成自我实现的人都有改变的决心和毅力。

以上~

参考资料:

Rogers, C. (2011). On Becoming a Person. Constable & Robinson.

Maslow, A. H. (1987).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3rd ed.). Harper & Row.

Sol, M. (2019). 5 Ways to Develop Self-Worth (When You Never Feel Good Enough). LonerWolf.


点击查看过往高赞回答:

有哪些初见觉得一般,后来才发现差点错过一个世界的作品?

你哪一刻觉得自己很孤独?

自律就是在压抑自己的欲望吗?


user avatar   yestreet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自由是人生消极的一面,

其积极的一面是责任。

我们穷极一生,

在责任与自由间游移,

多半搞不清追寻是不是就是追求。

因为我们始终无法确定,

找到和得到究竟相差多远、多大、多少……

我们经常得到,从而失去。

我们终于找到,方知不在。

我们无法得到,但好像已经找到。

我们没有找到,却感觉拥有很多。

都是穷极一生害的。

没有一个人的一生

只有一个目标,

不论追求,还是追寻。

当我们实现或者放弃,

发现或者丢失

一个目标的时候,

我们不会停下来脚步。

有限的余生于是又有了

新的追寻,或者追求。

我们总有一天会明白。

我们从来不曾打算穷极一生

追寻,或是追求什么。

我们只是——

且追寻且人生,

且人生且追求。

甚至仅仅是一种话术游戏,

一种故事习惯——

热衷于讲,更热衷于听和看,

却很少真正在想。

嘴上讲述着穷极一生的童话,

文字杜撰着穷极一生的故事,

实物展示着穷极一生的证物,

从学校到社会,从网络到现实。

我们用前半段人生想要得到一切,

用后半段人生发现什么也没有找到。

不少短命人演变为证物,

几个长寿者侧身于传奇故事,

大多数人,只好活成自己的童话。

陶醉,泯然,或失望,

代代,相传。


user avatar   lingv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杨是我爸同事的儿子,和我同学18年,上大学才分开。

老杨还是小杨的时候,每年数学奥赛有二三十个保送清华北大的名额,老杨鄂西北第一名,清华北大追到襄樊来当面争抢 。

有一个故事广为传唱。

数奥九月考试。

彼时高三开学,数学老师张老得了一本习题,1300多页,交给得意门生老杨。

“时间不多了,你现在的首要任务是调整心态,这些题你拿去随便翻翻。”

大约三周后,美术老师捉上课走神的,捉到老杨,没收了他手里的东西,扔给张老:

“你看你带的好学生,上我的课都要做数学题!”

张老一看,惊呆了。

后来每次动员大会,这件事都是保留节目,张老每每说起,无不双手颤抖,神情激动。

“我把那题集拿起来一翻,震惊不已啊!三个星期不到,差不多都做完了啊!我一题也没布置,人家自己做完了!1300多页呐!这么厚!足足这么厚啊!——连老师我都惭愧不已啊!

娃们,如果你们都能这么努力,这么刻苦,我打包票,你们全都清华北大!”

老杨喜获外号1300。

你一提这茬,他立马脸红,摆手表示很惭愧。

他说,我就一个爱好,坐那儿想想数学题,我也不需要谁来给我颁个奖。

众人正被高考数学折磨得要吐,纷纷竖起大拇指:这波装逼我们给满分!

2.

