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何机关部门的大多数科长不愿意要通过人才引进上岗的博士? 第1页

     

user avatar   ge-xiao-duo-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些说博士心高气傲之类的,根本就不是主要原因。我也接触过很多在基层工作的高学历年轻干部,他们大多工作中姿态都很低,绝不是外界想当然以为的不通人情世故。我印象深刻的有一位清华规划专业的博士,在一个新的开发区负责规划工作(副局长主持工作),专业能力、言谈举止、为人处事,都十分出众,也很低调。还有一位北大的博士,在偏远地区搞扶贫,当上了副县长后依旧见了谁都是笑脸相迎。

其实,关键是博士是在基层部门,对基层领导的治理构成了威胁。

为什么部委机关、省厅机关招录的博士都好端端的、领导也喜欢,到了基层领导就不喜欢了?

一个正科级的科长,不知道熬了多少年才到这个位置,引进的博士转正就是主任科员,也是正科级,科长心理能平衡吗?或多或少一点小事心里就给话个标签“有学历没能力”“心高气傲”之类的。部委、省厅就不会有这个问题,因为科级干部啥玩意也不是,没人去想这些。

其实就是:帕金森定律。

以下转自百度百科: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被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也可称之为“官场病”、“组织麻痹病”或者“大企业病”,源于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书的标题。帕金森定律常常被人们转载传诵,用来解释官场的形形色色。帕金森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帕金森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user avatar   soviet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听来的故事,一个化学研究所。

招了很多博士,工作带不起来,还普遍心不在焉,待不了两年就走人。平时做实验一堆错,耽误很多事。

这研究所因为占用一个郊区农村的地,要安排一些村里人工作,就安排一些大妈做保洁。可所里本身就干净,大妈们都闲着没事干。时间长了看研究员做实验,也想上手试试。做“科研工作”,大妈们都是很兴奋的。

结果,这些小学水平的大妈们,做的效果普遍比六倍工资起步的博士们还好。认真!严谨!仔细!


user avatar   ying-piao-luo-j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单位定位与人才性质完全不匹配。

地级市正处级单位,显然不是决策层,而是执行层。什么几年规划,宏伟蓝图那是设计不上的,整体来说就是负责某方面某环节的落实。

这还是单位层面,到了个人身上呢?你进这么个单位,给个主任科员很不错了,毕竟单位领导才正处。那主任科员你能做哪些工作呢?也就是做做表格、跑跑盖章、和其他单位对接一下、扯皮一下罢了。

这不是一两天,也不是一两年,一下子做五年十年,能调到市委市政府就算烧高香了。

那作为单位领导,你想招一个沉得下去待得住的人,你咋选?

本题中,大专生是首选。在体制内干了这么多年,知道自己能干到啥地步了。单位的天花板对他来说没有压制作用,他知道自己往死里蹦能干到副处长就不错。这种人没有一点心猿意马的可能性,而且体制内的规矩规则也打磨得比较好了,用起来不太可能出大问题。

军转干部次之,可能的优势是军队作风,服从命令听指挥,做事痛快牢骚少。另外也应该拖家带口了,不实际的事情想得也少。缺点是军队的工作和机关还是有脱节的地方。但是这些问题都不大,可以培养。

问题最大的就是博士生。工作经验基本为零,同时又拿到了最高的学历,自然对人生期待极高。一个地市处级单位怎么容得下博士呢?夸张点,整个地市博士生也不是多么常见,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让人家大博士“委屈委屈”也就算了。处级单位招博士,招进来那一刻领导就知道这人待不长,你要让处长相信一个博士生愿意在自己手下做表格跑盖章十几年毫无问题吗?但是反过来说,执行层又是十分重要的。更需要责任心和执行力。那个博士心浮气躁天天想着跑,你敢把主要工作交给他吗?

