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山东的合村并居政策? 第1页

           

user avatar   chuqi-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只写我们村,济南济阳区某镇某村,三个村委两个不同意拆迁,一个村长擅自做主把村子强拆了,全体村民都是反对的,奈何人家一支笔一张嘴权利大得很,这次合村并点油水谁都想咬一口,可最终吃亏的还不是老百姓么。

政策不对,因为他只考虑了大面,没有解决好基层的贪污腐败问题,现在我们村都被村长吓破胆子了,当给他们渠道后都不知道去反抗的,面对拆迁情况都不明就被逼着签字,国庆期间硬是拆了三分之一。剩下的是在拆不起,这才慢慢明白了他们的圈套。

1、拆迁政策文件、安置方案不公示,合同先签字盖章留着大量空白村委回去填,程序都严重不合法就敢做,还是村小了太容易被家族式、帮派制的人群给控制。合村之后只会更加严重。

2、补偿标准不透明且不统一,村民不知道有什么补偿标准,只是签字让村委找的人随便评估个数字,并且只给房屋评估价格的一半,宅基地面积没有补偿,地上附着物没有补偿,所有的金额计算都是村委找的人说了算,村民没有商量的余地;附近几个村都是每个村的标准都不一样,村委想怎么来就怎么来,我们村是被剥削的太多了。把每个人原本应该发放房屋评估价格的全额变为发放一半,大多数都在4万及以下,每个人28平米。

3、本村村委、即将合过去的社区书记、镇上的z.f、开放商等利益共同体合起伙来欺负老百姓。对新房的具体位置都没划定,也没有把效果图做出来,就开始拆迁了,极其荒诞,不动员村民擅自做主,几百年的村子就这样被卖掉了?

4、暴力拆迁。停水、断电、断网线、破坏道路,停水问从5.1开始到现在都没修,明明有能力修都不修,但是另一边拆迁的挖掘机还在拆房子,剪断村民农业用电的电线,剪断村民家里的网线,这都是村委故意做的,期间村里大量外来人员也不带口罩蜂拥而至,都是村委、镇上、隔壁社区书记安排的,国庆七天成了我们的噩梦,因为很多机关单位不上班我们不能投诉。

大白天的放鞭炮,每拆一家就放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人心惶惶的,那段时间村民都抑郁了,撑不住的都签字了,挖掘机推土机夯砸机轰鸣而过,自己在房间里都是一直在震动,孩子和老人都以为是地震了,村里还有一个老人就是吓死的。

放完鞭炮,还有各种收废品的一波一波到村民家里问,搞得和都走了似的,所有的家具都是极低的价格收购,还有收国家给新装厕所的、低价回收新安装一年没通过燃气的取暖设施的,比赶集还热闹,但是村民心寒啊。辛苦了一辈子才建好的房子,国庆七天就被村长一人擅自做主拆迁了,还口口声声说是国家的政策d组织的政策。

5、传销似的套路不得不防。村委和即将合过去的社区村委狼狈为奸,如果你不拆,人家会忽悠着你的家人朋友亲戚,挨个到家给你洗脑,说什么好政策。问你为啥不拆?这年头,披着人皮喝村民的血都这冠冕堂皇了嘛。

因为一些遗留问题我没说全,可能会造成读者的误解,我们村子人少,村民文化程度普遍低,三个家庭甚至都找不出一个大专生来。一些政策都落实不下来,小麦补贴都十多年没有发过。

另外,村长还有一个神奇的大喇叭,每次先放国歌,然后最大音量开始骂村民“给脸不要脸,不拆也得拆,不拆最后就剩你1户到时候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让你往人处走你不往人处走”

6、这笔账你们谁算的清。按每家三口人计算,房屋肯定选120平的,28乘以3=84,缺的36平,每平3000元自己买,这样就是3000乘以36=10.8万,目前村委找的人评估价格极低每户房子也就8万都不到,只发一半4万块左右,那么我们需要额外自己花6.8万,装修还要花6万,车外一个8万,仓储室每平3000元,20平就6万,另外家具什么的还有在花钱也得5万左右,一算就是32万。

另外还要每月物业费也不见得村民能交得起,以前在院子里自己种点菜,拾点木头就能烧火做饭,养点鸡鸭鹅羊什么的自给自足多好,搬过去除了上下楼不方便还没有了经济来源。还要忍受着鸽子笼的空间束缚,没了地不自在,抬头再也不能看天。

7.我还想说点什么,发现家园已拆,那种无力感油然而生。

就在刚刚2020.6.3

11点左右,村委的一个人、隔壁社区书记、还有两个“打手”又来逼迫村民拆迁,但这次的签字是对上次我们反映的问题号称“落实”,实际上我们反映的问题根本没解决就迫使一户村民签了字,我们村少,白天男的外出打工,他们就是蹭着这个点来吓唬村民,五个壮汉追着一个农村妇女跑,要不是到我家了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问题不解决就逼着签字这不是强盗行为吗,村委和隔壁社区书记不说话,就那俩第三方的在那冒充国家公职人员说代表巡视组的让村民签字。

令人质疑的是我们要求保密的投诉问题居然公开在他们手里,而且一个一个的找我们麻烦,我们给巡视组的投诉居然回过头来有交给了村委自己解决?

