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名单已公布,有哪些亮点和槽点? 第1页

  

user avatar   qinhanz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也不是吹牛,这个问题下,虽然现在有几百回答了,但我想没有人(谦虚点,很少有人)比我更有发言权。当然,这些年小孩子参加科创比赛,引起了很多关于拼爹拼妈、教育公平等等的争议,我也是思考良久,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给大家做更深度的参考,也让大家可以更好的讨论这个问题。

利益相关声明:本人就是十多年前的小学生科研的获益者,算是最早吃到螃蟹的小学生前辈了。

2020/08/03更新:把本文内容做了视频化,不想看后面图片+文字的请直接戳下面:

我平时自己早就不提这些事情了(我的科创比赛生涯停止在初二,后面解释原因),不过这次在知乎上亲自爆“黑历史”,希望各位看官轻喷慢喷。

其实我在知乎上一直实名,各位有心随便百度一下,到现在还有各种报道:

当年作为小学生我也是得了各种各样的科创奖,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也有不少全国级别的奖项。但我自己心目中分量最重的是首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上面就是颁奖当天的照片(2003年8月19日),如各位可见,当时颁奖给我的就是时任上海市市长,年轻的韩正叔叔。当然我觉得分量重不是因为是领导颁奖(我小时候也没少见领导和记者;幸亏那会儿互联网不发达,不然估计也要在知乎上作为反面网红被大家批判一番了),就在于这个奖并不是仅限中小学生,而是把所有青年工作者的囊括在内的(因此大部分获奖者实际上是真正科研一线的工作者)。这里贴当时的获奖名单如下: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万青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朱元晨
上海市格致中学 朱哲明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危峻
复旦大学 李辉
华东理工大学 宋兴福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张玲霞
宝钢股份有限公司钢管分公司 郑坚敏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屈铭志
上海交通大学 高波
徐汇区康宁科技实验小学 覃含章

当然确实可以看到,中小学生(我是唯一一个小学生)也几乎占了半壁江山。当年我和名单上的屈哥哥很熟,他是专门研究水蛭习性和生态的,我可以打包票他绝对是一个从小在实验室搬砖的家伙,各位也可以在网上找到他的相关专利和论文。

其实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当时本来颁奖者是随机分配,并非韩市长给我颁奖。而韩市长看到我这个小鬼头,特地换过来给我颁奖,一边摸头杀一边勉励我以后要好好努力搞科研。


好了故事背景先交待到这儿,毕竟我确实是“身经百战”了,知乎是个讲故事的地方,可是从小参加科创比赛确实让我有了非常多同龄人没有的经历,故事太多讲不过来,来日方长。我们先回到这个回答的主题上来。

因为大家自然关心一个问题:你区区一个小学生,何德何能说自己搞科学发明和研究?

那我也要说了,21世纪大部分的科学领域(可能除了一些纯理论领域如数学和理论物理),许多一线工作者单打独斗,大部分的科研都是合作的。具体来说,尤其如果你还是一个学生,无论是博士生,硕士生,更何况是本科生,甚至中小学生,想做好的科研,往往导师和平台就是最重要的

这方面知乎上有很多科研领域的大V,如 @贱贱 老师,有很多深入的剖析。其实,如果你知道一点科学史,学术圈从来都是精英的盛宴,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数不胜数。强如拉马努金也需要哈代慧眼识珠,才终于让这颗金子没有被埋没,而闪耀在人类光辉的数学长河之中。

当然利益相关的我说这话,很像在洗白。我只是想说,作为一个小学生,我确实有作为科学家的父母,而且很幸运地是我的小学,康宁科技实验小学,恰好也是一个主打科创教育的小学(在那个年代,非常超前的建校思路了)。除了正常的语数英体育等,我们小学专门雇佣了全职的“科技老师”来给我们上科学实验课,并对一些突出的苗子进行重点培养。这个有点像竞赛班的模式,不过一个20年前的小学就有如此投入(同时还配套了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我想即使是教育资源已经大大发展起来的今天,很多地方的中学都未必有这套科研资源。嗯,也感谢母校当年看得起我,把许多资源投入在了我身上,并且允许我一介小学生,天天游离在课堂之外。


上一节的主要论点就是中小学生要做科创,显然学校或家长的帮助(平台、资源和指导)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我当时都干了些什么呢?

