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粤剧可以和昆曲、京剧一起成为前三个在联合国申遗的汉族剧种? 第1页

  

user avatar   dandoliy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不知道原因是什么,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提的不对,有两个地方有问题。

如果以“X剧”为固定表达,那粤剧是第一个。

如果只要是戏剧就行,那粤剧虽然是第三个,但不是仅次于昆曲和京剧的第三个。京剧排第四,排第二的是藏戏。

所以说为什么要叫昆曲和藏戏,不叫昆剧和藏剧呢?这里面有什么具体的说法吗?

昆曲是第一个申遗剧种,加入时间是2008年,序号是2。

藏戏是第二个申遗剧种,加入时间是2009年,序号是25。

粤剧是第三个申遗剧种,加入时间是2009年,序号是29。

京剧是第四个申遗剧种,加入时间是2010年,序号是34。


详情请看网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册)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我简单吐个槽,我猜测这个申遗顺序是有一定的考量的。

首先要选历史最悠久的戏剧,按照官方的说法,就是昆曲。然后选代表少数民族特色最明显的,那就是藏戏。第三选世界文化传唱度最广的,那是粤剧了。第四才是选代表具有政治话语力量的项目。

不知道这个考量解释对不对。


user avatar   liu-qi-han-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粤剧的影响力不能只看戏曲本身。粤剧对我国流行文化的影响力恐怕没有哪个剧种能比。大陆的戏曲在文化大革命之后元气大伤,所以和改革开放之后的流行文化没什么互动。香港没有经历文化大革命,戏曲就是早期的流行文化,所以后来的流行文化自然和戏曲有很多关联。鉴于香港影视和粤语流行歌曲对整个华语流行文化的影响,粤剧的间接影响力是全国性的。

首先,早期香港电影和戏曲是不分家的。有很多粤剧影视两栖发展的艺人,譬如初代黄飞鸿“关德兴”就是粤剧名伶。早期古装片的服装深受戏服影响,武侠片的武打设计也深受戏曲武打的影响。此外,影视圈会有“四大花旦,四小花旦”这种叫法。然而大多数戏曲剧种里,青衣为正旦(通常为女主角),花旦是副旦(通常为女配角),所以懂戏的朋友经常会觉得“四大花旦”的叫法搞错了。事实上这种叫法来自香港TVB。粤剧的当家女主演不是青衣,而是“正印花旦”,第二女主演叫“二帮花旦”。所以在粤剧文化圈TVB管自家的女主演叫“四大花旦”合情合理。

其次,粤语流行歌曲脱胎自粤曲,而粤曲来自粤剧。普通话的流行歌曲受外语歌曲影响大多不遵循倚声填词——曲调不符合汉语语调,俗称倒字。粤语流行歌曲继承了粤剧完备的倚声填词传统,倒字情况很少。关于倚声填词和依字行腔可以参考这个回答:

早期香港歌星的演唱会和电影里也时常出现粤剧唱段:

因为流行歌曲和戏曲的紧密联系,粤剧吸收流行音乐做曲牌也是百无禁忌。全国再没有第二个剧种有这种包容性:


而且,即便不考虑粤剧和流行文化的关系,单从戏曲表演形式上,粤剧也很有开创性。

首先,我国最重要的丝竹传统之一——广东音乐,是和粤剧一同发展的。早期广东音乐就来自粤剧的乐队,用的都是京胡、板胡、月琴、三弦之类的戏曲乐器。这种戏班乐队直接当丝竹乐队使用的情况在其它剧种中也很普遍。但是广东音乐后来形成了独立的纯器乐乐种,有大量戏曲曲牌以外的新创曲目,并且大力改革编制:曾经一度有以小提琴、萨克斯、木琴、吉他演奏的西乐中用编制,后来还创造了粤胡——被民乐团吸收之后叫高胡,并把扬琴提升到弹拨乐主奏的地位。广东音乐的演化也反过来影响着粤剧。粤剧伴奏的配器、乐理、和风格处理都和广东音乐一体,和影响粤剧的其他剧种差别明显。同时粤剧也吸收了很多广东音乐中原创的器乐曲作为歌唱曲牌,譬如比较著名的《彩云追月》和《雨打芭蕉》。这种程度的戏曲与器乐的同步发展在全国戏曲中绝无仅有。

