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国内矛盾无法化解时,对外发动战争就可以转移国内矛盾?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战争的本质是树立可见的共同敌人,然后强行将所有矛盾压下去,整合为统一的战争资源,以提升统治阶层的认可度。比如说蒋介石,在抗战之前他的口碑其实并不好,但在抗战结束的那一年,蒋介石的威望在国统区是空前的。

另一方面,当国家进入战时体制后,政府可以使用非常手段来管理社会,许多有效但平时不太好用的手段是可以被允许的。比如说现在你出门,警察在街边拦住你要检查你手机,你肯定会骂这是侵犯你隐私。但是到了战争状态下,警察就可以以防间谍等借口对个人进行检查、窃听等操作。再比如平时的司法审判程序,在战争时期可能会被简化,政府也更容易去处理一些不方便处理的人或者事。

政府其实是天然的有着扩权的冲动的。美国也不例外。即便是对于美国这样的国家来说,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战争也都是政府扩权的过程。比如现在的CIA,就是在二战时期成立的,而CIA在美国历史上发挥的作用,超过了以往任何的情报机构,美国政府也更方便地对反对力量进行监管。

就我们所知道的一些事情来说,美国这几年制裁中国企业最常用的理由就是“国家安全”。之所以这个理由这么好用,是因为在“国家安全”之下,很多法案是可以避开日常的立法机制的,甚至总统可以强行通过法律。而自从美国推出“紧急状态”法案之后,在过去几十年里,基本上越是后面的总统,动用“紧急状态”的次数也就越多。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因为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后,总统可以享有许多特别权限。


user avatar   kashiwagier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是广义战争的话,看日常“和平时期”的舆论战就懂了。

“转移矛盾”的根本逻辑在于用“假象”或错误的原因去“解释”和掩盖现有问题的实际产生原因。

像是找一个外部的仇恨对象,之后把所有责任推卸到这个外部势力上;或者编造一个乍看起来比较能自圆其说,但实际上却偷换概念的理论,诱导人们把仇恨的目标从理论编造者自身转移到他人。

也即是在经济、文化和政治领域“寅吃卯粮”(用一个谎言掩盖另一个谎言,直至彻底圆不了谎,导致内部彻底撕破脸)。

而且转移矛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逐步递进的,“民意”的塑造,需要一个过程,就像二战前德国人对犹太人的态度,也不是一步到位直接做绝的,先是通过文化舆论来丑化拉仇恨,之后是规章制度上的限制和歧视,最后才是彻底的物理意义消灭。

具体到“热战”,当自身经济结构不健康时,也不是所有的内部矛盾都能通过发动战争就可以“转移”或者“缓解”的,对外扩张或侵略的成本相对较低时才能实现“转移矛盾”甚至“赚他一票”的效果,而有些时候把内部矛盾用战争化解实际上等同于玩火自焚(以战养战加速了自身的经济崩溃,并连带着文化与政治一同破产),这点参考二战时的日本就能理解了。

而且,发动战争的对象未必是“对外”,很多时候也是“对内”的,有些是大张旗鼓展开的,有些是暗地里进行的,毕竟对于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而言,实际上都是“治不了洋人”的,问题只能内部解决,在内部踩一捧一转移人们的注意力和矛盾(仇恨)的指向,以期达到一定程度上“治标不治本”的麻醉效果(即,“治洋人”的胆子和本事没有,但借“治洋人”的名义打击异己的胆子和本事不但有,而且很大),把实际问题的解决(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让利)往后拖,这点古今中外都一样。


user avatar   xiao-xia-y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17世纪后期,由于欧洲反路易十四大联盟,法军人数一度膨胀到40万大军,当时法国人口才2000万,也就是说士兵比例已达到总人口的2%。西班牙鼎盛时期总兵力也有30万,那么占人口比例应该差不多。而英格兰人口最低的时候才200万(17世纪时恢复到500多万),也就是说当时只需要征4万士兵就“达标了”,这么看历史上英国陆军规模不但不少,甚至可能还“超标”了。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当时欧洲的战争级别已经是征兵到人口2%以上才能维持下去的程度,而且后来这个标准反而是越来越高,到两次世界大战时已经超过10%(如二战德国15-35岁男性人口一共1202万人,德国武装力量最多时就达1200多万人)。

