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男生真的很不能接受彩礼吗?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个男生,00后大一新生

我明确宣布:要彩礼的一律免谈

因为我的信条是:结婚是两个人的事情,而不是两个家庭的事情

彩礼绝对是女方家庭提出的要求,你见过为了结婚张口就来二十几万零花钱的女生吗?

女生也是人,《宪法》规定男女同工同酬,《婚姻法》没有有关彩礼的规定,法不禁止即自由。既然夫妻在法律和财政上平等,我没有理由偏袒她。况且我不能保证彩礼100%地用在妻子身上或为她服务,我当然不能做对我不利的事情

因为结婚是两个人的事情而不是两个家庭的事情,所以女方的家人由女方负责,他们对于我来说只是座上宾而已,我可以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但不要指望我把我的基本盘搭进去,女方家族的葬礼我可以撰写悼词,但保留不出席的权利。我也会让将来的妻子这样要求我

谈恋爱靠感性,结婚靠理性,黑白分明清清楚楚,要以立法的心理看待婚后的一切关系,容不得半点模糊


user avatar   jianlouq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女生,我也是北方人。

说实话,我不能接受彩礼,总有种被物化的感觉,结婚本就是两个人两厢情愿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我妈尤其不能接受所谓的彩礼。订婚时我老公拿来十万零一块钱(寓意万里挑一),外加你所谓的三金,是男方家主动给的,也是你口中所谓的规矩,我妈直接拿走其中的一块钱握在手中,对我老公说,我只要我闺女这一块,别的我不要。我老公说这是诚意,也是规矩,我妈说只要你对我闺女好就是最大的诚意,两人彼此尊重彼此爱对方就是规矩。我老公说,给的彩礼越多表示越看重女方,老妈拍案而起曰:“我闺女又不是个东西,买得贵就会用得珍惜?”

这画风有点奇怪呀亲娘,当时我的表情是这样婶的


婚房是老公买的,十八线小城市价格也不贵,我妈给了同样多的钱说是用于装修。房子毫无争议写的是我俩的名字。三金首饰婆婆给了一套,我妈给了一套。婆婆家之前给的所有财物,我妈一分没留,全都让我带走。

后来有了孩子,我妈家离得近,大多都是我妈看孩子,我和老公下班直接去蹭饭。北方的规矩是奶奶看大孙子,这是你嘴里的规矩。我妈说谁方便谁看,这也是我亲外孙,哪有什么应该不应该的。

结婚这么多年,和老公彼此尊重,也拌嘴吵架,但从未在金钱上有纠纷,从未因为双方父母起争执。公婆家在农村,会让老公给爸妈捎些新鲜蔬菜,逢年过节,我爸妈必买好烟好酒让我捎给公婆作为回礼。

我妈一直告诉我,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我妈说过日子过得是里子,不是面子;我妈还说自己想要什么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别说公婆家,连老公都别去要求。

活到现在,和老公谈不上大富大贵,但称得上岁月静好,事业上算有小成,经济上也算宽裕,我从小任性,但我听我妈的这些话,我认这些道理,活成我妈要求的那样物质独立、精神独立,但我知道我背后有坚强的支撑和后盾,让我信心满满乘风破浪。



user avatar   zou-yu-tong-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婚姻法律关系在全球各大法域中,都被划为民事关系——约定优先于法定,在法律框架内个人享有充分的处分权。

同工作为典型一法律人,秉持的法律思维是理性的、中性的:

在民法慈母般光辉的眼光里,没有性别、身份之分,更多是一个个拥有自主处分权利的自然人。


所以,在此思维之下,答案就可迎刃而解:

能否接受彩礼,甚至是较大额度的彩礼,每对准夫妻都会有相同或者不同答案。

只要ta们自己双方觉得可以,那便是妥当的,那便是合理的。

这是一个的自由权利处分行为,

别人无从置喙。、


然而,这个问题之下,却会发现有这样的群体:

只要有人表示难以接受彩礼,在没有一句粗鲁性语言的前提下,

却得受到ta们的无端侮辱,言语攻击,

甚至还被这些群体威胁要采取违法的人肉行为。

这显然是对自由意志的践踏。

最后此处,请允许同工抛下法律人面纱,用直白的语言说一句:

别人的个人选择,

这和你们旁人有一分钱关系啊?


user avatar   Padmasambhav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那也有彩礼,和你家的“等额返还”不同,我们这是“等额追加”。即男方掏N万,女方要再掏出比彩礼少一块钱的等额陪嫁。

女方如果还想多陪,就只能陪“看起来轻实际很重”的实物 ——钥匙(车或者房)。所以我们这恶俗的婚礼上,如果女方有陪钥匙,司仪总会明知故问女方,怎么少一块?然后老丈人故作为难的说:给!这把钥匙值一块。


