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2020年抗疫电视剧《在一起》? 第1页

  

user avatar   huang-zong-ze-wei-hun-q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短短两集我真的从头哭到尾,这部戏的意义真的不只是一部抗疫剧。

没有无脑煽情的改编和歇斯底里的哭喊,几乎每个情节和人物都有原型的《在一起》,更多的是属于成年人深沉的绝望。

那种孤寂源于对未知的恐惧,是非常压抑的悲哀和自怜。

可是全剧以张嘉益饰演的院长为首的各位医护工作者却从未放弃,他们的坚持就像是黑暗中永远不会熄灭的灯火,一直在点亮着整个武汉和整个中国。

有句俗话叫“万事开头难”,作为由十个真实抗疫故事组成的单元剧,《在一起》的首个重要角色在第一时间就敲定了由老戏骨张嘉益出演。

而张嘉益饰演的医生原型,正是8月11日被授予了“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张定宇院长。

在武汉抗疫的几个月里,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张定宇院长不顾身患渐冻症的痛苦,一直坚持在一线工作,他蹒跚的步伐在那些日子里感动了万千同胞。

剧中他和谭卓饰演的医生本想坐电梯上楼,没想到电梯中有推着病床的护士,于是他主动选择了走楼梯。

然而走到楼梯处他才发现,由于渐冻症导致的肌肉萎缩,此时他已经非常难抬起步子,于是借口说要去打电话,催促谭卓先行上楼。

谭卓走后,他缓慢地扶着栏杆努力向上,这一切都被明白他用意的谭卓以及张天爱饰演的护士长尽收眼底。

张院长不仅有着医者仁心,面对领导时他依旧不卑不亢。

对于提出的催促和要求,他直接反问:“没有粮草和弹药,难道这个歼灭战用嘴打么?”

徒弟谭院长在一旁也被他的直接吓到,小声地提醒师父注意分寸,结果立刻被怼“你闭嘴,没你说话的地”

事实上这位谭院长也是有原型人物的,同样也是金银潭医院的医生。

剧中的他和妻子在疫情来临后为了保护家人,坚持以车为家,每天下班后蜗居在私家车中吃饭和休息。

然而现实中的曹珊和涂盛锦情况要比剧里更难,同时也更让人感动。

两人先是主动把值班室分配好的床位让给了同事,主动住到了车里。车的空间远比剧中要小,一个睡后排,一个睡副驾。

后来疫情久久不去,为了保证医护人员的睡眠质量,医院紧急协调出了一些酒店房间安排医护人员们入住,夫妻俩又把这个机会让给了其他的同事,还说:“在车上睡惯了,不要紧。”

那些日子,他们11岁的儿子一直由家中的外公外婆照顾。

谭卓饰演的医生情况与他们相似。

好不容易请下假去参加儿子重要的击剑比赛,结果被突然的疫情打了个措手不及,连比赛都没看完就从现场奔回了医院。

难得和儿子视频却被老公抢了手机,本来笑意盈盈的表情瞬间变成嫌弃:

这也太真实了吧。

除了已婚的家庭,疫情期间还有许多情侣也取消了原定的婚礼,剧中也体现到了这一点。

不过最打动我的还是第一集最后女性医务工作者一起剪短了长发的镜头:

整个故事没有直接展示剪发过程,前一秒本来是正在梳理长发的护士,画面一转,一群已然剪好短发的女孩子走了出来,她们互相摸着对方的头发,好像在交流什么。

画面的定格,是一个慢放的短发女生。

她们一起走进消毒室,迎来的是三人错愕的眼神:

无需言语,这些女孩用行动传递出的坚定比任何台词都动人。

这个镜头转换真的太高级了,张黎导演,不愧是你。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说:不就是“歌功颂德”么?吹呗。