这种贼喊捉贼、监守自盗的做法着实可笑!


user avatar   liang-gong-chun-ri-xiao-shun-n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有点想知道 @睡前消息 督工是怎么看的。

理论上合村并居能置换出用地指标,给“全社会”谋取利益。但是“全社会”的利益没有渠道分配,也就没有办法回到农民手里。也就是说,农民还是净利益受损者,纯粹的受害者。

不多写了。


user avatar   lzy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以断言,现在各地混乱的村居合并,在为未来埋雷。

为了解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和人口密集区域建设用地指标稀缺之间的矛盾,国家出台了一项“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的政策,核心意思就是,一个地方如果把10亩建设用地还原成了耕地,可以把这10亩建设用地指标卖给另外一个急需建设用地指标的地区;或者也不用跨市卖,本市范围内农村退出了多少亩建设用地,城里就可以多多少亩建设用地指标。

按照专家的测算,如果农村全面开展村居合并,可以腾出1.5亿亩土地,其中7300万亩可以用做城市建设用地,如果这些地全部用来发展城市经济,每年可提供新增GDP164万亿。

政策制定的出发点是好的,可地方执行起来就出问题了。

目前10亩建设地的指标拿去卖,能卖到300万左右,比如西南某省卖了10亩地的指标给上海,就能得到300万。

如果真的是为了国家大计着想,如果真的是为了老百姓的幸福生活考虑,那该省腾了10亩地卖得300万,这笔钱最理想的用法,是留在上海,当做股份入股上海的开发,以后每年从上海拿分红,并且把这些分红,按照腾出地的老百姓贡献的用地指标比例,分给他们。

因为一块土地,在上海的产出,肯定远远大于在西南某省,这样能给农民带来的收益才是最大的。

可目前某些地方村居合并,嘴上说是执行国家政策,实际上是盯着卖地的收益,拿到收益只是按照农村的补偿标准拿出很小的一部分钱补贴腾地农民,大头都被政府拿去用了——当然,未必是进到某领导个人口袋,可能是用于偿还地方债务,也可能是为了修桥铺路造GDP、谋政绩。

农民从小院到楼房,损失不仅是腾地补贴,随之而来的还有生活方式和收入来源的变化。

比如以前住在小院里,院子外面辟块地种种菜,院子里搭个耳房做厨房、再搭个棚子养猪和鸡,居住空间宽松了,而且还有不用花钱的菜吃、提供肉食的猪、供应蛋白质的鸡,生活成本很低。

现在你让农民洗脚上楼,猪和鸡没法养了,菜园子远了,原先种了土豆收个几吨都可以储藏在家里,现在根本没那么大的地方,所以基本也只能跟农业告别了。

告别了农业,如果你城镇能提供足够多的就业岗位当然没问题,可问题是很多地方根本没有产业,更谈不上有工作机会提供给农民。

什么?让农民去城里打工?如果中国经济形势好,外贸一片蓬勃还可以,可如今这年头,生产过剩、出口受阻……

以前遇到经济形势不好,农民回到村里自家小院,不用花太多钱,有吃有住,有菜有肉,可现在回到镇里楼房,住要交物业费,吃要买菜,一个月没有收入可以吃老底,那两个月、三个月或者半年呢?

结论就是,以前的农村,是中国经济的缓冲带,中国经济形势再差,农民再没有工作,只要国家不去苛捐杂税,农民至少是有口饭吃。

现在强行城镇化,把农民和土地、传统生活方式剥离,把他们绑到市场经济甚至全球化的战车上,却没有为他们提供经济危机状态下的保障措施,后果可能会是灾难性的。

国家目前针对三农问题,最主要的着力点就是推动“三变”改革,所谓三变改革,就是农村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相当于把农村盘活成公司,让农民既做员工又做股东,既收入又有分红。做得好的地方,还可以打包上市,甚至发行债券,搞搞期货,把城市过剩的资本吸纳到农村来,让资本和金融的力量也充分释放出来。

过去20年,国家比较重视三农问题,在三农方面投入的总资金达20多万亿,想想当年4万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多大,你就知道20多万亿是什么概念了——这些资金中有很多转换成农村基础设施固定了下来,也就是有形资产,三变改革的“资产变资本”,其中很重要的内涵就是把这部分资产整合、盘活起来。

