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英国驻重庆领事馆总领事跳水救人,外媒质疑中国人的「道德」问题,对此你怎么看? 第1页

        

user avatar   cao-zhe-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 @观察者网 的说法,所谓「可翻开外媒一查,这些细节统统没有」。

然而巧了,别管怎么看到的吧,反正我能看到外媒。

这是CNN的报道。

这是BBC中文网的报道。

可能CNN和BBC不算外媒吧。


怎么说呢,有时候能施救的人太多反而会让人犹豫,大家都在等别人先出手,这也是人之常情。再加上不会游泳的人占大多数,一时没人下水不算多过分,你让我上我这旱鸭子也不敢上啊(但是作为EDC爱好者我能当场掏出一卷绳子来)。

在现场其他人反应过来之前,史云森先反应过来了,这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外交官的果断和优秀心理素质,与此同时,我也相信,易地而处,我国的优秀外交官也能做出同样的选择。

至于围观群众的评论其实也能理解,无论怎么样,救人这事被一外国老头抢先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尴尬的,但纽约时报把这些攒一起报出来其实是不合适的。

你不能跟 @观察者网 @环球时报 学啊,你看看他们时间线就知道,这俩媒体整天的提问内容就是「美国药丸」「欧洲药丸」「日本药丸」「全球除了中国都药丸」以及「你们所有人都对不起我!」,你跟这俩玩意学能学出什么好来?纽约时报自干堕落可见一斑。


话又说回来,这个问题下喷一喷纽约时报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诸位入关壬连救人的当事人都阴阳起来了,是不是有点过分?「盎撒匪帮」「橘生淮南」都整出来了,合着救人还救出毛病来了?

纽约时报要是有心,把这些入关壬的回答攒一攒就又是一篇报道,你还没法辩。


user avatar   cuifu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对于领事先生这种见义勇为的真实行为,国内每年都有数百起可查,不管是国人还是外国人见义勇为都是绝对值得点赞、支持、站在道德制高点的,这点没有争议。

接下来针对这样的恶意报道我要发散了:

看吧,英国人也会见义勇为,试想在自己的国家推行“群体免疫”,到了中国就见义勇为;

果然是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生于淮南则为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是不是该反思一下了

还有啊,在自己的国家疫情肆虐、首相梅开二度、国家重启封城的背景下,这边的驻华领事可以在上任交接完工作的第二天就怡然自乐的畅游;

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了

最后啊,作为驻华领事,希望领事先生更加努力工作,促进英国和中国更深入、更顺畅的交流和合作;

同时聆听中国国内舆论、民意,尽量引导及避免以贵国BBC为首等媒体对于中国及中国人民的恶意中伤等行为;

最后的最后: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是经过历史检验和证明的中华文化的精神之一,讲究“大德以道立命,小德以术安身”以及“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避免因为不负责任的街边小报的不实报道引发中国人民的反感、让好事变坏事。

一觉醒来发现竟然火了(瑟瑟发抖)


user avatar   hu-jing-70-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人在海外救人的也多了,上次有个中国护士在日本街头急救一个晕倒的老人,日本人也一片赞扬,我们这边也就乐呵乐呵就完了。也没有啥媒体指责日本人冷漠之类的,就只是简单觉得我们的人干了好事,挺高兴。

本来就一件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我称赞几句你谦虚几句,他偏偏要出来恶心你。白鬼子的阴损和傲慢就体现在这里。就指望这群东西来和平演变,还是趁早回家歇着吧,你算个什么东西。


user avatar   darthandiou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换个思路想,可以给这老头颁个见义勇为奖,跟其他19个见义勇为的一起上台领奖


user avatar   maomaobear2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02年6月24日中午,台风袭击青岛,海边的巨浪把一个打工女孩卷入海里。

由于岸边都是礁石,救人非常危险。

一个路过的外国人绑上绳子,下海救人。

一个路过的本地人54岁下岗职工葛路,下海救人。

风浪太大,礁石众多,撞击一次,就可能让人失去意识。结果人没救上来,葛路也牺牲了。

这是2002年,当时救人助人还是社会主流。

见义勇为是正常的。


2006年彭宇案以后,风气变了。

这个案子最大的问题不在判决,可能真是彭宇碰到了徐老太,或者说徐老太碰到了彭宇。

关键是问题,在于法官的逻辑,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去扶?