思来想去,放边缘科室算领导会安排了。事情少,不耽误博士另谋高就,反正这小庙他是待不住的,干脆给些时间空间让他去搞。同时主要工作不交给他,也省得他三心二意地出差错找麻烦。

博士生本生的话,放不下自己的身份就一定要找个高的平台,无论是科研还是省委省政府,起码让你觉得自己学历没白拿。因为低一些的平台,真的也不是让你去当鸡头的。


user avatar   qing-feng-27-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正巧,我们大公司刚刚通过人才引进,新入了几个博士,有一天我和我们组织口的一个兄弟吃饭。了解到的:不用公考,一入职就是事业编,五年后无问题转正科公务员。说实话,我心里像打翻了调味瓶——五味杂陈。思索了一下这个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的事儿。

怎么说呢?我要是科长我也不太想用这种人,特别是一步一步从基层爬到这个位置的科长。

一个人,如果不是天才,正常人,多久才能拿到博士学位呢?出来社会大概也30多岁了吧。30多岁的人了,又刚从学校出来,没有社会经验(也许人家根本不屑于这些),高学历知识分子来当公务员了。怎么样,体制内的人们,有没有嗅到一丝诡异的气味。

我来献丑模拟一下科长在想什么吧!

1. xxx脑袋瓜子里面到底在琢磨些啥?他/她怎么进来的?

2. xxx为什么不去做科研啊,要和我们这些人抢饭碗?

3. xxx几年之后他搞不好就和我平级了,想想真是讽刺。

4. xxx会不会恃才傲物存在不听从指挥不服从管理的现象?

5. xxx即将步入中年,刚参加工作就要准备面对家庭的各种问题。他/她还有多少精力能放在工作上?

6. xxx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可能性还有多少?这个是需要时间来磨练的,有些事情还是不放心交给他去办啊。

7. xxx过了精力最旺盛的青春期,能不能适应单位的工作强度。我叫他加班他不干岂不是很没面子。最后落个不懂得带队伍的恶名?

8.我交给xxx杂事他能不能不打折扣的认真完成,会不会觉得屈尊了,委屈了?虽然是小事,要是没落实,大领导最后还不是批评到我头上?

包括但不限于以上的几点。

结论:博士不好用,不敢用,用得好也许能出成绩,但9.9成是个烫手山芋。我宁愿要个年轻的大学生,也不愿意要个博士来。

相反的,军人服从意识强也好管理,在部队摸爬滚打过的,起码不怕苦不怕累吧,什么苦没吃过,什么累没受过?到了地方,你给点甜头就感恩戴德了,(除非某些大领导转业还摆不正位置的),好用很多!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省直正处事业单位

2015年,领导要我和一个同事去招人,要求硕士。因那同事没赶上车,去的又是他母校一切他在安排,我们错过了和学校约定的时间,很多人撤了。最后在一小撮简历中挑了四个,两个他的专业的两个我这专业的。


某A,男,我专业。这A同学,我带出差部署服务器,中途被甲方爸爸叫走,留他一人。

到下班点撤场,我问他:都装好了?

A:装好了

我:好…装完后都打开看看没?

A沉默几秒:没

我:你读书时,考试交卷前检查的不?

回酒店立马打开网页测试,嗯,一!个!都!打!不!开!!

后来,我又让他改文档,我看了觉得问题不少,新人嘛,我觉得都可以培养,我就批注了一串,我这人看下属的文档,从来只批注,不修订,哪怕一个标点也得你自己来改。他呢,居然所有批注一删,原封发回给我,还嘴犟说是发错了,我插在正文中的图咋就在??而且我很火大,直接到他电脑前看文档修改时间。

总之,多次气死我了!!


某B,女,他专业。他项目结束后,到我项目组,来之前,就听说不给力。来了后,我觉得我在供奉一朵娇弱的白莲花。彼时,我已怀孕,不太直接管具体事,带她的负责人是个小伙,对B的意见很大,但不会找我个孕妇来打小报告,但有几个关系好的小姑娘还是会和我聊这些。所以,我约谈了下B同学,她从头到尾只会说她是如何辛苦,我完全听不出她到底有做什么。于是找负责人商量,负责人说已经让她试过了若干事情了,没一件能办好的,我合计了下,让另一个刚得空又情商超高的妹子带她试试做宣传册算了。结果那妹子过了一周说,这B同学根本不要她的任何意见,而且一点也不急,多次沟通无果,恐怕进度和质量都不能过我这一关。

我又找B同学交流:你那个宣传册做了多少了?

