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啥现在还有人觉得太平天国运动下的中国会比清朝统治好? 第1页

     

user avatar   jiang-zhong-zi-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什么现在还有人觉得太平天国比清朝强?客观地说,这从来就不成其为一个问题。最近170年以来,几乎所有的论者都认为太平天国比清朝强很多。



2017年以前,“邪教说”盛行,太平天国颇受诋毁。但是,即使是最极端的长毛黑,也拿不出任何令人信服的论据去证明清朝确实要强于太平天国。

他们至多是吼两嗓子:“太平天国比清朝还烂”“洪秀全比清朝皇帝还腐朽”。至于论证的过程,很抱歉,他们无力展示给读者。

事实上,他们总是用“圣人”乃至“完人”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太平天国人物,在挑出若干缺点之后又会匆匆得出如下结论: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实在太差,以他们为首的太平天国可真是邪教组织。同时,他们总是用“烂人”甚至“犯人”的下限去品评清朝人物,在挖掘出一些闪光点之后又会匆匆得出如下结论:那拉氏、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也有诸多长处,大清其实还是很不错的。在比较太平天国和清朝的时候,他们又有会有意无意地抽掉相应的背景(评价人物的不同标准),直接把现成的结论罗列出来充数。

于是乎,在一些人的眼中:废弃了宫女和太监的太平天国是邪教组织,而拥有二三千宫女和几乎同样数量太监的大清王朝却不是邪教组织;废除了凌迟等酷刑和族诛制度的太平天国是邪教组织,而动辄将革命者凌迟处死并喜欢四处滥杀的大清王朝却不是邪教组织;轻徭薄赋的太平天国是邪教组织,一贯横征暴敛的大清王朝却不是邪教组织。

不客气地说,他们能得出那样的结论,其实就是以“双重标准” 为前提的。

除此之外,他们在理屈词穷的时候还会放出这样的话:清朝很烂,太平天国和它比烂有意思吗?这样的话术毫无技术含量可言,笔者就不再分析了。

两刃相割,利钝乃知。”(王充《论衡·案书》)只要把太平天国和清朝这两个政权放到同一标准下进行比较,孰优孰劣马上就会显现出来。

事实上,太平天国一方绝少以“我优你劣”为主题进行反清宣传。在留存下来的太平天国文献中,大约仅有洪仁玕的《英杰归真》有那么一点意思。

如果我们阅读了大量的原始文献(其实绝大多数都是由清方和外国人提供的,其中不乏污蔑、贬损之词),如果我们参考了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都不难得出“太平天国远强于大清朝”的结论。


维新志士、杰出的思想家谭嗣同本来是曾国藩的粉丝,曾经对湘军怀有敬意。可是,在游历了各地之后,在了解了那段历史之后,他的立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他说:“奈何湘军乃戮民为义耶?虽洪、杨所至,颇纵杀,然于既据之城邑,亦未尝尽戮之也。乃一径湘军之所谓克复,借搜缉逋匪为名,无良莠皆膏之于锋刃,乘势淫掳焚掠,无所不至。卷东南数省之精髓,悉数人于湘军,或至逾三四十年无能恢复其元气,若金陵其尤凋惨者矣。中兴诸公,正孟子所谓‘服上刑者’。”(《仁学》)

著名教育家、革命家容闳曾经亲赴太平天国辖区,记下了所见所闻。

他说:“十一月十二日,离无锡赴常州。自苏至丹阳,舟皆行运河中。河之两岸,道路犹完好,途中所见皆太平军。运河中船只颇少,有时经日不遇一舟。运河两旁之田,皆已荒芜,草长盈尺,满目蒿莱,绝不见有稻秧麦穗。旅行过此者,设不知其中真象,必且以是归咎于太平军之残暴。殊不知官军之残暴,实无以愈于太平军。以予等沿途所见,太平军之对于人民,皆甚和平,又能竭力保护,以收拾人心。其有焚掠肆虐者,施以极严之军法;非如纣之不善,盗跖之率徒为暴。”(《西学东渐记》)

