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西方为什么会爆发式地超过了东方? 第1页

                 

user avatar   alex-juliu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只用了250年,神圣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就从举足轻重的大国沦为任人鱼肉的弱国。

只用了150年,瑞典,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就从举足轻重的大国沦为观众。

只用了50年,英国即从一战全球霸主到全球殖民体系垮台的美苏争霸的看客。

只用了50年,明治政府即从落后的封建幕府国家转变为了打赢幅员辽阔的清廷的一流强国。

只用了25年,世界数学中心就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

只用了25年,苏联就从全球前2成为了看客。

只用了15年,手机就更新换代性能相差一个数量级。

只用了10年,互联网企业的交椅和理念就换了几换。

只用了5年,小明就从一无所知小学生成为技术实力超越绝大多数数学工作者的IMO金牌。

中国是时代快速发展的受益者,强调一个“西方”超越“东方”是不公平的。在其中,忽略了“西方”不构成一个统一集体,实际上是把他者都定义为了西方,那么这样就会永远认为自己是“被超越”的,而没有意识到,自己才是超越许多曾经领先自己的那个人。我反对自我中心式的视角,这实际上就像是“东亚”垄断了“亚洲”的冠名权一样,而真正的被超越的,实际上连发言权都没有,就像埃及的科普特人一样。

从历史上来看,以日本为例,虽然日本的人种较为古老,但是据此联想到“日本”是“古老而曾经发达的”的,这种联想就是错误的。显然日本是比西班牙,意大利,更晚进,更有潜力的新兴国家。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整体和部分的联系,例如,虽然印欧人作为整体是较新的人群,但是迈锡尼人作为部分是较古老的人群,希腊共和国的现代文明的发展程度和潜力都小于例如日本。例如,印欧人从整体上来说是新兴的征服者,但是从部分上来说,突厥人征服了罗马帝国和伊朗。

我反对一种错误的信息选择的被害者心理,例如,当考试卷发下来时,只计算哪些题目是自己粗心大意算错的,哪些题目自己会做“只是”知识性的没有复习到,自己“本应该”考多少分,又例如,只记住自己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考试考过全班第一名,并且被老师夸奖过聪明,便认为自己以后只要没有考第一名,都是“被其他人超越”了,自己“本应该”是第一名,自己要“重回”第一名的宝座,这是不公平和错误的。


user avatar   zhi-neng-shou-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过一本书《大分流》就是讲的你这个问题

里面非常科学而唯物的,从木材产量到农业结构,从英国到印度,讨论中西对比也没有一味的简单强行对比,而是才用了中国江南地区作为整体,去对比欧洲的比如西欧地区或者德国地区

所以这本书,整本书就是在讨论,论证:

为什么是欧洲出现了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为什么不是中国?

看完之后我的感觉是:没看懂,太复杂太深刻了

所有的观点都有横向对比,纵向论证

总要讨论各种特殊性,是否具体普遍性

总是引用各种派别的观点,从地理经济法律各种层面探讨潜在的原因

所有的东西都是数据说话,中国清朝出生率到底是多少,中国江南地区人们平均卡路里摄入量是否比欧洲高……

所以对比之下,那些唯心的简单观点

比如什么“中国人缺乏创新”“英国法制发达”“殖民地输血原始积累”“儒家思想禁锢”等等

就显得幼稚无比了。


不要问我答案是什么,因为这个题目描述就有点幼稚

文艺复兴,工业革命,从来也不是什么“爆发式”的过程,“西方”也从来不是铁板一块。

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德国地区,意大利,奥地利,俄罗斯,甚至奥斯曼帝国这些都可以算西方

你们到底说的是谁?

也许你知道文艺复兴是在意大利

所以为什么意大利没有工业革命?

你看看,里面是不是仍然扑朔迷离?

