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全国人大代表「建议严禁宣传中高考状元,建议严禁发布各种中高考排行榜」? 第1页

  

user avatar   xin-dai-diao-ch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张院长的建议说到了每个学生的心坎上了,因为成绩排名、因为状元炒作,让绝大多数孩子苦不堪言。在此环境的影响下,在家长的心里投下了一个巨大的阴影,到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孩子的自信心受到巨大的打击。

可是我们回头看看,到底是谁在炒作、谁在发布、谁在排名?考上第一名的学生和家长有这个能力吗?没有,真正想把事情搞大的只有“状元”学校和老师、校长,因为他们才是利益相关方啊!

你现在不让发布、不让排名、不让宣传,请问,我的成绩谁看的到?我的kpi怎么体现?我下一年的招生从哪里来?我的职业发展从哪里来?

上行下效,从教育主管部门到校长、老师,没有一个不想让自己“培养出”的状元默默无闻,锦衣夜行我可不干,那不是白忙活了一场?大的环境不改变,基层是不可能树立正确观念的,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势必会越来越严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恐怕会越来越堪忧。

张志勇建议,严禁以任何方式宣传报道中高考升学率、中高考状元;严禁以最高分、最牛班等方式,宣传中高考成绩;严禁统计发布所谓各省高考状元;严禁发布全国、全省、全市所谓百佳高中、初中、小学排行榜;严禁发布所谓各种中考高考排行榜;严禁“找一线名师,学解题大招”“想要好成绩,就找好方法”等标语。

仅有建议可不够,关键是怎么执行,怎么操作?发现一例处罚一例?怎么处罚?谁来处罚?处罚力度?

一切不给解决方案的建议,都是个噱头,我们希望看到下文,拭目以待吧!


user avatar   ming-jing-mo-xin-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搜了一下这位代表的所有提案,他在本问题下的这个提案是他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一部分。所以,这个问题一定要纳入其所有提案整体地看。

在这个问题下,他所有的“严禁”,有一部分是为了下面这个提案:中小学教师业绩奖励不应与升学率挂钩。

  这两年,张志勇调研发现,有的县(市)高考奖励额度很大,动辄高达数千万元,这些奖励的发放都是根据当年所谓高考成绩确定的。现在,各个县市的高中布局很不平衡。为了追求高考升学率,优秀师资和生源越来越向个别最优秀的高中集中。这样,在一个县域内,高中布局就形成了所谓的“金字塔”形态。

这样的教育资源、教育投入不再均衡,对地方的教育生态来说不是好事。少数学校有极为优越的教育条件,其他学校得不到投入,招不到好老师,也没有好生源,这对地方的教育环境来说不是好事:只有一小部分顶尖的学子能获得良好的教育。

这就应和了白岩松之前提的,希望部分高校的教育资源能允一些给其他高校,都是教育资源向头部集中的问题。

另一部分严禁,则是过于制造排行、贩卖教育的大环境,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

“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全社会面临的重大公共问题,加快建立未成年心理高危学生联合干预体系和机制,对心理高危学生进行抢救性干预。”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表示,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对心理高危学生应协同全社会的力量进行抢救性干预。
  张志勇建议,推进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国培计划”和地方各级教师培训计划,全面加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培训,并通过心理教师、校医,或引入心理学专业教师、购买专业社工服务等形式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并编制实施卫健系统心理高危学生治疗康复体系建设计划,利用政府大数据建立心理高危学生早期发现机制,探索联合建立健全高危学生心理干预工作机制,建立高危学生心理干预体系和机制建设试验区。

这就又和另一位代表陶凯元的提案相呼应。

民进中央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委员今天在政协大会发言指出,我国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调研发现,高达81%的教育工作者认为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与学业竞争有关系。缺觉已是全国中小学生老大难问题。“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多考一分,干掉千人”是写照。中国学生学业压力大、生活满意度低。外界过度竞争,内卷化带来的焦虑,传递给青少年。
她呼吁全社会更加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建议包括深化教育改革,淡化学校教育环境中过度的个体竞争氛围,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净化网络环境,对青少年上网时长和内容进行管控,构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建立青少年极端行为预警平台等。

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在呼应着唐江澎代表的提案。

孩子如果只有分数,恐怕赢不了未来的大考;教育如果只关注升学率,国家恐怕也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分数是重要的,但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


