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DF17和匕首导弹差距多大? 第1页

  

user avatar   micai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国的DF17高超音速导弹因为是最新式的武器装备,所以很多资料细节都处在保密状态。

但是根据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军事专家的分析来看,DF17高超音速导弹的最大飞行速度,约为中段8到10马赫,末端俯冲加速阶段可达18-20马赫。

射程方面,DF17的最大射程普遍被认为是在2000-2500公里左右,可以跃升至大气层外进行机动规避弹道躲避可能来袭的防空导弹攻击。

DF17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不规则的机动弹道,高速状态下的DF17弹头会以一种近似打水漂或者说反复过山车的弹道轨迹,在大气层外跃升、下降、再跃升、再下降。

并且根据外国军事专家推测,这个机动弹道的飞行过程应当是人工可控的。

也就是说,DF17的弹道可以通过人工干预随意变换,这就对被动跟踪拦截的防空导弹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DF17导弹性能强悍

俄罗斯军事专家卡西莫夫曾经发表文章做出过公开分析,这位退休前从事火箭动力与空气动力学的俄罗斯老专家认为,如果外界对于DF17高超音速导弹的猜测是真的,或者说绝大部分都是真的、八九不离十。

那么以人类现有的防空反导武器系统来说,很难拦截这样的大气层外飞行目标,而末端俯冲加速阶段的DF17弹头则因为速度过快同样难以拦截。

换言之,想要拦截这样的导弹,只有在导弹起飞的爬升阶段进行有效拦截,这一阶段的导弹还未爬升至足够高度、飞行速度也不够快,拦截可能性会增加很多。

▲DF17高超音速导弹

但是这对于美国来说恰恰是不可能做到的短板,中国是一个领土面积大国,DF17导弹完全可以选择在战略纵深的任何一处地点机动发射,美国完全没有能力将DF17导弹的爬升阶段纳入到自己的防空反导系统射程之内。

而俄罗斯的匕首导弹实际上就是将地对地弹道导弹截短了一截,采用空射的发射方式,其弹头实际上和之前的弹道导弹没有什么区别,“匕首”弹体上几乎找不到进气口,也就意味着这款导弹是靠火箭动力推进的。再者其发射点火前需要抛掉弹尾的整流罩,和典型的空射运载火箭/弹道导弹如出一辙。严格讲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高超音速武器。

所以匕首导弹又被我国军迷亲切的称之为“空射版伊斯坎德尔”。

以空射弹道导弹作为高超音速武器虽然概念老了点,但也算技术较为成熟的一种选择,不仅可以缩短形成战斗力的时间,还能节省大量经费。

更多军事、武器知识内容,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迷彩虎(micaihu666),一只爱吃肉的骨灰军迷、户外爱好者,二次元老虎。


user avatar   guo-de-gang-za-gang-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你自认算不上社科学者、作家,或者陈道明那样的艺术家,不用多想,看书没用。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认同这句话。但说到底,真正能让人类得到进步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个体。

我大学毕业后才渐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每年看的实体书,没仔细数,摞起来大概是身高两倍吧。

网文也看,比实体书少一些。

一开始喜欢读《1984》、《动物农场》、《美丽新世界》和《菊与刀》这些,很幼稚地认为,看这些书会让自己卓尔不群,“独立思考”。

包括王小波的书,黑格尔的大部头,史铁生的散文。

后来,小说占比越来越高,人文社科只占大约一成。最后发现自己钟爱的还是侦探小说,阿加莎的书只剩下《帷幕》,一直不忍心读。

统统没用。

借用阿婆书里一句话,这人就没什么品味,你看看他读的都是什么书,西部拓荒故事和侦探小说!

不可否认,看书增长了我的知识量,有效提高了我的写作文笔,让我体会了不一样的人生百态,聚会时更有谈资,思考了一些问题,得到一丢丢答案。

但我要告诉你,所谓的提高就这些,你接受吗?

