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传染病是人类的宿命吗?有没有开挂的科技,帮我们避免下一次的新冠? 第1页

  

user avatar   li-lei-up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起了一年前发表的一篇论文,堪称“神预言”。

2019年有人做了一个脑洞研究,如果圣诞老人得了传染病,那么会带来如何的影响?

他们假定圣诞老人得了传染病,然后在圣诞节的时候拜访全球的小孩,结果发现,如果圣诞老人得了流感,那么全球儿童的流感会增加。

流感增加

不过由于流感症状轻微,且是常见的可以治疗的病,威胁还好。但是如果圣诞老人感染了麻疹这种比较传染性和致病性都很严重的疾病的话,那么后果就比较麻烦了,会引发全球的麻疹大爆发[1]。


当趣谈圣诞老人染病的作者在2019年11月17日发表了这篇脑洞大开的研究时,很多人一笑而过,毕竟,圣诞老人是虚构的,而且在医疗发达的今天,怎么会有这么一场全球大流行的传染病的呢?

正规期刊哦,医学2区,内科学2区

然而全人类都没意识到,几乎在同一时间[2],有一种病毒已经出现在人类中,并且暗暗的潜伏着,直到在2019年年底,引发了一场至今仍未被战胜的疫情,它,就是新冠病毒。


(首例患者12月1日发病,按照新冠的发病周期,其感染时间应该在11月[2])

其实圣诞老人论文的作者并非预言家,他是专业的传染病研究人员,而他用这个奇特的角度为公众介绍传染病也并非偶然,因为传染病给人类带来的伤害实在是太巨大了。

这里做了个视频来和大家一起瞅瞅人类历史上的传染病吧。

看了上面的视频,相信大家对传染病的肆虐历史有所了解了,传染病可以说伴随着人类的历史,直到今天,依然有肝炎、艾滋病、疟疾、流感等一系列传染病在人群中肆虐。

(图源网络)

————能否避免传染病————

题目问到:“有没有开挂的科技,帮我们避免下一次的新冠?”

很遗憾,目前依然没有

人类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和传染病战斗的历史。

神话传说在末日审判人类的天启四骑士之一,就是瘟疫。

事实上,在人类的文明史里,每一次大规模的瘟疫爆发,都会大幅影响人类的历史走向,从古雅典爆发的四分之一人口死亡的大瘟疫[3],到导致欧洲人死亡三分之一的鼠疫[4],以及导致拉美人十不存一的天花[5],抑或是造成全球近亿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无一不是整个人类的巨大伤痛[6],都是传染病给人类留下的惨痛教训。

(图源网络)

事实上,直到今天,威胁全人类的存在中,传染病依然是位列top的存在,除此以外,就是饥饿、气候变化、战争等内容。


面对看得见的敌人,我们尚且可以努力防御,是看不见的敌人,就真的有种束手无策的感觉。


提高人体免疫?我们做不到,这是进化的力量,目前人类还没能力大规模突破进化。

预防?怎么防?上天入地,微生物无处不在。

而且还有很多人类根本没发现的,比如病毒,目前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记录的病毒才5000多种,而根据《Science》上发表的关于人类启动的全球病毒组工程(global virome

project)预测,地球上的病毒种类预估在百万级别以上[7]。

(图源网络)

这几年随着全球变暖,冰川里释放的古老病毒也开始增加了,就像前段时间青藏高原发现的28种全新的病毒[8]。

青藏高原冰川中的新病毒[8]

而且病毒还会进化,根据我对病毒进化的了解,未来预估会有许多新的病毒。


可以说,我认为,只要人类无法抛弃肉体的存在,那么,传染病就始终是人类的威胁


当然,要说绝望,人类从来都不是被动的主儿。

蒙昧时代人们面对疫情,有的人喝符水,有的人求神拜佛。不管如何,这也是应对,尽管无效。

古代医书中关于防疫的记载就是人类应对疫情的经验总结。

中世纪的时候找到的鸟嘴口罩,爱德华詹纳推动的牛痘接种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疫苗雏形。后来科赫和巴斯德开创了微生物学,弗莱明找到了抗生素。