你说殖民地,西班牙葡萄牙是最先靠殖民暴富的

你说海洋贸易,西班牙和荷兰人比英国人都早

你说法律,荷兰是当时最早开始出现经济法律的地方

你说工坊和手工业,意大利地区才是传统的制造强国

……

所以我说,越了解,我越不敢说“为什么”


不过这里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浅见:

西方的工业革命这种突飞猛进的进步

确实是一个特殊的不寻常的“异常”

正常的其他文明地区,比如阿拉伯文明,中华文明,美洲文明,都没有出现

甚至说,你会发现,俄罗斯文明,西班牙文明,也都没有出现所谓“文艺复兴”或者“工业革命”

这时候你应该想的是:

为什么是英国?英国不是最先从殖民地获取资本的

西班牙葡萄牙为什么没有没有从殖民地获取资本原始积累?

工业革命是长达数百年的过程,还是三五年的剧变?

是工厂吸引了农村人开始进城打工,还是农村人失去了耕地进城导致工厂生产的可行?


user avatar   ezioauditorex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反对@矢锋 的回答。

首先,这位答主的问题就是将现代国家已开发的耕地面积和尚处在古典时代以前的欧洲的耕地面积直接挂钩等同,殊不知现代国家的耕地面积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农业技术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巨大进步的结果,在罗马人到来以前的法国、德意志与不列颠地区,这些地方的土地并不如意大利地区的土地富产,西西里能够成为罗马国家的粮仓,正是因为极其富饶的火山土的哺育;而如果法国和不列颠的天然农耕条件只能说是中人之姿,那么德意志地区的天然农耕条件就是十分糟糕的了,尤其是东部地区的砂石土壤,在发现美洲的马铃薯作物并且于17世纪在中西欧地区普及之前,这片土地都要比西欧其他地区都要贫瘠的多;这种关公战秦琼式的对比不合理之处,大家细想一下也就明白了。

第二,冰期结束之后的欧洲大部分地区长期的处在一种氏族部落社会的状态下,这种社会缺乏足够的统治能力,又如何组织大规模农耕的政治条件与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呢?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本人没有仔细研究过,但按照大致了解的目前一些比较主流的学术观点,中国依托于当时黄河流域较好的农耕条件比欧洲更早的发展出了大规模农耕,而那些早期的氏族也变成了大地主,形成了和两河与尼罗河流域比肩的早期国家组织;

而当时的欧洲大部分处于氏族部落社会的原因其实也挺简单,就是天然的农耕条件不如两河、尼罗河与黄河流域,再加上那时的欧洲对于两河与尼罗河流域的文明中心来说实在是太远了,贸易往来很少,只有占据了火山土的爱琴海沿岸地区产生了更大规模的农耕并且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发展出了比较繁荣的商业贸易,成为了古希腊的起源之一,而古希腊人又对周边地区进行了殖民,意大利南部与西西里也就是这一时期开始被大规模开发的,而对阿尔卑斯山以南的西欧内陆的开发使命,则还要交给罗马人。

罗马人的起源大概是一支早在公元前十世纪之前就定居于拉齐奥地区的第一支印欧人部落,因此,在时间上定居时间远早于周围的翁布利亚人、奥西人与伊特鲁里亚人等古意大利人部落的这支印欧人部落,再加上意大利本就富饶的农业环境,罗马人要比自己的邻居们更早的发展出了成熟的国家与政治制度,虽然早期罗马人也大致分为三个部落,但这种部落不同于周边的支系部落都是独立的状态,而是早期罗马的一个组成部分,随后罗马人就开始了自己漫长的征服之路,在凯撒征服高卢的前夕,这时候的凯尔特人与高卢地区是什么状态呢?这时的凯尔特人的社会尚处于军事部落的阶段,天资不如意大利半岛,再加上没有发达的水利开发,没有足够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没有更成熟的政治体制,因此这时候的高卢也并不存在什么这位答主所说的优秀的农业基础,而这时的不列颠就是一个要更加混沌的状态了,并不富产的土地让作为大陆凯尔特人支系的布立吞人的社会要更加稚嫩,不列颠地区发展成晚期军事部落社会都还得尚且等到罗马人崩溃后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大入侵后的七国时代,而不列颠地区有文字记录的和罗马人的第一次接触,也就是在凯撒征服高卢之后,当时的凯撒想要顺势征服不列颠,但随后共和国内部的政治混乱就中止了凯撒的这一计划,因此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与开发要晚了大概一个世纪左右,也就是在罗马人统治的年代,不列颠才开始出现了规模化的庄园农耕;而这时的德意志地区的日耳曼人的社会状态和他们的凯尔特人邻居差不多,再加上更加贫瘠的土壤环境,与罗马人已经达到了自身扩张的极限,因此日耳曼人社会的下一次快速发展还得等到罗马帝国晚期由日耳曼人南迁所带来的大交融。

