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本人大三下学期,想大四毕业去国外读研,请问该如何申请何时申请,以及如何选适合自己的学校? 第1页

  

user avatar   awying-guo-liu-xue-zhong-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LSE是玄学录取,我申请之前你要是这样和我讲,我绝对不会相信的!

LSE是我女神校啊!我不许你这样讲我女神校!

但是自从我自己经历了一波之后,我懂了,的确有点玄学的味道。

毕竟我当时觉得LSE第一志愿应该ok,但现实被拒,LSE第二志愿估计凉凉,现在在读。

想知道我的故事的话,就请看下去吧~

背景简述

本科

北京师范大学,

GPA

3.74/4 (均分89.92)

雅思

7.5 (阅读9.0,听力8.0,写作7.0,口语6.5)

录取的情况如下

【offer】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Human Resources and Organisations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Finance

引言

总的来说,我的申请之路,或者说升学之路,非常与众不同,踩了很多雷但也真的足够幸运,真的可以用“一波三折”这个词语来形容。

本科的我

我本科念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德语实验班。这就使得我在修经济类专业课的同时,还要花很多时间学德语,加上我们专业不比金融、会计、管理或是纯经济学专业的定位性强,我总是感觉什么都学了一点但什么也不精通。

我在大一大二期间还一直对未来很迷茫,也没有做很多实习,所以我觉得自己的状态是还没准备好本科毕业就工作的。

就升学而言,无非三条路,考研、保研、出国。

我首先把考研这一条排除了,万人过独木桥的人生体验这辈子有一次就够了。

想保研吧,成绩虽然还可以,但想进清北人的希望还是挺渺茫的,也许最后的结果就是留本校,我又觉得很不甘心,所以就选择了出国这条路。

确定要出国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大三的寒假把雅思考了。大三下开始找了很多留学中介咨询,最后决定自己DIY,然后找文书机构帮忙弄文书。

之所以没找那种全包服务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不会放心把自己升学的整个流程都交给别人做,就算找了中介我也会每个环节亲力亲为,但最主要还是想给家里省点钱。

坎坷留学路的开始!

进入暑假,我就从选国家开始慢慢地自己规划留学之路。

因为我们家的经济条件也不算特别好,加上我本身有德语背景,所以一开始我是想去德国留学的。

大家可能没有了解,申请去德国留学需要做一个APS审核,通过了才可以申请。但是因为我大四要在德国交换,对方说交换期间不能申请新的审核,逼得我在找到解决方法之前只能也同时从其他国家找出路。

我当时看了特别多学校,除了美国没考虑,新加坡香港英国澳洲,还有很多欧洲的其他学校我都去了解了,列了一份横跨好几个国家的选校表。

在这些里面除了德国的学校以外,我最想去的是伦敦政经跟帝国理工。

理由说出来就有点搞笑了,我2016年暑假在帝国理工上了一个暑期班,从此爱上了帝国理工的英式早餐,心心念念就想再回去吃一次。

在综合考量了学校和他提供的项目后,我最终决定,先申英国的学校,同时继续和APS审核部沟通(因为德国的申请时间在次年2-5月),然后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作为保底项目。

怀着一种莫名的愚勇和脑残,我决定英国只申IC和LSE。

在选校的同时我也在准备GMAT考试,但是由于不甚认真,第一次考的成绩并不理想。

一个正常的留学选手此时都会选择二刷,然而我就是这么的不平凡,又一次怀着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愚勇和侥幸心理,竟然想着,能去德国的话就不用GMAT了,而且有的项目也没有强制GMAT吧,于是我就放弃了再考GMAT。

我的这个决定成为了我在后来很多个无法入眠的深夜痛骂自己的攻击点,这都是后话了。

我没有什么含金量太高的实习,只有成绩跟科研稍微拿得出手。

我本科跟的导师是管理学方向的,跟着做的研究都是组织行为学方向的,这也成为我后来选择专业跟项目的基准。但是这个专业又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所以我当时的计划是,有相关专业的学校就申这个,没有的话就看看学校别的项目。

九月,我就在对于项目选择的迷茫中开始准备文书,一开始毫无头绪,就想找一个文书机构做一份,相当于给自己打个样,之后不同的项目和学校再自己写。没想到给自己整了一出好戏。

