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很多人在知乎宣传自己的公众号? 第1页

  

user avatar   shinningxy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概三个原因。

一个,是版权问题。

很多微博上的营销号和公共号,都来转载知乎上的内容。

能被别人转载的回答,一般来说都是质量比较高的“干货”。写这类回答,是花费了答主很多心血的。

发个私信征求作者的同意,也算是理解和尊重吧。

既然人家愿意来知乎上面作答,分享自己的看法,你要是诚心诚意的发私信,答主也不会有过多的抵触心理。如果答主不想让你转载,肯定也有他自己的考虑。在这时候就要充分尊重作者的决定。

但有一些无良媒体和公共号,直接转载了,连个名字也不署,更有甚者未经许可拿过去把开头结尾改吧改吧再配几张图摇身一变成了自己的作品。

这严重的打击了原创作者的积极性。

而微博和公共号是侵权的重灾区。

那些人把知乎上的回答拿过去以后,还不是都为了自己的利益。

既然如此,与其让别人侵权,还不如自己去开个号发表。不求牟利,只是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别人盗用。

记得一位大V曾经说过,知乎上的回答是不受微博的保护的,也就是说如果被营销号未经许可转载了,答主并不能说他们侵权。但要是在博客上首发了,这篇文章就受到新浪的保护,你就可以投诉了。

在其他平台抢到自己的首发,是一种自我保护啊。

————

第二个,知乎平台对于创作者的保护还不到位

写出一篇好回答不容易,但给那些优质答主泼脏水可真是再简单不过了。

有些人吧,自己没发表过什么有价值的内容,还整天叫嚣着破绽药丸,看谁不爽了,评论区喷起。

我一直觉得评论区的设立是为了能够供别人和答主交流讨论的,而不是给某些人恶意诽谤中伤。

允许自己喷,还不让答主删评论,美其名曰“言论自由”。

最后祭出杀手锏,就是匿名造谣。

这年头即使是图片、聊天记录都有可能是PS出来的,而有些人整天想着搞个大新闻把别人给批判一番。没有任何的证据,却在那里言之凿凿义愤填膺,最后边再来一句“怕被XXX,匿了”,一副收到胁迫的姿态,毫无诚意。

有多少优质答主,都是被这种喷子逼走的。

再就是管理员的判断标准过于模糊。

知乎上有一个词,叫做“不宜公开讨论的XX内容”。

我觉得这个词还不如改成“不宜在知乎上讨论的内容”。因为很多和政治八竿子打不着的回答,都被贴上了这个标签,而遭到了删除。

相信大家应该都阅读过答题

基本法

,但其中根本没有对于什么叫“不宜公开讨论的XX内容”作出界定。以至于不少流传了千百年的成语都被封杀了。

如果我的回答被删了,那我一般不会再在知乎上发一遍。看到它躺在邮箱备份里面也怪可惜,那我就把他们发到微博或者是公共号上,这自然是无可厚非的。

我认识一个妹子前些天发了一个关于声优的专栏,结果被建议修改,原因是“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想了半天也想不明出所以然,最后猜测是管理员把声优当成了AV女优。

一方面对于认真的回答加以捕杀,另一方面又对于明显不友善的言论不闻不问,很多答主都是因为对于知乎管理员似是而非的判断标准感到无奈,而转战其他平台。

但是好不容易在知乎上有这么多的关注者,直接把号弃了也怪可惜的,干脆宣传一下,拉拉皮条。

这种做法确实会分走知乎的一部分流量,可人家自己在这里失望离开了,挥一挥衣袖带走几个粉,也没什么不合适的。

值得注意的是,公共号的粉丝相较于知乎上的粉丝,对于作者的认同度要高很多。在知乎上一个人可能会关注几百个用户,涉及各行各业。而公共号很少有人关注那么多号,关注的都是些真爱(naocan)粉,友善度比起知乎上的一小撮伸手党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这豆是我的切身体会。

————

第三个就是平台间的互通有无。

知乎上的不少答主在宣传自己的公共号,但也不要忘了,有多少人每天在各大网站上宣传知乎的回答。把自己的回答截图发到朋友圈、QQ空间、贴吧,把问题的网址通过微信微博等发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知乎这种问答社区的模式,最适合积累生活素材,激发创作的灵感。在这里能看到各种新鲜、有趣的事,为什么不能传到其他的平台上去呢?反正我是作者啊,给自己授权了。

虽然知乎现在号称三千万用户,影响很大。但就我个人而言,我周围的同学、朋友、家人,很少有知道这个网站的。微博、qq、微信,哪一个用户数量不比知乎高一个数量级?这种跨平台的交流,实际上对于知乎是有利的。

微博如果没有大号做推手,普通用户很难获得大量的关注。

公共号更是如此,没有一个曝光率高点的场合,想要获得大量的关注根本就不可能。

相比于微博和公共号,知乎这种问答社区的形式更容易让普通人获得关注,成为“V”,之后向粉丝安利自己其他平台的账号,获得关注会容易的多。在个人界面宣传宣传,答题的时候再宣传宣传,就人山人海了。