就连曾国藩这样的太平军死敌,也不得不承认太平天国比清朝好出太多。

还在未出山以前,曾国藩就已经在书信中生动地描写了民众“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场面。他说:“闻江西城中候补官员逃徙一空,城外百姓,纷纷进贡接济贼粮,此等消息,尤足愤恨!国家养士恤民,不为不厚,不知化目光天之下,何以卵育此种败类,恬不为怪。贼若侵犯楚疆,敢有乱民效彼之为,吾纵不能剿贼,必先剿洗此辈。”(《复陈岱云》)

只是,他没有反思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没有提出收买民心的建议,而是发誓要把革命群众赶尽杀绝。

在出省作战以后,因为太平军赢得了百姓的广泛支持,他更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人民拥护太平军,敌视满清。许多记载都说:“民贼合一”,“民不恨贼而恨兵”,“贼如梳(没收富贵人财产),兵如蓖(无所不取)”。曾国藩自己也说:自岳州以下直至金陵数千里,小民蓄发纳贡,习为固然,虽经谕令薙发,而乡民狐疑观望。官军稍有挫衄,则四面皆贼,饷道易断(《水师搜剿襄河续获大胜摺》)。又说:官兵有骚扰之名,贼匪有要结之术,百姓不甚怨贼,不甚惧贼,且有甘心从逆者。官兵过境,无物可供买办,无人可为向导(《水师小胜并陈近日剿办情形摺》)。派出探兵,多被乡民擒杀(《陈明邻省援兵协饷片》、《曾国华殉难三河镇摺》)。于是曾国藩的兽性发泄到人民身上,纵兵烧杀抢掠,残留的人民强迫薙发,作为投顺大标记。(范文澜《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

笔者以为:曾国藩是一个反社会人格者,其人经常撒谎,惯于欺骗和操控他人;不过,他论述太平军如何得人心的文字应该是可信的。

外国人在评价太平天国的时候,也大都认为它比清朝要好出太多。

呤唎是英国人,曾经因为受到太平军将士的感染而投身中国革命,成为名副其实的“洋兄弟”。太平天国失败以后,他仍然激情不减,在回忆战斗生涯的基础上撰写了一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为太平天国辩护。

他说:“清政府奴役下的任何一个中国人的面部都表现了蠢笨,冷淡,没有表情,没有智慧,只有类似半狡猾半恐惧的奴隶态度。太平军则相反,使人立刻觉得他们是有智慧的,好钻研的,追求知识的。太平军是聪敏的、直率的、英武的,尤其他们的自由风度,特别具有吸引力。你可以看见被鞑靼人所征服的中国人的奴颜婢膝;但是太平军纵使面对死亡,也都表现了自由人的庄严不屈的风度。

在他看来,太平军将士精神面貌良好,富于活力。客观地说,他的观点还是经得住推敲的。太平军将领的智力水平远胜湘军,太平天国战争时期有技术含量的硬仗基本都是太平军打出来的。就连当时很多军事上的创举也几乎全部来自太平军:穴地攻城法、“守险不守陴”的方略和“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

英国驻华领事富礼赐曾经走陆路游历太平天国的领地,对江南地区的情况是非常了解的。

太平天国失败3年之后,他感慨万分,便于《皇家亚洲学会华北分会会刊》发表了一篇文章。他说:“但如果要我说说南京真正的主流秩序,那的确很像华沙条款,但仍有其秩序——天王的军官里有一位特别厉害的将领……在未沦为战场的地方,土地得到充分耕种——太平天国部队的行为丝毫不比清军的行为恶劣——且绍兴与杭州之类城镇的居民,在太平天国治下过的日子,比起那些城市被清廷收复、落入蛮族官员之手后居民的不幸遭遇,要好上太多——如果我言之凿凿说出这些事,我会被斥为叛军,被斥为在诋毁如今正笼罩该帝国的灿烂政治黎明。”