综上所述,可见这位答主所谓的"欧洲抱着金饭碗"的关公战秦琼式结论其实压根就不成立…


作者: @水桥舞 本人代为发布


user avatar   michael-62-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并不是“爆发式”的超过中国。西方以前就比中国先进,500年前文艺复兴取得的人文成就,中国别说古代,就算现在也还没达到。

只是你不承认这些,就成了爆发式,出溜一下就超过中国了。

其实小粉红认为,现代西方也没有超过中国。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500年每年增长1%,总增长是超过100倍的。


user avatar   mao-mao-56-16-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认为在古代,大部分人都是属于婴幼儿时期营养不良的,大脑根本没有发育完全。

除了饭不够吃之外,都不能保证充足的蛋白质。

比如,我小时候,邻居妈妈要是自己没有奶的话,孩子是给喝米汤的。

还有就是饮食单一,比如一个冬天都吃大白菜,每天都吃土豆什么的。

而会喝猪脚花生催奶什么的。我感觉就是妈妈自己蛋白质不够,产奶产不出来。

在工业时代,大机器一下子代替了人工。

本来亚洲的优势是人多,所以总能出几个聪明的。

但是当农业上机器取代人之后,平均土地资源多的会一下爆发出来。再加上教育普及,人均水平就马上上去了。


user avatar   nearev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什么爆发式的,封建时代东西方实力半斤八两,整天意淫古代吊打西方真的可以省省,该被蒙古教做人的时候两边一个都没落下。相比于西方,中国只是更早的发现了中央集权制的力量,但中央集权在古代是双刃剑,信息交流严重不畅的情况下,中央集权建设和破坏的能量同样强大,而封建制度由于每个领主只负责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很难出现中国式颠覆政权的天下大起义(西方的执政者基本上不存在任何平民出身的可能)。

同时由于分散存在异化的力量,各种新的创意思潮存在生存土壤(中世纪教会力量强大,但其实在很多地方教会也是有心无力。最明显的就是威尼斯,在圣座边上公然唱反调。最先开始航海的也是西欧边陲小国葡萄牙,其他国家看到葡萄牙赚了钱才会跟进,这在东方地大物博自给自足的传统观念看来几乎就是离谱的)。

自大航海开始,差距也是一点一点拉大的,最初的殖民大国葡西你很难说他们瞬间就超越了同时代的大明或者日本。但就是不断的探索发现思潮在不同的国家传播发展,根据需求出现了很多的新发明(诚然有很多贵族出身的科学家搞研究完全图一乐,但不可否认,新的需求才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根本动力,反过来有了钱的土豪们也乐于资助各项科学研究)。此外欧洲的人力资源自古比不上东方,也从另一个方面加强了他们改进工具的需求。最终就是滴水穿石,量变引发质变,等东方醒悟过来西方已经遥遥领先。

