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沙俄在东欧和中亚修筑的堡垒线和中国的长城有哪些异同? 第1页

  

user avatar   si-ke-da-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俄的都完全不懂,单独围绕克里米亚瞎说几句吧。

“克里米亚长城”实际上是莫斯科在其南方修筑的多条防御克里米亚鞑靼人与诺盖人的线状防御工事的统称。

以后见之明来说,金帐汗国被认定在1502年完蛋了,但是莫斯科在南方的麻烦还远远没有结束。

1521年、1541年、1570-72年、1591年和1633年,莫斯科公国反复遭到来自克里米亚鞑靼人与诺盖人的可怕入侵,1571年,德夫莱特·格莱汗的大军焚烧了莫斯科,还抢劫了35个城镇,据说杀害了8万人并掳走15万人为奴。据统计,16世纪上半叶有35次对莫斯科方面的大规模攻击,17世纪上半叶约有15万至20万人被掳走为奴,最远能被卖到布哈拉。尽管鞑靼人在袭扰时一般极限兵力也仅有数万,且攻坚能力很差,对北方基本仅限于烧杀掳掠而非攻城略地,但是却严重损害了莫斯科中部南部的发展,在南线牵扯了莫斯科大量财力军力使其难以集中力量于西线。在1613-1650,莫斯科还得每年为克里米亚大汗上交7k-1.2w卢布。农民们宁可跑去荒凉苦寒的西伯利亚,也不敢去肥沃却随时可能死于鞑靼人的马刀下的南方黑土地。严峻的现实使其不得不考虑用漫长的线状防御工事抵御南方的敌人,实际的修筑过程也是一波三折。

先介绍一下克里米亚人的入侵路线。鞑靼人会沿着顿河、第聂伯河、南布格河和德涅斯特河流域之间的分水岭向北行军,其中第聂伯河与顿河之间的分水岭提供了主要的陆路通道,在这其中,最主要的道路是Muraysky Shlyah(Muraysky为斯拉夫高草之意),它在第聂伯河和顿河的支流,沃尔斯克拉河和塞维尔斯基顿河的盆地之间穿行,由克里米亚北方门户地峡直达莫斯科南部的图拉,沿途的茂盛草场对行军十分有利。此外,在斯沃博达乌克兰一带还有伊久姆道(Izium Trail)和卡利米乌斯道(Kalmiuss Trail)两条主干道,它们都是出地峡后东转,北穿亚速海草原,渡北顿涅茨河,北上后分别在奥斯科尔和利夫内一带汇入Muraysky Shlyah,开始攻击克罗梅、谢夫斯克等城市。

而在卡利米乌斯道以东,还有诺盖人使用的Nogai Road,由顿河南部向西北或自伏尔加河而上,攻击喀山、梁赞、沙茨克等地。

除此以外还有三条主要针对波兰立陶宛的攻击路线。

最早的防线是Bereg Line,Bereg的含义是沿岸,也就是奥卡河防线。它建于15世纪和16世纪初,沿着莫斯科以南的奥卡河北岸延伸。它并不是一个连绵不断的线状工事,而是主要在重要的通道口设防。它从东部的下诺沃哥罗德开始,沿着奥卡河到谢尔普霍夫;然后向北穿过开阔的乡村,在莫斯科以西的莫斯科河上的兹韦尼戈罗德结束。各堡垒之间的渡河点被打入河床的木桩所阻挡,1472年起开始有非常备性的军队入驻,首都莫斯科位于防线以北的100-170公里处。

在防线以南是为莫斯科抵御鞑靼人的南大门——图拉要塞。图拉有克里姆林,在16世纪初刚建时为木制,但很快就改为砖石结构。城墙高10.3m,厚2.8-3.2m。九座三到四层的塔楼矗立于周边,又有护城河环绕在外,护城河与大门间为吊桥。克里姆林城墙周边有202m的空地供守军投送火力。

在南方,更大规模的防线正在修筑。1533年,从科洛姆纳到卡卢加沿奥卡河北岸增加了约250公里的防御工事。从15世纪末到整个16世纪,莫斯科在奥卡河防线以南约100km修建了漫长的Zasechnaya Cherta,又称Abatis Line,“大鹿砦防线”,具体结构后论。

它主要由伊凡雷帝,和后来的鲍里斯·戈东诺夫时代建成。前者时期的为东起苏拉河上的阿拉提尔,经沙茨克,西至杰斯纳河上的诺夫哥罗德-塞韦尔斯基,沙茨克之门是梁赞与梅谢尔斯卡娅森林间的开阔地,由此封锁了诺盖之路。主要组成是从佩列斯拉夫尔-梁赞斯基经图拉到科泽利斯克的西线,和从阿拉提尔到沙茨克西部顿河上的斯科平结束的东线。在鲍里斯时代,又修建了自奥卡河上的克罗梅至顿河畔的叶列茨,和自库尔斯克至沃罗涅日的两段。