由此可见,即使在覆亡前夕,太平天国的治理水平仍然明显好于大清王朝。

著名汉学家、耶鲁大学中国史博士裴士锋,也曾在《天国之秋》一书中作出了对太平天国和清朝的评价。

他说:“在他(指伊藤博文)看来,中国这批新一代革命分子只是在完成太平天国于五十年前开始的工作,而他坚信如果当初外人不阻扰太平天国,他们早就已经成功。他告诉那位记者:‘你们西方人,特别是你们英格兰人,与中国交往时所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协助满清镇压太平叛乱。’……他回顾太平天国战争后清朝的统治岁月,断言自那之后满清的所作所为,无一证明他们值得一救,而当时许许多多中国人若听到他这个看法,大概会迅即表示认同。

借伊藤博文之口,裴士锋表达了对清朝的极度失望之情。晚清的表现,实在是让人难以恭维。


在上文中,笔者拿出一些“干货”支持自己“论者基本都认为太平天国比清朝强很多”的观点。举的实例不多,但证据链应该是比较完整的。不管是目击者(亲历者,如容闳、曾国藩、呤唎和富里赐),还是后世的学者(如谭嗣同、裴士锋),都留下了可以证实“大清不如长毛”的记录。


一些与太平天国有关的文章(回答),列表如下。


user avatar   wang-you-li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很多人对历史存在一种重大误解:认为“甲有进步性”=“甲接盘能比前任做得更好”。

当然,这锅和历史教科书脱不开干系。我国近代史的主旨就是反抗三座大山,主旋律往往过于强调政治行为的道德性而忽视工具性,形成了“只要反抗,并且对老百姓有惠,就等于全盘先进”的观念;也让很多人觉得,治国是国家大手一挥,大家乖乖听命,天经地义的事情,就开始幻想“如果太平天国成功”,它推行的比满清更宽容的“仁政”可以自然而然地推广到全国并执行下去。

恕我直言,这样的想法,是对政治的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的表现。

……………………………………

因为一个基本管理学常识是:人越多,越难管理。把诸侯的军政能力直接外推到大中华圈绝对不行。组织越庞大,听话就越难,而且越大的组织对外关系的处理越复杂,内外出现利益协调的严重问题是规模大到一定程度时必然面对的,解决不了,组织本身就算不崩盘也会重创,那你就不要说自己比人家一个统治几亿人的大帝国先进。

也许有人会说“我政策比你惠民啊,我就是比你好”,这种说法还很有市场。知乎上面有个很火的问题:

前三个高赞就有两个提到格林伍德骚乱,答案的主旨都是黑人完全有能力好好治理,然而白人不讲武德。意思是“要是白人不横加干涉”,黑人也可以好好治国。许多人忽略太平天国的严重军政外交缺陷,单纯以强调部分“仁政”来宣称其全面的进步性也是同出一辙的思想。

这种想法,是典型的左派幼稚病。因为安全也是治理的一部分。你自保都自保不了,还在这里夸夸其谈说“假如不被人铲掉”会如何如何?“人类会互铲”本就是必然,你扔出一个“如果人家不搞你”的假设,当地球是乌托邦?把责任全归于“洋人帮清朝”就更无稽,从古到今没有任何政治集团可以单打独斗,特别是落后国家更是如此。争取盟友本就是政治的一部分,政治不谈英雄主义,暴虎冯河从来不是辩解的理由。

“太平天国治下百姓活得比清朝好”这类事件,在漫长历史上从来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古代诸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内实行“仁政”,让老百姓生活品质比大帝国更高,历来都不少,但这绝不能作为诸侯比大一统帝国更先进的充分条件。因为在大帝国和割据政权推行政策的门槛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

真正的“强于前任”,不是在割据区内出台比旧政府好的惠民政策就算的,是在政治上对内肃清,对外纵横捭阖,又能在丛林中顶住敌人,在不小于前任的基本盘内,把内政搞得比前任更好,才能配得上的。