另外,张志勇代表的提案还包括:补齐学前教育、乡村教育的短板,控制面向儿童的网络游戏。


完整地把这几天关于教育方面的知乎问题看下来,我就一个感受:

都为梦中的明天。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多个问题下都回答了类似的意思。

造成今天教育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根本就不是因为教育思路有问题。而是因为我们自己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们现在的教育到最后仍然是以严苛的选拔为前提的。

为什么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因为好的学校只有那么多为什么好的学校只有那么多为什么,好的工作只有那么多为什么,好的工作和不好的工作之间的差距那么大?这是相对于我们人口和国家规模而言,我们的资源禀赋还处在匮乏阶段的缘故。简单的说,为什么会有千军万马及独木桥的情况?一方面因为桥太少(好学校匮乏),另一方面因为掉下河很惨(学历跟不上以后进入社会一步差步步差。收入差距和生活境遇差别都很大。)所以之所以千军万马及独木桥,不是因为我们想不开非要去挤那个独木桥。是因为客观上我们只有独木桥,掉下河却很惨,那当然所有人都去挤了。换句话说,你站在桥头,无论你如何大声疾呼,不要急不要急,也是没有用的。除非我们有第2座桥,除非掉下河不仅不惨,还很愉快。

如果你下河以后不仅不惨还很愉快,甚至有人主动跳下河。那你还担心上面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吗?你还担心宣传个状元,大家就心理不健康吗?虽说本意是好的,为了避免资源的进一步集中,但问题是原本就匮乏的资源,无论他集中与否,匮乏是个常态。不是说把资源平均分在更多的学校就不匮乏了。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要增加资源,而不是安慰大家的心理说匮乏了别紧张。

问题里说不许宣传任何的排名,你也就能拦住,报纸不公开登,你拦得住大家私下讨论吗?只要选拔机制还在,就必然有排名。就必然有排名被大家造成的心理影响。不是因为你不在报纸登,你不去谈论这个排名,排名就不存在了。好的学校就收5个人,无论如何我也担心我能不能进前5名,有排名的时候我清楚的知道我能不能进前5,没排名的时候我只会更加紧张的在猜测我到底进前5了吗?

所以本意或许是好的,但方式方法根本就不对。


user avatar   chao-la-wu-g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因为物理学已经开始快要碰触到这个世界我们可能的认知边界了。

包括什么边界呢?这里有物理观察能力的边界,也有主观客观分界的边界,甚至有这个世界底层规则的边界。

假设说吧,我们这个世界是虚拟的(而且很可能就是),那么我们是什么呢,不过是网络游戏里的NPC角色,就像你在魔兽世界里看到的卫兵,任务NPC一样,差别是我们更加智能,并且会思考。

假设我们就是那些NPC吧,我们也会思考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是什么。通过一些实验和逻辑思考,我们很快就能发现很多规律,比如这个世界上物体运动的规律,能源传递的规律,甚至光线和颜色渲染等等更高级的规律,这些规律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游戏内的道具和环境通过实验而感知到的。于是我们提出了种种的假设,提出了各种数学方程来总结这些规律,我们惊奇的发现,这些理论是对的,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既普适又实用,能指导我们在这个世界里干出很多以前干不了的事情,比如造出了能上天入地的机器,也学会了怎么远距离的通信,我们的科学开始突飞猛进。

但是,研究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我们发现了很多奇怪的很难解释的现象,比如为什么法师发出的火球,你观测和不观测的时候命中的概率会有变化,为什么两个相距遥远的宝箱,开出来的物品始终保持互补的概率,这些似乎和逻辑常识不符。但是,我们很理性的认为,可能这就是这个世界的客观规律吧,这个世界上有一些奇怪的规则,虽然不知道是怎么来的,但是这个世界就是依照这些规则构建出来的。

再然后,研究深入到了一些更难理解的领域,比如在这个世界显现出来的最小像素背后究竟是什么,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客观)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我们(意识)的本质又是什么?科学研究卡在这个地方似乎再难推进。有的科学家说,肯定是我们没有造出更厉害的道具炮,如果我们用更强大的道具炮对轰,在极端的运算条件下,这个世界一定会显露出更底层的运算机制出来。

