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说二战时日本是快要死亡的帝国主义? 第1页

  

user avatar   yi-yid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问题很简单,阅读理解就可以,解释三点吧。

1,这句话确实说过。《论持久战》“驳亡国论”的一五条目里写:

在我们的敌人方面,首先,它是快要死亡的帝国主义,它已处于退步时代,不但和英灭印度时期英国还处于资本主义的进步时代不相同,就是和二十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日本也不相同。此次战争发动于世界帝国主义首先是法西斯国家大崩溃的前夜,敌人也正是为了这一点才举行这个带最后挣扎性的冒险战争。

有的回答质疑“哪里来的结论”,这不是什么无源头的编造嘛···


2,什么是帝国主义:

有一点需要注意,当我们在中文里提到“帝国主义”的时候,和我们在英语环境下提到的“Imperialism”不完全是一个东西。

汉语环境里的“帝国主义”,比如上文提到的《论持久战》的第一一一条开始到一一二条的“兵民是胜利之本”里面说到的“日本帝国主义”;说的是资本主义的一种形态。具体来说,就是1917年列宁提出来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里面“帝国主义”来自更早之前1910-1920年欧洲有关帝国主义学说的探讨,指的是经济上达成了垄断主义,国际上建立了帝国影响以后出现的一种社会形态。

而如果今天你在一个英语为教学语言的学府里和历史学家讨论“Imperialism”,这里的帝国主义很大概率指的是1960-1990去殖民化研究里面的“帝国主义”;说的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一种形态,而是“殖民主义”的一种形态。比如耶鲁的约翰·马里曼,牛津的罗伯特·杨在谈到“Imperialism”的时候,一定是跟在“Colonialism”后面的。这里的帝国主义事实上成了殖民主义的“最高阶段”,说的是社会被殖民欲望,被帝国扩张的欲望所主导,沉迷于大统一帝国蓝图的一种社会形态。

两者严格意义上确实是“一个东西”,首先,源头相同。这是不同人在解释同一个词——二十世纪初和二十世纪末的人们在解释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帝国们”。其次,无论是经济上必须诉诸于扩张,还是文化上倾向于扩张,结局是一样的:

帝国主义,会进行,帝国主义扩张。(这话说出来才感觉像傻瓜。“人被杀,就会死”。)

但是——侧重点显然是不一样的。扔掉这些这个“主义”那个“主义”,用相对粗暴地方式解释的话:面对着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帝国林立”的国际形势,社会主义的学者们选择关注于经济上的解释,而后殖民化的历史学家们强调了社会文化角度的影响。列宁认为——正是资本主义无束缚的发展,金融资本和工业垄断的出现,才导致了一战的必然发生,由此资本主义的最终阶段以及到来,终焉将至。而马里曼认为——正是因为社会沉溺于扩张迷梦,失去了自我反思和调整的机会。是因为社会上升渠道阻塞了,决策层又被荣誉和帝国的千秋大梦所蛊惑,所以所谓的帝国利益被置于其他考虑之上,为了帝国的扩张和稳固,强权们不惜诉诸战争。

理论上,纯粹理论上,你完全可以拥有一个满足列宁帝国主义定义,却不沉迷于帝国迷梦,以帝国利益为第一要务的国家,所以这两个解释作为两个“实体”并不能完全重合。

用马里曼自己的话来描述,就是“Glory over God and Gold.”

用同样的句式描述列宁的想法,就是“Gold over God and Glory.”

这是个挺有意思的前提,具体从哪个方向思考在这个问题里倒是并无所谓。因为无论是社会历史学家还是社会主义活动家,都应该同意《论持久战》里面的前提:“日本帝国主义”在进行“帝国主义扩张”,而这种扩张“无法停止”。


3,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快要死亡”;

因为他处于“法西斯国家大崩溃的前夜”嘛!

此次战争发动于世界帝国主义首先是法西斯国家大崩溃的前夜,敌人也正是为了这一点才举行这个带最后挣扎性的冒险战争。所以,战争的结果,灭亡的不会是中国而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集团,这是无可逃避的必然性。

具体来说,细节问题也是纯粹阅读理解,其他的回答没有大问题。来来来,中文阅读理解,为什么侵华战争是“带最后挣扎性的冒险战争”:

日本国内的政治只有两个出路:或者整个当权阶级迅速崩溃,政权交给人民,战争因而结束,但暂时无此可能;或者地主资产阶级日益法西斯化,把战争支持到自己崩溃的一天,日本走的正是这条路。除此没有第三条路。那些希望日本资产阶级中和派出来停止战争的,仅仅是一种幻想而已。日本的资产阶级中和派,已经作了地主和金融寡头的俘虏,这是多年来日本政治的实际。日本打了中国之后,如果中国的抗战还没有给日本以致命的打击,日本还有足够力量的话,它一定还要打南洋或西伯利亚,甚或两处都打。欧洲战争一起来,它就会干这一手;日本统治者的如意算盘是打得非常之大的。当然存在这种可能:由于苏联的强大,由于日本在中国战争中的大大削弱,它不得不停止进攻西伯利亚的原来计划,而对之采取根本的守势。然而在出现了这种情形之时,不是日本进攻中国的放松,反而是它进攻中国的加紧,因为那时它只剩下了向弱者吞剥的一条路。那时中国的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持久战的任务,就更加显得严重,更加不能丝毫懈气。

如果阅读理解失败,还记得丘吉尔的“在海滩上战斗”的抵抗演说吗?

他给下院打气:我们要在海滩上战斗,我们要在登陆场上战斗。

但是战斗,是不足以扭转战争的。因为“战争并不是用撤退赢得的。”敦刻尔克一百次也不会解放柏林。真正足以确信战争胜利的,是直到有一天,“新世界以其全部的力量,会走上前来,拯救并解放旧世界。”所以在战争最灰暗的时候,英军及其帝国盟友在敦刻尔克战斗,在纳尔维克战斗,在图布鲁克战斗,在新加坡,曼德勒,因帕尔和达尔文港战斗,直到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型,直到盟军积蓄足够的力量发起反击。

如果你能理解丘军棍在这里的信心,那你只需要用对帝国主义必然崩溃的确信换掉他对“新世界”参战的信心就可以了——换到这里,那就是:我们要在战壕里战斗,我们要在敌后阵地战斗。

我们要打运动战,要打游击战,要准备持久战。但是我们抵抗到底的决心并不是盲目的。我们对抵抗的决心是有理由的。因为直到有一天,帝国主义的扩张会达到极点,招来了自己的毁灭,“把战争支持到自己崩溃的一天。”所以在战争最灰暗的时候,我军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其他同胞,要在山西战斗,要在河南战斗,要在浙江战斗,要在云南战斗,直到国内抗日民族统一阵线形成,国际反日战线成型。

大多数人都朗朗上口“战争是持久的,最终的胜利是中国的。”这句话的内涵实际上就是这一点:敌人虽然强大,但是其不可能停止扩张。我军虽然弱小,但是我军可以坚持抵抗

随着时间的变化,我军的抵抗力量会逐渐增长,国际上的盟友会陆续加入战争。“强大”的敌军无法对抗我军坚定不移的抵抗和反抗行动,也无法彻底撬动世界秩序,所以在这场敌军无法终止的扩张战争中,总有一个时间点,强弱的对比会发生变化。虽然短时间内结束战争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只要愿意抵抗,那么最终的胜利是一定会实现的。

这是非常有见地的。抛弃意识形态那一套东西,不要考虑是谁,在什么时候描述什么国家的形式,也应该能看出来:这一理论本质上不是什么无缘头的爱国主义自信,“vive l'emeperor”那一套东西。

相反这恰恰是在扔掉盲目爱国主义把国家视为整体的错误。这句话是在说,“战争并不是国家和国家的较量,而是国家间力量与力量的较量。”具体到抗日战争中,战争并不是“中国和日本”的战斗,而是“中国愿意抵抗的人们”和“日本坚持扩张的一派”之间的较量。愿意抵抗的人会越来越多,而坚持扩张的人却会走进死胡同。在日军不可能稳固控制整个中国的大前提下。真正脆弱的,真正“快要灭亡”的,是发动战争维持自己扩张迷梦的军国主义分子,而不是有坚定抵抗决心,不轻言放弃的反抗者。




  

相关话题

  本科双非一本机械类,有N2,英语比较差,托业360在日本有什么大学院可? 
  日本这种被许多人认为高素质的民族在战争中为什么那样野蛮残忍? 
  二战的胜利哪个国家功劳最大? 
  二战后的 东南亚独立运动,要归功于日本发动的 太平洋战争,对还是错 ? 
  如何看待外交部部长助理召见日本驻华大使,敦促日方收回核废水排放入海错误决定? 
  美国二战时从英国换的海外军事基地租期99年,到期会还吗? 
  为什么同是二战战败国,德国可以有国防军和国防部,日本只有自卫队和防卫省? 
  如何看待美日印澳四国正酝酿的“一带一路”替代方案? 
  为什么日本人能接受菅义伟向美国阿灵顿公墓献花? 
  日本人有多努力? 

前一个讨论
二战北非战场,隆美尔有3个装甲师,为何不多给点?
下一个讨论
王弟蓝礼史坦尼斯在劳勃称王後为什么是Lord不是Prince?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