说白了,国家提三变,是觉得投入了那么多,现在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时候了,可以通过三变,把农村变成农民富起的平台。

三变里的每一变都很重要,是不分割的整体;而且,国家的要求是农民应该是自愿参与,并且可以自由退出的。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机制是靠让农民切实能得到好处来激励农民加入的,而不是靠强制的行政命令让农民加入。

可很多地方三产只变了一变,就是把资产变成了资本,但这资本却没有返还给农民,也没有变成农民的股份;而且他们还完全剥夺的农民的自由选择权——很多农民几乎是被迫洗脚上楼的,这样的搞法,更有可能让农村变得更脆弱,使农民更容易陷入灾难。

如果你洗脚上楼真的是为了农民好,就不该是强迫式的,而是用实实在在的好处吸引农民参与,而不是让农民牺牲利益来满足你的政绩。比如你想让农民洗脚上楼,是不是应该考虑把房子建得更符合农民的需求,比原先的平房住起来更舒服,让农民感到“搬过去很划算,赶紧搬”,而不是谁搬谁傻X。

以前革命时期,发动群众的方式是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请不要丢了这样的优良传统。


user avatar   yi-shui-han-58-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什么要拆你,?

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

因为拆了你能腾出更大的地方来。

为什么拆了你能腾出更大的地方来?

废话,因为你住的太宽敞了。

说要改善农民住房的哥们可以歇歇了,

事实上,目前农村可能唯一比城市优越的,

就是居住条件了。

我老爹前年退休,回老家收拾了一下老房子,

花了五六万吧,

通水,

通电,

通网,

改了室内厕所,

装了空调。

我家宅基地不算大,

三百来平吧,

一处小院,

二层小楼,

三四十盆花,

墙外一棵香椿,

墙内一颗核桃,

都有一搂多粗。

我爹爱钓个鱼,

养鱼用的是两口半人高的粗瓷大缸,

五六条鲤鱼,两三株睡莲。

西边半片院子利用不上,种了两排番茄,几架黄瓜,一垄辣椒,一垄香葱。

那些嚷嚷着要给农村人改善居住条件的哥们就洗洗睡吧——

如果你在城市想要达到这个居住条件,

你需要付出多少?

当然也有缺点,

首当其冲的就是冬天没有供暖,

虽然空调现在也不贵,但是大多数人还是未必舍得装,

装了也未必舍得开,

虽然现在农村电费也齁贱。

以前我们鲁西南农村家家必备土暖气,

烧水做饭围炉取暖。

不过这几年取暖炉不是都禁了嘛。

现在回头想想,其时就是不想让你过的太舒坦——

个人过的太舒坦,就容易忘了建设祖国。


还有的哥们说为了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我就纳了闷了,

不是49年就解放过了嘛?

当然,

这是玩笑,

您说的我都懂,

不过从二十年前绝大部分还能有人要的老中青劳动力就已经进城务工了,

现在村里务农的全是一帮老弱残兵。

有人说,务农多苦啊?进城干活多好。

这您可就错了,

最近这几年大概是自一万年前农业革命之后种地最轻松的时候了。

从种到收,一律机器,

收割机一路平推,收割脱粒,秸秆还田,

回头直接吐出来就是粮食。

麦子不用往家里拉,直接送到镇上面粉厂,

以后愿意要面粉,还是要挂面要馒头,随时凭票领取。

当然,

现在这个阶段土地价值上限确实不高,

但是我在这里恕个罪说,

万一以后有个百年不遇的大变局,

有个天灾人祸,

有个战争瘟疫,

有个内忧外患,

有个经济危机。

这几亩地的底限价值就凸现出来了。

您别小看这一处小院,几亩薄田,

五口之家衣食温饱绝对给你安排的妥妥的。

如果政府允许的话,

还不光有粮有菜,

还能有肉有鱼,

有禽有蛋。

前一阵局势不明,

就有些个杞人忧天的网友们商量着要存点后备粮,

存点压缩饼干,

存点腊肉冻鸡,

个别有追求的还有要搞个应急舱的。

但是就算您土豪搞个应急舱,它抵的过我农村一亩地?


明眼人都能感觉到

这几年鲁西南农村户口的价值在稳步上升,

您要不信可以打听打听能不能把自个的户口迁回老家去,

你看纯朴的乡亲们要不要你?

什么,

您还想要块宅基地?

要一亩责任田?

可做您的清秋大梦去吧!