———————————————————————————————————

稍微编辑一下吧,本来只是用手机随便打的一点看待东西方历史的感想,没想到这么引战。。

首先拿蒙古举例只是因为古代同时跟东西方交战的只此一位(亚历山大那波规模小而且也就到印度,没什么谈论的必要),如前文所述,当时东西方真的就是半斤和八两,至于谁强一点谁弱一点真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东方有被灭掉的花剌子模等,西方莫斯科一众公国瑟瑟发抖)。当时在生产力、武器方面东西方都没有出现明显的代差。除此之外,古代无论东西方所谓强大的王朝、国家都没有足够的补给能力杀到对方跟前,讨论孰强孰弱最后只会变成汉朝和罗马哪个强这种日经且永远没有结果的问题。

中央集权的问题:中央集权毫无疑问是社会组织的必经之路,欧洲发展到一定程度也自然而然的走向了中央集权的道路,现代政府几乎都是这一套。但在古代的那套皇帝独裁中央集权的制度之下,统治者几乎完全决定了国家走向(西方的早期的集权帝国基本上也是一模一样),上限高,下限也能很低。在雄主的统治之下毫无疑问比西方的一盘散沙繁荣富裕。

封建制度不是什么好制度,只不过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情况下,分散了了一部分恶政的风险,欧洲中世纪的各种暴动一个不少,只是鲜有颠覆政权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执政的连贯性。当然封建制度也不是探索新大陆的充分原因,否则日本也应该发现了新大陆。

西方和东方的差别在于政权分散、国情差异大。值得注意的是像法兰西、英格兰、奥地利乃至意大利的各个共和国其实是没什么动力探索新大陆的找新航线什么的,跟东方帝国一样,他们在现有的体系下边,只要不出大乱子就能活得很滋润,犯不上拼着九死一生去远洋航行(葡萄牙最初探索新航路得时候,十艘船出海最后甚至只能返航一两艘)。可以说,没有奥斯曼拦着东西方商路收钱,没有像葡萄牙这种地处边陲的穷国,没有东方遍地黄金的传说,大航海都搞不成。东方国家,真的没有这种需求,谁也不会传说当时西方遍地黄金。如果没有葡萄牙首先发现新航路,赚取暴利,西班牙都不会想着去搞远航(比起远洋探索,大多数国家还是愿意在旧大陆搞内卷)。此外,看看地图也能发现,从欧洲到美洲,真的比从亚洲到美洲容易得多,甚至早到维京人时期他们就能划着小船到达美洲。而从亚洲过去如果是走白令海峡,大概率看到的是冰天雪地不如回家的场景,跨过太平洋则又难度过大。

人力成本问题:没想到这个也能争......这个不存在孰优孰劣,本身东方自古就是人口繁盛之地,西方人口总量基本上从来没超过东方,所以西方习惯上就是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这一点甚至从希腊和波斯的战争时期就开始了。反推人力有限,注重工具发展也只是个马后炮罢了。


user avatar   corbicula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要问问自有人类文明以来西方何时曾经落后过东方?

是三皇五帝时期良渚建城,大金字塔拔地而起的时候?

是大禹治水,克诺索斯熙熙攘攘,巨石阵环列的时候?

是夏朝晚期苏伊士运河开通,汉谟拉比法典颁布的时候?

是周朝亚述巴尼拔图书馆藏“书”万卷,第一届奥运会举办的时候?

是春秋战国时期留基伯提出原子论,波希战争百船海战的时候?

是鲁班造尺,苏伊士运河重修,毕达哥拉斯要用数学解释一切时候?

是蒙恬造笔,《几何原本》成书,阿基米德放言撬动地球的时候?

是秦汉时期罗马共和国将地中海纳为内海成为洲际文明的时候?

是五胡乱华东罗马君士坦丁堡建都的时候?

是阿拉伯帝国与基督教文明长期拉锯还在怛罗斯与唐武装冲突的时候?(姑且算阿拉伯帝国是东方势力,阿拉伯加盛唐,东风压倒西风+1)

是中国古代科技巅峰宋朝时期牛津剑桥建校的时候?