自然,我做的东西不是啥高大上能发核心期刊的科研。毕竟我爹小时候试图教我点DNA的双螺旋结构之类的,也就点到为此了(而且我从小立誓不做生物狗233)。不过总体来说,算是社会实践型和真·小学科研相结合。我这里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月饼过度包装的调查及对策分析》(社会实践型):顾名思义,月饼盒子大家都知道,里三层外三层,老千层饼了。那么我就跟小伙伴走访了各大商家并分析了各大月饼包装,用简单的excel数据分析说明,大部分月饼盒子,月饼实际就占那么一小体积,其它全是包装纸、包装塑料和包装铁盒。据说这个报告当年还引起了区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不过快15年过去了,现在的月饼盒子怕不是比当年更加花里胡哨,所以我也不确定当时那个政策是否起作用了。。

另外一个是《鸡毛对油污的吸附作用》(真·小学科研型):这个也是顾名思义,主要的亮点是我从小就会开始讲科学故事了。大意就是说电视上我看到油轮泄露污染海面,把海鸟也给污染了(见下图),说明海鸟羽毛对油污吸附能力很强。

那么我们发散思维:是否可以把菜市场到处散落的家禽羽毛(尤其是鸡毛,当年我国还不那么发达嘛),废物利用来做油污清洁呢?答案是肯定的,不过论证过程还是需要的。具体来说,我们需要量杯盛取不同比例的油水混合物,用鸡毛做成的滤网过滤,然后看对油污的过滤效果

好了,我也承认那个海鸟的故事就是个故事,这个idea就是科技老师告诉我的,实验流程也是她设计的,我只是个搬砖工。当然,我确实要负责最后的答辩,包括当时的市长奖评比,在答辩的时候我甚至需要现场复现这个实验的关键步骤(很多全国比赛也只是要求答辩而已,而市长奖评比不仅要求实验复现,答辩现场的流程也做的特别专业,因此多年后回顾,我还是觉得当年这个比赛含金量十足)。当然,这次的科研故事包装算是大成功,基本上我凭着这个鸡毛实验,横扫了各大专业评委(都是正儿八经的科学家):看来即使是专业的,有时候也不如会讲故事。。


我的小学生涯,就在不断的比赛,走穴,玩耍中很快地渡过了。真的,我同意很多知乎er的观点,中小学科创比赛就是家长、学校拼资源、拼包装,和中小学生们拼答辩技术的秀场。但是,真正的科研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诚然,真正的科研圈能发出正儿八经的SCI文章,比我们中小学生搞得东西高大上多了(评论区继续提醒:最近热度很高的有几个例外)但是,知乎上广大的科研工作者也不妨来说说,你们发文章更多是为了文章本身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价值,还就是混口饭吃呢?而且很多一流的工作,本来也需要强大的学术资源和实力的积累。

我也同意,中小学生的科创比赛容易营造出很多学术不端和教育不公的乱象。但根据我的观察,实际上中学生科创比赛对进国内顶级公立大学的帮助并没有很大(评论区提醒:对自招等环节加成可能还不小),有本事你就拿个数学、物理、化学的学科竞赛金牌,然后保送。反而美国很多私立高校这招更容易玩的通(提示:Intel创新大赛)不过Intel大赛如果你能拿到好名次,家长学校的帮助只是其一,美国佬脑子普遍灵活,还是要有点真家伙的。当然,我国如何来规范这些比赛里面的各种猫腻,肯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再回到我自己,我初中到了所市里私立名校,我自己也渐渐疲倦了这种天天走穴吹牛的生活,甚至像很多答主说的,过早对科研圈的许多“黑幕”有了很排斥的情绪。也因此把兴趣开始往基础学科和社会活动方向偏移,之后就完全淡出了这个科创圈。以至于往后我的中学大学研究生同学们,几乎再没人知道我有这段神奇经历的了。

