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西工大什么时候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第1页

  

user avatar   zhaoxi-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西北的盐碱地长不出好庄稼,同理,这里干旱的风土,也养不出好大学,哪怕很多的学校,从润泽的江南搬过来,他们的命运,也是尘归尘土归土,最终被这片盐碱化的干旱土地,吸走了魂魄,榨干了灵气。

有些话可能会涉及到地域歧视,所以真的很难讲。

但又不能不讲。

我是觉得西工大的没落,是出在这个学校开始全面的“老陕化”上。

这个学校的主体包括航空航天专业,都是继承中央大学,浙大,上海交大航空系的华东航空学院,当整个学校在80,90年代前,这些出身江浙的老人们还在主导整个学校方向的时候,学校的排名基本上还能维持在全国15的上下。

后面这些老人退休后,不知道为什么,从穿凿附会校史开始,这个出身江南的学校,开始在老陕化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真的很不解,难道中大浙大上交大不香吗?非要去转头继承什么西北联大的衣钵,到古路坝去寻根。不说西北联大完全和西南联大不在一个档次,就是当时的西工院并入西航(华东航空学院西迁后更名)时,也只有一个系而己,且名教授及航空航天专业这些立校之本都源于华航,不知道为什么要为这样一个出身江南的学校,硬安上一个古路坝的根一一这是整个西工大被”老陕化"的开始。

这里想声明一下,老陕并非一个贬义词,关中冷娃有他自己的长处,但这种老陕的内陆保守气质,城郊结合部气质,坐井观天气质,自我神化气质,和一个高科技导向的大学之间,确实是有些违和的地方。

说老陕井底之蛙可能有些过了,可某种程度上讲,老陕,从观念眼界各方面,都被地底下埋的那些古老的游魂给拖住了,老陕的自豪感往往都是追溯性的,不追到五千年前的黄帝不罢休的,而很少是前瞻性的,或者瞩望未来式的。

所以我想说的是,西工大的没落,都是源于这个学校的彻底的本土化。

老陕这个地方,确实更适合生长胡琏张灵甫这一类冷娃悍将,他的又土又倔的人文气质乃至上知周秦下知汉唐的知识结构,都是有缺陷的,不适于运转一个面向22世纪的高校。每一个西迁的学校包括交大,都在这种老陕化的过程中不断掉价,变得越来越保守,越来越土,也越来越自大一一西工大和北航学科差距已经这么大了,却还在那儿吹牛B。

(图源:网络)

一一一一一一一关于西北工学院和西航(华东航空学院)合并时的状态,有网友置疑,这里追更一下,不准确的地方,希望大家指出:

西北工学院在与华航合并时的情况,这里介绍一下。

说实话五十年代并校前后的西北工学院也是命运多舛。以下资料根据原西北工学院陶秉礼先生(后任西工大副校长)所撰校史整理:

"1955年7月4日,髙教部下达通知:决定将西北工学院于1956年暑假后改建为特种(国防)工业学院,由第二机械工业部负责管理。学校原有9个专业中8个调出,仅机械系的机械制造工艺专业留下不调整。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教师及行政干部基本不作调整。"

也就是说,到1955年底,西工院被拆,仅剩机械制造工艺一个专业。

"1956年1月10日成立西北工学院改建委员会,刘海滨任主任委员。改建方案:暂设4个系,12个专业:

第-机械系,设3个专业:火炮设计及工艺,射击武器设计及工艺,海军炮设计及工艺。

第二机械系,设2个专业:炮弹设计及工艺,引信设计及工艺。

第三机械系,设2个专业:水雷设计及工艺,鱼雷设计及工艺。

第四机械系,设5个专业:机械制造工艺,金属学及热处理,金属压力加工,铸造,焊接。"

按说这个理想很丰满,如果依照这是个顶层设计,西北工学院仍具相当实力。

然而,然而来了:

“1956年11月中共八届二中全会认为1956年全国经济建设一部分冒进了,提出1957年应保证重点,适当收缩。二机部也认为教育发展计划冒进了(注:实际上,由于钱学森回国,这时国家已认识到国际军事变革的风向是常规兵器(炮)的重要性下降,西工改建原计划必须果断调整),提出西工要停办5个军工专业(指1、2系),2个军工专业也要缩减(指3系)。"