当然,看到这里的朋友也不要羡慕农村人,

农村的缺点还是显而易见的,

养老问题,

医疗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

要了亲命的教育问题,

这些我们已经改善的问题他们短期之内还不能得到改善。

而我们没有,他们所拥有的,

他们也正在迅速失去。


客观说合村并居,

那当然是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好事:

腾出大量闲置土地,

有利大田地承包流转,

方便集中管理,

方便各种设施集中跟进。

所以网上就有大神说,

“扯什么故土难离,农耕情怀,说到底不就是个钱的事嘛!”

是啊,关键钱的事,对老百姓就不是个小事啊[捂脸]

拆这一套院子,连宅基地带地面附属物拆完折合不到十万,

就是农村人,也不见得家里差这十万呀!

家里差这十万的,拿了钱他更买不起安置房呀!


有朋友发了一句话在评论区屡屡被删,所以我只好把它挪到正文中,大意是:每个城市都有耕地红线,但是国家并不管你这些耕地在哪里。所以如果农村每腾出一块宅基地复耕成田,那么在城郊就神奇的出现一块可以用于商业开发的土地。这其中的价值转换可就不仅仅是退房还田能够比拟的了。

简单来说,就是城市发展地方不够用了,劳驾农民兄弟们再挤一挤。


关于农村,

我只说我个人看到过的,

不代表全部,

普通一个农村老人的外出务工生涯一般于六十岁之后结束,

这完全取决于他本人的身体状况是否还能承担起相应的高强度或高风险的打工生活。

回家之后主要从事农业劳动,从而实现个人的自给自足。

对于这些从打工一线退下来的农村老人来说,

他们带着一身病痛,没有退休工资。

这时候家乡的土地对他们来说就不再仅仅意味着生产功能,而是最后的保障功能。

七十岁之后一部分人会彻底丧失劳动能力,而这之后等待他的,一般是更为孤苦的生活。

有很多朋友可能会问,

孩子不养老嘛?

一个标准的农村人,

二十岁出门打工,

每年的腊月二十之后他们会陆续返乡,初五之后就会奔赴各地。

每年十天左右,这是他们一家团聚的时间。

为什么县城附近全寄宿学校会这么火爆?

因为那里挤满了他们的孩子。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这个词喊了二十多年,

至今已觉不新鲜。

最早的一批留守儿童已经长大外出打工了,

这些孩子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由父母陪伴的时间也不过短短的二十来个新年,

他们的家庭责任感从何而来?

他们的归属感从何而来?

这批年轻人出生在农村,

却对家乡毫无眷恋之意,

今天在浙江,明天可能老乡一个电话就去了深圳。

他们在城市之间漂泊,如无根之萍。

说让农民进城,

可是哪座城市曾经真诚拥抱过他们?

而他们的孩子又会成为新的留守儿童,

如果一个群体已经不能顾及自己的孩子,

又能分出多大的能力能照顾自己的父母?

所以如果大家都认为农民进城务工是一个好的长久出路。

那么也请做好他们的孩子进城求学的相关工作。



我个人因为工作关系前几年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农村,所以对农村情况还是略有了解的,趁着这个答案写一些我个人的看法,当然,这些只是我所看到的小范围的一家之言,说出来仅供大家参考讨论:

首先,农村有没有闲置土地?

有,而且很多。

不光是荒废的老宅子,房前屋后的自留地,就连大田地也有撂荒的现象。

几年前和村里几个哥们喝酒的时候有人说过这么一段话,

“我确信城市早晚有发展饱和的那一天,到时候农村手握大量闲置土地,大批吃苦耐劳的青壮劳力,我相信有一天农村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但是如果国家选择不让你爆发,而是让资本来爆发呐?

资本下乡对战小农经济,那就是摧枯拉朽般的胜利。

那我只能希望政府在这个交接流转的过程中多为农民争取一些福利和保障。

换句话说,

就是卖,也多卖俩钱。

毕竟一但你把宅基地和责任田交出去,人家以后也没什么可再和你谈的了。


因为最近工作比较忙,所以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更新这篇文章。

有些朋友说我目光短浅,只看到了缺点,看不到常远的发展。

那我解释下,为什么我要替农民叫苦,

因为他们确实太苦了!

农村人这才过了几天像人样的日子啊?

农业税才停了多久啊?

我小的时候,每到缴纳公粮的时候,周围几十个村的农民就像蚂蚁搬家一样推着板车排着长队向粮站聚集,

大人拉,

小孩推,

到了粮站排着长龙等待工作人员验收,

土多了再去扬,

沙多了去过筛,

水分大了再去晒,

那时候一亩地除了种子化肥农药的开支,完粮纳税之后也就留个口粮而已。

交出去的是黄澄澄的小麦,换回来的是一摞摞白条。

年轻的朋友可以回去问问家长,

什么叫白条。

这个词当年喊了多少年才解决的?