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比对手更强的政治执行力,用军事胜利建立基本盘和政治威望,再以此为筹码,肃清越来越大的组织必然出现的内耗,继续保持执行力,然后才可以取得更多胜利,夺取政权。在庞大帝国内全面推行新政,也只能建立在打江山时政治威望和军事胜利不断正反馈强化的基础之上。——然后才可以跨过从诸侯到王朝的门槛。这是一道大过滤器,过不去就是技不如人

很显然太平天国没有过得去。它前期的大量军事胜利建立在神权挂帅的意识形态狂热带来的强大执行力之上,这是起家阶段非常有效的政治兴奋剂。但是它的毒性也很烈,首先神权和政权如果不统一就很容易导致内乱;然后组织扩大化以后高层山头形成,利害冲突加剧,私心崛起扩张,理想主义神权必然退色,如果做不好内部改革,意识形态崩盘,政权的执行力就会大降。

所以政教合一在中国历史上不是没有过,但历来都证明它只能煊赫一时,上限有限。太平天国能打下坚持14年的基本盘,已经是拜八旗和绿营腐化堕落之赐,加上杨秀清、石达开等过人的军政才华,兼有引进西方军事技术才有的结果。但无论如何,到了定都南京割据之后,内部清洗重建都是躲不掉的工作,这项工作办不好,太平天国就不会有前途。

中国人的历史经验就是世俗化的强人政治,除此别无他途。然而洪秀全不是一个真正有威望有魄力的领袖,他无法控制内乱的规模,也无法以领袖权威去担当政治清洗后的精神核心,结果就是大清洗后太平天国不仅高层伤亡惨重,人才一空,而且因为陷入意识形态危机而军阀化,凝聚力一落千丈。

加之天国只是农民起义,并没有领先于时代的生产关系支撑,意识形态上它龙都还没有屠成就变成了山寨版的龙;政治执行层上天王也不见得有背靠军机处和放手团练的满清皇帝有效率,对外政治关系的处理也无优势,那么它除了宽松一些的对民政策以外,作为一个政治实体的内外执行力连清朝都比不过,胜利就成了空,“胜利后统治中国会怎么样”更是毫无意义。

这和满清死不死并没有什么必然关系,就算假定咸丰头铁不跑,宁死不降,清政府杵在北京被英法联军全宰了,清朝群龙无首四分五裂,天京事变后政治执行力严重不足的太平天国,也无力在列强环伺下迅速接盘清朝的政治遗产,独立自主更是空话,高度中央集权也是空话,也就不会有足够的政治经济资源在辽阔的中国建立稳固统治并普遍推行它曾经在局部割据地盘上的那些“优于满清的惠民政策”,相反七块论成真的概率倒是一点都不小。

——正如孙中山的广东国民政府,在内政上比北洋军阀盘剥更轻,民众负担更小是事实,但假如它和陈炯明打得两败俱伤在先,被北洋军推平在后,有谁会认为,“如果孙文统治了中国”会比北洋政府更好(虽然后者挺渣的)?历史评价孙中山肯定就只是个有着革命者的理想,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而无法逃脱地方军阀宿命的人,没人会相信他执掌神器能干成什么事。

轿车的舒适性比卡车好,然而大卡车并不是轿车的简单放大。扩大尺寸,堆积配件就可以直接造?对不起,没这回事。偏偏就有人觉得,诸侯的治理可以简单外推到大帝国。

如果洪秀全和杨秀清合体成一个人,或者换成历史上几个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那或许太平天国就能依靠强人政治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执行力,有序扩张政治组织,在外交上有更灵活的建树,有机会推翻清朝建立一个统治秩序更好的新封建帝国,后续或许有变法改良的可能性。但没有就是没有,如果有,那就不是太平天国而是另一个东西了。