等额或者超额追加彰显女方是嫁女儿不是卖女儿,未来女儿不能受一点委屈。现金少一块钱意味着女方让男方一头,若是女儿未来任性,婆家也多多包涵。

所以我们这边的风俗里,双方父母见面谈彩礼,都是男方提彩礼。如果男方给多了,女方会用“日子要细水长流”来杀价。

如果男方给出了超过自身合理资产的百万天价,女方反而会觉得男方不厚道人品是不是有问题。

你们那种让男方掏钱给女方做私房钱,那叫转账。我们这才是真.双方父母给启动资金。即使吵架,也是吵钱给多了。

说我们那的风俗,不是让你们去学这个。而是想告诉你,每个地方的风俗确实不同。

你们的风俗是风俗,他们的风俗也是。

你的青春是青春,他的青春也是。

你们家想看看诚意,他们家也要看。

为啥必须你们家想咋样就咋样?

结婚是互相迁就,有矛盾了儿女自己要撮合。双方父母闹妖寸土不让,儿女还各自站队不齐心协力,这婚就是结了又能好?



======

干嘛总用自己的见识,来质疑别人说话的真实性。

“给闺女攒嫁妆”不是很传统的说法么?评论里很多人都说他们那儿都有这个风俗。比如湖北,浙江,山西,福建的某些地区。而且这个风俗不只是彩礼嫁妆,它还有一个完整因果系统。

想着占便宜的人一身油腻味儿,连老丈人门就进不去。

男方门当户对、家世清白、为人正派、收入稳定是最起码的要求,【本地人】也是重要的考核指标,意味着有同样的婚配价值观。

不满足大部分“靠谱”条件的人,老丈人是不会掏陪嫁的。女生强行嫁过去,也会被人瞧不起。所以,在别处你只会因为彩礼为难,而在我们这儿,除了彩礼其他十几条处处都难。

同时,老丈人钱给够面子给足,不是让人白白占便宜的,而是给女儿争地位。婚后,女儿是不能受半点委屈的,爷们挣钱养家,媳妇管钱管家。有这风俗的地方,妻管严不仅是常态,还是好男人的评价标准。我是武汉人,武汉妹子泼赖,全来自于娘家给的底气。

女儿说是嫁出去,可娘家婆家是一般平的。老丈人使唤女婿跟亲儿子是一样。逢年过节男方做除夕,女方就得做初一。若是住得太远的,隔年换着探亲。有了孩子,姓什么倒不是多重要,可孙子两边老人都要带,一样亲。公婆别想霸占孙子,他们也没立场霸占。养老送终之类的事儿,双方都得担着;大病小病两边都得掏钱。不能厚此薄彼。

所以,很多鸡贼男,以为可以捡一个老婆还白赚一笔钱,那你就真是想多了。实际上你家只是不用彩礼,但是该有的家底一分不能少,而且不仅是娶了个管家婆,还多了对新爹妈。至于钱……你每个月的工资能被老婆赏一千零花钱,都是哥们中的富豪了。

========

最后题主现身…


user avatar   LittleBallOfFu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家有三个男性,男朋友、准公公和我爸。万万没想到的是,最不能接受彩礼的一个,居然是我爸……

我都怀疑某乎监听了我的手机。上午刚被我爸狠狠修理了一顿,想看个段子放松一下,就看到了这个题……

事情是这样的,近来在谈婚论嫁。我问男友给不给彩礼,他说要给,他爸报了个数字并备好了钱,我同意了这个数字。我跟我妈提了一嘴,结果这事让我爸知道了……

我爸:(怒)你跟人家要彩礼了?你跟人家要彩礼干什么?

我:(心虚)那个…为什么不能要?我看网上所有人都说要…

我爸:网友要你就要?我让你不要你怎么不听呢?网友才是你亲爹?

我:…这不是传统风俗吗?

我爸:什么风俗,封建社会买妾的风俗?新中国成立多少年了,现在男女平等,平嫁平娶,只要婚后你不低人一等,就不能跟人要钱。不要就不落人口实、拿人手短,这样婚后你有一丝一毫委屈都不用忍。

我:你们可以给等额嫁妆啊,小家庭起始费用,就当我们借结婚啃一次老…

我爸:你俩也没生活无依、流落街头吧?我们供你俩读了书、各自买了婚房,还想啃??啃到骨头不嫌腥?

我:…我想要个保障?

我爸:(冷笑)你有手有脚有学历,而且你爹我还没死呢,你没钱了找我要也别去给我丢人现眼。

我:…其实吧,我也不是想要钱,就是想要男方家一个态度……

我爸:你都跟人处了两年了,你还看不出来人家对你什么态度,你瞎还是你傻?两年都没搞清楚的态度,XX万就搞清楚了,你的两年还不如XX万值钱?