在我国的八十年代中期,皖北苏北鲁西南普通农村已经初步摆脱生理性贫穷,在满负荷工作的情况下得以解决温饱问题,所谓满负荷工作,指的是儿童从八岁起,开始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十四岁之后作为成年劳动力参加主要的农耕事宜,而老人的工作年限大约在七十岁之后,这完全取决于他本人的身体状况是否还能承担起相应的劳动,而在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之后,等待他的可能是更为悲惨的孤苦生活。

农作物以小麦为主,但饮食方面大部分人家仍需辅助以大部分杂粮以填饱肚子,蔬菜非常单调,通常是高产量的土豆和白菜,就算如此,一年之中也不免存在几个月无菜佐餐的局面,肉,禽,蛋通常用来换取油盐之类的生活必需品,请注意,油盐,不包括酱醋。酱油和醋应该划为奢侈品,大部分家庭不将其列入消费预算。

医疗状况聊胜于无,大部分农民很少和医院打交道,通常住院治疗就意味着可能丧失自理能力的重大疾病。我至今记得在我五岁那年,邻居家的孩子连日高烧,发烧这件小事当然不在送医的考量范围之内,某天晚上三点左右,我听见他妈撕心裂肺的嚎哭,第二天清晨他爹荷着锄头,腋下用草席卷了小小一卷东西去了后山。

那个小朋友就这样死了啊!


有多少人还记得,就在这种情况下,

农村还是有额外劳役责任的!

我们这里是浚清疏通当地的运河,

县城里的生活垃圾顺河而下,

经常需要清理疏通,

农闲的时候周围几十个村庄,

每户出一人,

腊月十八,冻死寒鸦,

下水一腿泥,

出水一腿冰,

几千上万人在这里一锹一锹把淤泥甩到岸上,一干就是半个月。

住的是秸秆扎的工棚,

吃的都是自己从家里背的干粮!

您可着全世界找找,

有这么好的老百姓嘛?!

现在国家强大了,

富裕了,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

城里的孩子偶尔出个国,

也能嘲笑一下别的国家破落的像“村”了。

这时候再不为老农民考虑考虑,

摸摸胸口,

有个叫良心的器官他不疼嘛?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就涉及到一个根本问题了。


对上负责的问题。


合村并居,理论上解决的是分散高成本低收益的问题。

小农土地收益不高,而维持小农的治理成本很高,各个村通电供暖修路,建基础设施,达到高水平需要很高的成本,低水平不好看。这是理由。


实际上,动力这么强,还是城市拆迁的老问题。土地差价。

并村收上来的用地指标能买,收土地便宜,卖土地贵,而且差价不小。

如果规定无论并村收上来的土地卖多少钱,都给原来的农民,政府拿不到好处,政府立即就不干活了,无论小农土地收益怎么低。


城市以前强拆那么厉害,就是收土地便宜,卖房子贵。

后来,很多土地征收成本高了,一套平房换一套三,拆迁就不那么积极了。就开始保护城市风貌了。


这个过程,农民利益是受损的。

富裕的地方土地值钱,可以多给点补偿。

最后算算农民虽然被吃了差价,但是总体还可以,生活有改善。

土地不值钱,或者差价吃得多的地方,就会出现农民生活下降的问题。


腐败的地方,各级官员可能从拆建中获利,有积极性。

不腐败的地方,因为要对上负责,也不会管农民的利益,而强行执行。


这就需要上级来纠偏。

因为对上负责,上级不纠偏,下级不可能不要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为了农民的利益对抗上级。


每一级都要有大局意识,看齐意识,看齐的方向是上面。

所以必须决策层来解决问题。

这个反馈就需要媒体专家。

声音大了,形成热点,纠偏就快一些。

这次疫情就是例子。


如果反馈渠道不畅,或者不能起作用,那就会出大问题。


农村的事情,其实很危险,这个缓冲器可以有效缓冲经济周期。

美国疫情要发钱,还是乱了。


中国靠老百姓的积蓄就能度过难关。

城市有低保,农村有土地,吃饭才不是问题。

你把这个缓冲器去了。就得把这些农民纳入低保,财政给缓冲。

卖地差价够不够?

