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英国首相约翰逊称:「不希望这个国家或政府陷入盲目反华状态」。如何看待其表态? 第1页

     

user avatar   ren-huan-x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希望这个国家或政府陷入盲目反华状态」 ×

「不希望这个国家或政府和大量钱钱过不去」 √

其实这也是大量欧盟国家面临的困境:既想赚大陆这片广阔市场的钱,又不想失去在道德上的制高点。

虽然,这个制高点大多数时候都只是海市蜃楼。


我是 @任幻想 ,欢迎关注~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其实可以注意到,我们对带英这将近两年的动作,其实是克制的。

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我们对带英算是“有节”。我们还是希望它自己主动作死。

2019年以来的事,说白了,还是咱自己人不争气,再加上美国煽风点火,带英内部有很多美国舔苟。

不过我们也借此机会做了一些事。带英算它嘟嚷几句,也就罢了。

不过,前天,带英突然咬上我们的棉花。而且,今年又开G7,小金毛说是想把老仙、澳袋,韩国都请过来,完成2020年大金毛未尽之事。

这两件事,可是带英自己主动作死。

我们拭目以待吧。


user avatar   ge-luo-si-te-gong-j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座的都是老阴阳家了,就不要藏着掖着,我们打开天窗说亮话:

“我不希望这个国家或政府陷入盲目反华状态”,在对待与中国的关系上,英国“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我希望我们国家和政府可以有目的、有秩序的进入反华状态,而不是这样分散进攻。在中国问题上,我们迫切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干涉中国,又不能影响我们赚中国的钱。”

约翰逊一边宣称需要对中国参与英国关键基础设施建设的行为“保持警惕”、继续对所谓中国“侵犯人权”问题进行谴责,一边又称这些行为不应该阻碍英国与中国保持双边关系。

英国干涉香港、污蔑新疆、禁用华为、对中国保持警惕、在人权上持续双标,但英国还想赚中国的钱,同样,英国还希望我们不要在意。理论上,只要我们一直有钱,英国永远不会撕下“友好”的面具。

“我想要一个我们能够与中国建立良好关系的世界,一个能够与中国自由互动、坦率对话的世界。”约翰逊说道,并接着表示“直言与谴责(中国)侵犯人权的行为,不应阻止我们在可能的情况下建立建设性关系。”

“我们希望在以后的世界里中国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人傻钱多还听话。”

“我们可能谴责中国的一切,但我们永远不会谴责中国的财富,这就是我们与中国建设关系的基本原则。”


user avatar   yu-peng-3-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0年12月26日,英国驻华大使表示,希望和中国在抗疫和其他更广泛的话题上进行更深入的合作。这就是英国在主动摇橄榄枝。

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在那个什么核电站之后,中国就暂停了对英国的其他投资;曾经答应的扩大伦敦在海外人民币结算中的地位,也暂停了下来;甚至港交所收购伦敦交易所的提议,中国政府也罕见的没有表态。

也就是说,在约翰逊上台之前,实际上中英关系就已经在走冷了。

约翰逊本人倒不一定对反华有兴趣,毕竟他是亲身来过中国,而且在北京的地铁上和普通中国人交流过的。所以他上台后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刻意恶化中英关系。

但随着川普政府压力的加大,以及保守党内部部分活跃分子的举动,英国也不可避免的走向恶化中英关系的方向。现在川普滚蛋了,英国也失去了欧盟的市场地位,加上疫情,他自然要考虑重新恢复中英关系了。

能做出这个表态,中国当然是欢迎的,不管他是出于什么目的。

话说川普政府真是国际政治史上可以留一笔的大搅屎棍。他一滚蛋,多个剑拔弩张的国家级冲突立即缓和~


user avatar   chang-shou-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讲讲我对英国对华外交的看法。我认为英国现在的国际外交形势不是小好而是大好,关键在于要解放思想,进入“刹那天地宽”的境界。简单地说,让一部分人先投起来,先投带动后投,而英国最有条件做先投的那个国家。