我:也不能这么说吧,我就想让他们看重我。

我爸:你不是物品,不应该让别人觉得因为花钱了所以看重;你是人,你要让他们发自内心尊重你。

我:不是说不付出成本就得到的不会珍惜吗?

我爸:拿钱就能买到的才不会珍惜!照你那个说法,我们男人最珍惜的是夜场公主?

我:你说话也太难听了吧。人家都要,我不要,会不会显得我比较廉价,很没面子?我就要人一个态度…

我爸:(炸毛)我闺女嫁个人还跟人要钱,会显得我比较廉价,我很没面子!什么狗X态度!我还有态度呢,我还要面子呢!老子的态度就是不许要!!

我:好好好不要不要,你消消气…

我爸:你之前不这样的!以后少上X乎!学坏了都!气死我了!


我一脸懵逼。

不过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一向擅长辩论的我竟然被怼的毫无还手之力…

另外中文真是博大精深……想要的时候说辞是为了态度和面子,不想要的时候也是。真是流水的诉求,万能的态度和面子…

其实…

我有点想试试电话打回去跟我爸说,我就是想要钱,看看他要怎么怼我(⁎⁍̴̛ᴗ⁍̴̛⁎)

但我有点怂、不敢作死……


防杠说明:

以上只是我爸的一家之言,我听他的不代表您也要听。每桩婚事的情况不同,只是希望每场“婚前博弈”都能让双方家庭发自内心满意,能让新人充满祝福迈入婚姻。



PS:看评论发现多家书店惨遭毒手,皆因愤怒的群众没有找到我爹写的书……(´・Д・)」

为了平息各位怒火,发几个之前写我爹的回答给大家看看,瓜子或者厕纸你们准备好了吗?




user avatar   cool-55-83-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恰恰相反,我非常百分百真诚不带有一点虚伪的接受彩礼。

我不仅接受彩礼,我还希望能多提高点彩礼,女方最好把彩礼数额提高到至少一百万打底,男方给不起就是不够爱她。

我还希望女方不仅能要彩礼,如果生孩子了,还必须要求孩子随女方姓,如果不随女方姓也是不够爱她。

我还希望女方必须要求男方婚后工资全部上交,并且必须要求男方一定要做家务,过年也必须去女方家过年。男方如果做不到也是不够爱她。

我还希望女方必须要求男方在“妈妈和老婆同时掉进水里了你选择救谁”的这个问题里斩钉截铁的回答选择救老婆。

我还希望女方必须要求如果女方婚后出轨,男方在女方出轨后一定要原谅女方,如果在发现孩子不是自己的后,男方也一定要接受并且供养孩子,最好之后是男方随孩子姓。

我希望全国女性都能按照我上面这些话来要求未来的另一半。

没别的,我就是想看看全中国到底是有多少龟中之男,我就想看看到底能龟到什么程度。

反正这问题下面这么多回答都觉得彩礼是可以接受,可以谈的。

还有很大的龟化空间嘛。


user avatar   bei-lu-che-z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要看男生接受不接受,要看彩礼给男生带来了什么。

一旦男生出了彩礼,可能会遇到什么情况呢?

你可能要说,这是个例,就算遇到了,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啊!

嗯……想法很好,不过众所周知,

这里是____,法律保护的是____。




所以,不仅仅是给彩礼,男生上交工资卡、房产证加她名字的话,又有可能遇到什么情况呢?


所以,各位“暖男”“好丈夫”“负责任的好男人们”,不给彩礼、不上交工资卡、房产证不加她名字,行不行?

小仙女说:不行!一样都不能少!


user avatar   void-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他人的无私成就自己的自私,这是一种无法用人类的语言准确描述的罪恶



user avatar   zhuang-yao-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不是。

但是彩礼的定价权,不能女方单方面说了算。

以下几种,我认为没什么问题的,2-3万以内男方独资0嫁妆,不返的。5万以内男方独资0嫁妆,全返或者50%以上返的。10万以内各自出能力范围内的彩礼嫁妆的。20万以内买断女方(视具体条件可以修正),老死不相往来的,但是这个可操作性相当低,容易反悔。再往上就是各路神仙各显神通,比如男几套房+百万,女也几套房+百万。


你想要什么,你得付出点什么。

一张嘴就是生孩子警告,我爸妈养我不容易,安全感,我要的就是个态度,等等,理由,我反正不接受。


user avatar   yuan-fang-qing-m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近网上不是关于彩礼和嫁妆的争论很激烈吗,我就想研究一下古代的婚嫁费用应该多少才合适,想给现代人提供一个维度作为参考。

