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大年初二,我回娘家,我爸爸妈妈给我弟弟的孩子1000元压岁钱,给我的孩子100元压岁钱,我该怎么办? 第1页

     

user avatar   MIG29ovt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买基金稳中求赚,买彩票以小博大。(我知道题主是什么意思,但是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出各种主意)


user avatar   li-zhi-lun-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注意的是100块钱太少了,

只有我的关注点在1000块钱也不多。

在这个普遍靠六个钱包和“啃老族”一词已经淡出历史的时代,

小市民家庭唯一的出路就是提前继承,

独生子女和多孩家庭里的男性早就有了觉悟,二老的就是我的,

连父母也是一样想的,

“我们以后走了这些还不是都留给你嘛”。

有一些家庭的父母赚钱能力不强,或者说家里供养小孩让他们开支甚大,过去多年紧紧巴巴,没有余力再生产,做投资。

所以区别对待男女就是,

我这点棺材本说多不多,都留给男孩,而且还得对男孩格外顺从,怕自己老了以后,男孩不管自己了,不孝顺,或者医药费大于继承的财产的时候,会把二老当成累赘。

而对于女生则另一种看法,觉得之前投资了那么久的女孩子,不指望她以后身边照顾,所求的无非就是每年有点回头钱,或者一次性拿回来一大笔彩礼。

计划生育使得生育过分体现了继承的一面,而忽略了生育的投资属性,

这个属性谁来替代呢?

房子。

你花钱付个首付,月月还贷,然后租出去以房养房收租金,

和旧社会买个童养媳,天天干农活,长大了跟自己小儿子结婚生更多的孩子,男孩留下,女孩“送人”换点财物,道理是类似的。

只不过一些二胎家庭里,仍然有这种“童养媳”思维,

或者真的就是区别对待。

旧社会里,主家会不让童养媳干活,或者过年给一百块钱压岁钱吗?必然不会。

在一部分父母眼里,这一百块反而更有价值。

他们起初的欲求是养女儿到一定程度,女儿就可以持续反哺自己了,是个投资。

相反随着社会进步,男女平等和计划生育,

他们的欲求实现不了,

有的是也让女儿充分享有继承权的家庭,他们看在眼里,自然无法坚持自己内心的想法。

所以我的回应和那些义愤填膺的答主不一样。

人虽然说生来应该享有人权,享有继承父母亲的财产的权利,

然而又无从选择自己原生的家庭,父母对待自己的看法,被生育的初衷。

我们在影视剧里总是看到一些心思重的小孩,有个秘密小本本,纪录着叔叔阿姨,养父母或者父母在自己身上的开销,一笔一笔的,

最后都会被发现,然后两个大人在那里很惊讶地翻看,最后当然是大团圆结局,长辈告诉孩子我们会给你全部的爱,不需要记着,小孩子被感动,一家人欢欢喜喜过大年了。

实际的情形应该是,假如父母就是想把女儿当成一个投资,那么任何投资的基本愿望是保本,其次才谈得上盈利,

那我建议题主,除了这一百块,看看自己还欠二老多少钱,小时候的吃喝,上学时候的书本,结婚时候的嫁妆,

把这些都算算,得出个大数,然后酌情增加一点点,给自己一个数目,和先生有时间好好聊一下这个事,看看这个钱最后怎么细水长流回到他们那里,在不破坏自己小家庭,先生知情的情况下完成。

很多父母并不是想把女儿当成提款机,只不过他们生育的一开始就近似生意。

那么只要让他们这笔买卖赔不上,

当女儿的就算是孝顺了。

同样的,你弟弟的孩子才拿1000块钱,你觉得你弟会乐得像中了彩票一样开心吗?

不会的,他只会觉得,父母偏爱自己的这份情,他得承,未来的责任和路,他得一步一步往前走,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就在那里。

我很反感那些立马要断绝亲子关系式的回答,没什么操作性,也不值当的。

自己心里有杆秤,把多年的养育成本,再慢慢通过金钱一点点反哺回去,做人子人女的义务和本分,量力而行就行了,

大过年的,你去马路上对着谁磕个头,谁就能掏出一百块钱立马给你吗?

也不见得。

所以亲情对一部分人来说是个悦己的奢侈品。你不回娘家,不带小孩,不去叨扰,把一路的开销全部折现,给父母发个大红包,反而父慈女孝,

哪怕你没钱,初二自己拎一大堆菜,两瓶好酒,跟着妈妈在厨房操持,做一桌子好吃的,看着弟弟和爸爸喝点,然后偷偷给爸妈点小礼物,什么剃须刀,保暖内衣,脚力贱老人鞋啥的,

你自己舒坦,爸妈也开心,这年就算过去了,

干嘛带个不受待见的外孙,觉得自己应该是被端平的一碗水呢?