英国的外交形势之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两点。

第一点,英国脱欧之后船小好调头,外交可以搞得非常灵活高效。如果欧洲要投共的话,说实话坛坛罐罐和拖后腿的人实在太多了。而英国可以比欧洲整合或者形成统一意见要快得多容易得多。一旦英国先行一步,在前欧盟体系内他就领先了德国法国这两个老竞争对手一个身位,这对他未来在世界上的占位是非常有利的。

第二点,英国和美国有极其特殊的关系,他对美国在政治、学术、文化包括流行文化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可以说美国从精英到平民都是比较把英国当一回事的。如果英国率先投共,这对美国人的思想将是极大的冲击,未来也会使很多美国人投共心理压力小很多。英国的这种特殊身份是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具有的。有人认为英国和中国开展外交有很有利的一面,因为中国可以借助它金融等方面的经验。实际上英国最大的价值不在于金融而在于他可以做美国来投的启发者和引路人。用好这个身份,则英国可以从中美拿到很多好处

一旦进入了刹那天地宽的境界,英国可做的事情实在就太多了,我随便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大英博物馆可以主动把所有的中国文物无偿地归还给中国并大搞若干文宣活动与之配套,这招一出中国人对英国的观感一下子会发生很大变化。考虑到法国人过于高傲,法国很难追随英国作出类似的事情。这样一来,英国和欧洲诸前列强比,就在中国舆论场占了上风。当然了有人担心说如果归还从中国抢走偷走的文物,会不会导致有压力归还从其他文明搞来的文物?这个很简单,只要厚着脸皮说归还给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文物放回去很放心。但从其他古文明搞来的文物我们暂时不能还回去,因为其他国家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能力不强。为了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就继续保管下去。这样既戴了道德高帽,也继续维持了大英博物馆作为世界顶级博物馆的地位。

第二个例子,英国可以大搞红色旅游。利用恩格斯是英国人以及马克思在英国长期活动的优势,成为中国在海外的第一个红色旅游基地。主要目的是借着旅游接待的机会早早结识一批中国的中层干部,这对若干年后英国办事可能是大有意义的。

第三个例子,英国海军恢复远航能力之后,可以把舰队开到西太平洋,然后不断和中国搞联合军事演习。越是西太平洋局势紧张的时候,就越是过来和中国搞联合军事演习。对中国来说,英国军舰和中国走得那么近,美中两国要发生冲突的风险就小很多了,英国让美国投鼠忌器了嘛。中国应该是欢迎这一点的。英国可以对国内的民众这么解释,说我们到西太平洋是要大大提升英国对世界事务的参与能力。那为什么我们不和美国搞演习而要和中国搞演习?这是因为美国非常强大并不需要我们这点军力,但我们去和中国搞演习就可以有效接触和说服中国军方中的强硬派,这相当于与美国合作搞红脸白脸的游戏从而有力地维护西太平洋的稳定与和平。转头又对美军说,我知道你们在前面对抗心里也很紧张怕擦枪走火什么的。我到那儿一是给你们探探虚实,二是多了个传话渠道使得中国和你们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下降了很多。这里的说辞除了对英国民众的是半忽悠以外,其他的其实也是很有道理的。这才是所谓“搅屎棍”该有的水平。


user avatar   qiao-jia-xi-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写个《是,首相》的同人作品《反华》

吉姆:为了加深和中国的合作,咱们以后就不要反华了。

汉弗莱:那可不行!

吉姆:咱们总不能一边和人家合作,一边反对人家吧?

汉弗莱:“一边和人家合作,一边反对人家”,那正是我大英的优良传统。

伯纳德:比如说,在咱们大英,政府公务员就一边和政客合作,一边反对政客。

吉姆:哦,我明白了。

汉弗莱:我的意思是,比如说,咱们大英就一边和法国合作,一边反对法国。

吉姆:那咱们和美国合作时,怎么不反对美国?