大鹿砦有用,但并非总是有用,尽管结构简单,但也需要充足的人力与健全的指挥系统才能发挥作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被立窝尼亚战争战争所耗费,这导致尚未完成的南方防线十分虚弱:1564年梁赞周边也为鞑靼人焚烧。1569年奥斯曼攻击阿斯特拉罕,终于让俄国人开始警醒,从立陶宛前线的僵局调出5万人赶到南方:三支部队驻扎在大鹿砦防线中央,还有三个较小的位于梁赞地区。可惜,缺乏应变的权限与将领之间的不和导致了一场浩劫:1571年受立陶宛人贿赂的鞑靼人轻易突破了防线,打穿了奥卡河,一路杀到莫斯科,留下宫殿的灰烬与堆积如山的尸首,带走十几万俘虏耀武扬威而去。次年,他们再一次冲杀到奥卡河岸边,这一次他们没能复刻去年的奇迹:在莫洛季战役中鞑靼人一败涂地,仅有2万人侥幸逃回克里米亚,大汗的儿子、孙子、女婿皆死于阵中。俄国人的Gului-gorod(又称Gulyay-gorod,Guliai-gorod,“移动城镇”,一种移动防御工事)为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麻烦还远没有结束:17世纪初俄国陷入了大混乱时代,大量南方军队被调走抵抗波兰与瑞典,鞑靼人自然要趁虚而入:1607-1616几乎年年都有鞑靼大军——有时号称十万——突破大鹿砦防线杀入俄国腹地,甚至是莫斯科周边。南方已然变成鞑靼人的天堂:他们不再于冬天撤退,而是全年都在杀戮与劫掠。

罗曼诺夫王朝建立后,南方的形势渐渐平稳,然而米哈伊尔却认为南方只会打草谷的鞑靼人不足为虑,西边的波兰立陶宛联邦才是心腹大患。这种轻视导致了严重的后果:1632年–1634年的斯摩棱斯克战争中,大批南方军队被调走,许多城镇仅剩两三百哥萨克,完全无力出城抵御鞑靼大军。鞑靼人肆无忌惮的蹂躏村镇,消息传到斯摩棱斯克前线导致士气一落千丈:来自南方的士兵们只想去保卫自己的家乡,再也不想继续在此继续无谓的流血了。

惨痛的教训,迫使米哈伊尔不得不重新审视整个南方战线。自1635年起,沙俄启动了六项改革措施,将梁赞至南方边境的军队翻了一番,全面整修大鹿砦防线,并在其以南修建新的别尔哥罗德防线(Belgorod Line)。

1637年,南方军队已从3年前的不足5000增至1.7万人。大鹿砦的三分之二被计划重修,Jan Cornelius von Rodenburg等外国工程师被聘用以改进和设计新的防线,别尔哥罗德等已建的南方堡垒被连接起来构成新的防线。1635-37年建立了11个驻军城镇;1653年又建了18个堡垒,大批小农场主受政策鼓励向南方殖民占领新的土地。

最早的成功出现在科兹洛夫(今米丘林斯克)草原,荷兰工程师修建了25公里的土墙封锁了沃罗涅日-茨纳走廊,成功在1636年抵挡了号称1万鞑靼人的袭击。这大大鼓舞了后续防线的修建:1635-1646年,修建了从西端沃尔斯克拉河的阿克特尔卡,向东到茨纳河的坦波夫,长800公里的防线,其中140km是土墙;1648-1658,又修建了从茨纳河上的坦波夫,到苏拉河以西的萨兰斯克,直到伏尔加河上的辛比尔斯克(乌里扬诺夫斯克),共计500公里的新防线;在前者基础上还修建了奔萨到伏尔加河上的赛兹兰的二道防线。此外,1652-1656还从伏尔加河上的辛比尔斯克向东,到卡马河上的缅泽林斯克修建了长约400公里的防线,以防御巴什基尔人。

如上图所示,别尔哥罗德防线大致是一个反L型,至此,俄国人得到了南北三道纵深防御线,莫斯科已被庇护在从波兰直到乌拉尔山,长达1800km的防线之后。

各条防线的思路与结构大同小异: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阻碍他们的骑兵机动,为平民疏散和要塞军队支援赢取时间。鞑靼人拙劣不堪的攻坚能力与火器运用使得俄国人得以用低廉的成本修建漫长却简单的木制与土木工程有效的防御自己。

河流峡谷等自然险阻、堡垒、马匹难以翻越的连绵墙体、栅栏、沟渠,以及最有标志性的、密密麻麻削尖顶部阻碍骑兵的木桩鹿砦,外加工事后的步兵、炮兵等,一同组成了一条立体防线。堡垒多修建于两条小河交汇处的岬角的山丘上,以使其在两个方向上得以获得河流之险,只有向陆的一面需要额外注意,布置前后三层防线,墙体呈弧形以便于火力交叉。堡垒的大门多建在向陆一侧,方便对鞑靼人出击。