其次,传统戏曲的表演形式可被粗略分成曲牌体板腔体两种。昆曲就属于典型的曲牌体,只要唱必须是一支曲牌。大段抒情时,曲牌连套反复渲染感情的效果很好。但当剧情快速发展时,把连续的剧情割成一支支曲牌往往不方便。而且随着人物情感变化,音乐也应相应地进行变速,但曲牌体无法在一支曲子之内有效变速。这些限制使得昆曲等早期曲牌体戏剧难以表达激烈的戏剧冲突。板腔体可以被视作只有上下两句旋律的曲牌,演出时通过板式和行腔来变化这两句的旋律。因为音乐单位是上下句,所以可以以两句甚至一句为单位进行创作,灵活性大大提高。板腔体戏剧经常在唱段中频繁变速来表现情绪变化,唱到激动时能比昆曲曲牌快好几倍。这种灵活性使得板腔体戏曲在清末大幅度取代曲牌体戏曲,大有一统全国之势。然而板腔体也有缺点,那就是旋律偏单一,唱慢板时尚可依靠行腔大幅度改变旋律,唱快板时则难免雷同。而且板腔体基于齐言体上下句,文辞就少了宋词元曲中长短句带来的错落感。粤剧达成了曲牌体和板腔体的有效融合。大段抒情主要用曲牌来唱,过渡性的唱段则主要靠板腔体。虽然粤剧的板腔体变化远没有京剧、豫剧这些板腔大剧来得复杂,但是有板腔体作为过渡,粤剧的曲牌体创作便有了旺盛的生命力。这种曲牌体和板腔体的融合使用虽非粤剧独有,但粤剧绝对是其中发展程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


最后评论一下问题描述,题主认为粤剧没有“五大剧种”有影响力所以对粤剧成功申遗感到奇怪,这就错会了非遗的意义。所谓“五大剧种”的“影响力”不过是“流行度”而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遗产性,而不是流行度。否则难道要给流行歌曲申遗么?所谓的“五大剧种”——京评豫越黄梅戏——都是板腔体,只是声腔不同。板腔体的手法京剧已臻巅峰,京剧成功申遗之后,其它板腔体戏曲申遗的优先级就很低了。而且五大剧种中除了京剧豫剧以外历史都太短,遗产性不能和那些几百年历史的老剧种比。

当然粤剧成为优先在联合国申遗的剧种也不是完全没有偶然性。要说遗产性,山东河南的柳子戏和福建的莆仙戏都不比粤剧差,只是这俩剧种连个省级代表剧种都算不上,获得的关注保护以及被包装开发的程度都远不能和被广东香港两个经济发达地区视作代表剧种的粤剧相比。此外源自明代弋阳腔的“高腔”在全国有不逊于京剧和昆曲的影响力。可惜高腔分布虽广,却没有一个领头剧种可以代表高腔去申遗。则从可操作性上,粤剧就成为申遗的优先选择。




  

相关话题

  至今哪位歌手或者乐队的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歌都是你喜欢的? 
  如何评价周杰伦的最新单曲《Mojito》? 
  为什么很多歌曲结尾的几秒钟是一片空白? 
  如何评价周杰伦在 2019 年 9 月 16 日晚 11 点发布的新歌《说好不哭》? 
  有什么关于广东的冷知识? 
  国内音乐家的收入多少(特指那些交响乐团里的音乐家)? 
  12 月 14 日广东发现省内首例境外输入奥密克戎阳性病例,目前当地情况如何? 
  如何用一句话激怒耳机烧友? 
  为什么喜欢古典的人基本也是爵士迷? 
  什么是你去了香港才知道的? 

前一个讨论
如何解释原神游戏多次给璃月角色穿上黑色连体紧身衣的设计?
下一个讨论
工程师简历写着「在微软传播性病」,骗过了 90% 公司的机器筛选,机器筛选简历那么不靠谱吗?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