巧了哎,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一本好书,叫《伦理与生活:清代的婚姻关系》,是20年前郭松义老先生所著,里面有很多关于清朝的文献资料,我想要的史料基本一本书里全有了,而且数据非常详尽。

清朝人娶老婆花费多少,嫁女儿花费多少,甚至买小妾花费多少,历史记载一应俱全。

史料记载中的单位全部是白银和铜钱,所以要看懂史料,首先需要有一个换算关系,也就是古代的一两银子值现在的多少钱。

一两银子值多少钱

在《中国通史》中记载了一个具体的例子,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河南唐河县的吕魁元给当地郑天禄家做长工,工钱为一年2500文。

而乾隆年间,史料记载1000文铜钱可以换1两银子。

也就是说,乾隆年间一个农民给地主卖苦力当长工,包吃包住,每年赚2.5两银子。

光绪六年,1880年,美国驻清国领事馆曾对清朝人工资进行过调查,并形成了一份报告。

报告中称,清朝农业短工在比较好的收获季节,每月工资为1.5美元(每年只能工作2~3个月)。

长工,包吃包住那种,每年收入为3~4美元。

拥有土地的普通自耕农,以拥有2.5英亩(15亩)土地的家庭为例,年收入为25美元。

而根据1880年的汇率,1两银子可以换得1.12美元。

而根据一些零散史料,江浙一代的长工,年收入在6~8两左右,北方长工年收入在4~6两左右。

而在京官李慈铭的记载中,他家的男仆,年工资在10两左右。

然后需要把银价换算成现代人容易理解的人民币。

很多人拿现代银价去换算,或者拿大米物资价格去换算,我觉得这都是不靠谱的。

货币的价值来源于贫富差距,而不是能换多少斤米。

大饥荒的时候,曾经发生过80斤小米就买来一个妾的记载,按现代和平年代的小米价格那就是几百元人民币买一个妾。

今天你去找个穷苦人家的姑娘说几百块人民币买她做妾,你看看她会不会直接打爆你的狗头。

饥荒年份最饿的时候,80斤小米是可以救好几条人命的,别说和现代比,就是和古代太平年间比,那价值也是没法比的。

所以,我需要按社会平均工资去换算白银价值。

从史料出我们可以看出,清朝的长工,年薪有2.5两的,有3~4两的,有4~6两的,有6~8两的,各种记载不一而足。

平均下来,我认为清朝卖苦力的农民工,平均年薪应该在5~6两左右。

对应到现代工地卖苦力的普通农民工,认定个年收入5~6万不过分吧。

我大概把1两银子认定为1万块钱,或者1万多一点,这样应该比较简单好理解。

你如今一年赚5万,放在古代社会地位差不多就和一年赚5两的长工差不多,这么换算应该不过分吧。

好,当我们拥有现代和古代银价的换算关系后,就可以开始研究清朝的婚嫁史料了。

清朝人的婚嫁花费

先看看清朝人娶老婆花多少钱,也就是给多少聘礼。

聘礼的费用极高,少则几十两,多则几百两,有的甚至达几千两。

换算到现代,就是娶老婆给的礼钱,要几十万,几百万,乃至于几千万。

具体到小康之家,礼钱的价格大概在20~30万元左右。

好像,和现在有点像。

我知道一谈到彩礼很多人就很激动。

男的先别激动,女的也先别激动。

因为我们要接着看嫁妆。

清朝人的彩礼我很容易理解,但嫁妆我就很难理解了。

通常意义上,我们认为古代夫为妻纲,女性完全属于男性,妻子是丈夫的财产之一,所以应该彩礼很多,嫁妆很少。

但,史料上并不是这样的。

不仅如此,买妾的价格也让我震惊,因为买妾的价格明显低于娶妻,而相对于妻来说,妾更加接近于私产。

妾的价格放后面谈,我们先看看第一个难以理解的,就是嫁妆的费用。

嫁妆的费用极高,也需要少则几十两,多则几百两,有的甚至达几千两。

换算到现代,就是嫁女要给的嫁妆,需要几十万,几百万,乃至于几千万。

基本上来说,上户嫁女,要配备数百万到数千万的嫁妆。

下户嫁女,需要配备百余万的嫁妆。