老杨轻松保送北大数学系,校长亲手奖励现金一万块,全校师生在升旗仪式上鼓掌。

儿子提前一年脱离高考苦海,老杨妈喜笑颜开,要带老杨出去玩。

老杨说:去哪玩?我就在最好玩的地方。

数学奥赛,可不仅仅是保送清华北大而已。

有名校保送名额的,一个省能考出二三十个,但只有前八名能去北京参加冬令营。

在大家刚刚展开总复习的高三伊始,全国各省的数学尖子们,正在北京的冬令营里暗无天日考数学。

连考几天,考出全国前30名,组成国家集训队。

再淘汰,淘汰到只剩六个,组成国家队。

国家队出征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

老杨国家集训队排位第13,人生第一次因为数学不够好被淘汰,失落了好久。

老杨和北大签约之后,清华姗姗来迟。

那一年,四中奥数两个全省一等奖,老杨和圆眼睛蘑菇头的小杨林。

小杨林惜败保送生考试,只剩高考一条路。

清华说,如果老杨愿意撕票北大,来清华数学系,我们给小杨林降60分录取。

清华的录取线减60分,对小杨林来说,就是保送了。

那一天,小杨林全家,老杨和各种年级主任班主任站了一屋子,老杨父母拒绝出席。

老杨暗恋小杨林,老师还没开始游说,老杨说,我愿意。

小杨林站起来:我不愿意。

小杨林回到教室,传纸条给老杨:我不需要你把翅膀折下来插在我身上,我自己考得上。

老杨更喜欢小杨林了。

小杨林裸考上北大数学系。

他们大一确定关系,本科毕业又一起考上美国俄亥俄州的数学博士。

老杨就这样,成绩好成了四中好几届人的传奇。

可是后来,我失望的是,他们越活越默默无闻。

3.

老杨和小杨林在美国结婚了,裸婚。

同学会,别人都卯足了劲盛装打扮,老杨和小杨林穿得跟高中时代没什么两样。

尤其是老杨,十年过去了,市面上的眼镜纷纷走时尚路线了,他还是那副没有款式可言的方片带框镜,衬得十分穷酸。

聚会的餐厅是当年的年级倒数胖二开的,众人围着他敬酒,一口一个老总好。

胖二对1300道题记忆犹新,抓着老杨敬酒,非要问年级第一现在一个月好多钱。

老杨说,2000多,够吃够喝够生活。

胖二摆手:那是你不懂生活。

我忍不住怼:人家老杨是拿过谷歌总部的offer的,给人工智能写算法,底薪加股票25万,合人民币160多万——是小杨林为了他能追求梦想,专心做数学研究,做主让他放弃的——成绩好的世界你懂个屁!

一桌人哈哈大笑过去了。

老杨在神坛的日子的确一去不复返了。

没有家长拧着自家小孩的耳朵,要求他向老杨学习了。

连老杨妈见到我,也不再安慰“成绩不好没关系,将来也能有出息”。

老人家直跟我感叹:原来孩子成绩太好最糟心,你搞不懂他成天都在想什么,还说不过他,管不住他。

她不停问我,那个谷什么歌还能去吗?

我怎么知道。

我去看过老杨。

他在大农村学校的一栋破楼里,有一间塞不了几个人的小办公室。

窗子很小,跟监狱一样。

里头有一座书架,两面墙。墙上都挂着大白板,上面写满字母和公式。

来自各国的本科生排着队问题,屋里站不下,就站在门外伸长脖子。

像这样的“上班”,老杨一周四小时,其他时间全部小门紧缩,对着各种字母公式思索数学动机理论。

思考到午饭时间,他就拿出小杨林装的餐盒去微波炉里转一圈,端回办公室边吃边思索。

餐都很简单,一半白饭一半白菜,或者白菜粉条,白菜排骨。

26岁了,身上穿的还是高中那件外套。

我说:你这是要诞生菲尔兹奖[1]的节奏啊!

老杨笑:那都是要天赋的。

我:你还不够有天赋?

他:人外有人,我高中就知道了。我这辈子最多就是这数学系里的普通一员吧。

我:没关系,你还年轻,还有很多其他的好出路!

老杨摇摇头。

他说:我就这一个爱好,坐这儿琢磨数学,我也不想谁来给我颁个奖。

这话隔了十年再听,我才听明白。

4.