那你就错了。

《在一起》最绝的就是它从不避讳人性。

有勇士就会有“逃兵”,剧中不止一次提到了人手物资短缺辞职的问题,这一点张定宇院长也曾在采访中提到过。

而从预告看来,本剧的第二个单元故事就与此相关。

倪妮饰演的小护士疑似在关键时刻提出离职,崩溃的她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歇斯底里:“你知道我经历了什么吗?我拼尽全力去救助那些人、去保护那些人,谁来保护我们呢?是烂掉的口罩,还是穿在身上大垃圾袋?”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疫情,死亡好像变成了她的同伴。

每一天都睡不好觉,即使吃了安眠药也会做噩梦,梦见那些本来健健康康的同时也都变成了病人。

最可怕的是,这不是梦,而是血淋淋的事实。

他们不只是医生和护士,他们也是儿女,是父母,没有人想离开自己的亲人。

面对未知,谁都会惶恐。

“我爸妈还都在家等着我过年呢,他们年纪也都不小了。我就是想要活着,我想活着!我要回去好好孝敬他们,我有错么?”

“从来就没有什么盖世英雄,有的,只是平凡人的挺身而出。”

医生也是人,也会有情绪和压力,他们并不是对死亡司空见惯的机器。

看着不断增加的病例和死亡人数,看着身边亲近的同事一个个被感染,他们没有时光机,不能预测到这场战役何时才能结束。

在面对危险时,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逃避,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对于那些一直勇敢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我们应该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而对于那些没能坚持下来的人,我们也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过分谴责什么。

因为这就是人性啊,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恐惧和害怕。

少一些责怪,多一些包容,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除了医务人员,剧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病人和家属的故事,其中最催泪的应该就是吕中老师饰演的这位为了患病儿子,独自住在医院走廊上几十天的老奶奶

八十多岁的她,只有儿子这个依靠,为了能第一时间接到康复的儿子,不顾病毒,她直接住在了医院走廊。

听到医生安慰她的“病情好转”,老奶奶激动地颤抖起来。

善良的医生护士们看不得老太太的心酸,为了帮她消磨时间,搬来了一盆盆的绿植,甚至连院长办公室的发财树都没逃过。

说是希望她帮忙照顾,其实是想让她分散些注意力,不要太难过。

到了晚上,谭院长和妻子挤在医院外的车里,老奶奶则蜷缩在医院的躺椅上,各有各的不易。

没想到,她的儿子还是不幸去世了。

面对这个消息,老人家看起来格外平静,她只是连着说了两遍“没受罪就好”

如果说第一遍是询问式的吸收信息,那第二遍的自我安慰,真的生生把我听哭了。

她甚至主动提出了捐献遗体:“他在医院住了这么长时间,花了医院不少的钱吧?就当多救几个人,行么?”

交代完毕后,她颤颤巍巍地站起来鞠了两个躬,拒绝了医生的搀扶,一个人神情恍惚地离开了这个与她朝夕相伴了几十天的躺椅。

白发人送黑发人,她的坚强,又何尝不是一种最极致的痛苦?

可是即便这么痛苦,她还想着不要麻烦别人。

此情此景,我的眼睛进了砖头。

说到医药费,在剧中首先提到这件事的患者由何蓝逗扮演,她的原型就是那个在方舱画了一整本漫画的女孩

从一开始的拒不配合:

到后来的听天由命:

再到最终康复的喜极而泣,这个可爱的小女孩一直在感染着我:

听到自己可以出院的消息,先是震惊地坐起,而后激动地抱住了谭卓所饰演的医生,她的泪水一点点蓄满的同时,我也开始哽咽了:

听到医生的夸奖,她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情绪:“我真棒!我真棒!”

而预告中也提到了方舱的故事,这一单元由靳东主演。

和现实中一样,那时候人心惶惶,很多人在网上造谣“方舱就是集中营”,并疯传“国家不管我们了”。

由于这些传言,许多病人一开始并不配合,甚至对医护工作者施以暴力和辱骂:

好在有国家超强的行动力以及耐心的医生护士,大家逐渐冷静下来,最终还一起练起了太极和瑜伽。

这个画面一下子就让我想起了那个带大家跳舞的护士小姐姐,还有那位在武汉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匿名主动帮忙打扫卫生的患者。

不过从预告看来,第一单元还只是沧海一粟,真正的重头戏在后面。

就比如即将播出的《摆渡人》单元,面对由雷佳音饰演的外卖小哥,小女孩第一时间后退制止他的靠近:“别过来,我可能感染了,会传染给你的。”

被询问之后才知道,原来她的爸爸已经被收治住院,而奶奶刚刚去世了:“你去给其他需要的人用吧,我一个人可以的。”

我的眼泪不值钱!

