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睡前消息186期? 第1页

  

user avatar   zheng-tian-j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马逆的思想是高度统一的:

中国要发展,劳工就得996、007不计报酬地干活,至于没时间养孩子咋办 => 交钱,社会化抚养 => 孩子的安全怎么办,儿童手表等监控设备安上。你看这不都串起来了吗?

至于打工人们996创造的效益哪儿去了,那些贫困县造天下第一奇观的钱哪儿来的?

为什么我越996越努力反而离买房越来越遥远?

为什么物价越来越贵连个蛋炒饭都要30多了?

为什么工人的工资不能加而公务员的工资加到社平的两倍三倍?

为什么领导的儿子女儿都叫Jack、Ann,为什么他们报税的时候都变成非居民了?

作为普通的打工人,只要知道自己工资不能加,工作时间必须996,过了35不能占着位子给公司添乱、给年轻人添堵就对了。


user avatar   typemoon_f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996和35岁自动去世现象

估计很多年轻人还体会不到

因为目前看马前卒的很多人还是18-30岁的年轻人群体

他们是享受红利的人群,他们心中的愿景是【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干掉前面的老员工,自己升官发财,迎娶白富美,走上人参巅峰】

所以马前卒对996的评价对他们可能没啥影响,甚至他们还会处于原始的国家主义情怀去支持996,因为他们在职场上是无产阶级,光脚不怕穿鞋的,他们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加班,精力也充沛

在他们看来受不了996和35岁被干掉的人,都是【懒】和【菜】这些原罪

等到这批人成了35岁前后,社会会教他们做人的,他们慢慢就意识到

自己和这些过去鄙视的人,其实没有什么不一样,资本铁拳早晚教他们做人


user avatar   tianya_mingyue_d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参考下宋铮在2008年的论文growing like China,当时中国出口还没有到顶,论文中就总结了民营企业肯定是不断转向劳动密集的,而国有企业像往常一样撤退到资金密集型。。。而这其中的关键是民营企业融资的可获取性,这方面改革不成功,国企的资金密集程度反而上升了,而缺乏信贷的民营企业的竞争方向肯定是依靠劳动密集。

对于我国大多数民营的中小制造业企业来说,拿到金融业的国有银行融资很难,更别说上市了,所以只能靠内源性融资。而对于他们来说,利润增长的话,自有资金就可以提高。如果投资回报率很高,那么就可以实现盈利-投资的循环。所以,压制劳动收入分配份额有利于企业利润积累,高效民营企业就可以再投资,并且挤占低效率企业份额。这样子,不平等增加在当时来看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

而另一方面,收入分配恶化导致分配制度向高收入群体倾斜。然而收入增加的边际储蓄率是增加的,所以收入分配越不合理,越是倾斜于高收入群体,越有利于储蓄,也就有利于银行扩张。而如果低效企业又有政商关系,就可以通过银行业扩张而不断扩张,经济效率反而拉低。例如国企在大破产后,资本密度依旧是民营企业4倍,08年国企的资金密集程度就已经增加到5倍了,而现在融资百万亿后接近20倍。

因此,分配不均(资方从劳动市场增大榨取力度)要想促进经济增长,从金融业和企业内部结构来看,必须要保证投资回报高,也就是要看经济体的资本产出效率。而在2010年以前这种趋势可以延续下去,主要还是因为获取了大量外贸盈余。随着出口达到拐点了,投资无法转换为外部的资本回报,投资回报率就会不断下降。对于民营企业来说,通过压制劳动分配积累自有资金来实现扩张,并且挤占低效企业的市场,促进经济效率提高,就不太现实了。

但是收入分配依旧不合理,那么储蓄积累还会增强,也就是银行业依旧会保证利润。银行太有钱了,就要去放贷,而政商关系好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以国有企业和少量巨型民营企业为主;同时还会大量投资外国,外汇储备增加。所以会导致国有企业资本密度增强,这导致资源分配进一步恶化,损害劳动生产率增长。

所以就会出现资金不断流入效率低、容易获得融资的国企,国企转向资金密集型;而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法融资,依靠利润扩张,那就只能也是必然转向劳动密集型。

而金融业的结构改革基本上没什么成果,银行的利润和规模都太高了。如果经济水平比较低的时候,贫富差距有利于资本积累。从税制看,我国的税收结构也是以间接税为主,地方依赖于增值税和土地出让金,这些税种都有利于增大不平等,有利于资本积累。而我国在本世纪以来,大学生扩张和城市化导致住房融资需求大大增加,这些低风险、高利润的零售业务也有助于提高银行业利润。