图源腾讯医典

而今天,我们应对传染病的手段已经更先进。

我们用全新的技术,几天就鉴定出了这次疫情的罪魁祸首是新冠病毒。

我们通过高通量筛选药物,我们很快找到了一系列药物联合治疗。

我们紧急攻关疫苗,并短期内开发出了疫苗,目前已有部分疫苗问世。

借助信息技术,互联网绿码成为了对抗疫情的有力法宝。5G远程诊断,协助了疫情推动,AI影响识别可以让疾病诊断更加便捷。

所以有人抱怨,那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期待更高。试想百年前,一场西班牙流感,导致了近亿人死亡,那才是恐怖。

对更多有关医学前沿知识感兴趣的,刚好今天下午2点线上直播召开腾讯医学ME大会,请的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医学专家,如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主编Eric rubin、钟南山院士、葛俊波院士、黄荷凤院士和张文宏等作为嘉宾,也许可以听到他们关于医学以及抗疫的新分享。

其实,

人类就是在和传染病赛跑,看谁能跑的更快。

我们只有越来越强大,才能越来越好的应对病毒。


所以,下一次疫情,也许依然会爆发,但是,我们一定可以最快的速度寻找到对抗。


ref

1 Furuse, Yuki. "What would happen if Santa Claus was sick? His impact on communicable disease transmission." The 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 211.11 (2019): 523-524.

2 Chaolin Huang et.al.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 The Lancet, 2020

3 Littman, Robert J. "The plague of Athens: epidemiology and paleopathology." Mount Sinai Journal of Medicine: A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and Personalized Medicine: A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and Personalized Medicine 76.5 (2009): 456-467.

4 Alchon, Suzanne Austin. A pest in the land: new world epidemics in a global perspective. UNM Press, 2003.

5 Diamond, Jared M., and Doug Ordunio. Guns, germs, and steel. Books on Tape, 1999.

6 Johnson NP, Mueller J. Updating the accounts: global mortality of the 1918–1920 “Spanish” influenza pandemic. Bull Hist Med. 2002;76(1):105–115.

7 Carroll, Dennis, et al. "The global virome project." Science 359.6378 (2018): 872-874.

8 Zhong, Zhi-Ping, et al. "Glacier ice archives fifteen-thousand-year-old viruses." BioRxiv (2020).


user avatar   li-ji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能想得到的是,微纳米技术。

将微纳米机器人注入人体,改造人体(免疫系统),相当于每个人都自带一个“小医院”。

而且是从防病到治病再到最后临终关怀(安乐死)的一个综合性小医院。

人总是要死的,这是规律。

任何疾病都只不过是这一规律发生作用时的一种表现。

管他是癌症,心梗,器官衰竭,传染病……总要有某种(或某几种)机制担当“杀手”的角色吧?

既然人必有一死,那就“统一设计”死亡的形式。

改造人体自身,采取“围三阙一”的战术,具体又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植入微纳米机器人。改造、完善并辅助人体免疫系统。当人类处于青壮年时,这一系统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不停自动检测、甄别、阻击、灭杀一切有害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细菌,病毒,癌细胞)并修复受损细胞。这一阶段的目标是阻止一切病痛的产生,称为“人生的绝对安全期”。

其次,当人类进入中老年时,上述改造过的免疫系统因为长期的工作负荷终于出现机能减退(如果宿主作死比如不健康生活方式,上述系统退步的更快,“绝对安全期”也就更短)。

这时候就进入了“相对控制期”。这一时期采取的策略是内部系统战略防御与体外医疗支援相结合,目标不再是对有害因素赶尽杀绝(也很难做到),也不再计较体检数据的轻微波动,而是压制症状,以体感为主,继续保持舒适正常的生活状态。

比如,有可能出现某种“理疗仪”(或广谱抗病药),都是日常家用型,也不强求一定要根治,不需要杀到一个都不剩,只需要配合前面说的“系统”,抑制有害因素的数量和规模,把症状控制在不影响日常生活,不会给人造成严重不适感的程度。

只要治疗手段够方便,就好比剃头,长了就剃,剃了又长。

最后,步入暮年,生命进入倒计时,进入“终末期”。

前文说的“系统”已经消耗得残破不堪所剩无几。外部的治疗(控制)手段也即将黔驴技穷。
这时,上述“系统”开始战略收缩。

仅以有限的资源保护足以影响人类生活舒适度的重要器官与部分,而其他失去保护的部分就是“围三阙一”的“一”,是故意留出来的“通路”(个人倾向于大脑,而且具体到大脑的特定区域)。

