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日本从珍珠港之后就开始使用神风,太平洋战争结局会改变么? 第1页

  

user avatar   yi-yid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黑神风过头了,实际上都是说烂了的东西,只不过知乎上军版滞后其他地方很久,加上人云亦云罢了。

神风在后期取得的战果大于普通攻击毋庸置疑,而其“大于普通攻击”绝对不是“大一些”,而是大得多。这个事不是准确与否的问题(知乎另一个问题,谈到神风准确性)——神风,简直就是,太准了,什么稳定航速水平轰炸啊,什么俯冲攻击精确投放啊,什么角度固定单一鱼雷攻击啊,都是浮云。神风一不需要稳定航速,而不需要稳定航线,三不需要固定轨道,不需要投弹时机,认准了冲就行,一切攻击限制统统无视,结局就是极其准确。

45年太平洋舰队对舰队防空的回顾里给的数字是这样的:

百分之三十一的神风尝试取得了命中。除去45年7月这个数字过低的数据,最高的是45年2月,百分之四十七的命中,几乎两发一中。

而近失命中呢,另外有百分之十六。同样除去45年最后几个月,最高的是45年1月,百分之二十三的神风造成了伤害。

综合起来起来看,百分之四十七的神风尝试将会对敌舰造成损伤。

这个数字百分百不准确,首先很难确定哪些飞机常识了神风,哪些纯粹是失控。其次,45年的报告是没有对照日方数据的。但是百分之四十七这个数字本身的数量级足以说明问题了。无论是德空还是意大利皇家空军,IJNAF/IJAAF本身的普通攻击,百分之四十七是天文数字级别的成功率。需要强调的是,神风本质是航弹,“打不沉”主力舰。但是这击伤数太震惊了。只盯着沉船数讲笑话呢?雷达引导舰击沉不是击沉?燃料,载机,舰炮损失不是损失?百分之三十一直接命中,百分之三十一哦。

然后来看真正的“神风特攻”,换言之,除去那些本意并非撞击的尝试,单纯关注从最开始目的就是神风的真正的“特工队”,那么这个数字如何呢?

“非自杀式袭击”的数量在冲绳战役期间上升到了前所未见的高度,但是“对我军造成的损伤微乎其微。”

反之,793架神风中,181架取得了命中,占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三。95架造成未命中损伤,另外有百分之十二,总计百分之三十五。而这还是在日军专注进攻小型舰艇的前提下。

结论是什么?

为了击沉/击伤1艘舰艇,需要付出51架飞机被击落的代价。但是神风只需要3.5架。

只有百分之二的飞机可以击伤舰艇,但是百分之二十三的神风袭击可以造成损伤。

*评论提醒注明一下,如果没有注意到,现在看一下表格下面的文字。
内容说的是:
由于有很大数量的来袭飞机在舰队防空火力范围外被CAP击落,上表3的击落数字是不完整的。如果我们假设百分之六十的飞机被CAP击落,那么总计被每艘战舰被击沉/击伤的代价是非自杀式袭击88架飞机被击落,自杀式袭击8.7架被击落。
这里面有2点:
1,8.7 per ship仍然很乐观,如果有这个效率,海狮行动直接开始吧,RN是大便。
2,CAP击落数更多(这个应该是常识,CAP效率更高)。

来解释一下这个数据:飞行员损失方面,在战争后期,普通袭击的飞行员损失数量同样非常巨大。如果88架飞机被击落才能击伤1艘敌舰的话,上哪里和9架神风去对比飞行员的损失?难道每88架飞机被击落,79(88-9)个驾驶员幸存然后游回机场?

并不是说要翻案神风反而损失小。用另一个角度的常识思考,普通袭击可以视为“危险”,神风却是“必死”,所以双方损失比率和作战效率不是这么简单的故事,锁定每个飞行员和每个战果的两个角度都有数据陷阱,因素很复杂,包括出击总架次,返航数量,飞行员质量,士气,袭击对象(主力舰/护航舰)的击沉难度等等。但是不能一句话“保存实力”就枪毙神风。普通袭击死人就不是死?睁眼瞎?

更容易忘记的是战争后期IJN面对的防空火力与1942年不可同日而语。战争后期英美标配的防空配置包括3部分:Fighter Direction引导下的CAP战斗机;雷达测距,测速(测变速)的5/4.5/4in HA炮;砰砰/厄利空之类的小型防空火力。1942年,无论是USN还是RN,Radar Picket不存在,高平炮没有雷达连接基本靠猜,小型防空武器严重不足。这时候最大的希望是和拿着无药可救的HACS的RN一样试着用弹幕驱离敌机,但是引用Tony Digiulian的话说:“有经验的机队驾驶员几乎总可以穿越高射火力的弹幕。”

实际上,还可以加一句。因为较大的舰体提供了更好的稳定性(反而在其次,火控系统中加入陀螺仪代偿摇动之后这一点影响略小),更多套机械计算机和更多的火力点,BB/CV本舰取得的击落数字非常好看。而42年没有这么多BB/CV在一线。