我们都有渴望得到的东西。

有些人认为,人的欲望无止境,比如女人买了一支口红,她一定还会遇见下一支想买的口红。

所以这世上没有终极的满足。

这些人追求错了。

终极的满足,不在短暂的欲望里。

西方心理学有个著名的“恐惧管理理论[2]”。

它说人最根本的恐惧,是对死亡的恐惧。

人所有的焦虑,不安,害怕死前没有把世界看完,担心没有趁年轻拼尽全力,抗拒还没遇见爱情就老了……归根结底,都是对“人固有一死”的恐惧。[i]

怎么解决这根本恐惧呢?

起先人们追求长生不老,失败。

现在,心理学研究出了解药——创造比我们活得更久的东西,作为我们的延伸[3],在我们死后替我们活下去。[ii]

比如我们归属的集体、我们信仰的宗教、我们创造的价值永远活着,便是一部分的我们永远活着。

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赋予生命目的,每一天都像向日葵朝向太阳一样,充满方向和意义的活,是人类能活出的最好样子。

它治愈我们的根本恐惧。

这意义,可以是一份爱情,一份事业,它是什么形式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钟爱它,我们因为靠近它感到幸福,不论结果。

这里就是“欲望”和“一生所爱”的区别了。

欲望实现了,我们感到空虚。

而一生所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它给予我们归属感,让我们感到生命有意义,使我们不再惧怕死亡。

我们为每天起床能做这件事,感到由衷的幸运。

漫漫长夜,孤独和寂寞,只要是为它,都有趣。

“成功就是用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还争取到了把喜欢当事业的权利。

哪里还有更好的活法?

所以,成绩好给老杨最好的东西,不是年薪160万,是对160万说不的权利。选择生活的权利。

老杨的幸运,不在于小小年纪就成绩好,而在于他的一生所爱是数学,上个小学就碰到了。

而我们其他人,可能需要找遍千山万水,才能找到。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在找到之前认命。

对自己说,一定会有那样一个人,一份事业,让我感激今天所有的坚持和努力。

而不是余生就这样算了吧。

十几岁偷懒。算了吧,还小嘛。

二十几岁迷茫。算了吧,周围人都这样。

四十岁没有足够的积累施展拳脚,睁眼闭眼都是中年危机。算了吧,不小了,世界已经是年轻人的了,还是想想怎么养老吧。

六十岁,我这一生有什么独一无二的地方吗?没有。算了吧,绝大多数人都是注定平凡的,平凡最可贵。

……

人活一辈子,到死都不知道自己钟爱什么,天赋在哪,极限在哪。

多可惜啊。

其实只要一句“我不妥协”,一声“我一定要找到自己的领地”,一次濒临放弃时的坚持,就很可能为生命开启一片崭新的天地。

4.

积奇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是89年的安徽男孩子,长得痞痞的,初中时好打架,早早退了学。

父母急坏了,送他去学厨师,学开挖掘机,读高中……全都行不通。

他每天在理发店里捣腾自己的头发,今天烫明天染。理发店里招学徒,他看着好玩,跟着学。

他说,我第一次理出客人满意的头发,人家笑容满面感谢我的时候,我就知道,我这辈子是个理发师。

积奇学了手艺,15岁只身一人来北京。

发现自己那点三脚猫功夫在北京不够用,于是研究别人都在哪里学手艺。

上海,香港,日本,韩国。

他定了目标,给自己存进修基金。学费两万块,存够就请假走一趟。

平日里的吃穿住行?

能花一块钱,坚决不花一块二。

我问过好多次他那些年的日子。

我:“不觉得辛苦吗?怎么坚持下来的啊。”

他:“现在想想挺辛苦的,但当时真的挺开心的。

当时什么别的都不知道,只知道自己一定要去日本进修,每天睡觉都想,睁开眼继续想,干什么都想——我跟你说哦,人要是想要什么能想到我当时那个程度,那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每攒下一毛钱,就觉得离圣地更近一步,心里那个甜啊,啧啧,比吃什么蜜都甜!”