前面那张说男方彩礼的图上也说了,女方陪嫁所费相等,或至加倍。

也就是说,男方出100两彩礼给女方,女方会陪嫁100两,甚至200两。

这个我完全无法理解。

因为古代和现代不同,古代男性权力极高,女方嫁过去之后就完全是男方家的人了。

生是夫家人,死的夫家鬼,男方对女方拥有完全的所有权,甚至有丈夫缺钱时卖老婆换钱的案例。

在这种制度下,按正常人的思维,彩礼必须要大于嫁妆,还要明显大过一截,不然养女儿是血亏的,养儿子才是赚。

怎么会有“女方陪嫁所费相等,或至加倍”这样的话出现在史料中。

虽然我不是清朝人,但我从经济学的角度简单分析一下,这也说不通。

但这样的话,确实就出现在了史料之中。

郭老先生的这本书,对嫁妆的史料描述就这么十几条,也没有解释原因。

但我从其他地方找到了端倪。

清朝总共276年,而现代中国人重婚嫁之风从2010年才开始,至今不过十余年。

史料上区区一笔乾隆年间,那要比中国改革开放的总时间还要长,因为乾隆登基后执政了62年。。。

所以,史料上的彩礼和嫁妆,很可能只代表了历史中一瞬间的数据,而在实际的清朝中,彩礼和嫁妆的数量应该是在不断波动,不断博弈的。

刚才列举的那些看起来非常惊人的嫁妆数量,我也从经济学分析了,这样算养女儿血亏血亏啊。

实际上就是血亏,重嫁之风下养女儿被认为是“赔钱货”,没人愿意养女儿。

浙江温州一带有嫁女“破娘家”的说法,也有很多地方县志出现过“嫁女多至罄产”的记载。

当然,虽然嫁女苦,但男方的彩礼也不少,所以娶媳妇也苦。

但在古代女方完全归属于男方,没有自由权利的情况下,甚至被视为男方私人财产,想卖就卖的前提下,嫁妆哪怕和彩礼持平,也是男方爆赚啊。

没错,所以在厚嫁之风出现后,多地出现溺女婴现象。

养女儿太亏了,所以就不养了,生出来就溺婴,只要男的。

很多人家,因为给闺女置办嫁妆会导致破产,所以要溺女婴。

即便是中人之家,也承受不起嫁妆的费用,无奈之下,自生而自杀之。

民间甚至出现了“女儿亲,不是亲,全副嫁妆还嫌轻”的歌谣。

把女儿养这么大,嫁过去就是夫家人了,以后要给公婆养老,和自己半点关系都没有,就这居然还要大破家财去给女儿置办嫁妆,而且女儿还嫌嫁妆轻,各种不满意。

这样的女儿,要来干嘛。

大多数人肯定会这么想。

嫁妆贵到民间开始大规模溺女婴这件事,我从经济学角度可以理解为什么民间要溺女婴。

但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嫁妆会贵到大多数人家都承受不起的地步?

夫为妻纲的大背景下,嫁妆凭什么会这么贵?

我在史料中又发现了一处细节,清朝的嫁妆并不是一直这么贵的。

在河南内乡县的史料中曾明确记载,开始的时候是女方父母苛索聘礼,接着才是男家转谈妆奁厚薄

史料中简短的“接着”两个字,放在历史长河中可能就是几十年之久。

最初的时候,女方苛索聘礼的程度,已经到了“较聘财,几于鬻女”,也就是要彩礼要到了接近卖女儿的地步。

养女济贫,以女易地,女儿到了婚嫁年龄父母就可以依靠彩礼发财,这都是史料中出现过的事实。

还有其他的史料中,称如果女婿家给的礼物简薄,则女方父母会“掷碎器皿,辱骂媒氏”。

在当时,这叫“抬头嫁女”,谁家有女儿谁就可以昂着头。

同时,也叫“低头娶妇”,谁家娶媳妇谁就要低着头。

悄悄插一句,历史真的在不断的轮回,现代的普通人真没比古人强哪去。

很显然,在可以“抬头嫁女”的背景下,是不可能有溺女婴现象的。

在男尊女卑的大背景下,我甚至认为抬头嫁女才应该是正常现象。

出嫁的时候不抬头,难道婚后完全属于丈夫私产了才抬头吗?

但很明显,在抬头嫁女之风过一段时间之后,清朝出现了“厚嫁之风”,嫁妆贵到民间甚至不惜溺毙女婴。

男尊女卑大背景下,厚嫁之风是明显不正常的。

能在男尊女卑大背景下出现这种厚嫁之风,只能说明当时的婚嫁市场失衡了,女多于男,否则绝不可能厚嫁。

平心而论,能抬头嫁女,能苛索聘礼,谁会自愿厚嫁?