汉弗莱:咱们实在是得罪不起美国,不能在明面上和美国作对。

吉姆:但是咱们可以在明面上和中国作对?

汉弗莱:对,这正显示了咱们英国铁骨铮铮,有实力,不软弱,不畏惧中国。

吉姆:但是咱们面对美国,就软弱了?

汉弗莱:这叫作“能屈能伸”、“识时务者为俊杰”。

吉姆:你再找形容词修饰,这还是有些丢人啊!

伯纳德:所以,咱们更要反华,显示我大英坚持自我、坚守信念,不会被经济利益所收买!

吉姆:那咱们坚守的信念,具体是什么呢?

伯纳德:呃,呃,这不太好说。因为这个信念吧,它总是变来变去的。

吉姆:所以,咱们是在“坚守”大英“总是变来变去”的信念?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伯纳德:一点也不矛盾。这就像咱们,要做到一边反华,一边不反华。

吉姆:所以到底是反华,还是不反华呢?

汉弗莱:就是绝对反华,相对不反华。

吉姆:这是什么意思?

汉弗莱:西方世界很多国家,盲目反华、大力反华。

咱们大英,如果只是轻微反华,那么就可以算是对中国比较友好的了,有利于双方继续加深经济合作,这就是“相对不反华”;

而轻微反华,也同样是反华的一种,咱们也不至于得罪美国,所以是“绝对反华”。

吉姆:哦,所以咱们大英是棵墙头草,风吹两边倒?或者是食人花,一会儿笑颜如花,一会儿张嘴吃人。

伯纳德:呃,首相,其实食人花并不吃人······

吉姆:Thank you, Bernard. 我只是打个比方。那么,也就是说,咱们不能盲目反华?

伯纳德:咱们可以一会儿反华,一会儿不反华;在一些方面反华,在一些方面不反华;安排一些人反华,安排另一些人不反华。

汉弗莱:反华,可是一门大生意。咱们要清醒地反华,理性地反华,有技巧地反华。

可以先“轻微反华”,然后随机应变,随时调整。

如果美国不给咱们脸色看,咱们就保持这个反华力度;

如果美国给咱们脸色看,咱们就把反华力度提高;

如果和中国合作愉快,咱们就把反华力度降低;

如果和中国合作不愉快,咱们就把反华力度提高;

在反华对咱们有大害的时候,咱们就暂时停止反华;

在反华对咱们有大利的时候,咱们就积极反华。

吉姆:我明白了!反华是刀也是枪,要学会运用;反华是盐也是酱,要把握分量。

汉弗莱&伯纳德:Yes, Prime Minister.


user avatar   yang-leoni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谁提出“doublethink”的?不就是英国人奥威尔。

政治这东西其实怎么说都不可能像数学和自然科学一样,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政治是治人的,人性本身就是多重存在的。外交上反谁亲谁,都是其国内政治的一部分,为其国内某些特定人群定的政策而已。

怎么看待?只要保持底线的清晰,见招拆招,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就够了。


user avatar   ffanca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希望这个国家或政府陷入盲目反华状态” 这句话的前提是:(单选题)

A,这个国家或政府正在大规模的盲目反华。


“不希望这个国家或政府陷入盲目反华状态” 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多选题)

A,这个国家或政府要更理性地推进反华事业。

B,这个国家或政府的反华事业要暂时让步于现实利益。

C,大家都已经在盲目反华了,“你” 自己看着办。

D,我们应该与中国和中国人民友善相处,真心相待,反华是根本上错误的和不应当的。


对于我们来说,选项就异常简单了:

只要你确定,第二题的正确答案里面,没有D选项,那么,“你” 就该支持继续造舰和 “造舰”。


user avatar   tuo-qia-ma-ke-zhi-g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单纯站在英国立场上看的话,英国要和中国展开交往,最优解扩大真实筹码,减少自以为的筹码。

