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020 年,我该出国深造还是 Gap Year ? 第1页

  

user avatar   ning.mao.wi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今年情况很复杂,这种复杂,是过往任何国家,地区,个人都未遇到过的。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经验在今年都不适用,能做的,就是走一步看一步。

先说可行。从各国情况看,疫情爆发的周期,是可预估的,基本都在3个月左右。但爆发期结束,不意味一切恢复照常。以国内杭州为例,杭州2月18号开始复产复工,但直到今天5月25日,大学也只是部分返校复课。外国的情况也差不多,预计到六月中下旬,多数国家的爆发期都会结束,但这距离社会正常运转,学校正常授课,其实还有很远的距离。多数国家下半年的开学时间,都在九月十月,从现在的情况看,九成概率是赶不上,因为语言考试重启,签证中心重启,民航线路重启,都需要时间。总之在我看来,今年出国旅游,或许十月过后还行,但今年出国读书,不太现实,也不是太好选择。出国是全面的感受和学习,如果到了外国,却只能终日待在宿舍上网课,其实意义真的失去了大半。

再说Gap Year/间隔年。间隔年,是一种外来概念,也是一种建立在充裕经济基础上的概念。这个概念起源很早,大致在十七十八世纪,英国的贵族青年,就有大旅行(grand tour)这种人生标配。那时交通不便,很多贵族子弟在成年前,也未踏足过欧洲大陆,所以会在二十岁前后,拿出一年或数年的时间,去实地认知一次,从而拓宽眼界思路,铺垫更好的人生,这应该就是间隔年的原始雏型。

但大家要注意到,原始的间隔年其实就有两个特点;第一是门槛,简单说,基本是贵族子弟的专属,平常老百姓是没条件,没闲心,去认知欧洲大陆的。第二是内容,我本科毕业,中间务工一年,再上研究生,这算算间隔年?我觉得不算,这虽然间隔了一年,但这更应称为攒学费,或劳动实践,而不是间隔年。在我看来,间隔年除了时间的间隔,还要有内容的间隔,简单说就是,这一年你干的事情,应和前一年和后一年无关不同

我们常说,学习有两种途径,一种是school(课堂)学来的知识,一种是street(社会)学来的经验,二者相加,就是智慧。间隔年的本质,就是去学习社会,但学习社会有一个不二法门,就是同样时间里,你肯定在陌生环境学的多。举个例子,我今天在杭州大街转一圈,我就学不到什么,因为多数门店,街道的历史背景,经营方向,我都清楚;而如果去一个陌生城市,例如卡拉奇,或伊斯坦布尔,我就发现这街上从化妆品,到食品,到店铺经营方式,有大量事物是我未见过的,当我去了解时,我就收获了更多新的信息,更多新的知识。但今年是很特殊的情况,我们去远方增长知识的通路基本被阻断了,简单说,就是最最贴切的间隔年,我们其实已触碰不到。退而求其次的途径,就是了解国内。现在看,这也是当前唯一的选择。虽然在国内旅行,很难拓展很多意识深层的东西,但至少可以了解一些各地风俗,比如瑶族人的碑上都刻了什么,白族人的起源又是哪里,南诏大理的先王埋在何处,新闻常说的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究竟是哪些人士等。在当前情况下,这也是一种不错选择。当然,我们谈所有这些东西的前提,一定是具备物质基础。如果没有物质基础,先去构建物质基础。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美国高考状元赵雨思被曝行贿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大学? 
  世界各国主食是什么? 
  女生出国旅游被外国男生搭讪是什么感觉? 
  本科在国外读与国内的差别? 
  21岁日本留学,重考本科晚吗? 
  如何看待用诺贝尔、菲尔兹、图灵等奖项来衡量国内大学水平的行为? 
  同胞在国外名声好吗? 
  问国内二本有什么办法申请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为什么我对国内的人说加拿大其实不好没有人相信? 
  教育部发布 2020 年第 1 号留学预警,提醒留学人员谨慎选择赴澳或返澳学习,会产生什么影响? 

前一个讨论
如果说西方国家都在组团围攻敌视中国,中国为什么不可以团结东亚(如日韩,东南亚这些)国家们对抗他们?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政协委员建议「因疫情归国留学学生,可入学高职高专」?因疫情在国外就学的经历全部归零该怎么办?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