积奇今年29岁,理发14年,从北京路边25块钱一理发的小学徒,理成了三里屯两家造型中心的店柱子,男头女头都是380块动剪刀,还很难约。

因为他一个人每年平均营业额超过100万,总给人剪380的基础头,亏本。

他如今,今天在广州参加亚洲造型大赛,明天又去日本进修了……约他理发,还要先打听他的行程。

功成名就的理发师了吧。

可以旅游,吃吃喝喝,享受生活了吧。

没有,他只比以前更忙了。

有时候我在西雅图问他头发怎么打理,他凌晨一点,我想他睡醒上班后,有空的时候说说的,他却永远秒回。

我十分不好意思,他却很兴奋。

他说理发师本来就是越了解客人,越能设计出适合他们的发型,谢谢我让他接触得更多。

他说:“一点小忙不足挂齿,回头让我截图发个朋友圈就行。”

朋友圈发出来,原来他同时在解答五六个男男女女的打理问题。

他白天在店里剪一天头,入夜了还微信教学到凌晨两点。

还感恩老天让他成为一名理发师,让客人需要他,让他起床和熬夜都有目的,白天黑夜都感到幸福。

积奇过生日,我想送他一把理发刀,记了他爱逛的剪刀店。

打开一看,吐血了。

一把剪刀7800。

他给我理发的时候,手边有整整三箱剪刀。

他说:剪刀之间差别很大的,不好的剪刀剪头发,头发会分叉。

我说:你拿78、780还是7800的剪刀剪我的头发,我是分不出区别的,即使分叉,我也不会觉得是你剪刀的问题。

我的言外之意,他已经是很好的理发师了,好到一定程度,是不会再加分的,因为外人看不懂。

他这个和老杨完全不同世界的人,居然说出了一模一样的答案。

“我知道剪刀之间的差别,就愿意投资,不图你给我发奖杯。我这个人就这点爱好。”

人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且勇敢追求到它真好。

无论在考试卷上,他是差生还是优生,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地之后,他都会变成发光体。

人最大的快乐,源于他知道自己在为了什么过这一生。

18年微博里翻出来的视频,积奇一 https://www.zhihu.com/video/1274900025895174144

(翻微博翻到了18年的视频~积奇一刀剪短了我的头发~)

5.

成功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这句话分三部分。

首先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其次要有追逐它的勇气,追到了,还需要一生不渝的毅力。

太难了。

我见过这样一个人。

我的税法老师,Bill Resler。

我认识他的时候,22岁,他69岁。

如果英语里有老顽童这个词,那一定就是R教授本人。

他老得所有的毛都快掉没了,脑子却还很清晰。教五门课。

别人一门课教五个班,图省事,他五门课各教一个班,图好玩。

没有一门课带课本,全凭一张嘴,复杂的美国税法被他说得跟评书一样清晰有趣。

连作业大都是自己改。

没有课的时候,他一个大学税法系创始人,像高中老师一样,每天坐在办公室里,从早上八点开始,改作业,等学生去问题。

只要是税法,他什么都知道。

不问税法,问他关于人生的疑惑,他也乐于倾听和分享。

我最喜欢听他讲故事,一整学期,每天早上八点去他办公室坐坐。

我坐在他旁边,看着他老得挪动都困难,还兢兢业业上班,看不下去。

我知道他不缺钱。

小半世纪前的越战,美国强制征兵,只有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可以免兵役。

他为了不上前线,考上纽约最好的税法系——纽约大学。年轻时是纽约著名的税法律师,还以永远不穿西服闻名。

他归隐西雅图之后,女儿们在华尔街做高管等。

他一定是富裕的。

可我眼前的他,穿一件破T恤,坐在乱糟糟的书堆里批改本科生的作业,从早到晚。

太辛苦了。

我看得心疼。

我说:R老师,您都69了,怎么不退休出去享受生活呢,学校里压力多大呀!

