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宇宙中的氘和氚是怎么产生的? 第1页

  

user avatar   lu-chao-15-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真是一个好问题,涉及到宇宙的诞生和演化,地球上的水从哪里来等命题。

先给急性子的朋友直接公布答案吧:

1,宇宙中所有的氘几乎都来自宇宙创生之初的“大爆炸核合成”(BBN)

2,宇宙中的氚主要来自宇宙射线


话说宇宙大爆炸之后10秒到2分钟左右,宇宙中充满了高能光子,处于“光子时代”。

如果没有这些高能光子,在高温高压之下,质子和中子会开始结合生成氘核。可惜的是,高能光子对质子和中子们说:“对不起,你们还未到法定结婚年龄!”这种“秦晋之好”的行为被它们强行“拦阻”了。

两分钟以后,质子和中子们“法定结婚年龄”终于到了,由于宇宙继续膨胀,能量密度继续下降,高能光子再也无力阻止核子们的“明媒正娶”,终于发生了一件在元素周期表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大爆炸元素加工厂”开工啦!耐不住寂寞的质子和中子干柴烈火般的结合到一起,更加复杂的原子核陆续出现了!

可惜的是,这座元素加工厂只开工了18分钟就关门打烊了,产品名单也极为有限,只有氘(氢2)、氦3、氦4和极少的锂7,理论上还应该有一些极其罕见的铍7、铍8,但它们的寿命都太短,基本上也可以忽略不计了。

这18分钟被叫做“大爆炸核合成”。

按照目前的恒星理论,恒星内部应该也可以产生氘,如下图:

但氘的核反应性太强,很容易就和氢核聚变成氦3了,上图有示。按照理论,在大爆炸核合成中,应该也有一部分氘被合成了氦,但毕竟时间太短了,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氘成为“漏网之鱼”,也就是我们目前观测到的极其痕量的氘。

另一方面,普通核聚变产生的伽马射线就可以将氘分解成质子和中子,所以恒星内部的氘很难存活下来,只是一种瞬时中间产物。

理论上,氘还可能来自重元素原子核的“团簇衰变”(类似α衰变,从重核中“剥”出来一个氘核),或由氢核吸收自然的中子而成,但这种过程的效率都很低,在宇宙中都极为罕见。

看起来,在“大爆炸核合成”之后,不存在大量产生氘的过程。而现在的宇宙中又确确实实的观察到了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宇宙大爆炸理论。

对于微波背景辐射的观察发现,氘氢比【(D/H) ratio】约为27ppm,可以代表宇宙刚刚创生时的比例。而银河系的星云里这个数字大约只有23ppm,看来,在宇宙138亿年的演化中,银河系中已经有4ppm的氘被恒星的核聚变消耗了。

而木星由于未发生核聚变,可以认为它代表了原初太阳系的物质浓度,木星氘氢比为22ppm,与银河系相差不大。太阳外层大气与木星几乎相同,这也是一个旁证。

然而到了地球上,这个比例却似乎“失调”了!

地球表面的氘氢比竟然高达156ppm,这又如何解释呢?

难道地球不是本太阳系的原住民,而是真的来自外太阳系,甚至从外银河系“流浪”过来的?

科学家们观察到海尔波普彗星和哈雷彗星的氘氢比,发现高达200多ppm,因此提出了“地球表面水来自彗星”的理论。

后来更是观察到哈特利2号彗星的氘氢比为161ppm,和地球相差无几,这是上述理论的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但近年来,对于小行星“67P /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的观测显示,这枚小行星的氘氢比竟然高达地球的三倍,因此也有提出“地球表面水来自小行星”的理论。

究竟孰是孰非,还得看后续研究了。


前图显示,大爆炸核合成(BBN)也产生了一些氚,但氚的半衰期只有4,500±8天(12.32±0 .02年),所以138亿年前的氚早就没有了。

由于氚如此短命,宇宙中目前能观测到的氚都是动态合成的,主要来自宇宙射线中的快中子与氮原子核的反应,如下:

在核武器爆炸或核反应堆中也有若干机制导致氚的产生,但不属于自然反应了。


参考:

1,The deuterium abundance in Jupiter and Saturn from ISO-SWS observations




  

相关话题

  宇宙中的高等文明会不会一直在用人类尚无法察觉的手段观察着人类? 
  如果我要当地球的球奸,那么我该如何向外星人证明我的价值呢? 
  人类为什么只能靠“吃”获得能量? 
  在其他宇宙,1+1 可能 = 3 么? 
  如何评价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 
  如果一个外星人邀请你进行一周的宇宙旅行,但地球会过15年,你会接受还是拒绝? 
  为什么宇宙当中的温度会有上下限? 
  20年内到达比邻星!最早2036年出发,有生之年能见到“三体人”吗? 
  我们为什么那么渴望找到其他文明?其他文明也想找到我们么?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地外文明? 
  为何说行星的卫星是形成行星环的必要条件,且有环的行星必有卫星? 

前一个讨论
构建一个地底世界,如何使光照、水分、生物等条件合理?
下一个讨论
背会整个元素周期表有用吗?





© 2024-06-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