所以历史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只能停留在“它对满清统治的打击具有历史的进步性”这一层面,但它确实没有展现出有可能稳定统治大中华圈的成熟架构和政治执行力。它是个殉道者,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确实当不了开创者。


user avatar   liang-xiao-dong-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一些人黑太平天国,我只想说一点。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传承和弘扬英雄烈士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近代以来,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而毕生奋斗、英勇献身的英雄烈士,功勋彪炳史册,精神永垂不朽。
第三条 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国家保护英雄烈士,对英雄烈士予以褒扬、纪念,加强对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宣传、教育,维护英雄烈士尊严和合法权益。
全社会都应当崇尚、学习、捍卫英雄烈士。
……
第七条 国家建立并保护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纪念、缅怀英雄烈士。
矗立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人民自由幸福和国家繁荣富强精神的象征,是国家和人民纪念、缅怀英雄烈士的永久性纪念设施。
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名称、碑题、碑文、浮雕、图形、标志等受法律保护。
……
第二十二条 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
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公共场所、互联网或者利用广播电视、电影、出版物等,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将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用于或者变相用于商标、商业广告,损害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
公安、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网信、市场监督管理、负责英雄烈士保护工作的部门发现前款规定行为的,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
第二十七条 在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范围内从事有损纪念英雄烈士环境和氛围的活动的,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应当及时劝阻;不听劝阻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英雄烈士保护工作的部门、文物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规定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寻衅滋事,扰乱公共秩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



user avatar   fei-fan-74-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来插一句,这是个坑,别睁着眼往下跳。

太平天国运动这个名词就很好,这是个农民运动,从头到尾并没有建立起社会秩序,军事斗争贯穿始终,其建立起的各项措施并没有得到完全贯彻,具有政权性质,但是依然不是一个合法的政权。

太平天国运动既没有得到清政府的承认,也没有一个列强予以承认。

其存在时间不长,在动荡和血腥战争中,天平天国治下的人民毫无幸福可言,而是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清朝再烂,毕竟也有着长时间的和平时期,动荡与和平比起来,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从王朝体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制度;从农业社会进步到工业文明社会;从皇帝和士大夫统治的国家,变成由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这一切的第一个敲钟人,就是太平天国运动。

没有当年太平天国的将士高举梭镖刺向清王朝,那么今天的中国不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历史是有逻辑的,历史的发展并不是突如其来的,历史的演进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

太平天国运动功不可没,但是天平天国运动又有着历史局限性,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故意拿太平天国恶劣的生存环境来讲述社会问题,这里面的机巧不知有何目的?

就像是有人故意曲解:“存天理,灭人欲”“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一样,这是在误导大家。


user avatar   bissof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难道不是事实嘛,你吹个康乾大清也就算了,晚清都要硬吹吗


user avatar   gang-hao-zhi-dao-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太平天国沐猴而冠,他们不知何为官服,竟然抢夺戏班的戏服为官服。太平天国泯灭人性,男女分营,有违抗者净遭斩首。太平天国内斗严重,天京内斗竟杀伤十数万人。那么是谁让太平天国发生的呢?是谁逼得一个落第秀才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呢?是谁让这星星之火旁遍布干柴,竟成燎原之势。是清朝啊。

为什么反?因为清朝太烂,根本不给人活路。刘元德告御状案就是一场颠倒黑白的荒唐案件,而它也充分说明了,除了造反就只有安心去死了。

乾隆二十二年,有过一件事,河南夏邑县遭灾,河南巡抚图勒炳阿隐瞒不报,当时正是乾隆二次南巡回京,夏邑县百姓刘元德告御状陈述当地灾情,此前夏邑县退休官员彭家屏已经向乾隆上奏折举报过一次,说河南遭灾,当地官员不作为,乾隆第一反应是这是一次以下犯上的政治活动,一边严刑拷打刘元德,他交代资助他来告御状的是夏邑县当地的地主,段昌绪、刘东震,另一边派出密探前往夏邑县。密探回报当地的确遭遇水灾,且当地官员的确存在隐瞒灾情,罔顾人命的问题。