他说:我退休过,太无聊了,就回来了。

我这个用双脚丈量过世界的旅行体验师坐不住了。

“这世界很大啊,不止有北美,还有神秘的东南亚,崛起的中国,狂野的南非,还有南极!南极现在十万人民币就能去了!您可以去环游世界,现在特别流行退休老人坐游轮环游世界,享受一下年轻时的奋斗成果,还不累。您这样又上课又坐办公室,太辛苦了。”

他咯咯笑了一下,指指屁股下面的旧椅子。

“世界是很大,但我知道我最享受的地方是这儿之后,什么别处都不想去。”

我这才知道,这间办公室,是他走遍世界之后的平安喜乐。

我还是好奇:“那您打算什么时候退休呀?”

他在改作业,苍老的轮廓被百叶窗散入的阳光镀了一层光。

他说了一句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话。

他说得那么清清淡淡。

他说,I retire when I die.

我死了就退休了。

6.

2017年2月,我环航太平洋回来,迫不及待去给R教授讲他讲过的大溪地。

照片还没洗给他,先在新闻上看到了他的讣告。

我说,不可能,我上周还在他办公室聊天!教授一切正常!

他们说,他是忽然倒在办公室里的,没有人发现。

学生去问问题,来了好几趟敲门都没人应,觉得奇怪,撞开了门叫来了人,才急匆匆抢救他。

抢救了一天一夜,医生宣告他死亡,享年71岁。

其实他身体一直不太好。

教我的前一学期,他突然倒在课堂上,中风了。

是学生们七手八脚,一边紧急施救一边叫救护车。

抢救成功之后,他天天和医生斗智斗勇,闹着要出院,没几周就返校上课。

女儿们何尝不想爸爸住在疗养院里享受,老顽童太任性,根本不肯去别的地方。

关于R教授德高望重的传言很多。

有人说美国上百年的税法和税案,全在他的脑子里,一条不漏。

西雅图四大的专家们遇到难题,集全税务部智慧都无解,就会来找他询问思考方向。

他的研究生课上的演讲嘉宾,四大合伙人、世界五百强CFO轮流上阵,全是他的学生。

Foster商学院税务系闻名全美国,他一个人托起了一半名声。

……

这些传言加起来,都不如我亲眼所见。

商学院拿了最大的礼堂给R教授开追悼会。

周六,两个小时,礼堂所有能站能坐的地方全满了,门外也站满了。

黑压压的西装,密密麻麻,各个年龄的商学院人都从世界各地飞来了,他们许多已经长成了1000美金一小时的商界精英。

大家拥挤在一起,人头攒动。

他们当天来当天走,全都妆容素槁,表情凝重,一身庄严的黑。

那一天连机场都在紧张打听,究竟是出什么事了。

是这样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样的一辈子。

他这一辈子,把他热爱的税法钻研得透透彻彻。

不图声名,金钱,地位,只为自己欢喜。

而世俗的荣誉,一样也没有亏待他。

7.

几个月后,我去找老师[5]为下学期选课。

课程表打开,好几门税法还写着任课教授Bill Resler。

清冷的晌午,我和老师同时静默。

许久他叹了一口气。

他说,we should probably change that.

——哎,我们大概要换掉这个名字了。

我想起三年前他那句轻飘飘的“我死的时候就退休了”,忽然恍惚了一下。

我们都说得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是最好的一生,却很难窥见它的模样。

原来就是这样的模样。

因为心中有所爱,因为一直把这份爱握在手中,因为每一天都在围绕它用力活着。

生也坦然,死也坦然。

人总是要死的。

如若我固有一死,能像他那样死去,真值得我付出一生。

6.

用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是怎样的感觉?