好了,现在你先跳出来,做为这个游戏的上层世界的开发者身份来看一下。你会觉得很有趣:你创造的世界里的代码正在试图弄明白自己是什么,或者想弄明白这个世界是什么。他们发现了这个世界因为虚拟造成的一些奇怪的地方,比如你为了节省运算量,大部分的场景和物体都是在玩家不观测的时候不装入内存的,大部分的计算也都是先计算结果再反过来根据观测需求输出过程。当然这么做会让游戏里的智能NPC感觉到因果律被违反了,但是没关系,他们会理解这个世界就是这么运转的。然后你看着这些NPC开始修改一些脚本,试图利用道具反应来制造出超越数值边界的计算,然后引发计算BUG,并通过研究BUG现象来更进一步的分析这个世界的代码运转特性。

你很佩服这些智能NPC的想象力和探索欲望,你也很理解他们,不过做为开发者,你当然知道这么做是没用的,这个网络游戏程序有着复杂强大的保护机制,不可能被游戏里的NPC弄崩溃,而且就算弄崩溃了大不了也就是打个补丁重启游戏就好了,出错时候的日志都会清掉,他们什么都不会记得的。而你也知道,这个世界的本质其实是建立在高层世界的计算机的各种硬软件系统之上的,这其中包括了服务器,网络通讯体系,协议,客户端,编程工具,图像引擎,底层驱动等等机制,而这些机制游戏里的NPC无论如何研究也不可能明白的,他们不可能明白在他们的世界维度之外的东西,这是他们的不可逾越的界限,他们就算把CPU弄烧掉也不可能从游戏里蹦到现实中来。

对于游戏里的NPC来说,他们只能在这个世界程序运行的规则之下进行探索和学习,他们不可能超越这个世界去到更上层的世界,不可能变成坐在键盘前的开发者,他们虽然很聪明也很好奇,但是终有一天他们会发现再也无法向这个世界更深的奥秘去探索了,因为他们所探索的世界规则有他们碰触不到的边界。

这是做为NPC的悲哀,开发者想,不过他转念一想:我们自己也不过是一个更高层世界创造下的NPC,我们也同样被局限在当前的世界里,永不可知外面的世界是什么,大家彼此彼此,都在笼中而已。

==============================

好家伙,居然有这么多人对科幻概念有兴趣,回复出几百条来。

请大家理解一点,既然谈到了科学的边界之外的地方,那自然说的东西是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这叫什么,这叫做想象,所以大家不要把科幻当民科来批,放飞想象也是一种娱乐嘛。

既然说到了对科学边界的想象,那么我就补充几句:

1 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是一定有边界的,因为我们从哲学逻辑上就无法回答任何无限穷底的问题,比如时间的尽头后面是什么,物质无限细分下去是什么,宇宙的边界之外是什么,时间的最小单位之下是什么等等。所以,我们应该理解无论科学如何进步,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就是有极限的,哪怕是神也无法掌握所谓终极真理,科学没有所谓的终极;

2 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的边界可能比你想象的要更早到来。有人举出各种例子,说明百年前人类也觉得科学已经快到尽头了云云,但是现在又进步了这么多。但是现在情况确实不一样了,现在碰到的障碍和瓶颈和之前碰到的问题有本质的区别。现在碰到的问题很多都是人类在实验观测手段上难以突破的障碍,比如我们无法造出太阳系半径大小的加速器,也无法进入更高的维度去观测,或者突破主观和客观的界限,在低垂之果摘完之后,剩下的恐怕是天顶才有的果实。虽然现在人类在无数领域里面都在加速探索,但其实顶尖领域的科学家都知道,基础领域颠覆性的突破已经很难再出现了,缺乏实验支持的理论和玄学并无二致,和上面的科幻一样,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

人类科学还会有很多进步,未来我们可能解决核聚变,发现更多粒子,统一四大力,开发真空能,我们能任意的操纵物质,实现原子级的打印技术,甚至能直接打印出一颗行星来我也不奇怪,但是这些其实都是现有底层理论的工程学应用而已,人类在现有理论上不断加强实用转换还能大大的拓展人类的能力,但是无论这些能力强到什么程序,有些边界依然会永恒的横亘在人类认知的边缘,让人类不得逾越。人类无法逆转时间箭头和熵,无法修改宇宙常数,无法超越光速运动,无法跃迁到更高维度,无法跑到宇宙之外,无法逃脱自己所处的时空牢笼,无法得知是否存在有更高层次的世界,更无法叩问自己的造物主为何创造自己和这个世界。

3 我们其实也不用悲哀,每个智慧文明都会处在一个牢笼之中,无论它多么高级也永远无法得知笼外是什么。等触摸到边界以后会发生什么呢,其实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内卷嘛,文明只好开始娱乐自己。既然向上无法超越,那么我们倒是可以向下造出一个新的牢笼来。虚拟技术,人工智能这些对于每个文明都不难,很快我们就能在虚拟世界里创造一个新的宇宙,并且把智慧代码放到这个虚拟环境里观察了,也许这也是一种理解世界的仿真方式,或者就仅仅是我们的一种消遣罢了,不然呆在这个笼子里还有什么乐趣呢?