Zasechnaya Cherta,这个词来源于zaseka,就是砍倒削尖了斜插地上尖头对准敌人的树枝。木头对防御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南俄的草原与森林没有明确的界限,森林可以极大的削弱鞑靼军队的机动性。大鹿砦防线就是连接了布良斯克森林与梅谢尔斯卡娅森林,树木自然成了整条防线最重要的材料来源。施工者进入外界难以察觉的森林内部砍伐树木,留下2米左右的树桩,将削尖的树干树枝放于树桩上对准入侵者,形成纵深20-130米的障碍物,旁边再保留一些树木作为瞭望塔和发信告警平台。缺乏树木遮蔽的地方则会修筑木栅栏或土墙阻挡骑兵,有的会高达5米。

防线中的堡垒分为三等,低级的十分简陋,而高级的多有土制建筑,也配备有重炮。在南方的防线中,西伯利亚地区的小堡垒Ostrog也常常出现。

密密麻麻的鹿砦是骑兵的克星,但是弱点也很明显:怕火。鞑靼人有时候会采用火烧连营的方式来破坏防御。因此防火的规定自然十分严格:当地村民被严格禁止在鹿砦附近生火,有时甚至被禁止进入森林。春天铲雪,夏天拔草,秋天还要大举南下烧荒毁草以阻碍鞑靼北上。

一旦发现敌袭就会有火光信号报警。林间还有执勤的小队,发现敌情后,树上的观察者会点燃浸油的树皮发出烟雾告警,地上的骑兵则会紧急骑马通报险情。

大鹿砦防线通常分为前后双层,外层更为薄弱。在别尔哥罗德防线以前,根据规定防线内15km内三户抽一,至25km处五户抽一,以承担修建工事与防守之责。


南方长城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1637年,一些鞑靼王子向俄国口译员承认,坦波夫一带的新防线已几乎封锁了诺盖之路。1648年(同年鞑靼人趁着赫梅利尼茨基起义狂暴轰入大波波抓了几十万奴隶)以后,鞑靼人深入腹地的入侵已经不多见了。1681年的一份报告称,别尔哥罗德防线的建成导致鞑靼人再也不能轻易入寇,过去农民们宁可去荒凉但安全的西伯利亚,如今他们却纷纷涌入南方开垦肥沃的黑土地。

1679-1680年,在别尔哥罗德防线以南又修建了伊久姆防线(Izium Line),新的防线长530km,以伊久姆为顶点,以上方的别尔哥罗德防线为底恰好组成一个三角形,包出了一块3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这块地方未来会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哈尔科夫。伊久姆线让俄国再向南扩160km。

约二百年前,莫斯科距离南方的奥卡河前线仅有一百多千米;而此时,帝国的南境距离黑海已只有150千米。


2019年查普曼大学的一份研究显示,南方防线上的军事体制可能是让俄国走向农奴制的重要因素。17世纪末俄国人口结构空间分布的数据可知,1678年农奴比例最高的地区是图拉防线(Tul'skaya zasechnaya cherta),正是南方一系列鞑靼防线的第一条,其他的自由民等则与防线未见明显联系。为了对抗机动性极强的鞑靼骑兵建立的防御线导致需要限制劳动力流动,维护军事小地主利益。统计学与军事地理学的分析均支持 Hellie的观点:南方边疆与军事阶层是俄罗斯农民农奴化的重要因素。农奴制在国家财政能力低下的状况下维持了军队的稳定供应。

另附一张俄国各地堡垒线地图。


user avatar   shen-yuan-ling-zhu-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事故已经定则了,说明已经过了执法机关了,这时候还扯个屁?

如果事故定则你没有责任,那你咋办都可以,别说三不一没有了,你全部都没有都行。

如果事故定则你有责任的话,你三不一没有只能让执法机关认为你在抗法。




  

相关话题

  俄罗斯该怎么应对原油价格下跌导致的经济问题? 
  如何看待乌克兰副总理呼吁封禁俄罗斯地区玩家的游戏账号? 
  俄罗斯赢了这场俄乌战争会怎么样? 
  如何看待俄罗斯网红为 1000 美元打赏,直播冻死怀孕女友?主播和观看直播的网友都是什么心理? 
  俄罗斯火车技术如何? 
  俄罗斯为什么和朝鲜中国走的很近? 
  俄罗斯这次的行动真的有必要吗? 
  俄罗斯和美国哪个是正义的一方? 
  如何看待霍格沃茨近日宣布停止招收俄罗斯学生? 
  为什么日本主动追求日元贬值,而俄罗斯卢布贬值却是灾难? 

前一个讨论
切尔诺贝利中,在RBMK反应堆控制棒尖端为什么要设计一截石墨?
下一个讨论
怎么加入九三学社?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