这个案例一出,碰瓷的多了,救人的少了。

最后,到了帮助别人变成高危。

这个事情外国人质疑的对,需要有国家层面在道义上,教育上,制度上予以支持。

救人的奖,碰瓷的罚,公之于众。


user avatar   tuo-qia-ma-ke-zhi-g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英国官僚,在英国的时候只会整些群体免疫和搅屎棍子的烂活,到了中国之后就突然变的会舍己救人,见义勇为了。

这说明了啥?这说明他本质善良,是个不坏的人,恰恰是黑暗的英国社会和邪恶的英国体制让一个善良的人本性受到压抑,受环境所困,只能随大流盘些烂活。

但是当他来到了体面的中国社会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这里没有黑暗的社会氛围和邪恶的政治体制去逼迫他作恶,他可以展现出自身的本质,把自身人性中善良的一面表现出来,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好人。

向善的社会能促使人行善,作恶的社会能逼迫人作恶,英国所谓的海洋文化本质上是海盗文化,是一种弱肉强食的强盗文化,是逼着所有人去作恶,你不去劫掠别人,别人就要劫掠你,这是苦涩的海水在英国人骨子里刻下的先天缺陷,是一种海洋之殇,他们来到了稳健可靠的农耕军事文明的社会中后,受环境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算无法根治,但至少可以部分缓解这一先天缺陷。

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诚不我欺。

——不就是玩笔杆嘛,不就是写字嘛,拿话语权和笔杆子吓唬一可怜的,没有话语权的中国,你算什么东西?谁还不会写字了?


user avatar   alfredda-lao-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也挺质疑。但不是质疑道德,而是质疑知乎。10月8日,时年31岁的四川苍溪民警李雨阗纵身跃入冰冷的江中,奋力施救落水女子。但是,李雨阗他并不会游泳。

江水湍急,李雨阗最终不幸牺牲。

我质疑什么?

这件事估计知乎没多少人知道。整个问题知乎给的浏览量是1155。而昨天排在热榜第二的是王思聪评半藏森林。

《纽约时报》怎么报道都不值得惊讶,甚至不必愤怒。他们的受众本来就不是我们。你猜,李雨阗的英雄事迹,《纽约时报》会怎么写。

“中国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们是勇敢的。但同时,也证明了他们都是鲁莽的。中国人让世界知道,他们会救助每一个遭遇不幸的同胞。但是,也让世界知道,他们并不会救人。”

这并不是我妄加猜测。实际上,这种论述的模板就源自于艾森豪威尔对朱可夫的评价:”他似乎把这种完全不把士兵生命当回事的战法当成了成功经验,他认为俄国人有的是……如果我这么做,我敢说我几天内就会被撤职踢回国,然后被士兵们愤怒的父母们撕碎”(本段评价摘自 @诸神的黄昏

《纽约时报》不值得让人愤怒。他们只不过是对手,对手出招是他们的天性。我们所要做的无外乎用事实还击,以正视听,防止一部分不了解事实真相的同胞们被他们带了节奏。

然后,亮剑,还击。

但是,我内心感到遗憾的确是,无论是98洪水中的解放军战士,还是长江救援队的陈贵忠(源于其他回答),英雄的事迹并不只是在我们需要还击外媒扭曲报道的时候才出现。

他们平时,就值得大家去尊重,去缅怀,去铭记。

如果,李雨阗的英雄事迹,距离今天42天,能在知乎上被大家广泛讨论。你还需要去担心所谓的公知带节奏的问题吗?

这是我对于知乎的质疑。


user avatar   zhou-ding-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人也并不是骨骼惊奇,或者说人性天然冷漠。

而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历史实在太短了。

可以这么说,我们玩过的法律漏洞,和近年来的法律成就,西方人早就已经玩过一遍了。

2010年,我们才刚刚把酒驾列入刑法之中。而英国早在1966年就立法规定了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80mg/100cc就为酒驾(drink drive)。原因也很简单,我们2020年人均汽车拥有量连美国1930年的水平都还没有赶上。过去的几十年,普通家庭连汽车都没有,谈何酒驾?

1938年,美国通过了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安全法案(Food, Drug and Cosmetic Act),对食品安全进行全面监管。而我国直到08年三聚氰胺之后才取消了“免检”制度,并在2015年颁布了我们自己的食品安全法。从此让苏丹红和地沟油成为80后90后的童年回忆。至于我们为什么到2015年才颁布?原因也差不多,因为我们的人均食品摄入量差不多也是美国1930年代的水平,饭都吃不饱,谈什么食品安全?

同样地,当我们说“讹人”、“碰瓷”之类的道德陷阱在中国层出不穷,并且痛批国人道德滑坡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类现象西方人早就玩过了。具体来说就是专门保护做好事的《好人法》(Good Samaritan laws)在二战后就开始在整个西方铺开。而我国通过相应法律条文的时间点是………2017年。

我们这一代人真的见证了太多历史。

而反例倒是也有,那就是微操大师蒋委员长,在饿殍遍地的中华民国去,硬是模仿欧美推行“新生活运动”,其法例之琐碎细微令人叹为观止。比如他规定了生活艺术化的“有暇时常至野外旅行”;生活生产化的“年未满六十岁者,不得设宴祝寿”;生活军事化的“提倡冷水洗浴”。让你不得不赞叹相比教员搞“国民素质”确实有那么一套,虽然填不饱中国人肚子就是了。