所以,银行业规模扩张是强化资源错配的,这会导致资金替代人力,影响就业形势。我国推行“灵活”的劳务管理,主要是因为失业严重,通过强化雇主的解雇权利,有利于降低雇佣的机会成本,反而能创造就业。然而我国失业严重,恰恰是因为国企没法创造就业。目前80%非农就业由民企承担,新增就业都来自民营企业。。。

所以劳动问题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金融、税制等方面的改革落后导致的,通过资金密集型企业扩张,实现资金替代人力。那么就要通过银行业结构改革,创造出大量地方性的中小银行,通过增加地方中小企业的资信信息掌握,来消除信息不对称,从而增加信贷。要么就是像德国的复兴银行一样,建立起中小企业的合作担保银行。

而看看半泽直树就知道了,就算是日本这种在中小企业融资下了很大功夫的地方,中小制造业企业还是以自留资金融资为主,银行有着很严重的“晴天借伞,雨天收伞”倾向,想要弄好很困难。而欧洲这种银行业监管较为放松和自由化的地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就很少了。所以现在金融业改革太慢,就算追到日本水平了,效果估计也不会太好。

而税制改革方面肯定要将这种资本过度集中的倾向进行修正,核心是要削弱银行业资本积累能力和降低民营企业成本负担。这个么什么好说的,营改增改革和减税降费其实效果就不太好,就是因为实际上做不到这些。不仅仅是土地出让金,就连住房公积金这种社保其实都应该改革,因为这种定向消费基金有利于房价增高并且导致银行业资金积累和企业运营成本上升。

劳动市场改革的话,我国以前的问题是失业很严重,而现在采用的调查失业率显示失业率一般,也不好说到底失业率高不高。假设失业率很高,那么就要加强“灵活”管理,通过降低劳动市场的僵硬度来降低失业率。现在劳动法的长期雇佣条款过于僵硬,导致合同工、临时工比例大大增加,改革肯定要朝着灵活的方向走,这不是因为经济体无法负担起高质量的雇佣,而是资源错配过于严重。而单单靠经济增长来创造就业的道路也很难了,尤其是经济依旧会不断下行。至于能不能通过降低工作时长来创造就业,通常来说是不太容易实现的,毕竟法国的《罗比安计划》也没实现目标,还是靠马克龙的劳动市场自由化才降低了失业率。

所以,政府肯定会像英美国家一样,通过大幅劳动市场自由化来创造就业。而且会尝试削除政治性的创造就业障碍,像户口制度就导致了劳动力利用不足和资金替代人力,会尽量进行改革。


另一个麻烦就是半导体投资和通信投资,又要上万亿投资。看看历史就知道了,中国银行进行产业融资应该给的是关系密切的企业,在日韩就是财阀,在德法就是国家龙头企业。按照常理,就应该让获取大量银行贷款的国企来投资半导体。但是国企普遍效率太低,吃垄断饭,连狗不理都搞不好,搞半导体肯定是血本无归,所以现在是漫无目的的投资。

而日韩做的是让财阀拆分出小企业来从事半导体产业扩张,这就消除信息不对称、消灭骗补。而分公司还可以利用总公司的电子消费产业发展经验,例如韩国的半导体投资就是靠着三星、LG和现代三家财阀主导的。而产业政策集中在几十家财阀,很容易就可以消除信息不对称,提高产业政策的效率。

所以整体来看韩国和日本也符合格申克龙的后发者走捷径的预测,弯道超车了。因为按照格申克龙的假设,后发者如果没有组织形式的障碍,是可以通过先发者的经验快速赶超。而财阀已经明确了发展经验并可以推广到分公司,这样后发公司可以走捷径。

现在中国搞的是创业公司,根本不是后发者,而是零发者,不知道什么企业是来骗钱的。如果要让几千几万家企业创业,那就应该减税。。。


user avatar   cao-hao-peng-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朝初建之时,朱元璋痛恨贪官污吏,小贪便处之以极刑,大明律的光辉照耀四海。

此后百年,子孙后代每每以时代变迁通货膨胀之由变更刑法,千万贪污不处以刑。自此贪官污吏逍遥法外,庞大的文官集团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承认《奋斗协议》也依然。