这时候按说事实清楚,罪者重罚,上告者有功,可是乾隆是怎么办的呢,他先是各打五十大板,河南巡抚图勒炳阿被革职,发配充军。夏邑县、永城县两知县被革职。其次退休官员彭家屏被勒令回家,以后不得干预公务。而告御状的刘元德和资助他来的段昌绪、刘东震三人,交给山东巡抚审办,一定要查出背后主使。

后面的事情就非常荒唐了,山东巡抚把这个事交给了三人所在的知县办理,三人在哪个县,夏邑县,夏邑县县令虽被革职,但此时新县令还没到,他还是暂领县令,这个县令也不手软,直接在段昌绪家里搜出了吴三桂起兵反清时的檄文,这下热闹了。

乾隆认为夏邑县知县孙默以及河南巡抚图勒炳阿能侦破这样的反清大案,“尚属能办事之员”。侦破反清政治大案之功与赈灾不力这样的小过不可同日而语,“缉邪之功大,讳灾之罪小”,因此不必革职,仍留原任。

同时乾隆命令直隶总督方观承前往河南,与图勒炳阿一起彻查此大案,特别是要查清楚这个反清的檄文到底从哪里抄来的,背后有没有其他组织。

皇帝的上谕中,莫名其妙地说了这么一句,命令方观承会同图勒炳阿前往彭家屏家抄家,以检查彭家是否也有这道伪缴。

显然,皇帝一定要将退休二品大员彭家屏牵连到案子中,才算罢休经过审讯,刘元德交代他的御状曾经给彭家屏的侄子看过,这从侧面证明,彭家屏和这个告御状事件确实有关。皇帝对这个结果很是基本满意的,大臣们认为,这个案子性质严重,必须严肃处理。段昌绪应该按照大逆罪,凌迟处死。对于彭家屏,赐他自尽,儿子秋后处斩。并没收家里全部财产。对于彭家的几千亩土地,皇帝的处理手法更是十分出奇,既然你愿为贫民强出头,那么就把你的土地分给该地贫民吧,成全你的心愿。

当时乾隆还给夏邑县百姓下了一道圣旨:州县乃民之父母,以子民讦其父母,朕岂肯听一面之词,开挟制之风。譬如祖虽爱其孙,必不使其恃恩反抗父母,此等刁风断不可长!

意思是说官员是民之父母,那么皇帝自然是爷爷了。爷爷是疼爱孙子的,但是遇到孙子和自己的亲爹作对,明智的爷爷会怎么做呢?显然,他绝对不会助长孙子反抗其父母的恶习。因为,你今天反抗了父母,明天你就会反抗祖父。同时,他还要把孙子交给自己的儿子,让他好好处理。他知道,自己的儿子十分明白怎么处理这些孙子,才能使他们记住下次不要再犯上作乱。

这便是康乾盛世,谁的盛世,是皇帝的盛世,它甚至容不下为民请命者,容不下对黑暗的丝毫反抗,都说清君侧,可是这个君才是最该被清除的,告御状可以说是封建社会的最后希望,当这个希望是没有希望的时候,那就只剩下造反了。


user avatar   SiobhanChrist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太平天国的禁欲规则是非常弱智,夫妻不许见面纯属脑子有病。

除此之外,其他的也没比清朝差到哪儿去。

总体来说,这俩都属于封建统治,所以不存在哪个好过哪个。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只是提出了要正确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意义,没说太平天国会比清朝统治好。

话又说回来,我们的教科书难道没有正确阐述清朝的积极意义吗?

你说太平天国高层穷凶极奢,清朝高层难道海清河晏?

你说太平天国跳大神搞迷信活动,清朝高层难道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不成?