踏雪而来,迎春凯旋,《在一起》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抗疫电视剧这么简单。

它的神还原和合理改编在带我们回到那个痛苦时刻的同时,又一直在教育我们永不放弃。

也许我们不能将时间暂停,但不代表我们不能创造拐点。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风雨过后,终见彩虹。

我们永远《在一起》。

只要剧情不崩盘我应该会一直追下去,后续会继续更这篇文章。

【原创文章,请勿洗稿、抄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大部分图片为自截,个别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


user avatar   ling-ling-qi-38-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年度好剧,时代报告剧的称呼当之无愧。

前三个单元很多人已经讲到了,我主要说说第四单元(7、8集),朱亚文主演的单元。

毫不夸张地讲,这两集的医疗细节之严谨,现实表现之还原,对年初第一波疫情时武汉临床一线惨状的反映,几乎是绝无仅有的,超越了绝大部分国产医疗剧。

作为亲历者,看这两集的时候我真有种窒息感——手都在抖,感觉自己又回到了那个湿冷的冬天。


特意截了图,给大家细细讲一讲。


冷峻的色调,杂乱的环境,简陋的环境,极近的床间隔距离——第七集开头那段长镜头,在极快的时间内塑造了我熟悉的新冠隔离病房(我开始以为是医院实地拍摄,片尾才看到是搭的棚)。

朱亚文饰演的黎医生,在长镜头里神经绷到了极致,一直不断处理着各处病患,而危急情况却像野火一样随时冒出来…那种焦虑、眩晕的感觉,透过屏幕真实传递给了我,我几乎能感受到大体力消耗后,闷在防护服口罩里艰难喘气的窒息感。


在12月、1月,新冠疫情爆发后临床资源快速击穿,所有新冠定点医院几乎都是这副惨状:病人摩肩接踵,加床加到走廊,这边正在抢救,另一个病人已经悄无声息死亡…

这个镜头能拍出来,我想主创一定克服了许多阻力… 疫情初期新冠病人最危重、临床挤兑最严重的时候,武汉各个医院里,有很多病人默默死在了走廊加床上…


抢救病人的场景一定是nasty的——病人的体液、血液甚至排泄物会弄的到处都是:穿刺点的出血、气道涌出来的痰,裹在包布上落地后,在地板上印出血渍——真和画面里一样。


近景里病人插管后做机械通气,和真实场景基本一致了,大夫CPR手法正确,心电图电极位置正确。


注意监护仪,室性心动过速,血氧饱和度只有82%——现实中新冠重症病人也差不多这个水平,已经很危重了。


来看看我们麻醉医生熟悉的插管场景。

剧中点名了一位荆州的麻醉同仁,看的时候有种专业被肯定的自豪感(没办法,麻醉医生一直以来的存在感太低了)。

可视喉镜准备(因为镜头艺术表现的问题,没拍直插)。

插管后球囊给氧,正确。


另一些细节:

但凡医生在病房的段落里,对讲机一直在响,有时候这种即时通讯语音盖过了台词音,观众会感觉杂乱,但这种杂乱更显真实。


高强度的使用下,很多呼吸机监护仪故障;这个时候工程师也来不了,故障就意味着报废。


在汉阳的取景,应该是封城期间的影像;对这块熟悉极了,疫情期间从这条路无数次往返协和西院和本部。


这一个单元表现的是疫情初期武汉医院的情况;很多普通观众会觉得遥远,甚至觉得情节平凡;但我作为真实经历过的医生,看这两集时心中万般惊涛骇浪和唏嘘——新冠肺炎疫情刚开始时那恐怖的重症死亡率、令人绝望的快速进展,还有完全未知的病理生理变化…病人指望医生救命,而医生感觉眼前只有沉沉黑暗。