是蒙古大军席卷欧亚的时候?(蒙古算是东方,东风压倒西风+1)

是明朝永乐盛世欧洲文艺复兴开始的时候?

从明万历中兴时期西班牙和荷兰在我国台湾为了争殖民地大打出手的时候开始,后面的事情就没有什么好说了。

哦,西方伪史?金字塔是混凝土浇的?幻想五千年文明积淀被人只诞生几百年的文明超车很治愈?

哦,托勒密王朝不算数,两河古埃及开除西方籍(难不成是东方?南方?北方?嫩牛五方?)?

行,赢麻了,永远领先。

———————

啊,又有人崩溃了。这是一条几乎全是疑问句的答案,不带结论的问句杀伤力这么大么?难怪苏格拉底被投死了(摊手)


更新:

自从浏览点赞的人多了以后,就有人开始在网上招呼人对我发起出征。说实话无所谓,贴吧来的朋友可能不太了解知乎,你们灌的脏话我是看不见的,知乎会识别以后显示为“风险内容”,自动隐藏。除了人海战术下流的人身威胁恐吓咒骂,没有被隐藏的非脏话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我统一回复一下:

  1. 本答案想表达什么。出征的网友气急败坏,造谣污蔑说这个答案说东方历史上一直落后西方,虽然我知道肯定会有很多人这样解读,但是我就是故意想看有多少人会这样想。答案的第一句话就抛出了一个问题“自有人类文明以来西方何时曾经落后过东方?”,这是一个问句,我没有也不想给答案,但它有两种答案:1)西方曾经落后于东方。2)西方不曾落后于东方。这里埋了一个文字游戏,就是这两个答案都不包括“东方曾经落后于西方”的含义。我个人是非常厌恶“不是A领先B,就是B压倒A”的逻辑的,东西方历史和文化如果要我个人评价,我两个都不想否定。但是很多人一定认为,承认西方从不曾落后,就等于承认西方始终领先;承认东方没有更优越,民族感情就受伤了。这种“不落后就领先”的二极管思维是非常可悲的,这个答案确实也钓出了很多二极管。
  2. 古埃及和两河能不能拿来比。出征的网友气急败坏,说我拿中国比全世界。实际上本答案出现的西方文明成就,最东只到两河流域,最南只到尼罗河,最北到英伦三岛,最西到伊比利亚半岛。也就是环绕地中海的地带。在南美、北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南亚都有非常古老的辉煌文明或人类活动,一律没有出现。古埃及和两河文明与后来的罗马文明有漫长、深度的融合过程,具有源流地位,无论到了晚近时期欧洲重新发现和认识古埃及和两河的时候是否曾将其归为外部文明,这都是事实。如果古埃及和两河这种重发现但有源流关系的文明不能算,那么良渚、三星堆能不能算华夏文明呢?
  3. 苏伊士运河。出征的网友气急败坏,揪住苏伊士运河的修建时间问题说我捏造历史。但这里其实是最公平的。在最初的答案中,苏伊士运河开通我放在了春秋战国时期,因为那是有非常清楚的历史记载记录了运河的通行情况的,你要是说河道不完全一样或中间中断过,那么京杭大运河的河道自古没有改造、废弃、中断、变化过吗?按照你们这种逻辑,京杭大运河得算2019年才开通。实际上一直到今天上午,我还是写苏伊士运河在夏朝末年“开挖”而非“开通”。但是有些朋友气急败坏,不停地谩骂。于是我干脆采信了开通时间最早的一种研究结论,“苏伊士”这个名字就来自于Senusret III,夏朝时埃及的一位法老。初代苏伊士运河是有遗址被发现的,只不过是否真的使用过不知道,自古就有争议,有些学者认为是通行过的,有些认为也许没有挖通。这里为了公平起见,我用了夏朝——同样是一个存在争议但人们愿意相信它存在的时间标尺,以示公平。
  4.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提得少。出征的网友气急败坏,说什么田忌赛马还至少赢一盘。其实正如我在第一点里说的,本答案根本就没有打算对比中西方文明历史上谁强谁弱。答案中很多问句,关于中国都仅仅提到了朝代、时期,提供一个时间标尺而已,告诉读者一些耳熟能详的西方文明成就大致对应在中国历史上什么时期,让读者自己去得出答案。其实这足以冲击到很多人的历史观念。这种有些人乍一看有点吃惊的对比我还能写很多:比如牛顿如果生在中国是明朝人,乾隆和华盛顿是同一年死的等等。为什么会吃惊?因为有些人潜意识里对于中西方文明的发展时间表存在错位,那么这种错位会不会导致一种东西方文明中某一方在古代长期领先于全世界的结论呢?其实本质上还是回到了一开始的问题:“自有人类文明以来西方何时曾经落后过东方?”。
  5. 出征的网友气急败坏,恰恰说明前面的目的都达到了。长期以来,对历史进行双标的解读,已经融入到了一些人的血液里;视特定文明高人一头的华夷观带来的优越感已经成为一些人民族感情的基石。有的地方文明相互融合被说成反复的文明毁灭和重练,有的地方文明的相互融合被说成不断的同化和从未中断。夏朝有争议就肯定是真的,苏伊士运河是否通行有争议就肯定是假的。京杭大运河河道改了废了就还是从隋朝开始算,苏伊士运河河道变了废了就只能从晚近最后一次修通开始算。当这种观念被套用到整个历史观当中,很容易得出历史上某某文明是“始终领先”的、“更优越”的文明的结论。那么是不是这样呢?还是留给读者自己理解吧。
  6. 有些朋友气急败坏,24小时不间断给我灌一张来源不明但充满常识性错误的所谓反驳截图。其中极个别态度较好的吧友,我在私信已经回复过了。由于截图内容过于离谱,我一般请对方自行查阅资料判断,已有讲理的吧友自行查完向我道歉。比如良渚的水坝系统和城墙,C14检测年代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水坝)和前2300年左右(城墙),金字塔则是公元前2600年前后,哪里来的良渚古城比金字塔早1500年?再比如巨石阵大约是公元前2500年到前2000年的建筑,是不是和大禹治水同期、古苏伊士运河是不是能通行到红海,都是自行上网查阅文献就可以查证的。我的答案写在这里,每一条都不怕查。如果不愿接受而愿意相信那些贴吧里编造的不靠谱的东西,自己高兴就好,发给我没有任何意义。这么有空不如多学习一点儿历史常识,不至于被贴吧忽悠成这样。