任何有害因素都将沿着这些防护薄弱的通路“定向爆破”,沿着设计好的道路转移、扩散、生长。给人最后一击,让人在感受不到痛苦的前提下,在短时间内非常体面的陷入沉睡并死亡。

而且,作为给逝者最后的“福利”,在这从沉睡到死亡的很短的弥留之际,在“定向爆破”时还会作用于大脑的特殊区域,带来《盗梦空间》里“筑梦”进入极深层次梦境的效果:

在最后的,很长很长的美梦中沉入永眠。

我们不需要战胜每一种疾病。只需要保证每一个人活得长(和舒服),死得爽。


user avatar   jzysh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传染病防控,疫苗的研发虽因为时间长而无法在早期使用,却能成为后期避免长期传播的有力武器,

快速发展的疫苗技术,可能是今后我们应对传染病的一个关键科技。

疫苗是通过将病原体的特征物质(抗原)暴露在机体免疫系统中,但减去了其有害或者致病的部分,从而使得机体在不患病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因此,如何鉴别并研发病原体的特征性物质,是疫苗研发的关键。

那么,我们都有哪些疫苗技术了呢?

  1. 减毒或灭活疫苗

这一类疫苗的远离很粗暴简单,就是把病原体杀死(灭活),或者杀死一部分(减毒),使得其致病力显著下降甚至消失,但其抗原却能被身体很好的识别,因此是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类技术。

但这一种技术的缺点在于,产生的免疫原性较弱(特别是灭活疫苗),因此常常需要加强免疫(也就是打好几针),通过多次激发身体的免疫反应来建立长时程的免疫力。

在此次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中,基于vero细胞的灭火病毒疫苗就是用的这个原理,所以也是需要加强免疫的(目前是两针)。

2. 类毒素疫苗

这一类疫苗主要针对致病原因是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物质。比如破伤风、白喉等,主要致病原因是破伤风毒素和白喉毒素。机体对这一类毒素也会有免疫反应,产生对应的“抗毒素”,从而中和毒素的破坏作用。

类毒素疫苗就是分离获得细菌产生的类毒素,或者采用生物方法,把类毒素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例如白喉毒素的第52位氨基酸改造后,毒力降低,但仍具有诱发抗毒素产生的能力),降低其毒力,诱发免疫反应,从而建立免疫力。

3. 亚单位疫苗

这一类疫苗就是典型的基因工程的产物。其原理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直接合成抗原,注射到体内,诱发免疫反应。因为抗原纯度高,所以极小的量就能引起剧烈的免疫反应,同时又避免了其他的疫苗副作用等。

比如乙肝的治疗型疫苗,就是通过基因工程在真核细胞中表达重组HBsAg,获得高纯度的乙肝病毒抗原分子,注射到体内从而建立针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4. 载体疫苗

之前提到的疫苗技术,都是通过各种手段把抗原从体外注射到体内。而载体疫苗,则是直接在体内产生抗原,诱发免疫反应。

这一类疫苗是采用已知的病毒载体(例如腺病毒),通过基因工程,在病毒载体中加入病原体的特征性抗原物质的基因序列。注射到体内以后,这个载体(腺病毒)会感染身体的细胞,然后在细胞中表达插入的病原体的抗原序列,从而产生大量的病原体抗原,激发免疫。

这一类疫苗的优势在于,能够模拟病原体感染的自然过程,即感染-识别-建立免疫这样一个过程,能够诱发较好的细胞免疫,这是之前的积累疫苗很难做到的。

腺病毒等载体是人类常用的病毒载体,对身体本身是无害的。我们利用它能感染细胞并表达自身基因组的特点,通过改造,把它的基因组放入我们的“抗原包裹”。它侵入了细胞之后,会自动把这些包裹表达出来,从而合成抗原物质,激发免疫力。

在新冠疫情中,军科院的陈薇院士就是采用腺病毒载体技术研发的新冠疫苗,目前已进入了三期临床评价。

5.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的远离和载体疫苗类似,但更加直接。是直接通过将含有病原体抗原信息的DNA或RNA序列,注射到细胞中,使其在机体细胞中表达,最后抗原被识别而产生免疫力。

目前,较为成熟的是以脂质体等膜结构,包裹含有抗原信息的DNA或mRNA,注射到肌肉等位置后,使其与细胞膜结构,倒入DNA或mRNA。这些DNA和mRNA是经过特定修饰的,能够直接在细胞中表达,从而产生抗原,诱发免疫。