如果民间所有人都在大面积的厚嫁,那一定是男女比例出现了问题,男性数量少了。

溺男婴倒不至于,因为古代男孩长大一点就可以给家里赚钱,我猜测可能是穷养男孩,不给吃好的,生病不愿花重金治疗,长大一点就让男孩从事危险性工作拿命换钱等,因此降低了进入婚嫁市场的男孩数量。

女方苛索聘礼过了几十年后,女多于男,然后男方就开始谈妆奁厚薄。

随后,男多于女,然后女方又开始苛索聘礼。

我估摸着,大概应该就是这么个流程,总体是动态平衡,男女数量只要失衡,民间就用彩礼和嫁妆的数量去自发调节。

动态平衡点应该是彩礼高于嫁妆,我估摸应该高一倍左右,因为女性属于男性私产这一大背景在清朝始终没有变。

但在实际中,嫁妆的数量达到过和彩礼持平的情况,极端时候甚至于翻倍,导致娶妻可以大赚特赚。

而反推到现代,我觉得也是一样,只不过彩礼嫁妆的动态平衡点会随着女性权力的大幅提升而提升。

女性权力越高,这个长期平衡点就会越高,但具体到不同的年代,会随着男女比例的变化而产生巨大的波动。

现代社会女性的权力较古代有了巨幅的提升,但彩礼和嫁妆的动态平衡点反而创了新低,很多男性觉得自己比古代男性承受的彩礼责任还重,却没有古代男性的权力。

实际上,这都是给计划生育和重男轻女传统遭遇时诞生的夸张男女比例还债而已。

如此夸张的男女比例,男性远多于女性,这种情况有清一代都从未出现过,自然会严重压制彩礼嫁妆的动态平衡点。

清朝时女性比例略多一点,都能出现到嫁妆丰厚到娘家受不了,乃至于普遍溺女婴的地步。

而80年代计划生育时大量人选择堕女胎,固然和当时民间对男孩有强烈需求有关,但也不能说和当时轻到几乎没有的彩礼无关。

如果彩礼轻到不要钱,自己家还必须要一个男孩,同时政策要求计划生育,那很多家庭自然会选择堕女胎。

现在,给当时还债而已。

但也不用慌,彩礼嫁妆可以自发调整男女比例,这一点是有清朝历史可以证明的。

苛索聘礼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只需要1代人,最多2代人,就会反转颠倒,到时候民间会开始谈妆奁厚薄。

清朝的历史事实证明,当大部分人都觉得生男孩划算的时候,你一定要坚持生女孩,因为很快就会“苛索聘礼”。

而当大部分人都觉得生女孩划算的时候,你一定要生男孩,因为很快就会开始谈“妆奁厚薄”。

无非,就是一个又一个的轮回而已。

大部分人都是随波逐流的,只看得到目前的情况,但极少部分人可以从历史中看到未来。

买妾的耗费

刚才说,现代社会的男性远多于女性,这种情况有清一代从未出现过。

很多人可能会杠,说古代大量的男人买小妾,中下层肯定是男多女少,比现代社会男女比例失衡多了。

所以今天我还要给大家科普一个知识点,颠覆大家的刻板印象。

古代确实有妾制度,但是纳妾的人少之又少,少到数量让你震惊,因此妾制度根本没有动摇清朝民间适婚的男女比例。

能纳妾的,全部都是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身份极高,财物极多,一般人是不会纳妾的。

而民间的女儿,除非万不得已,否则没人会把女儿卖掉当妾室,所以卖身当妾的人也少之又少。

那些在中国史书上都有头有脸的超级人物,比如说郑成功啊,靖海侯啊,礼部尚书啊,巡抚和总督啊。

一个人,也就几个妾而已,超过10个的非常罕见。

清朝下层宗室10465人,平均妻妾数1.59人,扣掉1个妻,只有0.59个妾,从平均值来看也至少半数宗室一辈子都没有妾。

在《明清海宁查陈良家族人口的研究》一文中,有人对海宁超级望族查家和陈家的族谱进行过研究。

陈家从公元1372到1910年,在总共540余年间,全族共娶妻5338人,共纳妾364人。

查家从公元1430年到1908年,在总共480年间,全族共娶妻5451人,共纳妾186人。

能记录500余年族谱的望族,全族娶妻5000余人,只纳妾100~300人,那连族谱都没有的穷人呢,那些小宗族呢?

陈家和查家都很少纳妾,那些小家族哪来的本事纳妾。

因此,清朝的纳妾率,实际上极低,低的远超现代人想象。

你觉得清朝人均纳妾,自己回到古代就妻妾满堂,那多半是因为你看的是宫廷剧吧。

我觉得你回去当个佃农还差不多。

有人说,超级贵族们买了很多婢女,有占有婢女当隐形妾的潜规则。

确实有这样的现象,但首先能买得起很多婢女的超级贵族很少,极少极少,个个都是上史书的人物。

而且即便出现“收用”婢女后却没有给她妾名位的事情,那也不会占用民间男女的婚配名额,因为没有妾的名分,婢女是呆不住的,到一定年龄就会被后宅联手撵出,扔到外面进行婚配。

这婢女被“收用”了,已经不是处子,这样的女人也有人要?