好了,我说完了,你们可以出征我了~


user avatar   gaarmat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二更,终于从小黑屋放出来了~~更新一下。有评论说欧洲发达是因为司法,说有司法精神,这我实在是不敢苟同啊~我20岁那年到西方国家留学,选修过法律课程,对欧洲尤其是英国的司法还是比较了解的。大家都知道英联邦国家和美国实行“习惯法”,但这习惯法是什么??这就要回到1066年威廉征服。威廉征服以前,英国先是盎格鲁萨克逊七国,然后维京人入侵,然后威塞克斯逐渐统一全国。这时候英国司法是什么?就是打架,两人有争端,谁把对方打趴下或者打死就赢官司。征服者威廉到来以后认为这种传统极为“野蛮”,因此允许争辩双方聘请“律师”,但是内容不变,还是谁把对方律师先打趴下或者打死就赢了。。。。也就是可以请个打手~那有钱人是不是很有利?幸好汉萨同盟里不是这个传统不然我估计汉萨同盟十几年就得垮。。汉萨同盟解决商业争端没法靠“日耳曼传统”,因此开始有了法庭、仲裁庭这些机制,这些机制很快就引入了民法争端,14世纪开始欧洲才逐渐有了司法这个概念。而这时候中国地方官按照证据判案都多少年了??所以到底是谁更落后呢?中国之所以在15世纪以后逐渐落于下风,其实是地理限制,有个成语叫夜郎自大,夜郎国为什么自大?因为在他们目所能及范围内自己就是老大,这个成语套到中国身上一样,在古代中国目所能及范围内就是老大。历史上人类很难突破地理的限制看到更远更广阔的世界,从古到今能做到的恐怕就爱因斯坦一个人,我们现在不也是看不到四维空间,一天到晚争论黑洞吗?本人并非地理论者,我是坚定地马克思唯物主义者,唯物主义讲的就是物质高于思想,既然中国本身和其周边没有能让中国进入工业革命的物质基础,那中国人就断然进不了工业革命。