到58年合并时,西北工学院只有一个完整专业:机械制造工艺,后被并入西北工业大学老七系。而西航有四个专业(飞机设计,飞机施工,航空发动机设计,航空发动机施工)。

至于鱼雷(航海)和材料(后来的三院四院)其实都属于筹备中的新专业,在两校合并时,材料是两校都有筹备,西航已有航空材料专业,后来加入北航两个教研室(材料张立同先生即为北航学生后转入西工大),所以材料(四院)绝非西北工学院开创,而是西航+西工院+北航。

三院航海建系时,仅有黄震中先生(原中央大学毕业,后入西北工学院)一人,外加西北工学院八个毕业生。后补入西航毕业生,大家一起到哈军工进修学习,最后完成这个新筹专业的建设。

以上为两校合并时,西北工学院情况的介绍。

写了这么多,意思很明确,就说谁是主干谁是枝干,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判断。汉江是长江的支流,但如果你非要说长江是汉江的支流,长江寻源,应该从汉江的源头古路坝开始,我们当然也无话可说,只有笑笑而已。

一一一一一一一西北工学院并入西北工业大学时的补充材料:

关于处理交通大学迁校问题和上海、西安几所工科院校调整工作的报告

杨秀峰(时任高教部部长)

(1957年8月19日)

“四、西北工学院与西安航空学院合组西北工业大学问题

西北工学院是一所有20年历史的学校,以往在培养干部工作中有一定成绩,在西北地区有声誉。解放后根据国家需要,在过去院系调整中曾调出了几个系、组,1955年改为军工学院,除原来的机械制造专业和基础课、基础技术课力量外,其他水利、发电、土木、建筑等专业已调整到外校和新办学校,采矿、纺织两系亦拟调出。今年军事工业方面常规武器制造工业速度放慢,引起培干任务的减缩,西工新设的一、二系没有必要办下去了。这样就给西工的发展造成困难。

为了解决上述困难,高教部、第二机械部和学校负责人考虑过许多方案,总不能使各方面满意,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根据新的情况(高教发展情况)使西北工学院能够稳定、方向明确,能够办好。

我们在西安一个月的工作中,曾根据交通大学分设两地的情况,同该院负责同志先后研究了6个不同的西工专业设置的方案。办大些同交大的专业重复过多,就培干要求讲,许多是不需要的,因而也就不能稳定、发展;小办的方案不能发挥某些专业的师资力量,不易被西北工学院教师所接受。单办下去有困难,不得不考虑同他校合并的方案

合并的方案中,如西北工学院、西安动力学院合并,专业和交大重复过多,很不经济;整个西北工学院和西安航空学院合组西北工业大学,专业性质不同,既有军工又有“民工”,不好领导;该院许多教师也不同意。最后经过该校全体教职员讨论选择了现在的军工性质的西北工业大学的方案,而将采矿、地质、纺织等专业调到交通大学。现行西北工业大学方案的好处是:可以适应西北军事工业发展的需要,又照顾了地方工业发展的需要;避免了专业过分重复,集中力量,有利于提高质量;各校方向明确,比较稳定。西北工学院的党委和全体教职员工在慎重的讨论中,从国家全面利益出发,一致采取了这个切实可行的办法,院委会一致通过了决议。西安航空学院教师经过几天的反复讨论,党委和院委会一致作出了同意此方案的决议。

根据这份文件,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1、并校是为了解决西北工学院的出路问题,因为当时这个学校"单办下去有困难了"。

2、并入西交大的原西北工学院的专业(系),远多于并入西工大的,相比之下,似乎西交大更有资格把自己的"根"安置在古路坝。



觉得哥们儿挺有意思的,可以关注 @Zhaoxi




  

相关话题

  一个三本学校每次考试都是全系第一的学生和一个985学校挂三次科的学生,哪一个更有前途? 
  如何看待网大文章“中科大看得上国科大吗?个人感觉总是有种看不起的感觉” ? 
  高中生进入大学,有哪些常见误解或必须知道的东西? 
  请问如何看待浙江大学把城市学院(三本)的学生转入浙大? 
  在大学的什么时候让你突然怀念高三那年? 
  重点大学的学生怎么看待三本或专科的学生? 
  如何看待河北省在新一轮「双一流」增选中挂零? 
  985高校可以分为哪几档? 
  国科大第二轮双一流能不能升 A? 
  为了定向选调生考985文科博士值得吗? 

前一个讨论
既然国家之间知道战争是残酷的,甚至知道战争会把全人类玩死,那为什么还要一次又一次的发动战争?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反腐专题片《零容忍》第一集《不负十四亿》?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