不是说古代三从四德,贞洁比命还珍贵吗?

这些都是刻板印象,全是虚假信息。

古代确实有贞洁烈女,甚至还有不少贞节牌坊证明,官方也鼓励。

但你要想一想,清代那么多女人,贞节牌坊才几个?被官方认定的贞洁烈女才几个?

其他的女人,为什么没有贞节牌坊?

事实上,寡妇再嫁在民间极为普遍,非处女不娶的清朝男人并不多。

有女人娶就不错的穷家庭并不少,并不是人人都能拿出几十两上百两娶妻的,尤其是那些有好几个男孩的家庭。

只有名门望族,达官贵人,才会极度重视本族女子以及妻子的贞洁。

中下层百姓,其实就那样,很现实。

湖南《两湘续修陈氏族谱》中所记录的数据,表明像陈氏这种能修族谱的大族,族内寡妇的再嫁率也高达66%,相当夸张。

那种终生守寡的风气,只在超级望族里面会出现,中小宗族玩不起这个。

而且很多民间小族,根本不在乎自己宗族的名声,也不希望自家男子娶的媳妇守寡。

尤其是那种没有生儿子的寡妇,想守寡都是很难的。

不是自己愿不愿意,而是丈夫的亲族根本就不同意你守寡。

把这个寡妇嫁掉,丈夫的亲族才能瓜分丈夫留下的遗产。

既然如此,怎么可能让这个寡妇长期守寡。

在古代,这叫吞孤噬寡,俗称吃绝户。

可以颠覆你刻板认知的知识还有很多,比如说妾的价格。

刚才说,能纳妾的人相当少,那是不是因为妾的价格非常贵?

相对于妻,妾是更纯粹的物化女性,纯粹把女人当私人财产来看了。

大多数妾的价格并不贵,在20~30两左右。

最便宜的妾价格,是34岁的韩氏,价格仅6两,买主是水师营守备何朝臣。

也有售价仅8两的张大妞,和人通奸被丈夫休卖,买主刘某因为妻子亡故,儿子没人照应所以才买了她。

当然了,贵的也有。

内务府总管大臣继禄,花8000两银子纳妓女花宝琴为妾,折合人民币8000万到1亿之间。

这个总管大臣还纳了个翠云,花费3000两。

真特么有钱。

你们通常在电视剧上看到的男主,自己幻想天天穿越回古代附体的,应该就是继禄这种总管大臣吧,肯定不是清朝的长工。

当然,正常情况下的妾没有那么贵,某侍郎纳了一名号称绝色的妾,花费不过300两。

广东那边有专门从民间穷人家甄选少女,经培养后卖出专门做妾的,售价一般也就100~200两之间,极品200~500两。

越年轻越贵,越漂亮越贵,越有名气越贵,清朝妾的身价一般都是这样来确定的。

即便如此,这妾的价格还是很低。

大部分妾的卖身价,也就几两,几十两。

200两可以买到年少貌美的黄氏,300两可以买到“绝色”。

前面贴的娶妻价格,都是几十两,几百两,乃至于几千两。

为什么买妾的价格比娶妻的彩礼还要低?

这不科学啊。

因为有嫁妆的存在。

彩礼并不是有去无回的,很多时候嫁妆可以弥补大半,甚至全部返还。

如果嫁妆和彩礼等同,那就等于娶妻为零成本,甚至如果考虑到丈夫有权发卖妻子的话,那娶妻属于绝对的净赚。

但妾,却是只出不进,妾的娘家没有嫁妆,只负责收钱,买妾的费用属于净支出。

一个长工辛苦一年薪水才3两银子,好一点的4~5两。

扣掉自己吃喝,扣掉家里大大小小各色人等的吃喝,能攒多少银子?

能攒1两就不得了了。

动不动几十两的纳妾费用,他们要攒几十年,确实承担不起,娶妻只是账面彩礼贵,但实际支出并不高。

大部分人纳妾,纯粹是为了延续血脉,否则都不会选择如此奢侈的纳妾行为。

清朝人均寿命就35岁,男的就10~20年的工作时间,女的年轻貌美可生育的时间也就10~15年。

不要觉得现代很多人可以买得起200多万的房子就觉得你有本事纳价值200多两的妾。

现代社会能拿出200万现金的人根本没几个,大部分都是贷款,而且买房属于投资,属于添置祖业,纳妾属于纯粹的消耗品,10年基本折旧为零。

全款买200~300万豪车的人,买一辆的难度差不多等于古代纳一个美妾,这样做对比才合理。

那些天天幻想着回到古代就可以纳美妾的男人们,你们有这个实力吗?