这一届政府卖完了地拿到钱,以后出问题乱起来是以后政府的事情。

这是埋雷。


农村城镇化是好事。

土地集中高效种植利用,工业、三产发达有就业机会。高水平社会保障全覆盖。

农民当然愿意干更少的活,生活得更好。

不顾实际,急功近利掠夺农民财产,以后会自食其果。


user avatar   sky-xiao-xue-t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山东菏泽。

这边也开始合村并居了,说说我现实面临的问题:

1.农用三轮车,拖拉机放哪,有人可能说有车库,但是需要买的啊,这是白花花的银子。房子给的钱真的不够既买房又买车库的。我家还有电动两轮和电动三轮。还有自行车好几个。

2.每年收的粮食放在哪,以前都是放在我家院子里。现在呢? 有人说储藏室,,需要买的啊,另外,得多大的储藏室才能够放那么多玉米,小麦。玉米是掰回来的,回家还需要剥皮的。

3.我家的鸡,鹅,怎么养?,现在吃鸡蛋,鹅蛋基本不用买,以后呢,需要买了,又是白花花的银子。

4.合村并居后我万一抽中3层以上,我八十多岁的奶奶以后怎么出门啦呱。有人说可以住车库,,我的天,,这可能吗。需要人照顾的。

5. 有人说是解放劳动力,以后会把耕地都机械化操作,大农田合并,农具啥的用不到了,那我们家年年稳定的收入 万把块呢,又减少了吧,不能说没了,因为肯定会给补贴。又有人说可以给大农场主打工,,都说了要用机械了,能雇几个人。

6. 现在院子里还能种点小菜,以后都需要买了不。

7 现在做饭还可以用柴火,以后都是用钱买电买气了吧。

8. 赔偿金真的不够买房子的,我们农村的政策是 拆了我们的房子,给钱,让我再拿着这个钱买房子。不是既给房子又给钱。

9. 就居住条件来说,现在的两层小楼+小院子 门前还有树 换成以后的鸽子笼。

10.现在有很多老人是靠养几只羊,维持生活的,每年卖几只羊就够一年生活了,因为不能出去打工了,以后这些老人怎么生活呢。(这个是我一个邻居老爷爷的问题)

11. 镇上已经有地方在拆迁了,他们是先拆后建,现在已经有人在住帐篷了,如果都是先拆后建,我们该去哪里住,都住帐篷吗,租房子也不能把我家的所有家具,农具,车子都带走吧,在这中间我们的地怎么种,收了放哪,不是所有粮食都收了就立马能卖掉的。

先列这些吧,想到别的再更。

即使有那么多问题在国家大势面前又能怎么样呢。

大家可以各抒己见,文明讨论,不要上升到人身攻击。

另外,现在是宅基地拆迁,和耕地没关系,我们农村劳动力早就解放出来了。

很多人在评论区说养老保险的问题,养老保险是有的,这个养老保险,我奶奶八十多岁,一年好像是一千块左右吧。不到80的好像更少。毕竟交了那么多年提溜,农业税。

在评论区,很多人列出来了反映的渠道,我在这里列一下,如果有别的反映渠道请写在评论区,谢谢!

1. 在微信小程序搜索 "国务院客户端" 可以给总理留言,可以进行互联网+督查。

2. 在微信小程序搜索 “领导留言板” 向领导留言。

如果不知道怎么组织留言,可以把以上几个问题复制过去。

我整理了一些渠道,方便大家行使监督权,反映实际情况,最不济也可以网上信访。

最后,实名反对这个政策(之前我觉得反对也没用,看评论区后觉得还是该反对的反对吧,不要强迫自己接受,虽然最后也得接受。)。


user avatar   li-gan-gan-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评论区的质疑声音中,我只看到现在的两极分化有多严重。农村尤其是山东农村,远比任何魔幻小说都更加魔幻。

首先楼层是11层,你对比下你们小区的层高、楼栋数、梯户比还有居住人口,就能知道这个11层到底是不是我在口嗨。

还有自来水、暖气和天然气。这么说吧,我村距离市区二十余公里,中间没有任何超过4层以上的居民区,谁专门铺20多公里管道给你这独一份的新农村加压供水供气?不排除合村并居形成规模以后可能会有,但事实就是直到今天我没看到。

另外,不清楚什么是保外就医的就别在评论区杠了。

以下原文:


山东鲁西南人士,内容牵扯过细,先匿了。

在说合村并居政策之前先说说山东的另一个政策,流行的叫法是新农村建设。

老家村委会在2010年就实行新农村建设了,毕竟山东嘛,响应中央那肯定是积极的狠。不幸的是2020年了,我村还在改革中。

当时村里说要搞新农村,让村民们住楼房。在我村涉世不深的村民的想象中,新农村可能是长这样的:

后来,村委会说,错了,那是别墅,咱们还达不到那个条件。于是,我村的新农村长成了这样(注意,是长成了,就这样,直到今天还是这样)

当然,在建设之初村民们也没能意识到,他们将要面对的楼房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当大家还停留在对新农村楼房美好想象当中的时候,村委会已经深入到各家各户把宅基地量好了(我村领导班子罕见的雷厉风行,另外,量地之前村里没有一户人家偷奸耍滑加盖房子)。


怎么量呢?