想较于载体疫苗,理论上核酸疫苗的效率更高,同时能够避免载体疫苗中载体引起的潜在反应,同时生产更加便捷。

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欧美有些国家采用的就是mRNA疫苗的方法,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疫苗的研发技术,不仅仅针对传染病领域,也针对恶性肿瘤、遗传病等领域。疫苗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全面丰富的基础医学和生物医药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科研”。

传染病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演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传染病的关键所在,早期的“传染病三要素”的控制,和后期基于疫苗的防控技术,都是我们的有力武器。

回顾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国家的成就,和国外持续蔓延的现状,

尊重并相信科学,才是现代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技术加成。


user avatar   hao-zi-yi-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事情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商业诋毁,现在还不好说。

但好欢螺的这个官方回应显然是不够专业的。

比如说,回应的第二段,商家一直在说「烘干达标后进行包装」、「经过巴氏消毒灭菌处理」、「十万级 GMP 认证车间」,给人的感觉是「我们的生产工艺很高端,所以不会发生虫卵问题」。

但这些工艺其实只能「在加工过程中尽量保证不混入虫卵」。如果原材料中本身就有虫卵的话,虫卵还是会一直保留到最后的。

「烘干达标后进行包装」:假设原料中就混入了虫卵,这一步只能保证虫卵在烘干步骤中被杀死,你还是会吃到虫卵,只不过是死虫卵。

「经过巴氏消毒灭菌处理」:这里有歧义,到底是「巴氏消毒处理」还是「灭菌处理」?这两者采用的温度完全不同。

  • 「巴氏消毒」处理温度比较低(65 摄氏度~ 90 摄氏度),可能无法保证灭活全部的虫卵,细菌的芽孢也可能存活。通常巴氏消毒过后的食物需要冷藏保存,保质期一般不会大于一个月。
  • 「灭菌处理」温度比较高(121 摄氏度以上),一般可以保证杀灭食物中所有细菌,包括细菌的芽孢。在这种处理下,虫卵会被完全灭活。(当然还是能吃到死虫卵)

上他们淘宝店看了一下,大部分产品都是常温保存的长保产品。因此它们使用的应该是「超高温灭菌处理」。说「巴氏消毒」也是不专业的表现。

「十万级 GMP 认证车间」:十万级指的是洁净度,也就是空间中每立方米尘粒的数目。GMP 指的是「良好生产规范」,是一套标准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厂房采用「十万级 GMP 认证车间」,可以尽可能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不出问题。但还是那句话,如果原料有虫卵的话,生产过程再牛X,也不能把这些虫卵排除掉。


后面两段,商家有意想引导大家往「商业诋毁」和「假冒伪劣产品」上面想。

这两种可能性存不存在?当然存在。而且类似的事件也出过很多次。前段时间农夫山泉矿泉水里生蛆,就是典型的「从生产工艺看完全不可能,几乎可以肯定是商业诋毁」的情况。

但这次螺蛳粉这个,光按照现在的信息,还真的判断不出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商业诋毁。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应该老老实实向公众说明情况

比如,可以说「目前还不确定是商业诋毁/假冒产品,还是真的质量问题。有商业诋毁的可能性。会深入调查,给大家一个交待。如果是商业诋毁,或者假冒产品,会坚决维权。如果真的是质量问题,会严格自查,改进原料/工艺,保证以后不再发生类似问题」。

像现在这种回应,不仅不专业,还直接暗示「肯定不是自己问题」。说实话,很坏路人缘的




  

相关话题

  经常熬夜的人身体损失了什么? 
  如何看待反对医疗市场化的以下的言论? 
  如何看待《美国流感致 5 万人死,中医止咳药成救命稻草》? 
  2 月 17 日江苏新增 4 例本土确诊病例,12 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目前当地疫情防控如何? 
  新冠肺炎病原体初步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意味着什么?应该如何应对? 
  4 月 2 日吉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956 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3499 例,疫情防控情况如何? 
  爱因斯坦的宗教观是什么? 
  第一次提问,大家觉得这次的疫情缓和了医患关系吗? 
  在天气冷的时候,无论怎么睡脚都是冷的是怎么回事? 
  如何看待视频《Unity模拟病毒传播校园版》,学校开学会面临哪些情况? 

前一个讨论
女生报机械怎么样?





© 2024-06-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