以下是原答案。

居然过千赞了,感谢父老乡亲们抬爱。回头有空我上几个图说明一下。


并非如此。之所以有这种印象,是因为我国历史教育过于割裂,导致人们就知道几个历史上的重要时点,这就导致之前还是黑暗中世纪的欧洲,突然一下子就开启工业革命了,中间经历的文艺复兴好像是给工业革命做铺垫的,那么人们当然会诧异欧洲怎么跳跃式发展。

实际上呢?欧洲中世纪是文明通过高卢地区和法兰克帝国向中东欧以及北欧扩张的时间,中世纪之前欧洲北部大部分地区还处于蛮荒状态。而到了中世纪中晚期(11到14世纪)由于中东欧和北欧的开发,已经开始了商业贸易的恢复和进一步发展,这种贸易发展才是文艺复兴的源头,而不是什么从中东抢回来的阿拉伯语典籍,阿拉伯语典籍从8世纪的安达鲁西亚埃米尔那里更容易得到。而且这种解释也无法解释为何文艺复兴的特点是人本主义,是商业贸易的发展导致贸易城镇的发展,城镇中商人和手工业从业者构成的主要人口,其经济基础远高于农民,因此对世俗文化的需求更大,由此带来了文艺复兴,并推动了人本主义,人本主义一开始,那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研究就开始了。

同时,商业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技术进步,14世纪开始欧洲的冶金、造船、建筑等手工业已经在全球领先(明朝宝船我实在是觉得假),北欧商人开发出的cog船航遍北海和波罗的海,后期发展出的hulk船已经可以远洋航行,葡萄牙人将北欧帆船与地中海的桨帆船结合起来造出了卡拉维尔帆船,成为探索非洲海岸的主要物质基础,西班牙人造出了巨大的卡拉克帆船,后来以卡拉克帆船为基础造出更适合远洋航行的盖伦帆船。顺便说下葡萄牙人开始探索非洲海岸是1420年左右,那时候再征服还没完成。也就是说,地理大发现是欧洲开放的地理造成的贸易繁荣的副产品,即便没有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官方资助探险,欧洲商人发现美洲也只是时间问题,比如爱尔兰的渔民一直在向西探索,他们迟早会发现美洲东海岸;挪威人已经在11世纪登上了纽芬兰的土地,只是限于航海技术无法长期维持殖民地,如果没有两牙的探索,挪威人迟早会通过冰岛向西发现美洲。当然最容易的还是葡萄牙人向南沿非洲海岸的航行。

航海贸易还带来了对海洋知识的需求,15世纪欧洲人已经发明或改进了六分仪,星图,象限仪,望远镜,怀表等航海器具,可以精确地测量纬度,并采用新的制图技巧。葡萄牙人发现塞内加尔是在1460年左右,随后1482年发现了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向西航行成功,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发现印度,1500年卡布拉尔发现巴西。可见欧洲的崛起脉络分明,是线性上升的态势,时间跨度很漫长,从商业复苏到工业革命经历了400多年的积累,根本不是突发状况。