我找文书老师的原因是,不知道如何把自己的情况很有逻辑地写成一篇有故事的文章,来说服学校说我就是你们需要的学生。我的关注点很大部分在于文章逻辑上。

所以我幻想的文书创作流程是,我和老师进行沟通,通过沟通让老师了解我这个人,和我的想法,随后她进行整理,把这些东西有逻辑地,同时与项目有连接地展示出来。

结果在付了钱以后,这位老师发给我一个文档,上面有几个问题,让我用中文回答出来。我以为是先了解一下,之后再进一步沟通。没有想到,我三催五催,催了一周,等来了一篇把我对每个问题的中文回答毫无感情毫无过渡毫无逻辑地连在一起,同时充满了低级语法错误和强烈的百度翻译器口味的文章。

我当时就很生气,我花几千块钱找了个翻译?还是百度翻译的水平?但是我还是努力平复下来礼貌地提出了我的疑问,结果这位老师只是冷漠地回了一句,“PS都是改出来的”,我真的只想送一个微笑给她。然后她又说我提的问题太笼统了,要我具体讲出哪里写得不好才能改。

于是我极其有耐心地批注了上百个语法错误出来,同时指出了文章的结构和详略以及立意问题,发回给了她,并配上了一段非常生气又非常克制的话,(由于我已经把对方删好友了,只有这个草稿版)

我发这些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打算好不要跟她合作了,幸好她也没有过多地纠缠,虽然最后只退了75%,剩的钱就当买个教训吧。

经过这件事,我突然有了蜜汁自信,这种水平都能当文书老师,难道我这么聪明智慧的仙女写不出一篇好的PS吗?

所以之后我都是自己写了找人改的,后来遇到的那个姐姐就特别好。她本身就是国外毕业的,有很多经验也很有能力,最主要特别负责。

因为我申请了不同的项目,每个项目都准备不同的文书,我是一边在写下一份一边给那个姐姐改上一份,有的时候我拖延症犯了有几天没写,她还主动地找我确认,督促我快一点,让刚刚被欺骗过的我特别感动。

那时候经过小姐妹们的努力,德国APS那边也有一点进展了。我

就准备好材料先把英国的提交就行了,最后申了LSE的organisational and social psychology和human resources and organisations (organisational behaviour),帝国理工因为没有相关的专业,最后申了marketing。

等待offer也是多舛

之后就开始等待。等了很久,等的过程特别煎熬,小姐妹都有信了我却没有,明明自己心里很焦虑,老爸老妈问的时候还要强颜欢笑说没事啦,肯定有学上的来安慰他们。

结果1月初被女神校第一志愿拒了,第二志愿被录的几率太小了,所以当时就觉得没戏了,但是还是对IC抱有一线希望。然而1月底帝国理工又一封拒信给我打发了。

当时就特别后悔讨厌自己,为什么考GMAT之前没有好好复习,为什么第一次没考好就没勇气再考一次,为什么就不能再逼一下自己呢?

我就一直怪自己,如果考出一个好一点的GMAT是不是一切就会不一样。甚至上升到觉得自己就是个学渣,像个废柴一事无成。

没办法还得找学上,想说没事至少还有ANU,或者不然还是乖乖去德国,APS也来得及。

本来之前觉得ANU跟德国应该都没问题,但当时当刻已经自我怀疑到觉得人家也不一定要我了。

结果ANU要我补材料,而我只能在20天后学校开学了才能补上,我就特别怕拖久了就不要我了。

完了APS又非说要等交换期结束才能审核这不是逼我GAP吗?那不就是今年没学上被动GAP吗?

看破红尘自暴自弃的我内心:行吧反正我就这么菜,最坏也就GAP一年嘛没关系,gap完事儿从头再来。这都只是安慰自己的借口,其实内心已经非常不自信自我怀疑抑郁悲伤了。

2月底学校开学,拿了材料补给ANU,隔天发来offer,虽然一开始只是拿来保底,但经历了前一段之后内心只有感激,至少总算有书念了。

这个时候,不平凡的我又涌出了蜜汁自信,心想:先别回复别交钱,再等等,万一LSE 的第二志愿过了呢。当时我对自己说,就等到下周五,结果过了周五又神志不清地说再等两天(明明周末不上班?!)当然周日没有等到。

直到3.11号,星期一的早晨,当我如之前一周的每个早晨一样,被哥廷根呼呼呼呜呜呜嗡嗡嗡的大风吓醒的时候,我打开手机,回复完时差积累的微信消息后,我对自己说,就是今天了,就ANU吧,交钱吧。

此时碰巧一个微信公众号给我推了澳洲学校的地图,我找到了ANU,心想:“嗯,离海边不远,可以常去看海,挺好的。”我的心在那时候突然充满了平静,决定就此结束一切,结束我每一个灵感突然爆发熬大夜写文书的凌晨,或是后来因为怕没学上紧张压力大失眠的深夜,结束我不想开口跟家里要钱所以掏空自己的小金库还被坑了一次的心酸。