生得尽兴。

死得无憾。

- 完 -



后记:

我去年回襄樊四中讲座,有个叫胜男的小姑娘,拿了一篇打印的高考状元采访,哭哭啼啼找我。

高考状元被问学习经验,大声:我高三下学期的时候已经找不到题做了,我做完了市面上所有的题!

小胜男把文章贴在课桌上,激励自己,激励了一年,还在哭。

“另维学姐,我也想那么刻苦,可是怎么做都做不到啊,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我对她说,那些能做完所有题的人,一定是因为爱。而你如果不爱,就不需要做完所有的题,你让成绩把你带去想去的地方,找到你的热爱,自然而然就会爆发出现在连想也不敢想的巨大能量的。

我如今爱在微博直播日常。

常有人问我:“另维学姐,我看你每天下课就去图书馆自习,自习到十一二点回寝室还能写文章,羡慕你的毅力!你可以教教我你怎么做到每天自律的吗?”

我这才意识到,原来这就叫自律。

我喜欢学心理学,喜欢上课,喜欢在课后多学一些,喜欢把学到的嚼碎,写成文章输出出去。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玩的事。

图开心的人做令她开心的事,不需要自我管理,更不是在磨练意志。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在用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了,现在定论还为时尚早。

我只知道,老杨从小一学数学就开心,我从小靠挨打苦哈哈学数学。一度以为自己不配拥有老杨的快乐。

后来我考上大学,遇见心理学,一下子就懂了老杨那句话。

每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意义感,它可能不同,但一定有。

只看他有没有幸运碰到。

如果碰不到,有没有毅力找到。

许多人没找到,甚至没找,也能不明不白的把一生过完。

我希望你不要放弃。

找下去。

一定会找到。

本文选自《每一天梦想练习》,我2018年的一本书。续集正在创作中,预计2020年出版。

京东:

[1]数学没有诺贝尔(传说因为诺贝尔的情敌是数学家),菲尔兹奖是数学界的诺贝尔,只颁给40岁以下的数学家。电影《心灵捕手》里花了很多笔墨描述这个奖。

[2] Terror management theory

[3]Extended self,延伸的自我

[4] MIT: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是简称。

[5]advisor

[i]参考文献见全书尾

[ii]参考文献见全书尾


补充一段话,微博和公众号上粘过来:

知乎一不小心又爆了一篇《每一天梦想练习》里的文章。

赞过1.5万之后,老杨的原型被数学phd们扒了出来:稍微搜一下就知道是谁了,xx毕业之后去了xx,现在在xx,谁说人家没前途了,学术前景好着呢!

我说:文章写于2017年,你们说的好前途发生在2019年。


2017年,我写这个故事的时候,老杨的研究没有结果,论文发不出来。一篇都没有。

他说过好多次:我觉得我是时候退掉博士,去找个工作了。

他说:以前是小孩,我现在结婚了。

他说:我要养家啊。

他说:我们北大数学系的传奇大牛学长,毕业了都没什么地方去,去以色列博后都费劲,我们研究的领域太细了。没出路。

他说:我现在折回去,去给人工智能写算法,还来得及。

......