当代的西方人并没有天然的“高素质”或者“道德优势”,他们仅仅是凭借完善的法律体系就能过上比中国人更为“高素质”的生活。至于为什么他们老早就有了这些保障“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法律,而我们一直没有?原因不外乎我们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

为什么中国人开车喜欢摁喇叭?为什么中国人碰瓷那么多?这些都是西方人早已在上个世纪玩过一遍,且早就立法约束达到人均"高素质"了的。

我们要相信这样一个判断:经济总量上来后,一部又一部“文明国家法律”的出台,会让我们整个社会又会开始变得温情默默。


user avatar   makak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事情之所以称为一个新闻,就在于它是不常见的

如果是一个女孩落水了,然后一个人把她救上来

这要是能成为新闻才叫有鬼了

而现在是,一个中国女孩落水了,一个外国人,还是个外国驻中国的官员把她救上来了,这本身就是很少见的新闻

所以,以后请在中国的外国人多做好事,让大家觉得没啥了不得的,就没人报道了

说真的

在中国每年落水的有多少人你英国媒体调查过吗?

都特么指望你们来救??

我们早八百年就死完了

司马光砸缸之前,你英国官员在哪里?


user avatar   ji-xu-zhe-z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说明,有知识有武德的盎撒人在大华人的环境中,可以被激发出人性之善,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好人。

说明盎撒人只要在大华人的环境中熏陶,更可能变成好人。

纽约时报和BBC这种充满谎言造谣与挑拨离间的恶臭媒体,没有劳动改造,是学不好了。

其实,反华的犹太盎撒人只是精英中的一小撮金融财阀。我在纽约时,无论犹太人,盎撒人,欧洲其他族裔白人,拉美人,甚至黑人;普通的劳动力阶层及中产,并不坏,都是普通人。人性都是相通的,很多哪怕是南方的红脖子,很性情,也有一种单纯。

我跟几乎所有种族的人都打过实战,有MMA规则的实战,有以色列格斗的训练。感谢纽约可以有机会了解到各种种族,打一打,你才知道,任何种族都不比华人有什么先天优势。打一打,或许可以成为朋友,反而加深了尊重。

三图的小个子就是犹太人,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发了。

当你和不同种族的女孩子拥抱过,亲近过,你也会发现,如果抛开西方傲慢文化对他们女孩的洗脑,在深层,她们有着对东亚男人火热的冲动……首先你要有自信。

他们如果可以被大华人文化洗礼,相信更多会成为好人。

真正的恶人是那些把中国沦为“打工人”的一小撮犹太盎撒金融财阀以及白左文化做经人。

比如,下文,告诉大家中国“打工人”是怎么来的?

继续者张付:「打工人」梗爆火背后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这个词对于你来说是自嘲还是励志?

当然另一部分恶人是外国的痞子流氓,来中国成为洋垃圾留学生或者洋垃圾外教。

很多西方人变恶,只是受到了西方性恶论与原罪论的蛊惑。

《中华文化的原善论与西方文化的原罪论》:



有些人造谣我们大华人是种族主义者,这是造谣和污蔑,比如这个答案:

而我接触过形形色色种族的人,其实大部分可以诚实劳动力的人都是可以被争取并成为潜在朋友的。

我们的继续者大华人主义首先尽可能团结全球华人,形成基本盘,然后把一小撮的逆华人惩罚掉。同时争取外族中有一技之长诚实劳动力并充满善意的大多数,反对美国犹太盎撒金融财阀中一小撮反华金融奴隶主,反对西方一小撮种族主义政客,反对那些西方作奸犯科的痞子流氓。

我们继续者大华人从来不是种族主义,我们从来都是充满善意仁爱,争取大多数的均衡主义者。

也只有我们才能把原善论作为我们的座右铭之一。


本人大量文章已被删除,更多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teacherzhangfu




        

相关话题

  最近(2020 年 2月)发生的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东干村冲突具体情况如何? 
  怎样看待伦敦马克思墓地半月遭两次毁坏? 
  伊朗人对中国的态度如何? 
  为什么联合国越来越没有存在感? 
  如何看待「中国决心 6 年完全脱贫,平均每月减贫 100 万」的新闻? 
  历史上,中国的属国/朝贡国,现在为什么这么讨厌中国? 
  为什么欧美女孩都看起来都这么阳光自信? 
  国际社会中,中、美、俄这类国家有哪些典型的「耍流氓行为」? 
  在进入LSE的Finance and Economics就读之前应该做哪些准备? 
  斯里兰卡向中国求助,这是怎么回事? 

前一个讨论
请问历史上的林堡的归属?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特斯拉CEO马斯克发推“服下红药丸”,疑似改变政治立场?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