我退回手机的主页面,准备再打开邮箱顺一下ANU的项目信息,就在这时,网易邮箱右上角新消息提醒的红色小圈圈突然让我心跳加速。

我努力让自己漫不经心,实际却非常紧张兮兮又迫不及待地点开了邮箱。如我所料,邮件来自LSE,一眼看去,主题和我收到拒信的主题一样。我的心咯噔了一下,但还是安慰自己,这下是真的可以了无牵挂地给ANU回信了。

但我偏又有种不撞南墙不死心的莫名勇敢,还是点开了邮件,想说见识一下这回有没有什么新的拒绝理由。当我看到“congratulations”的时候,我浑身的血液像瞬间冻结了一般,我强忍激动看完了第一段,确认自己收到了一个con offer,然后我的血液就又一瞬间沸腾。

我根本没有心情去看con了什么,只想着不管是什么,我拼了命也一定会满足。

最后条件只是成绩85%以及提供学位证和成绩单啦,在拿到uncon之前一直诚惶诚恐觉得像一场梦,现在快开学啦,事情也都一件一件处理好了,终于慢慢觉得尘埃落定,有了稳稳地幸福。

最后的最后给大家总结一点我的血泪tips

1、一定要提前确定目标学校

首先,最重要的,一定要提前确定目标学校,一旦确定了就不要摇摆,一心一意地努力准备。

以及,在选校这件事上千万不能心高气傲,不要像我一样只盯着梦校,划分梯队多申几个,不要拿自己的学业赌气。

2、DIY还是半DIY,选择合适自己的就好

自己申请会非常累非常磨练心志,如果你真的有能力自律性强又有规划,抱好小姐妹互相帮助打气,最后DIY可能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但是中介真的会省事省心非常多,至少不会像我在选校选项目上反复摇摆,还有我中间纠结了很久的一些流程的小问题,都是从小姐妹的中介那里轻易得到了答案(本白嫖选手含泪感谢我的人民币玩家小姐妹)。

另外中介同时也是一种监督吧,中介老师会时时提醒你学习然后去刷分,至少不会让你像我一样抱着侥幸心理放弃GMAT考试。

3、如果找中介,切记切记擦亮眼睛

在找中介的问题上,因为我被坑过,但最后修改的时候也遇到了真的很好的文书老师,提醒大家千万千万要谨慎,这个行业现在什么人都有,有的所谓的文书专家不仅英语没你自己好,收了钱还不用心,就只是把你提供的中文背景毫无逻辑地堆在一起然后用翻译器翻译了,最简单的语法错误都一堆,所以千万千万擦亮眼睛!

后记

知道我经历的朋友们大家都说我好运,我也觉得自己确实是运气好,但也不至于是天上掉馅饼的那种幸运。

我认为我的幸运在于,虽然一路坎坷,但是最后还是在兜兜转转中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现阶段背景的项目。

我整个申请下来有一个感受是,申请出国读研的过程就像相亲一样,你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找到和自己的背景最匹配的项目,然后在文书中表达出你们彼此的适合。

我是真的把很多能犯的不能犯的错都犯了个遍,像个反面教材,但还好最后结局是好的,希望大家不要像我一样走这么多弯路,顺顺利利又幸运地拿offer!

导师背景
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德语双学士学位毕业,目前就读于LSE的Human Resources and Organisations专业。
相比于部分文书机构里的流水线模板化写作,我更擅长发掘候选人的个人闪光点,以及候选人最契合项目特质的优势所在。
我希望能通过塑造一个既有个性又与项目要求“默契十足”的候选人形象,以增强候选人在项目申请中的竞争力。




  

相关话题

  如何申请西北大学? 
  怎样提升留学背景软实力? 
  如何看待今年 Cornell 早申人数超过 9000 ? 
  申请美国的名校都需要哪些条件? 
  日语 n2 托福 76 申请北海道研究生可以吗? 
  低gpa的各位最终都去了哪里留学呢? 
  目前某双非大二在读 绩点3.85/4 想出国读TOP30的学校应该怎么准备呢? 
  2021年美国留学形势如何? 
  可不可以告诉我,出国读研对于申请方面该怎么准备? 
  香港商科硕士申请,GMAT和实习哪个更重要? 

前一个讨论
全世界最好的纺织工程是哪所学校的纺织工程?
下一个讨论
哥大,纽大,佐治亚理工,杜克,卡梅的ds专业怎么选?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