如果你今天没有全款买7辆法拉利摆地库炫耀的实力,回到古代就不可能买7个美妾来服侍你。

而如果你今天有全款买7辆法拉利摆地库炫耀的实力,你压根就不会羡慕古代的妾制度,因为你会在现代更方便,资源更丰富。

所以就不要做白日大梦了,因为娶老婆困难天天羡慕古代妻妾制度的现代男人,回到古代基本就是当佃户的命。

那些几两到几十两的妾,虽然便宜,但要么年龄大,要么不好看,恐怕和普通人心目中的“妾”颇有差距,这帮人都觉得妾应该全部貌美如花,纳妾就是纳美女。

你也不想想,美女才几个,大部分妻不美,妾也不美。

但丑妾,也是妾。

这样的人会被买做妾,那是因为有人真的是为了生儿子才买的,并不在意妾的年龄大小和美丑。

清朝虽然男尊女卑,但绝大多数人娶老婆之后是和老婆安度余生的,有能力纳妾的人极少。

对妾的需求,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绝不是男性个个都疯狂纳妾。

相反,纳妾的男性是绝对的凤毛麟角,极度稀少。

而妾的供给,也很少。

清朝正妻的地位很高,远远高于妾。

妾是买来的物品,妻是买物品和管理物品的主人,两者简直就是天地之差,正妻不同意小妾根本进不了门。

哪怕是大户人家,大宅门,钱不是问题的情况下,丈夫就算想纳妾,如果正妻不同意,也最多把小妾养在外面的小宅子里,俗称外室,根本进不了家门。

这完全凌驾于小妾之上的地位和底气,是正妻的嫁妆带来的,是正妻娘家的势力带来的。

因此,清朝没有任何人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卖做妾,除非真的走投无路了。

即便是贫户,下户,父母也不愿把女儿卖做妾,宁可贴上嫁妆让女儿嫁人当正妻,除非自己真的到了家破人亡的生死关头。

因为供需两不旺,所以才导致清朝妾真实数量比例远低于普通现代人想象的情况。

清朝虽然重男轻女,但并不代表父母不爱女儿。

相反,绝大多数清朝父母,非常疼爱女儿,婚嫁市场女多男少的时候,不少清朝父母宁可厚嫁到家庭破产,也不愿意把女儿卖做妾或找一个不要嫁妆的家庭草草嫁人。

不仅如此,清朝父母还在在择婿方面标准极严格。

挑女婿左挑右挑,以至于延误女儿最佳婚嫁年龄的情况,不是现代专属,清朝早就有了。

绝大部分清朝女子出嫁于15~19岁,但不代表人人如此。

统计了17174名清朝女子的大数据表明,清朝有30岁才初婚的女子,甚至有41岁初婚的女子。

拖到41岁才嫁人,这事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清朝人早就干过。

挑不到合适女婿就宁死不嫁女儿,一直等到女儿41岁,清朝的这位父母在当时得顶多大的压力。。。

男的也别急,虽然清朝大多数男性都是16~20岁结婚,但30岁以后结婚的也比比皆是,甚至在676人的样本中就出现了2个到了59岁才初婚的清朝男子。

清朝人均寿命才35岁,能拖到59岁才初婚的男人,真的是太厉害了。

看来看去,清朝虽然非常贫穷,科技也落后,男尊女卑的文化大背景现在也不复存在,但在婚嫁方面和现代真的好像好像。

本文里的很多历史数据,相信对你具备很大的价值。

地球上,真的没有新鲜事。

男女话题我不碰,只列历史数据。

你,从中领悟到了什么吗?

作者:远方青木(ID:YFqingmu)

原文:清朝人娶老婆花多少钱,嫁女儿花多少钱,买小妾又花多少钱?




                          

相关话题

  女朋友二婚带个女儿,女儿7岁,结婚要我全款买房,大概50万左右,彩礼13万,大家觉得怎么样? 
  为他退婚值得吗? 
  如果缘分来了,你愿意跟白人结婚吗? 
  建议多少岁结婚比较合适? 
  婚姻因为彩礼谈崩了怎么办? 
  即将到婚期了,双方父母应为彩礼与嫁妆闹得不愉快,女方觉得男方轻视她。有什么办法合理的解决这个问题? 
  二婚女嫁头婚男彩礼钱不给,改成买房?朋友就问我,站在男人的角度来看,怎么回答? 
  为什么一些男性结婚的时候不想花父母的钱? 
  为什么女性会支持娘家要高额彩礼,最终彩礼也不是女人自己的而是娘家的啊? 
  干得好真的不如嫁得好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法国总统马克龙将发起一场全球范围内的废除死刑运动?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一00后男生反对彩礼的回答评论超过12万?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