双方现在都有积极的意义,都有不足的地方。

没人说“太平天国运动下的中国会比清朝统治好”
人家只是反对你“太平天国运动一无是处,清朝统治中国好”的说法而已。


user avatar   shen-long-tian-l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大清更烂,以大清的曾文正公为例:

这是曾自己说的,

“凡被捕人到局,立刻杀死,禁止尸亲呼冤,禁止向团绅讲理”,

捕人要多,杀人要快,不必遵守常理,杀人前也不必一一报官”,

“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

“此次金陵城破,十余万贼无一降者,至聚众自焚而不悔,实为古今罕见之剧寇”;

这是曾提拔的亲信赵烈文记载的,

其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担做工者,尽皆杀死”,

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

“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

“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哀号之声,达于四远,其乱如此,可为发指”。

南京在太平天国治下约100万人口,到了曾屠城十几年后的光绪年间再统计,人口只有50万左右。


至于太平军,这是曾的同乡后进谭嗣同记载的:

“顷来金陵,见满地荒寒气象,本地人言:发匪据城时,并未焚杀,百姓安诸如故......不料官军一破城,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子女玉帛,扫数悉入于湘军,而金陵遂永穷矣”;

这是曾的得力部下容闳记载的:

以予等沿途所见,太平军对于人民,皆甚和平,又能竭力保护,以收拾人心,其有焚掠肆虐者,治以极严之军法”,

“丹阳居民,对太平军较为信用,商不辍业,农不辍耕,无荒凉景象。而太平军对人民,亦未闻有虐待事,相处甚得。”

“当忠王在苏州时,尝竭力欲禁抢掠之风,悬重赏以募奇才。谓有能出力禁绝焚掠之事者,立酬巨金,并颁以爵位。又下令三通:一不许杀平民,二不许妄杀牛羊,三不许纵烧民居。有犯其一者,杀无赦。”

PS:

一个著名的鬼扯就是太平天国运动造成中国人口减少1.6亿,且不论主要原因是清廷对南方各省的控制力下降导致人口隐匿严重(可以参考明朝后期实际人口2亿统计人口6000万),不考虑同时期的捻军运动、陕甘民变、新疆民变、鸦片战争和丁戊奇荒吗?


user avatar   yang-fan-6-79-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难道要选择那个打不过毒贩子(鸦片战争),进而干脆自己开放种植罂粟的大清?

难道你要选择那个列强入侵的时候,首先担心汉民会起来造反,所以提前屠城,的满清?

哦哦哦哦


user avatar   yun-shan1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人从泥潭里起身向外走,第一步,第二步……直至最终走出泥潭那一步,每一步都踏在泥水里,正常人看到的是他一步一步向外,向高处走,赞许他离开泥潭的行为。有些人却忍不住大声批判:你看他这一脚踏在泥水里,你为什么要赞扬他?不能赞扬在泥水里走的人,甚至有人说:你为什么要往外走,你不动,泥巴沉淀下去,看上去还清一点,动一下,水都混了,还不如以前呢。太平天国就是那第一步,也是那第一个包子,没有第一步不能走出泥潭,没有第一个包子,别说在第五个包子那里吃饱了,连第二个包子都没有。第一步再坏,也比躺在泥潭里强。




     

相关话题

  各位历史大牛,如果明朝和清朝的顺序调换,会是怎么样的场面? 
  惊闻国学大师网站永久关停,有没有类似的网站可供使用? 
  朱棣和康熙谁厉害? 
  为什么中国不像西方宗教改革一样改变中国对孔子的崇拜? 
  怎么才能活出春秋时期列国诸侯的感觉? 
  感觉清末八旗与洋人没打过什么大仗啊怎么就没了,清廷后来怎么几乎只有汉人军阀可用了? 
  明朝只有 350 万平方千米,为什么到了清朝却有了 1300 万平方千米? 
  为什么清朝没有很有名的军事家或将领? 
  张勋复辟失败后,清廷的年400万两银元优待费还能拿到吗? 
  甲午海战中,丁汝昌执行的是谁的命令? 

前一个讨论
袁腾飞在知乎上这么不受待见,谁能告诉我他到底编了哪些瞎话?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斩了会有什么后果?





© 2024-06-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