呵,要真的说收获的话,我这个真不是吹牛了,这段科创经历,着实让我“身经百战”,再不怕什么几百顶级专家领导的大场面,甚至什么记者长枪短炮(都经历过),我也只能说一句还是naive。我这张嘴,和这根笔杆子,是真真正正的在战场上练出来了。然后,也让我对心里对真正的科研,埋下了一粒种子。

至于最后为什么峰回路转,阴差阳错,又开始做起了科研,那又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很后的后话了。

谢谢你看到最后。在评论区留下你对这段康宁小学风云的看法,注意理性交流哦。里面很多图片,大多来自网络,尤其班花同学的照片,虽然网上都能找到,但我确实早就联系不上您了,如果您有任何意见也请联系我(请务必)。还有,本文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


user avatar   david-dong-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很多人对科研都有误解,对科学体系也有误解,绝大多数科研都不需要最聪明的那群人。科研,乃至科学体系,是一种方式,需要的是培训,需要的是资源,需要的是按部就班,而不是最聪明的大脑,科学系统其实是一种集体的力量。当然,有些领域,尤其在数学和物理方面例外。

科研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找到项目的目的,也就是你是为了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自发的明白你要解决什么问题,往往意味着你对领域和问题非常熟悉和了解,明白它所有的发展,明白现有解决方案的优缺点,这一步往往需要深厚的积累,其实通常是科研里最困难的一步。当然也有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是已经有人问了,但是不明白如何解决的,这种往往解决起来比较困难,难点不太一样。

第二步就是针对给定的问题给出一个分析和解决方案。

第三步就是针对这个解决方案给出一个验证。

这套方法论掌握了,再辅以基础的科学素养和必要的基本技能,基本上就能做高科技方面的工作了。

所以我个人一直没有优越感,也比较讨厌优越感爆棚的人,也比较支撑更公平的政策,政治光谱也更左一些,是因为我不觉得人有太多本质上的差异。除了极个别领域,大多数的现代科学系统就是一套方法论,是一套看待世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你掌握了,就能掌握极强的生产力。

当然,世界是不公平的,这样一套方法论需要教授和培训才能掌握,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得到正确的教导和培训,即使得到了这样的机会也不一定会真正理解和重视。就好像高考选志愿的时候,有的父母就可以给出好的建议,有的父母就容易给出错误的建议。能让这一切更公平只能让大多数人更加依赖于社会而非家庭,社会提供足够的公共服务,比如提供更多更好的公立学校和教师,因为你不可能强迫家长不教育自己的小孩。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倒着读是嫩巴黎(狗头)


user avatar   zhaomeng05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倒着读是嫩巴黎(狗头)


user avatar   wen-shui-66-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倒着读是嫩巴黎(狗头)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清华学者 Nature 子刊发文「中国可以开始准备结束『清零』」? 
  这张网传的「中国森林覆盖低」图片是否可信?如果可信,其原因有哪些,具体出处在哪里? 
  奶牛一年四季都有奶吗? 
  为什么人能自己停止呼吸但不能停止心跳? 
  如何看待和评价浙江大学18级硕士研究生齐俏两年发14篇论文,获浙大最高层次奖学金? 
  如果地球上所有核弹同时爆炸,地球会毁灭吗? 
  通过从蜘蛛尾部强行扯出蛛丝的方式有可能把蜘蛛的身体掏空吗?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年轻科研人才越来越多,除了高校教职还有哪些职业选择? 
  为什么在现代科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如此普遍的背景下,宗教依然有市场? 

前一个讨论
中国大陆为什么取消了妻随夫姓?
下一个讨论
进口奶粉是否比国产奶粉好?好在哪些方面?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