有的人的命运就是端不平,或者自己其实是端水的碗,

只要你做到了一个地步,也有孑然一身,无拘无束不用享受责任的快乐。

看清自己的现状比发泄情绪更重要我觉得。


user avatar   deng-bo-y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外甥狗,外甥狗,吃完就走”。还能咋地,吃完就走呗。


user avatar   zhang-hao-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家子都没规矩……我小时候哪有当场拆红包的,都是拿回自己家才拆。别人拿多少根本不知道。


user avatar   asura-3-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题一点不难解决,但容易把人带跑偏。思维惯性惹的祸。

惹祸的字眼有俩,一个是“娘家”一个是“弟弟”。

然后,好家伙!重男轻女论,甚嚣尘上。正因为这种性别不公是日常发生的,所以咱就会默认为这次不公也是这个由头。

其实呢,忒误导人了。

都知道,所有给孩子的压岁钱,都是看在大人这张面子上,才拿出来的。因此,某人给某小孩多少压岁钱,除了根据自己经济实力给以外,主要看某小孩家长在自己心里的价值几何。

我给他小孩钱多,我给你小孩就贼抠门,就说明你在我心里,埋汰,不值钱。跟孩子本身没毛关系。

好,既然大人的价值量有多寡,那多寡是从哪来的,这原因可就杂了。

比方说,内个拿1000块钱的小孩的家长,也就是你弟弟,平时对爹妈够好,爹妈吃他的用他的,给他日常开销他也不要,于是老人从压岁钱上边找齐。

你嫁人以后,无论娘家还是你自己,都把自己当成个外人对待了。你除了逢年过节拎着点心匣子上门象征性拜访一番客套一番,日常没有对娘家有任何实质贡献,那老人给你孩子100块,其实是打你脸,而不是打孩子脸。

或者,咱退一步往善意了想。

其实老头老太太对于压岁钱的心理价位就是100,剩下多给你弟弟孩子内900,是他们记着数这一年给过你弟弟而他没收的钱,年底一块给了就当结账了。

这可能性不是不存在。

我年三十晚上微信发红包,有的朋友图一乐发个随机数额拜年红包就完,随多少是多少;有的朋友这一年帮过我大忙,我郑重其事给人家孩子包个大包发过去,不收就是看不起我。

这说明什么?贡献不一样,回馈必不同,性别是参考要素,不是决定要素。

这种情况,给你100就拿着,还得叫孩子谢谢姥姥姥爷,别赌气。你拿的就是你应得的。

好,下一个情况。

就是通常认为的,重男轻女。

你和你弟弟,日常对老人都是一杆秤摆平,给的关心给的钱,都一样。但老头老太太就因为你是女的,而且出了门子,就这么区别对待了,堪称熟练的老迈拳师。

这太好办了。

压岁钱是什么,字面意思的,它是对新的一年小孩茁壮成长的祝福。

你对爹妈和婚前一如往昔,出财物不比弟弟低,爹妈却视你轻贱如鸡,给你回报十分之一。

欧了!这个样子的话……起码这一年,您二老也不用茁壮成长了吧?我反手今年给你们二老花的钱,绝对对得起你给我小孩这10%的压岁钱。

别问,问就是孩子心里不痛快,我今年得多花钱请孩子吃好的权当心理疗愈了。

你爹妈得心说老宝宝心里苦,但老宝宝不说,因为这都老宝宝自己嘬的……

再到了新年,你且看,他们给你孩子多少钱。知道疼了,必然得一碗水平平端;还是给100?你继续上一年大循环。

什么叫因果,这就是因果。

跟你孩子内头儿,别把这种成人思维带给孩子,告诉他其实姥姥姥爷给你的也是这么多,怕你不会花,剩下的存在娘这了。你看,你今天吃的汉堡昨天买的奥特曼,其实都是这笔压岁钱换的呐!