B:我每天都在赶,忙得连一口水都喝不上,而且我脸上又痘痘了,不舒服,巴拉巴拉

我:??听说你用的护肤品档次太低了,上次就说过,与其烂脸,不如清水。

好吧,那时已怀孕,孕傻三年我记忆有点断片,忘了我当时如何吐槽的,总之,我特么在养白莲花?


后来我生孩子去了,这两人也都辞职了,理由是读博,我和同事吐槽,特么以后招博士得悠着点啊。

A不知道什么途径,特殊渠道说是去的北大??我不太清楚,北大这么儿戏还是哪里信息有误。

B是考试小能手吧,正儿八经考的其西北方的学校。

而我自己呢,去年提拔到了科长。(看不上一些人,和我自己是什么身份没关系)

别杠什么特例,也别杠什么人家本来就是想读博所以不上心,杠就是你对。

我只觉得本科和硕士中,我自己考察过有能力有想法的人,用起来更香。

这几年领导要大力发展科技,又准备引进博士了,只希望多研究点能真解脱一线职工吐血加班的事情,而不是堆砌高大上的概念写论文。

顺便想了解下博士一般收入多少呀?


user avatar   cheng-xiao-quan-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博士去了地级市事业单位,到底能不能稳步渐升。

我只能说很难,体制内这事儿,如果不给实权,不拉升起点,那就没有太大意义。当然如果你真的是背后有山,再加上博士学历,那么去了后,科长不敢谈不喜,因为你的晋升是板上钉钉的。能坐位置的人,这点简单的政治觉悟还是有的。说白了,你就是你没有,也看出来了,你没有那么大的提升空间,凭什么要把你当爷,你就是兵。

从近两年选调和人才引进来看,博士引进,不乐观。总体来看,远没有医学博士去到没有多少博士的小地级市三甲医院那么立竿见影。

打个比方吧,两年前,就两年,广西人才引进,选调,博士,双非的都给实权副处,今年再看,还要看第一学历的985或者qs前300的博了。而且就只给主任科员。您说,屁股第一时间没坐上去的博士,就不是兵?差一年,两个档次,读完博士,大多喜欢求真务实,领导可是老滑头,两句话就把你背后的故事码的干干净净,清清楚楚。现在可懂?

五个字,博士贬值了。一点不开玩笑,不仅高校安家费降了,曾经呼风唤雨的人才引进,博士也开始多起来。

还有很多人,想着用过去的标准,看博士,其实大可不必。仅仅就是自己单位的科员,有什么喜欢不喜欢?上班罢了。干的不好,凭什么喜欢?


user avatar   guo-ji-ju-le-b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邀请我,属于精确点题。因为我就是这个传说中的科长,当然,这件事的主角的不是博士,是硕士,但情况应该差不离。

先交代一下背景:

1、本人:2008年研究生毕业,同年考入公务员,2012年到现单位,2016年当上科长。

2、单位:某副省级城市下属区两办非核心科室,属于忙起来忙成狗(多数时间),闲暇了淡出鸟(少数时间),与区级领导交集不多,主要联系区级各部门和街道、乡镇。科室在编一共5个人,其中副科长专门为某个区领导服务(其实就是秘书),1人在外面挂职,其实能干活的算上我就3个人。

3、故事主角:上海交大工科专业研究生,本地人(他家的村子和我老家相距不过5里),2018年底进到本科室,以下简称A。

另外,简单说一下学历。本单位只有一个博士,好像是东北某211的。但我们单位第一学历是硕研的多成狗(包括本人),浙大、交大、南大的都有。像名牌大学计算机研究生被嫌弃不会装打印机这种事情还真在我们单位发生过。单位老大是80年代浙大毕业的,在职读了硕博,根本不鸟别人什么学历。

下面是正题,为什么我不喜欢这个小A(其实不光是我,而是全单位上下)。

1、不干活。这是最让人诟病的事情,


占位慢更


user avatar   zhang-rong-feng-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学历贬值只是一个表象。当年还上山下乡,那是不是比现在更卷?显然这样想很肤浅,看问题还是得深一点。

很多人说了博士的问题,我不妨从这个科长开始。

先做个基本判断:科长不愿引进博士,这是明白人。

不妨给这位科长做个“画像”:普通地市、处级职能局、某业务科室处长,35~40岁的中年男性、学历多半是本科。

某天领导说:

小王啊,最近市里有个引进人才的政策,局党委争取到一个博士指标,你看看这几封简历,有没有相中的,以后就是我们局的大拿,你们科如虎添翼啊!