完全按照城镇拆迁标准统计。什么?家里穷盖的都是土胚房?不好意思,没办法给你报建筑面积,看情况给你申请个小户型保障房吧。什么?保障房嫌小,你家六口人不够住?本官也没办法呀,谁让你不合格呢?再说了你超生的孩子还没罚完呢还想要房子住?

这时候已经有几户具有斗争意识的村民开始反对了。我不住你的新农村了,自己家院子住的舒服,我还住自己家房子。好啊,不住没问题,人民当家做主嘛!但是现在量好了你家的房子,都上报市里了,以后不能再改建了,改建属于非法建筑,都是要强制拆除的,就算你家孩子长大了结婚翻盖新房也不行,勿谓言之不预也!

在山东,别的都可以是小事,一旦关系到孩子,那就必须慎重了。但问题是新农村分的房子太小,也不够孩子当新房呀!没关系,可以交钱嘛,10万块钱给你一个小户型。什么?没钱?行吧,都是乡里乡亲的,先交2万押金,后面慢慢补齐就行。


好,各家各户地都量好了,那就该赔偿了。

村民们乐乐呵呵的去村支部开会,等着发钱。大队支书意气风发的宣布,每户赔偿1万元。先别急着嫌少,听好了,是每户村民赔偿给开发商1万元。怎么?又开始闹意见了?你们自己家那破墙烂瓦换一栋钢筋水泥的大楼房,补贴人家开发商1万不应该吗?

村民们虽然朴实但不至于是傻子。任你说的天花乱坠,钱是不会交的。但是也有部分村民迫于种种压力(做养殖的停你的电,做种植的停你的水)交了补贴款。


地也量了,偿也赔了,开始建设新农村吧。

所谓不破不立,要建楼房先扒土房。对,先给你家房子拆了,就是只能自己搭窝棚住蓭子。等新农村楼房盖好了全部搬过去。这叫齐心协力,先断退路(你是否有很多问号,不急,后面会说到这个脑残的决定到底是为啥)。

这时候村民们显示出了山东响马的血性,他们举着锄头(个别有家学渊源的带了砍刀)去村支部表示反对。大队支书斟酌再三,认为村民手里的锄头确实不大可能认得他这朝廷命官,只好作罢。至于五保户的房子,该拆的还是给拆了。


各种骚操作完了,该开始好好盖房子了吧,好,最骚的操作来了。

在村民自留地上,划个新农村地基,一亩地抵扣400块房款补贴(没交补贴的就白占了你的地)。

开工!

村大队又称行政村,下辖6个自然村,两千余户,约一万人。新农村规划建设13栋楼房,均为11层小高层,公寓式住宅,无电梯、无自来水、无暖气、无天然气、有老年活动中心,另建一排一层砖瓦房共10间作为村养老院。

你说他没配套吧,他有老年活动中心,你说他有配套吧,连特么电梯都没有。11层啊!我一个大小伙子上楼都费劲,你让村里老头老太太去特么老年活动中心?他吃完早饭下楼,等他下来就该吃午饭了,转身上楼,天黑之前能回到家就不错了!

现在是不是有点明白为啥盖楼之前要先扒房子了?没错,我盖的就是猪窝,把你房子扒了,就这猪窝你也得住。

我村新农村的结果就是,一栋完工,两栋接近封顶其余有的没出地面,有的两三层。村支书吃村民的拿开发商的,开发商没钱给工程,欠了一屁股债跑路了,新农村成了烂尾楼。


最后村民集体上访,大队支书保外就医了。

当然,这只是我村的个例,有了我村的反面典型,镇上没听说再有搞新农村的了。

所以你说现在的合村并居政策如何看待?


如果不能说脏话的话,那我就不发表看法了。



算了评论区基本上都猜出来了,还匿名个锤子。


user avatar   li-xiang-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坚决反对。本人是入关学家,反对内卷,支持大豪斯,反对公寓。本来以我国土地政策,我国能享受大豪斯的也只有农民了,现在让农民也住公寓内卷?


user avatar   lizeyu.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支持 起码现阶段不看好.

实施起来的具体问题大家遭遇都差不多,所以这政策以后看也许是利在千秋 但现在看不太像利在万民 。

其实都明白上面有远见卓识的能力 但是下面办事能力实在不敢恭维 如果办不好就又是个烂尾政策 最终寒的是百姓心 损的是政府公信力。


user avatar   fu-shi-bo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08年,我老家(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某村)整体搬迁到新址。原因是当时老家村子的旧址低下发现了比较浅层的煤矿,开采过程可能引起村子的地面沉降。所以当时效益还很好的矿业集团大包大揽了整体搬迁的费用,开出的价码非常划算——按照户口本上男性成员人数分配住房。