病人转归单:绿色是出院,红色是死亡。


看看我们这张…

疫情初期新冠高致病力毒株容易诱发病人的炎性风暴,让免疫系统暴走攻击各个脏器,看似病情不重的病人会快速出现多器官衰竭(MODS),这就导致了“前半个小时能说话能写字,半小时后人就不行了”的急速死亡病例。

现在想起来,仍感觉可怕。


第八集最后,色调终于温暖起来:

床位也逐渐空了。

这和现实一样,我们是看着病人逐渐减少,病区开始空转、合并、收缩,直到最后的胜利。

还好我们挺过来了。



武汉的樱花,我和许多援鄂医疗队同仁们,都看到了。


忆往昔峥嵘岁月,只愿疫情一去不返。



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我写的抗疫回忆专栏。

真实,是力量,是动力。


user avatar   xue-shu-93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一起》的单元集《方舱》总共拍了10天,第一天转场转了五个地方,每天工作时长都在18个小时以上,没人喊过一声苦

最后那几天一直下雨,为了赶进度我们干脆倒数两天直接连着拍不回宾馆了,凌晨时整个上海突然来了一波大暴雨,那雨大的要命,还夹着大风,把我对讲都吹飞了,穿雨衣都淋到内裤里头,本来预定要拍的外景戏没办法拍,伸缩炮、马格南和如影都不敢卸下来用

但是进度摆在那里,导演和制片说了今天凌晨必须杀青,那实在是没办法,只能卸下来一台机器、一个云台加一个三脚架,就在一个有树荫的桥底下来回拍演员骑着自行车的镜头

这场戏拍了四小时,我们和演员淋雨也淋足四个小时,一个场务兄弟当场就发烧了(湿身吹风),杀青回去我直接吃了一记重感冒,当时又是新冠肺炎高发期,大家都想办法等到退烧退感冒了才能回家


user avatar   tai-yang-cheng-suo-la-l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海广播电视台能拍出这样高水平的抗疫剧,我不觉得意外。大家可以看看前几年上海广电拍摄的《急诊室故事》、《心术》、《人间世》等优秀的医疗电视节目。


说几句题外话,由央视牵头的《最美不能说》我也看了,说实话这不是拍给老百姓看的片子,出品人白一骢的回复更坐实了这点。

“故事是故事,价值观是创作者赋予作品的。而创作者赋予作品价值观,和最终观众能够体会到的价值观,不是一样的。“白一骢讲到。“我们有一句话是这样:‘你只要有6行字,哪怕你是个圣人,我都能把你扒得体无完肤’。如果我想要在你的内容中,找到去攻击和谈论的点,或者和自身价值观相悖的地方,是个非常容易的事情。解读是一个非常私人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创作者来讲,只要管好自己的创作就好了。”白一骢也表示,至于观众如何去解读和评价作品,创作者不要太过于在意,否则心态就“崩”了。

.

这里,节选几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送给白一骢:

例如,某种作品,只为少数人所偏爱,而为多数人所不需要,甚至对多数人有害,硬要拿来上市,拿来向群众宣传,以求其个人的或狭隘集团的功利,还要责备群众的功利主义,这就不但侮辱群众,也太无自知之明了。

什么是不懂?语言不懂,就是说,对于人民群众的丰富的生动的语言,缺乏充分的知识。许多文艺工作者由于自己脱离群众、生活空虚,当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语言,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但显得语言无味,而且里面常常夹着一些生造出来的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不三不四的词句。

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那末,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


user avatar   liang-shang-de-m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武汉人,讲一讲没有被编剧照顾到的一些细节吧。

第一集谭院长在江边看烟花。这个位置应该是晴川阁到南岸嘴之间的一段位置,印象中是不能走车的。而且武汉市在2012年就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了,所以2019年在市区出现大型烟花是不可能的事(倒是可能出现灯光秀)。