小王满脸的苦笑说到:

好的领导,马上研究。

没错,这样的处级单位进人,大大小小一般都是一把手管,科长就是被通知的份。

而且许多地方的人才引进是没有笔试的,面试通过即可。所以简历是一个重要的筛选关,说白了,就是看领导眼缘。

然后王科长一看,傻眼了:

  • A君
XX大学对口专业毕业,33岁,在北京有过2年工作经验,还参与过不少行业内项目,父母是二线城市的体制内员工,算个既有理论,也有实操的专才。
  • B君
XX大学对口专业应届毕业,30岁,写过一些行业内的论文,但没实操过,家里是农村的,感觉可以做个小笔杆子。
  • C君
XX大学相关专业应届生,31岁,文章也发得不多,论文和本专业无关,家中是附近地市做生意的,感觉是个水博士。

王科长心里叹气:这哪是如虎添翼,分明是黄鼠狼拜年。

这些个博士,虽然年龄都比自己小,但学历都很高,一进单位是二级主任科员,待遇其实和科长差不了多少,无非一个是领导职务,一个是非领导。

但这些博士都算是行业内的专家。就算有水货,在许多业务上,可能比自己还有发言权,自己工作中如果有点纰漏,被他们点出来,还得在领导和同事面前丢面儿。到时候谁领导谁,还真说不定呢?

级别上压不住博士,业务上也指导不了,王科长要怎么办呢?思前想后,王科长选中了C君,他找到领导说:

领导啊,局党委的决定我坚决支持。但是您看,我这个科室,业务其实其实没那么专,不需要博士这样高端的人才,我觉得像XX科、XX科都比我需要这样的人!
但如果实在要挑一个,我觉得还是C君。A君的简历太漂亮,他那些高大上的东西,不一定用得到,他可能还觉得我们这落后,不一定留得住!
B君又是个没工作经验的应届生,年龄大了,不好带。就是这个C君,既是博士,专业肯定够用,家里还是做生意的,情商肯定可以,到时候带出去,也是给我们局长面子啊!

领导一听,也心领神会,说到:

还是小王你考虑周全啊,抓住了政策,又考虑了我们局的实际情况。我会和局党委反映的,你放心吧!

这么写,不知道你看明白没有。

其实我想说的是:体制内很多时候,人做决策不是单纯基于公心,而是多方利益的权衡,要不是里面的人,或者长时间思考这些事情,很难真正知晓其中利害。

对了,还没写这个小故事的结局,回头有人看再补吧,哈哈。


user avatar   zou-yuan-hong1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算是2021年的今天,博士人才引进对于普通地级市直机关那是一件稀罕事。

这个市直机关里,也就是这几年可能来几个985的硕士,或者大家从没听过,一百度就知道很牛逼的海归硕士。但是博士,真的太少了。

在中国绝大部分的地级市,正处级单位那就是市直机关一个级别的。这个单位的一把手基本上都是50多岁,这个单位的科长们,基本上也得是40多岁,才能坐到中层领导岗位,别杠,任何单位都有年轻的领导干部,但是不可能所有干部都是年轻。我在大连,正常大连的市直机关是副厅级,中层干部就是正处级,正处级平均年龄53岁左右,副处级平均年龄46岁左右,很常见。你套用在普通三线城市,那中层干部肯定也得是平均年龄45岁。那我们放宽一点,他们的年龄普遍在1970-1980年出生的这个年龄层次。

我们还是假设这个科长是1975年出生的吧。你猜猜他的学历是什么?很多都是党校本科、自考本科、什么最高党校研究生。。。那他们真实的学历是什么?可能就是读了个中专、大专。什么?这么低吗?就是这么低,你这里是普通地级市的市直机关,不是市政府、都地级市了,也不可能是一二线大城市了。这里的机关干部,本来就学历不高。

国家公务员考试开始于1993年,那一年,这些科长才18岁,高中毕业,读了两年中专、或者大专。也就是说,他们是最早的几批公务员考试参与者。在他们的世界观里,你觉得博士是个什么存在?他们心里没有一丝丝恐惧吗?这种人咋用?