这个条件是真的香,只要户口本上的男性成员都可以分一个院子。我们老家的男人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怎么也得给儿子挣出来一出院”。这就是很多山东农村人一辈子的追求,就是这么质朴,就是这么直接。给儿子留好盖房的钱和一份聘礼,此生的意义就圆满了。无论吃多少苦,受多少罪,此生甘之如饴。所以也难怪过去很多重病的农村人选择回家等死。(PS,赞美新农合)

我到现在还记得2008年初夏,我在自习室复习马哲的时候接到堂哥的电话,让我回老家搬户口,一起分一出院子。虽然这个事情我没答应,但当时全村人对这个事情的拥护程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毕竟搬到新址,去地里打理就得开农用三轮至少绕路十里地(5km作用),而且农村人一般故土难离,不太接受搬迁这么远的。莳弄庄稼、年节祭扫等等都要绕路。

但是后来我就明白为什么老家人如此支持搬迁了。

2009年,搬到新村才一年,我堂哥超生的二小子满月。奶奶给重孙缝完小棉袄就觉得“肚子疼”,其实后来才知道这是疼痛位置不明显的心肌梗塞。奶奶就这么去世了,在乔迁新居、喜添重孙的幸福中走了。回老家奔丧的时候是我第一次到新村,给我很大的震撼:

1,村子地面全部硬化,一改过去道路泥泞的样子。各家院落统一标准建造,非常整齐,而且工程负责单位、新村地图和周围配套的规划图就立在村口。村子前面有大广场,有健身器材,但主要负责晾晒粮食:)。

2,村子临近省道,交通便利,开车去市区路况好的话不到一小时。进村道路十字路口形成小商圈。购物、餐饮、美容美发等等基本需求一应俱全。据说当地商圈的商铺归集体所有,收的房租补贴村委会开支。几个一起搬迁的自然村聚集在一起,共用商圈和小学初中。孩子们上学(尤其是初中)不用再走十几里路了。

3,当时听说旁边在筹办养老院,就开在新建的卫生院旁边。方便鳏寡孤独老人和一些体弱多病需要长期照顾的老人。离医院近,就医也方便。但是考虑到村民觉得让老人住养老院是不孝,所以后来搞的似乎不怎么样。

4,几个新村全部保留了院落,各家院子都挺大,满足晾晒粮食和庭院种植的需求。

所以可见当时老家人这么拥护搬迁,主要是因为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煤矿买断了搬迁的一切开销,而且为农村人安排了更加便利的乡村生活圈。不仅没有大幅度改变农村生活方式,还自然起到了让传统农村居民逐步适应城镇生活方式的作用

但是现在这个合村并居政策呢?

1,平房和院子怎么补偿?补偿价格能不能让村民满意?

2,强行把习惯院落居住的农村人搬进楼房。那些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怎么办?粮食怎么晒?玉米怎么掰?农具和农用车往哪放?买工具间、车库是不是又要农民买单?

3,合村并居以后教育、医疗和交通的基础设施配套跟上了吗?商圈产生的红利农民能不能分享?

4,我们老家属于大平原,确实适合大型农业机器的集中使用,适合搞“农业工厂”。但就在一百来公里之外,同属一个地级市的几个县就是丘陵,有些地块并不适合大型农业机器。全省都一刀切的话,丘陵地区的村民就会麻烦很多,有没有配套的照顾?

5,上面拨款充足的话,吃拿卡要之后落到农民手里的还勉强够用。拨款不够呢?


以上这些问题每一个对我而言都是轻松的,因为从我父亲那一代就已经离开了农村。但这些问题解决不好,给政策影响下的每一个农民都是很不轻松的事情。轻则平添不少麻烦,重则负债。

我们想学美国那样用极少的农业人口产生巨大的农业产能,这种美好愿望无可厚非。但中国太大了,地形太复杂了,而且传统的力量过于强大。想让农民克服困难、摆脱旧思想,要么日拱一卒慢慢推进,要么真金白银、周到体贴。又想不花钱,又想任期内办出大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啊......




           

相关话题

  想求助大家,大学生21岁,农村女孩,待在家没有收入,很郁闷我该怎么办? 
  《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印发,其中有哪些需要关注的内容? 
  農村地方真的有,「咬過人的狗必須殺掉」的規矩嗎?有主狗咬人,也應用這規矩嗎? 
  为什么各地对山东的分数线如此之高? 
  如何看待山东冠县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一事? 
  如何看待山东「张志超案」13 年后再审宣判无罪? 
  为什么当今国家政府都是大力发展大城市一二线不发展农村? 
  河南省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练杂技? 
  为什么会批准山东的合村并居? 
  如何评价山东菏泽校长「让 11 岁儿子冒名顶替他人入公职,并从 11 岁就开始领工资」这件事情? 

前一个讨论
曾经哪个瞬间或者哪句话让你泪目?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个别年轻人对b站《后浪》的积极态度?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