资本拿着现实为旗号不断剥削着本该属于劳动者的利益,但这些东西拿走容易,争取却很难。

先辈们用血和汗争取来的权益,不能也不应被这些所拿走。

明因此亡,我们自当引以为鉴。


user avatar   alvitr-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目前造成中国无产阶级困境的根本原因不是法律不完善,而是无产阶级没有足够的政治力量与资产阶级进行博弈,劳动者被迫单独面对资本家。所有试图把当下的局面的焦点转移到法律层面上的人非蠢即坏。

目前阶段劳动法更多的起到的是当劳资双方完成博弈后进行仲裁。也就是说当劳动法实质性地起作用时,劳资双方关于工作的博弈已经结束了,而劳动者使用劳动法维权本质上是工作博弈失败后重新开启了一场围绕补偿的博弈。而吊诡的是这场博弈通常还需要劳动者花费很多精力去准备才有可能拿回本就属于自己的补偿。

试想两个拳手在台上比赛,一个人高马大,一个瘦骨如柴。第一回合瘦子就被KO,这时高大壮不依不饶压在瘦子身上继续进攻,瘦子晕了过去高大壮获得了胜利。赛后瘦子起诉高大壮认为他比赛违规,相关人员认可了瘦子的话判处高大壮赔偿瘦子一笔钱。

瘦子可以选择不再上台跟高大壮拼拳,而无产阶级却无法逃避和资本家博弈的擂台。试想赛后的起诉能帮助瘦子在擂台上战胜高大壮吗?同样劳动法能让无产者战胜资本家吗?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

@sxc

邀请。非常非常感谢。

为了防止邀请我的sxc老师撤销邀请,我不得不截图。


@朱峰女士,你的答案,为了防止你进行修改,我已经截图了。没错,如你问题当中所说,礼貌是不是软弱?

当然不是。

我自问是一个普通人,在知乎得到关注多,也只是因为我勤勤恳恳,一个字一个字写得多,仅此而已。

我去咕咚网之前,当过记者,做过公关,我也不是什么名校毕业,但是我深深知道,原创是品德,是节操。做记者,报道要如实,要客观,要中立,要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

我为什么要在微信群“红包体育”里面和你抬杠,为什么要质问你,想必你已经不记得了,然而我记得清清楚楚。


我不关注你的微信号,那是有非常重要的原因的。朱峰女士,你说你没做过亏心事,那么想必在你看来,未经他人许可引用、转载他人原创的内容,不算是亏心事了。


你不记得的事情,我一点一点帮你回忆起来吧。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当你加入“红包体育”的时候,我对群主说了一句话。【我很高兴,我有不删除任何聊天软件当中聊天记录的好习惯。】


这里截图当中的日期是一直就存在的。至今我的iPhone 4S也一直在用呢,不可能改掉。


你为什么和我说抱歉,你忘了?2015年3月3日你所说的,是真的都不记得了?


当时我的反应,算是很克制的了,毕竟当着“红包体育”群里这么多人的面。

为什么我过了这么久,才再次在“红包体育”群里质问你,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知道每个人做自媒体不容易,想靠着才华变现,更加不容易,当时你肯道歉,说你会改,那么我也就得过且过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改了吗?如果你改了,你就不会不经过

@式微

同意,转载她的答案,而且还将她列为“第二作者”。

你的所谓声明,夹杂在你的正文内容当中,而不是正式开辟一个子栏目道歉,被诸多的信息噪声遮盖着,这就是你的诚意?

上述三张截图,是2015年6月17日早上8:43时截的。我现在还很怕诸多水军说我图片造假呢。下面两张图,是2015年3月3日晚上20:49时截的。那个时候,你的微信ID还没有“太阳表情”。

这个总不能说我作假了吧?



而你在面对我的质疑的时候,说了些什么话,你还记得吗?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截图的原因。

二次编辑加了些东西,就可以等同于你自己的原创,是吗?


事实证明我当初心一软得过且过,才是真的错误。


你说了“最初开时,格式内容混乱,但转载内容标明了作者”——我还是那句话:用了我的东西,问过我吗?

你说了“微信对于转载格式有了新要求后,我们也跟着学习,把之前来源不明的全部删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不合规的转载“——来源不明?请看看截图,你自己说过的话,怎么就这么快忘了呢?”是从虎扑、知乎、直播吧很多来源的文章“,这还算是来源不明?