再者说了,你瞧瞧他们履历你就知道了,我老家一个叔叔,在我家市司法局当科长,他就是1975年出生的。他高中毕业进工厂,托板车托了五年,就是当工人,后来自己读了夜大,自考本科,自考了司法考试,开始在城管局上班,后来调入司法局。37岁的时候才解决正科级待遇,41岁才当上科长。我们举个例子,这时候一个人才引进的博士来了,一样18岁读大学,本科四年,硕士三年,博士三年,28岁博士毕业来了人才引进当公务员,29岁转正定级,正科级。这履历不顺吗?象牙塔待着,好吃好喝好招待,一来就二级主任科员。你让我们往哪里摆?我们辛辛苦苦十几年,这小子,一来就摘桃子,占指数。宝宝心里苦啊!!!

你是我叔叔,你心里怎么想?除了感慨知识就是力量,自己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外,难道对这种含着金汤匙的人才引进人员,没有一丝丝嫉妒吗?

只要这个博士生,一点没干好,就会觉得,哼,博士有什么了不起,连报账都不会,连这个材料也写不好,高分低能。

再者说,人才引进这个东西本身就是领导的一个政绩,真正的什么选调生,早就安排下乡镇,先干活,在挂职,干出业绩,博士生过了两三年就能当副处实职岗位,当个什么副县长什么的。如果来市直机关,要么就是来镀金的,要么就是分来的。如果市来镀金的,你觉得他来之前,局长能不提前交代吗?能不当佛一样供起来吗?如果领导没特别交代,就是告诉他,新分来一个人才引进大学生,你好好带带。你说领导什么意思?都干了二十多年,干到单位中层,还不懂领导什么意思吗?

博士你去三线城市当人才引进,就一句话,舟大而水浅。

我TMD的一个211小本,刚上班的时候都被同事感慨,怎么名校大学生来机关干嘛?何况一个博士呢?

你觉得谁喜欢你?

简单来说,就是来错地方,你该去省直机关、啊不,去省委、省政府一级的地方还差不多。去国家部委里上班才没问题。

地级市的市直机关,这个庙真的太小了。


user avatar   Dr.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视频我刚刚看到共青团中央转发才注意到。

内容方面我不太了解就不多说了,但是从我的判断来说,基本没看出什么明显的错误。

倒是热度方面,像是见鬼了一样,不能说完全没有,只能说是毫无痕迹。

我看了下时间,昨天中午发的,现在是周一上午10点多,有闲时的人应该不多,即使这样依然有5000+的人正在观看,可总播放量才108万。

再看看投币,30万,30万?这是一个108万播放的视频该有的投币量?

再看看评论区,不说共青团中央和各地共青团的引流,明显还得到均正平、东南军情等大佬的关注,可就是没热度,你说奇怪不奇怪?

只能说鼠鼠可真有你的。




     

相关话题

  被压力逼来相亲的女神,我该怎么赢得她的心? 
  公务员真的会看不起国企员工吗? 
  现在为什么考公务员的人那么多? 
  公务员为什么较自信? 
  公务员家庭为什么看起来似乎比很多收入高于他们的家庭还富裕? 
  如何看待北大金融学硕士因考公成功而辞去基金经理工作? 
  有从市场监督局借调到市委办综合科的机会,该不该去? 
  进银行好还是公务员好? 
  如何看待2015年1月4日哈尔滨市领导疑穿万元羽绒服指挥火灾引质疑? 
  年薪100万投行和省厅公务员,你会怎么选择? 

前一个讨论
演员马绍信去世享年 86 岁,曾出演《大决战》林彪,对他的作品你有哪些印象?
下一个讨论
《地下交通站》为什么没被喷成神剧?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