他退了数学博士在FAANG做程序员的太太,怀着孕写程序,叫他坚持下去。


2019年,老杨告诉我他论文发了Inventions,拿到ETH Zurich博士后offer的时候,我正在瑞士出活动。

ETH Zurich,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爱因斯坦的母校。数学神校。

是全世界所有学数学的人的终极殿堂。


老杨一晃眼,又默默无闻了许多年,我看着他在这些年间学术,教书,拿着和智商极不匹配薪水,时而感到纯粹的学术很幸福,时而无比愁出路。

他思索时一周不跟小杨林说话,他沮丧时小杨林陪他撸猫打DOTA。


是暗无天日,不见曙光的前行之路。

也是热气腾腾的日常。

一生就这样过去吧。


老杨再一晃眼,像他当年是襄樊四中的数学大神那样,变成了知乎数学phd们口中的大神。


接到老杨要去苏黎世联邦理工的消息,我正在日内瓦湖上。

我抽了一天,先他一步,去替他看了那所学校。


大学里面,每一寸尘土,每一片树叶都是希望。

我边走边想:人生有太阳真好啊,扎下头围着转,内心有远方。

一不小心抬头一看,远方到了。

就算不到,也活得有希望。


我注定平凡的一生啊。何去何从。


我当时,其实除了国内四大,手上还有一个西雅图的offer。

市场营销岗位。团队里的人我作为博主长期合作,领导都熟悉,又刚好他们极其重视中国市场。直属上司讲一口中文,很喜欢看我写的旅行记,听我讲中国文化。

我没有选这个offer,不少人觉得我有病。

也有许多人懂。


我还不想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经营民宿,闲暇里写点无关痛痒的文章,拍几个在家做饭的vlog。

扎根在一座城市里,等以后经济状态好了,再买几套房子。

在我认老之前,我还想要一些未知。

我还想要给世界创造点什么,贡献点什么。在我死之前,留下一点价值。


我们穷尽一生追寻的究竟是什么?

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

重要的是,我们都还走在通向终点的路上。


user avatar   tian-yuan-nan-quan-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生,就是为了死,

穷极一生,就是为了

追求一个死的体面。

我不求死时有山呼万岁,有痛哭流涕,有波澜壮阔。

但求不要死在保姆的屁股下

不要被亲人活埋

不要被自己国家漠视,被其他国家编成段子

不要被做成提包

不要死于环境的冷漠

不要死的过于乌龙

只希望我去世时,有人会感到惋惜,也有人会为我欣慰,还有一部分人叹息这个世界上,少了一些乐趣。


user avatar   present-is-gif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心安

我曾想过自己这辈子怎样算成功,想来标准大概就一条,

那就是快死的时候能够哈哈一笑,坦坦荡荡地跟周围人说一句

:“给我口酒,老子上路了”。

我觉得,这种坦荡和心安,需要一辈子不断奋斗和突破才能得到。

王阳明临死前说,此生光明,夫复何言

大唐高僧,临终只有三个字,已得证

人间这一遭,到头要还有放不下,舍不得,想不开,于我就是失败

临死这一刻,最后若仍然怕前路,愁子孙,惧因果,于我就是失败中的失败


user avatar   morganc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并没有追寻什么,只是别基因之神驱赶着走而已。

玩耍、争斗、学习、结婚、交配、生子、锻炼、思考、饮食……全都是被基因之神驱赶着做的。


user avatar   cao-zhe-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自由。

我们追求富有,不过是为了不为金钱所束缚。

我们追求地位,不过是为了不为权势所束缚。

我们追求知识,不过是为了不为愚昧所束缚。

我们追求健康,不过是为了不为疾病所束缚。

人终其一生,追求的不过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已,我们想从事喜欢的职业,想去喜欢的地方,想和喜欢的人相守一生,都是如此。


有人说「我们不要自由,只要富有就够了,只要安全就够了」。

可是不能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你有金山银山又有什么用?

不能去做喜欢的事情,空活百年也只是把同一天重复三万次而已。


那些喊着「我们不需要自由」的人,可能只是在幻想自己有「剥夺别人自由」的自由吧= =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颠倒梦想耳。

追寻一生,能解生死否??




        

相关话题

  不知道人生怎么继续下去了? 
  如果可以选择,你会想怎么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中国男人辛苦吗?活着的意义在哪? 
  如何看待现在很多学生都想当网红这件事? 
  世界上有救世主吗? 
  我们该如何看待公知的言论? 
  你理想中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人类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的意义是什么? 
  什么叫做悲观? 
  你这一生最想实现的梦想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罗志祥 520 发长文并艾特周扬青是洗白失败的案例么?为什么觉得他更渣了?
下一个讨论
你有遇到过绝味鸭脖强行加称吗?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