我估计不会接受。

大部分人追求的提高,是那种看得见的生活质量提升,是社会地位带来的自信,是升职加薪,是生活美满。

这没什么不好意思说出来。每个人都有欲望,每个人都有压力,每个人都要生活。

这个题目下的大部分回答,开头阐述究竟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只要读了这些“好书”,就能实现自我升华。

这其实是个很难征明的论题。

就比如说,我确实认识一些家庭事业都很成功的大叔,客厅里、书房里一整面墙都是书,他们的成功得益于阅读吗?其实未必。

他们喜欢读书,是因为双亲都是有良好阅读习惯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成功,是因为高智商、勤奋、精力旺盛,加之父母督促,考上了名牌大学。

既然能较为轻松地在事业方面做出成绩,早早实现财务自由,从小被爸妈培养出阅读习惯的他们,选择在闲暇时间读许多许多的杂书。

所以,你看,爱读书说是成功的因,不如说是成功的果。

或者换种思路,我们反证这个问题。

假设读书真的能有效提高一个人。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商品化的社会,如果通过读书提升自我的方法真的被开发出来了,而且被证明切实有效,那么,它就一定可以转化为一种商机,一项可盈利的教育产业。

换句话说,市面上会出现大量的“成人读书班”。

多么大量呢?今天你能看到多少考研班、考证班、职业技能培训班,就该有多少“成人读书班”。

有吗?并没有。

倒是”5分钟带你读XXX“这种短视频火了。瞧瞧吧,就算是想读书的人,仰慕书中思想的人,最终的追求也是”不读书“。

30分钟带你读完《战争与和平》!

乖乖,配上苏联版电影的剪辑,质量真的高,好看。

其实30分钟视频对现代人来说也太长了,所以视频分上中下三部,一部10分钟。

哪怕是给美少女和精神小伙网上刷礼物这种社交需求,都被开发成了一年不知多少亿的直播产业。

再打个比方,有创业的打算,就该脚踏实地地考察项目,结识合伙人,筹集启动资金。闲下来了,看看名人传记,打打鸡血,只是个可有可无的放松项目。

还有那种,认为读书可以提高自身谈吐和综合素质,进而遇到伯乐的观点。

我只能说,我们活在现实世界里,要适当减少一些幻想,放低一点要求。

也许你真的会在一场晚宴中,跟同样喜欢读书的老板、上级所聊甚欢,伯牙子期。但现实中的绝大多数情况是,这顿饭过去,领导就把你忘了,该干啥干啥。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领导寻思这小伙子既然有时间看这么多闲书,怎么工作上就不能多加把劲?可见他事业上没太大野心。

而同事们的看法则刚好相反,觉得你这是削尖脑袋往上爬,是在花样拍马屁。

什么人都有,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现实世界里,我不秀阅读量,也不提自己喜欢看书。

作为一种爱好,绘画和摄影可以拿来给人看,唱歌和乐器可以请人听,舞蹈更是赏心悦目。

阅读呢?大多数情况下,只会让身边的人认为,你自命不凡,且喜好炫耀这点。

包括很多答案里的用词和腔调,恕我直言,从大众的视角看,不是特别让人舒服。

摄影需要购买昂贵的器材,绘画需要天赋,至于读书,大部分人看来,谁都可以读,谁读都一样。

他们也许没有阅读习惯,也许不能坚持阅读,但不妨碍就这么认为。

在这些人看来,之所以不读书,是因为必须忙活事业和学业,得照顾老人和小孩,要张罗无穷无尽的琐事。

而你,有时间看闲书,必然是牺牲了其中不止一项的时间,逃避了家庭和社会的部分责任。

这样的人,也好意思跑我跟前炫耀吗?

这不是对不对、该不该的问题,也不是社会风气的问题,更不是价值观扭曲、礼崩乐坏的前兆。

人性使然,人都倾向于认为,自己的价值观最正确,手头上的事最紧要。

我父母那辈,平时还是有时间和精力看书的。他们对喜欢读书、坚持读书的人也是发自心底地佩服、敬重。

但世界已经变了。

出于这个原因,现实中,我也极少看到有人抱团交流读书体验。

唯一一次意外,是个漂亮姑娘,她喜欢小说,身边自然而然地围拢了一群男生,争相对情节、人物和文笔发表看法。




  

相关话题

  “宙斯盾”系统有多厉害? 
  电锯算合法防身武器吗? 
  装甲部队在丛林/沙漠/山地等复杂地形的推进速度有多快? 
  如何看待在 2018 年 4 月 27 日晚 8 点左右中国华北各地出现的 UFO(不明飞行物)? 
  非管制的冷兵器威力最大的是什么? 
  洲际导弹的精度是怎么算出来的? 
  在美国,平民如何合法拥有自动武器? 
  鹰击83,飞鱼,鱼叉,Kh-35一类亚音速反舰导弹在当今时代还有用吗? 
  为什么俄国防部长呼吁美国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飞机是如何检测自身到被导弹锁定的?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歼20已经服役2年多,而同批的FC31现在一点消息也没有?
下一个讨论
你经历过的公司最牛逼的逼迫员工自己离职的套路是什么?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