什么是真实筹码?就是那些真正能够引起中国重视,并且会让中国在谈判中更有压力的东西。

举例而言,比如停止脱欧闹剧,和德法达成全面谅解,以欧陆整体的一部分,而非英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临时政府的名义与中国交涉。

一个基于欧陆这一完整地理单元形成的大邦联,是地球上一股不可忽视的独立政治权力中心,中国是必然会予以足够重视和慎重对待的,不看僧面看佛面,就算英国不值一提,但和德法意抱团后,中国就必须重视了,集体谈判是提高议价能力的不二法门,这才是真正的筹码。

什么是虚假筹码?就是那些英国人自以为能够增加他们对中国的施压力度,然而长期实践证明只会增加中国的反弹,激怒中国,乃至对英国自身造成不可恢复性损失的东西。

举例而言,“英美特殊关系”“对香港问题影响力”。

英帝国数百年基业,大半毁于英美特殊关系之手,而英国企图借重英美特殊关系来实现对德法博弈的优势地位,却随着德法的全面和解而失去价值,美国对英帝国的战略肢解反而是明火执仗的阳谋,几十年下来,边地尽丧,精华尽失,自古普世帝国之崩溃,自罗马后未见比英帝国更惨烈者,什么奥斯曼,中国,苏联,这些普世帝国的崩溃和英国比算得了什么?昔日被英国长期压制的法国,反而成了殖民势力保存最完整的旧殖民国家。

还有所谓的“对香港问题影响力”,此事不提便罢,不提,很多事情尚且可谈判可回旋可妥协,提了,等同于逼着中国强硬,本来可让步的也不可了,本来可交易的同样不可了,本来可通融的只会变本加厉。

英国总以为所谓“对香港问题影响力”是可以撬动中国内部局势的支点,没错,确实撬动了,只不过撬动方向和英国所期待的刚好相反,英国对这笔殖民时代负资产的使用,除了彻底激起中国人对国土沦丧的集体历史记忆外,还让中国政府必须通过对英强硬来自证与殖民时代划清界线,让一切对英交往中的妥协,乃至是合理妥协都全部丧失了合法性。

事不可为,自此而始。

然而当前的英国黄毛内阁,恰恰是靠坚持脱欧,坚持英美特殊关系才站稳脚跟的,也就是说,黄毛内阁没法在维持自身存在的前提下做正确的事,因为他的内阁就建立在做不正确的事的基础上的,既然已经走上了断头路,那就算把牙咬烂也得不管不顾的走下去。

这是彻头彻尾的死局。


user avatar   yang-zheng-zhu-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家邻居王大妈满小区说你们家是变态杀人狂,每天从妇产医院偷小孩杀着玩


你拼命解释,无奈王大妈天天说月月说,说得真的似的,搞得大家半信半疑


然后王大爷出来说,虽然你家作风确实有点问题,但是大家住一个院,不应该排挤你


你觉得这个王大爷是想说前半句还是后半句?




     

相关话题

  “民智未开”了这么多年,“开民智”到底要多久? 
  GDP代表一年内一个国家所新产生的价值,那么有没有一个指数代表一个国家内所存在的所有价值? 
  美媒称字节跳动正与美国政府协商,设法避免全盘出售 TikTok 在美国业务,后续会如何发展? 
  避免政治讨论是否尊重?如否,为什么我们总会避免去讨论政治(包括立场不同的问题)? 
  政治老师是公知怎么办? 
  何以缓解中日关系? 
  为什么说人类有天生的资本主义倾向? 
  欧洲国家是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远超中国的?美国又是如何反超欧洲的? 
  自从川普上任后一共发生了哪些改变局势的大事?? 
  如何看待经常造谣的某英媒爆料莫德纳公司创造了新冠(COVID-19)? 

前一个讨论
中国国内讨论和关注韩国娱乐文化的群体到底有多大?
下一个讨论
东亚如果团结有多强大?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