再说回来,欧洲地理大发现本身是欧洲自身贸易的副产品,而大发现本身反过来更进一步刺激了商业和手工业生产比如造船业所衍生出来的一系列产业。那如何满足更大的市场需求?人力已经不够了,那就风力水力,但这种资源不是到处都有,那就畜力,还是不够怎么办?煤矿井的抽水机好像能提供动力,烧煤就行,欧洲北部各国都富含煤炭资源(法国缺煤),于是有了蒸汽机,工业革命开始了,当然中间经历过长期战争和宗教改革。但是无论如何,拥有一段和平发展时间的欧洲,由于其开放的地理环境和易于海上航行到特点,必然能够发现美洲大陆和绕非洲的贸易航线。而中国由于封闭的地理环境,实际上真正的在技术上领先世界的领域和时间并不多,欧洲能够通过对外交流解决内部问题,中国这边则不行,欧洲发达的海上贸易能不断产生利润和持续探险的动力,支撑探险活动,但中国附近的海洋状况根本没有这种支撑,中国的航海基本都是赔钱的,民间顶多到南海地区搞搞贸易根本无法发现新大陆。所以细看历史,欧洲超过中国乃至全世界是时间问题,欧洲地理环境决定了西欧会非常容易发展出资本主义并开启工业革命,而之所以英国一马当先,也有几个原因,首先英国处于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到地中海贸易区的中间位置,所以成为沟通两个贸易区的节点,当然这时候对面的荷兰也有这个优势。但是第二点就是英国独有了,英国是一个岛国,而荷兰时常面对大陆强权的掠夺和压制,这样商人们为了安全更喜欢移居英国。第三点英国富含煤炭,而且很早就因为森林耗尽开始用煤炭取暖,也因此煤矿很多,英国气候特点大家都知道潮湿多雨,矿井开采要抽水,所以英国很早就有了烧煤的蒸汽抽水机,事实上蒸汽抽水机在全世界都有过雏形,我记得中国宋代就有,阿拉伯世界也有,然而这些国家都没有英国那样巨大的贸易需求。第四点说英国的贸易需求,英国因为地理原因(白垩土平原多,土地比较贫瘠),种粮食产量低,但是白垩土地区养羊特别合适,那么结合前面说的中东欧的开发,可以让英国把土地空出来养羊,从中东欧获取稳定的粮食供应,西方经济学比较优势就这么来的。羊毛多了英国人自然就想发展毛纺织业,而不是给弗兰德提供原材料,这点是人都知道,14世纪英国布已经畅销整个欧洲和地中海,俄罗斯和阿拉伯的统治者都喜欢英国布。而毛纺织业和棉纺织业是相通的,当英国殖民印度有了稳定的棉花供应以后,棉纺织业的发展就显得英国人力资源不够了,因为棉花的产量更大、更便宜、用处也更多。英国有限的水力和风力资源已经都用到毛纺织业上了,这时候迫切的需求就导致了瓦特改进了矿井用的蒸汽抽水机,发明了近代的蒸汽机,瓦特发明蒸汽机的目的就是给棉纺织业提供动力。

所以,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展是因为英国有一系列优势,这种优势也不是唯一的,很快工业革命就扩展到了全欧洲,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自由,还是重要的




                 

相关话题

  黑奴贸易开始以来,有哪些欧美知名人物涉及种族主义,又有哪些可以确定不涉及? 
  如何看待德国驻华大使贺岩去世,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欧盟称「将不惜一切代价重建太阳能制造业」,其中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欧洲中世纪发生过哪些非常搞笑的事情? 
  如果只能说一个意大利的优点你会说什么? 
  为什么瑞典跟芬兰想要加入北约啊? 
  欧洲中世纪农业大致情况如何? 
  为什么19世纪军装取代了宫廷礼服成为欧洲皇室,贵族的正式服饰? 
  德国人的英文水平如何? 
  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对中国有怎样的价值?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中国的大妈大都朝气蓬勃,而年轻人却无精打采?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很多人都说江浙沪是美食荒漠?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