第二集红衣女脚上也太单薄了吧。之前第一集的小太阳的细节就很到位,武汉的冬天湿冷难熬,在室内尤甚。

刚看两集,其他的以后更。

第三集里老在下雨,似乎用意是为了煽情。不过23号那天晚上是没有下雨的。我记得很清楚我是那天凌晨在江滩跑步时在手机里看到的封城消息。


十一集的山体滑坡是我看到的最大的bug。武汉是平原地带,就算是郊区也很少很少有这种崇山峻岭的地形。导演可能真的把火神山当成了一座大山,但实际上武汉的山普遍都是几十米海拔的大土坡,压根没法形成这种山区。因为海拔太低,武汉的山基本都被开发完毕了,凤凰山是平地上的高楼大厦和停车场,小龟山是电视台大院和居民区,扁担山是一块大墓地,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校园,只有龟山、九峰山还有点第十一集中的模样,不过它们是景区。所以在去火神山的路上遭遇山体滑坡,就跟在天安门遭遇山体滑坡一样离谱。

顺带一提,我的一个高中好朋友就曾经从江汉路的家中步行好几个小时去火神山帮忙打杂。步行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那天正好是他的生日。

还有关于深山养老院这个,我看到很多人在吐槽谁会把养老院建深山老林里。不过我今年夏天去咸宁九宫山的时候发现过在海拔一千多米的深山老林里的武汉大学疗养院。我去的时候它已经废弃了很长时间了。这个疗养院就建在公路边,沿公路走大约一千米的地方就是云中湖建筑群,那里有一堆旅馆餐厅,海拔和疗养院的海拔差不多高。



第十三集胡院长大晚上满武汉找可乐,最后在一个关了门的小副食店买到了可乐。导演在这里可能想表现的是当时物资匮乏的情况。但是疫情期间武汉的便利店基本都保持了营业,所以真实的情况应该是胡院长出门不远就在一家中百罗森或者today里买到了肥宅快乐水。

1月29号拍摄到的给便利店输送的货物

而且这两集我听到了全国各地口音的武汉话。

第十五集的一个不算BUG但还是想提一下的地方。这首歌如果在粮道街、司门口一道的巷子里面唱那更有味。

大结局的这种全副武装的口罩我在封城前还真在地铁上见过有人戴




末尾附上我在封城最初一周的图文记录贴

zhihu.com/answer/983599


user avatar   caijus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只放了两集,非常棒。后面的预告片都看了,有点担心,感觉可能会有几个故事烂掉。毕竟每个单元不同剧组,水平肯定有差距。

比如武汉人那个单元,武汉话非常蹩脚。口音稀烂,预告片却突出口音特色,说明剧组大概率没做够功课。莫名就想起陈凯歌的白昼流星了


user avatar   hu-hai-san-ren-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user avatar   gu-ping-sheng-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奇葩说》《圆桌派》《十三邀》等这类节目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甚至,在电视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更甚,在电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想想上面三个问题,就知道您的问题的答案,就是两个字,不会!

那些节目又不是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甚至,就是孔子本人,也达不到这个效果。更别说几个节目。

提升思想,提升认知的方式有很多种,看电视节目,并不是唯一,也不是最高效,最难以替代的途径。


比如,读书。

比如,求学。

比如,行万里路。

实践出真知。

思辨出真知。

电视节目出真知?这个,存疑吧。


所以,认真读一本好书,认真听一堂名校的网课,不见得比看一群人在节目里聊天收获少。

错过那些节目,无需太过焦虑。

把那些节目的作用看得过于巨大,反而会降低自己的思维深度和认知能力。

因为,真知来源于实践,来源于思辨,来源于探索,倒很少来自别人的价值观输出。


一点浅见,仅供参考。


user avatar   Barzil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实话这种信号不太好。