知乎对外的宣称是“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大家来这里的目的不一样。有人是来学习干货,有人就是来看段子,有的为了被带逛,也有人是来社交或崇拜老人的。但不管怎样,共享平台对于知乎这个网站的命运有很大的关系。


说到为什么大家在经常在回答里留公共号,甚至于把头像直接改成二维码,我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没有官方的宣传渠道。

同样都是绑定社交账号,微博绑定以后可以出现在用户主页,而微信、qq则不会出现。

有一个建议,将来的用户页面可以搞成这样:

想进哪个进哪个,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要(乱入的小电视就不要在意啦)。

这样一来,大家就不会再在回答下边贴一个硕大的二维码了吧。

——————

如果说还有一点原因,那就是好奇跟风

看到别人贴二维码,搞公共号,觉得有意思,自己也手痒痒想弄一个。

像我这新建的公共号,就是这样,一时兴起觉得好玩,还没有摸透到底该怎么经营。

————————

还有,给自己的其他账号做宣传并没有违规,这也是很大的。

以前我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好多答主会把自己的公共号附在回答后边,或者是放在一句话介绍里边。

看到一篇回答,花了几分钟阅读完毕,最后边冒出来一个二维码,感觉怪不雅观的。

我曾经对这种现象嗤之以鼻,也发过贴加以嘲讽。

但后来我感觉,自己还是太天真了。放个二维码,这是知乎网站发展的历程所决定的啊。

接软文、花钱点赞、打软广,这些事在知乎政治不正确,人家就算做了也都不会说出来。没有人爆料一般人根本不知道。

而留公共号,这广告硬的不能再硬了,内容好坏,粉还是不粉,都是要由读者自己去判断决定的,比前者更实在。

总之还是要提高警惕,谨防诈骗。

最后,希望管理员对于用户少一点限制和封杀,多一点鼓励保护并加以正确的引导,提高大家创作的积极性。


以上,就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很惭愧。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1知乎规则模糊不清

各种回答是否通过看管理员心情

相比于微信公共号 不但没有收入

写个回答还要看人脸色

这真没法鼓励人在知乎写东西

更何况在知乎写东西很容易就被抄袭

跟抄袭者扯皮也实在让人对知乎平台失望

久而久之 很多人就用知乎做导流了

导流到微信公共号 微博

哪里都比在知乎回答自由有尊严啊


我没有诬陷知乎

远点的说 前阵子那个回答 素描人物的问题 答主只是拿出自己和朋友的习作 证明素描人物的美丑跟经济状况有关 就被封了 理由是涉黄了

这是侮辱人家学艺术的整天涉黄吗?

知乎那些晒大胸 晒大腿 晒大屁股 都没事 你封人家艺术作品…………

人家退出知乎是有原因的

zhihu.com/people/d222f6


近点说 前几天那个回答 答主用自己的接触到的卷宗和具体论文 证明福建卖女儿到国外的现象很严重

居然也被封了 理由是不友善

所以现实不重要 真相不重要

知乎管理员心情最重要对嘛?

这种暧昧不清的制度下 不是为了导流 何必在知乎受这窝囊气?



拿我自己来说 我申请了个声优专栏

在简介里就写得很清楚 文章是我从日本网站找的 然后自己再一点点翻译出来

为了专栏文章看起来更美观 也更可靠 翻译的每一篇 都把翻译的原文链接写在第一个评论里

专栏写了两篇好好的

结果昨天突然被封了 说我写的声优八卦有违反法律法规的地方

但是也不跟我说到底哪里违反法律法规了

翻译一篇上千字 它又不说哪里错了就让我猜猜猜 我真是不知道一个声优怎么得罪管理员了

最后只能怀疑是不是管理员声优和av女优分不开?


我反复去私信管理员和小管家

到最后说我没写转载 没加转载链接

我心里只有羊驼狂奔而过

这是故意装没看到我的专栏简介和链接地址是吧?

还是说发现误封了没理由乱找理由?

我不会改也不会再翻译了

翻译一篇声优相关文章上千字 花好几个小时

除非我也想开公共号或者导流到微博 不然我何必不赚钱还看人脸色给人做嫁衣

呢?




  

相关话题

  怎么看待 2017 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对小程序的发言? 
  为什么知乎专栏文章只能赞同,不能感谢,反对,或者没有帮助? 
  你们是怎么来到知乎的 ? 
  知乎是公知的据点吗? 
  知乎一共有多少用户获得「优秀回答者」的认证? 
  如何看待马前卒与留学生日报对线? 
  至道学宫微信公众号为什么被封号了? 
  知乎应不应该取消匿名功能? 
  你怎么评价北大彭波教授这篇新媒体文章的指导? 
  微信为何加水印? 

前一个讨论
你周边的人有没有说出过让你感觉「我竟无言以对」的话?
下一个讨论
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最大的失败吗?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