甚至可以多走一步:CAP在面对神风的时候效果更差。早期RN在地中海浪的关键要素之一是海燕俯冲驱散敌机。如果压根不在乎返航/损毁,那么CAP的驱离效果也会下降,更多飞机会进入AA射程,发起攻击。但是这一点比较牵强就是了。更关键的是神风无需大编队出动,CAP必须分散拦截,这一点是货真价实的无法处理。

同一份报告里,USN认为IJNAF和IJAAF整体上威胁“不及德空”,德国空军组织更好,飞机性能佳,战斗经验丰富,但是使用自杀式袭击之后则反之。提供一点“不及神风”的德空的线索:按照ADM3363/0197的报告,光辉被击伤时,RN打出了舰艇受损的高压环境下的4.5in 12rpm,光辉自己打了3000发以上4.5in。结果按照德空方面的记录32架 ju87发动袭击,4架时被击毁,其中3架被击落。其中可能只有1架是AA火力的成果。

当然可以选择不信德空的记录,那么就是3架AA击落——相比起1艘舰队航母逐出行动,完全可以接受。

1943年前,高射炮,就是玄学。诚然HACS不如美军同类系统,但是42年的USN同样无法做到5寸炮百分百雷达引导,AC优势无法发挥。同时期高射火力的结果落到最后就是:火控系统在敌机接近时引导弹幕,敌机穿越,袭击发动,火控开始失效,所有人慌神,战斗效率狂掉,然后剩下几门砰砰/厄利空之类+本舰机动开始救命。

这时候神风的威胁是很大的。


当然,扭转战局这种事。

首先一点,战争后期如此大规模的神风是建立在战场靠近岸基机场的基础上的。你指望IJNAF去马达加斯加用舰载机把东方舰队神风包个圆是不现实的。

其次,神风的破坏力值得商榷。注意,虽然神风的命中数字看起来很好看,但是几乎所有的主力舰的击沉都是由普通攻击完成的。神风的击沉则集中于小型舰艇。比如难开斯特/哈利法克斯直接强行轰炸开膛的工作,神风自然也是很难完成的。即便是强于普通炸弹,神风也无法替代鱼雷,而鱼雷是决定性击沉主力舰的最有效工具。

这就是自古以来的那个话题了:究竟是要击沉敌舰,还是要让敌舰失去战斗力。

严格意义上,砸烂,很容易。6寸炮可以打沙恩,渡江炮团可以打伦敦。但是打沉——哪怕珍珠港,塔兰托,热那亚,米尔斯克比尔,也很难真的报废一条船,最后坐沉可以浮起来。胡德/亚利桑那/布列塔尼待遇除外。如果一艘舰艇从头到尾都无法行动,“失去战斗力”,那么和击沉有区别吗?

——不知道,不好说,很复杂。

比如对于RN vs RM/KM的欧洲战场,失去战斗力几个月足以视为胜利。哪怕是IJN也无法在造修能力上跟进(推特刚有人转,间战后期2艘大和=4艘光辉+5艘KGV+32艘黛朵/殖民地等),更何况德意。那么这时候,提尔皮茨(利托里奥勉强)这种将其逐出战斗,和报废没有区别。反过来,亚历山大2艘QE重伤,几个月后增援抵达,问题结束,慢慢修去,QE走了纳尔逊进来。关键是1942年IJN对USN有没有这个待遇。

——不知道,不好说,很复杂。

所以这个事需要辩证。把这玩意当成个生物制导,威力打折的原始导弹··· ···其实在岸基机场可用的环境下不是那么···“原始”。

核心是:神风没有前(十)几年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但是也大概没有今天贬低的这么不值一提,其效率并不低。真的把雷达引导和舰队护航都给神风了,主力舰哪怕面对普通机队也是危险得多。限制虽然很多,但是集中于:限制作战半径,“飞行员消耗”这些地方。




  

相关话题

  二战美国在东京大轰炸中为什么不上化学武器? 
  美军是在珍珠港之后多久破解了日军密码的? 
  二战中有哪些能力很强但不为大家熟知的将领? 
  太平洋战争如果以“战列舰为核心水面舰艇编队”打“日德兰式”原教旨传统海战,皇国是不是赢面极大? 
  有的人说二战时就算没有珍珠港事件美国也会参战,对此你怎么看? 
  找一个二战为背景的游戏? 
  太平洋战争有哪些很硬核的人物? 
  二战时期日本飞行员能跟英国皇家飞行员叫板吗? 
  美军在破获日军情报的情况下,为什么中途岛还是打的险象环生? 
  如何评价太平洋战争中的盟军潜艇? 

前一个讨论
落单的早期铁甲舰是否(被考慮過)可以被多艘木壳战舰(尤其战列舰)击败?
下一个讨论
近现代英国不再是日不落帝国级别的国家,为什么不把最准确的法语作为国际语言?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