大人的事烂在大人的碗里,收工。

再一个情况,你和你弟弟平时对老人都是根毛不拔,到头来老人区别对待。

这个,说真的,尽管也是重男轻女,但你自己也没做贡献啊。当你对任何一个个人或者团体没有任何贡献的前提下,对方啥都不给,你都不能挑理儿,给了,那只能给多少拿多少。嫌钱少难看?来年你初二自己去一趟,寒暄一番吃顿午饭告辞,别带孩子去,孩子没招谁别跟你一块难看。

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资格对自己没有付出过的人,提出任何要求。

其实我个人呢,本意还是主张面对血亲,稍微浪漫主义一点,尤其逢年过节,别把得失计较的太锱铢必较。

但既然非得有偏有倚,那对不起,谈判桌上的事,搬到年夜饭的饭桌上,也不是不可以。

世界之奇怪之处,不外乎非常在乎自己爸爸内点养老钱,反过来又管外头稍微给你点甜头的陌生人叫“金主爸爸”。

把亲情做成买卖,把买卖做成亲情,这种事咱可见多了……

弄得我现在对“爸爸”这词的定义,贼踏马混沌了都!


user avatar   huang-mei-hao-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生家庭隔代创伤


user avatar   yang-chan-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自认为是明粉,来回答这个问题。

不少明粉,其实粉的是和“金钱鼠尾,几成遍地腥膻”的清朝形成鲜明对比的汉文明,不是一家一姓,不是几个皇帝。

有清一代,民间的反清活动打着“复明”的旗号,也出于现实的民族与阶级双重压迫(圈地投充、迁界禁海,剃发易服…)的不满,并不是真的要把朱家人请回去当皇帝;明朝只是个寄托朴素民族情感的“意象”。今天的明粉心态在这一点上和民间“反清复明”者类似;如果稍微有点什么不一样,那就是近代中国百年耻辱的buff。

至于明粉对明末乱局怎么看这个问题,朱舜水在追忆明末时局时,指出“搢绅罪恶贯盈,百姓痛入骨髓,莫不有‘时日曷丧,及汝偕亡’之心”。官僚与百姓之间的冲突矛盾最终动摇了政权的社会基础。“故流贼至而内外响应,逆虏入而迎刃破竹,惑其邪说流言,竟有前途倒戈之势;一旦土崩瓦解,不可收拾耳。”因此得出结论是“罪在士大夫”。如果把明粉放到明末接受了现实主义教育之后,大概他们也会抱持相似的看法。

所以真把明粉扔到明末,对拯救明末危局还有信心的可能投闯投献,也可能跟着永历去缅甸,也有可能像穿越小说里那样搞个根据地;没有信心的则可能东渡日本朝鲜或南下出海。


说到明末东渡移民,可以参考这本书。


user avatar   chen-sheng-7-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user avatar   zhi-ji-55-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能不能提出这个建议
user avatar   ray-8-64-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钱不混乱,基因有问题,或者被别人拿捏的死死的。


性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繁殖。。怎样才能更容易的把自己的基因繁殖下去?是“忠诚”吗?碰上一个不孕不育就绝后了。好像碰一个挺难的?你算一下人类有多少年的历史?假设25年一代(实际肯定不要,古代啥的都很早结婚),几千万年除以25。。。基因还能留到今天吗?


从道德社会制度来说,这是错的应该接受批判。。。但是这特么的才是正常的人性。。。所以没啥好奇怪的,我从来不相信“人设”这种东西。。。只要你足够有权有势,哪怕你后宫佳丽3000,那些根本不了解你的只能通过媒体了解你的还以为你是个柳下惠,只要宣传这样宣传就好了。。。哦哦,别说媒体这种隔了十万八千里的,你身边随便一个人,你真的知道他或者她有没有出轨吗?


所以,太正常不过了。。。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父亲同意儿子穿裙子上学?性别教育重要吗? 
  哪些瞬间让你感受到父母对你的真实恶意? 
  父母真的是在催婚吗? 
  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的独生子女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父母远离诈骗? 
  以后老了你们会给自己儿子或者女儿带孩子吗? 
  公婆帮忙带孩子,结果趁我们带孩子去打预防针的功夫,偷偷卷着行李走人了。这样的做法过分吗? 
  如果父母很穷,为什么不能责怪父母?难道不是因为他们这辈子没有好好努力造成的吗? 
  和上一辈相比,许多80、90后成年后仍然需要父母的扶持,如何看待这种全新的家庭代际关系? 
  父母过来和我们同住,老婆对他们不好怎么办? 
  你怎么看「女儿裙子被扯坏,家长照原价索赔,三天后,孩子被整个幼儿园孤立了」这件事? 

前一个讨论
豫湘桂战役期间桂林机场有美军驻扎,国军为何在拥有空中优势的情况下会失败?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得州科罗拉多市市长Tim Boyd对于停电问题的看法?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