如果以相同标准,明朝2亿人就得有400万大军,清朝4亿人就得有800万大军,实际上别说养不起,就算真弄出这么多兵,去打谁?而清政府八旗+绿营实际养兵不到100万,还剩700万,之后大家也都知道了,很多都去当太平军和捻军了。

所以大体来说,如果操作得当(也有因为伤亡太大进展太小反而暴厌战革命的例子),历史上部分对外战争的确反而是降低了国内矛盾和不满度。这里再暴论一个的话,这个理论应该只适用于欧洲一个特定时期,原因也就是上面提到的近代欧洲超高的征兵率和激烈的竞争,在这个前提下,近代欧洲的民族国家才真正有了玩得转的大环境。这可能也是现在西方偶尔也想用这一招,却越来越不好使,越右转国内矛盾越大,反而炸自己一身沼气的缘故。


user avatar   lkh20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妈和你爸吵架时,有人过来扇了你妈一巴掌。会发生什么?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居然有人来问??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

第一,你倒是喜欢人家,人家喜欢你吗?

第二,你倒是跟他上了一个高中。那到大学怎么办?万一他没考上大学,你是不是要跟他一起辍学?如果他考一个不好的大学,你是不是要放弃更好的大学跟他在一起?

第三,你跟他在一个高中又有什么意义?中学生就算你们互相喜欢,还不是分手。你们还能外面买套房去登记吗?年纪也不够啊。那既然大概率是三年以后就要分手,那你现在跟他在一个高中又有什么意义呢?就为了上学放学能够一起走?

第四,你看看你爸你妈差几岁。等你真的到了结婚的年纪,能和你结婚的女生现在估计还在上小学。世界那么大,出去多看看,一般来说大学毕业那年回过头去,你会发现当初的自己是多么幼稚。


user avatar   dong-dong-39-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user avatar   maximilianofshang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难在它直接撩拨起了人心中的欲望,让封王从内部瓦解,而且还让王的非长子们感恩戴德,人人有地封,家家有采邑。


user avatar   xiao-tu-5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面对游行示威,这个中国总领馆要是能换成美国大使馆,那么这个局面将绝杀。

可惜换不得。

毕竟美国国土上暂时不能有美国大使馆。


user avatar   yi-ding-yi-ding-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认为事实会比较奇怪。

核弹越多,威力越大,那么发生核战的几率会越小。

美苏上万枚弹头捏在手里大家都很保守,嘴上骂的凶,打起来了还是要先掂量。

反而像以色列巴勒斯坦,巴基斯坦印度这样的敌对国家,知道对方不具备摧毁自己的核能力,世仇上头了真有可能给对方走一发。

特别关注以色列和巴基斯坦,如果有核战八成从他们开始。


user avatar   yang-ai-hong-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P社迷而言,V3BETA版本泄漏,算是能够体现P社《V》系列的进步。

希望V3能够补充历史剧本,在原有1836,1861的剧本上,加三个1871,1905,1914的剧本。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之后西方世界的殖民地的进一步扩张和对非洲的瓜分,日本和中国的变革之风,德意志的崛起。1905年俄国的革命和此后中国的变化,1914年列强的纷争。要是真有这些剧本的话,至少还有新的可玩性。




  

相关话题

  未来会不会没有国界? 
  如何评价英国外交大臣拒绝承认俄罗斯领土主权? 
  怎么看待年轻群体中的爱国主义思潮? 
  如何评价美民主党认为对叙利亚军事行动需经国会授权? 
  如何看待龙应台发文怒斥台当局的防疫态度? 
  苏芬战争时双方损失有多大? 
  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有怎样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将会如何影响香港的发展? 
  如果你穿越到苏德战争时期,你会带一张什么照片给苏军看看? 
  如何看待「登月无用,不如拿来改善民生」的说法,有道理吗? 
  人们对于核武器的威力是不是过于夸大了? 

前一个讨论
双非一本的研究生真的不值得读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教育局承认学校与钟美美接触:希望从正面引导孩子,去拍正能量作品?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