因为对方就是奔着挨打来的,只有中国扇了人家嘴巴,留了痕迹,人家才能回去吹嘘自己和乱党大战了三百回合。

我们要是顺了他们心意,反击回去,他们免不了下次还来送人头,反复来刷经验,人家把脸伸过来,我们不打也不好。虽然满足他们挨打被虐的欲望,对我们并没有什么坏处,但是他们总来讨打,在咱们家门口耍流氓,我们也会很闹心,就会很烦。

现在美国和欧洲其实都想在中国身上刷经验值。

就是凑过来恶心你,吐两口痰,然后等你打他一顿,扇他几个巴掌。

这样就证明清剿乱党自己是先锋主力,是出了力的。

当然,真正动手是不会的,起码现在不会,因为禁军美利坚现在当了权臣,挟制了天子和宗室,就像孙中山坐大之后,袁世凯未必真的想清剿乱党,反而养寇自重恐怕更合理一点。

欧洲更是不想动手了,人家等的是权臣和乱党开干,最好两败俱伤,然后自己请资本天子北狩关外故土,从而占据大义,渔翁得利。

现在最危险的是,美利坚作为全球资本禁卫军,可是其民族主义却愈演愈烈,内部党同伐异白热化,导致理性决策的能力丧失,也就是没人说了算,整体上陷入群体无意识的盲动。这种盲动如果持续恶化,恐怕养寇自重就行不通了,反而民粹热血上涌,不顾国家利益,非要来硬刚中国,进行战略决战。

这是欧洲所期盼的,也是中国想避免的。


user avatar   wen-ding-29-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实话这种信号不太好。

因为对方就是奔着挨打来的,只有中国扇了人家嘴巴,留了痕迹,人家才能回去吹嘘自己和乱党大战了三百回合。

我们要是顺了他们心意,反击回去,他们免不了下次还来送人头,反复来刷经验,人家把脸伸过来,我们不打也不好。虽然满足他们挨打被虐的欲望,对我们并没有什么坏处,但是他们总来讨打,在咱们家门口耍流氓,我们也会很闹心,就会很烦。

现在美国和欧洲其实都想在中国身上刷经验值。

就是凑过来恶心你,吐两口痰,然后等你打他一顿,扇他几个巴掌。

这样就证明清剿乱党自己是先锋主力,是出了力的。

当然,真正动手是不会的,起码现在不会,因为禁军美利坚现在当了权臣,挟制了天子和宗室,就像孙中山坐大之后,袁世凯未必真的想清剿乱党,反而养寇自重恐怕更合理一点。

欧洲更是不想动手了,人家等的是权臣和乱党开干,最好两败俱伤,然后自己请资本天子北狩关外故土,从而占据大义,渔翁得利。

现在最危险的是,美利坚作为全球资本禁卫军,可是其民族主义却愈演愈烈,内部党同伐异白热化,导致理性决策的能力丧失,也就是没人说了算,整体上陷入群体无意识的盲动。这种盲动如果持续恶化,恐怕养寇自重就行不通了,反而民粹热血上涌,不顾国家利益,非要来硬刚中国,进行战略决战。

这是欧洲所期盼的,也是中国想避免的。




  

相关话题

  在《亮剑》中李云龙在查岗的时候看到朱子明的床凉了为什么就命令部队紧急集合? 
  为什么很多抗日剧中,日本军官都叫川岛? 
  如何评价 Netflix 电视剧《全裸导演/全裸監督》(The Naked Director)? 
  如何看待张文宏医生在直播里说的「中医药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中医在抗疫中到底起到了哪些作用? 
  韩剧《鱿鱼游戏》为什么突然爆火? 
  天津宣布「本轮本土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实现了社会面清零」,这意味着什么? 
  能预测 2022 年疫情的走势吗,会结束吗? 
  《沉默的真相》是一部什么样的剧?你看完之后有哪些感受? 
  如何看待改造新冠病毒的详细实验方法发表于学术期刊 Nature Protocols,可能造成风险吗? 
  美国经历了这次疫情经济真的还有反弹的可能吗?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好多人买房不买别墅(联排别墅、独立别墅、双拼别墅等)?
下一个讨论
能夸一夸“在一起”(单元抗疫剧)吗?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