你说了“暴力行为冠以道德名义,缺又恰恰选择了一个认真做事的自媒体下手,无论是出于要稿费,还是炒作涨粉,都不会实现的”——暴力冠以道德的名义?我质问你,就是暴力,你不告而拿,拿了我的答案,也拿了知乎上别人的答案,这种偷窃行为,就是道德的?


另外,请弄清楚,到底谁在炒作?我只是把原文作者式微老师带到了“体育红包”群,让她自己和你说清楚,这就是炒作?式微维护自己正当权益没有成功,自己写了篇专栏,以正视听,这叫炒作?

你说了“另外。。。您在背后诽谤我的许多聊天截图我已经给了律师。我们没做亏心事,我们礼貌但不软弱,真的,用法律途径解决,只对我们单方面有利啊。但您若真的要这样苦苦相逼,请也不吝给我一个您的地址,给您去一封律师函”。


我在背后诽谤你?请把截图放出来,让知乎用户都看看,我到底怎么诽谤你了。


你没做亏心事?没做亏心事我会质问你为什么不经过我允许转载了我的内容?


说我苦苦相逼?到底谁逼谁?“咕咚-李旸”是我在“红包体育”群里的ID,那是因为之前说过要标清楚所在的企业、媒体和姓名,所以我这样写。


我再说一次: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我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我的内容;我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式微老师的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式微老师的内容。


知乎上的回答问题,是我业余时间所为,工作忙的时候我只能下班回答问题,晚上写公众号内容,或者把知乎的答案放到我自己的公众号上去。关于足球篮球的内容,和咕咚网没有一点关系,全部是我自己的业余创作。


而你,直接找到了咕咚创始人、CEO申波先生,也就是我的最高领导,去质问我的行为是代表咕咚,还是代表个人。


我在知乎的ID和个人说明写得清清楚楚,没有和咕咚有任何的关联。你没有经过我个人的允许,转载引用我在知乎的内容,被我质疑你转载了别人的内容,居然好意思说是“法律层面的诽谤”?居然还去和我供职的企业对质?


到底是谁苦苦相逼?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把知乎用户的文字答案,变成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放到视频当中去,是吗?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未经他人许可,擅自转载、引用他人在知乎的原创答案,是吗?



最后我很想问一句:你既然深知自媒体人的成长有多么不易,为什么你还要去做“未经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其他自媒体人的内容”这样的事情?


最后,是我放出的所有截图的具体信息。



我在这里声明:我是知乎用户李暘,在知乎的每一个答案,在知乎的每一篇专栏文章,不敢保证完美无缺,逻辑严密,没有错别字,但全部是我自己的原创内容,任何人未经我许可,转载、引用、抄袭我的答案,即为侵权行为。


user avatar   yang-huo-l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海人口2428万,台湾人口2360万。

2019年,上海gdp是3.82万亿,台湾是4.21万亿rmb。

再过几年上海gdp超过台湾,就算迈上一个台阶了。

等上海gdp是台湾两倍,那时候台湾估计就已经回归了。


user avatar   lance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商场运营方的本质是物业公司,

想各种办法吸引人流过来,接着招商,目的是收取租金,然后涨租金。



所以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来福士想要吸引的大批顾客群体,他们是不是在意棒棒入内。

如果他们其实希望棒棒不入内,那么来福士不过是个手套防火墙而已,抵挡了来自网络和外界的骂名。

如果他们反对禁止棒棒不入内,那么就算没有这个报道一段时间后来福士自己也会被用脚投票的顾客教做人。

商场是否以为棒棒影响了形象不重要,最终用户怎么想的才重要,想想谁掏钱?



所以,到底是顾客有这样的需求而商场才这么去干?还是商场自以为是的猜测了顾客的需求呢?这只有顾客自己知道了。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孙乾、简雍? 
  如何看待人民日报刊文:为何看不上国内期刊(科技杂谈)? 
  如何评价Saber(阿尔托莉雅)? 
  如何看待西安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 
  房租抵扣个税对房东有何影响?如何看待近期个税房租抵扣引发担忧,有房东直接提出不再续约一事? 
  如何看待《睡前消息》蛋卷去世? 
  如何看待美军误炸阿富汗无国界医院? 
  如何评价徐英瑾回应未明子? 
  如何评价《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如何评价「知乎 Live 无限计划」年卡? 

前一个讨论
违规进入大熊猫场地受伤害,致大熊猫被救援人员击毙犯法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白宫幕僚长说「我们不打算控制疫情」?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