说点题外话:谈到仿真世界,算起来搞不好又要清档了。地球副本已经清档五六次了,每次都是某个物种占据优势地位后就清的,感觉似乎是某种代码竞赛,如果是这样,我们应该恭贺这届的冠军团队,你们通过智慧代码赢得了这轮比赛的胜利,战胜了上轮的恐龙开发团队,谁让他们这届还采用老思路,继续走速攀食物链路线呢(说到这个话题可以再开本书了,生物分类学妥妥就是一场策划风格大赛啊,充满了各种明显的设计流派和思路,让一个游戏策划去读读生物分类和进化的百科书籍,他会感觉到一种极其熟悉的感觉:这不就是我们边拍脑袋边想出来的怪物表吗,我都能看出不同策划的水平差异……)

好了,以上都是胡扯,大家看看就洗了睡吧,但愿能帮你们打发一点无聊时间。


user avatar   shi-jia-lin-37-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郑妮娜力是中加混血。

她的姥姥叫郑凤荣,是第一位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田径运动员。中国跳高第一人,曾受到周总理亲自献花。她在中国这边的血统是什么级别的?心里没点数?我这句血统,可不是单纯的指字面的DNA,也是指使一个人归化的吸引力。来自家族,来自文化,来自成就和历史。

更何况,加入中国籍是她从小的愿望,并且在三年前就已经完成国籍变更,做了法律意义上的中国公民。

她哥哥叫郑恩来,是冰球运动员,这名一听就知道受谁影响了吧。在姥姥郑凤荣80大寿那天宣布要做中国人,比郑妮娜力归化得还早一年。

这是多正常的事啊,加拿大媒体为什么要诋毁呢?


我看是新疆造谣颇有成效后,诋毁上瘾了。

甚至于这个乱港分子还大言不惭地用谣言责问起了郑妮娜力,说什么:如果你知道中国在“系统性地强奸和折磨”维吾尔妇女,你还会入籍中国么?

这就是为什么当初我很重视这波抵制的原因,因为谣言中伤成本太低的话,就可以无限复制。果不其然,这两件事开口就能联系到一起。


他们觉得不能接受,还有另一个原因。

那就是有些加拿大人没见过什么正经华人,以为聒噪的港乱分子就是主流。甚至还可能把那个给市长当小三的贪污犯女儿当成华人模板了,以为曲婉婷这种黄皮小清新只要聊聊环保,爱爱动物,整个人皮肤都变白了。仿佛拿民脂民膏出来媚自己的才是真华人,其他一律算是假的。

那些不够反华的华人,在他们眼里略显纯度就不足了。

谁才是大多数呢?

我们都明白,但夜里猛搞曲婉婷的市长们是不明白的。



这位小姐姐只是个朴素的混血儿。不仅有一身黄皮肤,还有个英雄一般的外婆,自然就跟外婆的国籍去了。这种事没有任何奇怪之处,也毫无诋毁的必要。

设想,如果在深圳卖烤串的奥巴马兄弟先加了中国籍,再回到美国籍,又有谁会苛责他呢?

中美交恶之刻,谁会有脸去说这位老黑不懂中国的政治?他需要懂吗?


抛开人才定位,卖烤串的和七项全能的人又有什么不同?自由选择和自己羁绊更深的国籍,再自然不过。

如果只看人才流失就阴阳怪气,那只能说这个移民国家被“人才净流入”这件事惯坏了。根本受不了移民输出国比以前更有吸引力这件事,从自己这儿多走一个人才都受不了。这太小家子气了。

郑妮娜力英文名叫Nina Schultz,这姓氏一看就知道其父有德国血统。他父亲也确实是德国人。她父母辈不过是一个移民嫁给另一个移民的故事,无非是来早来晚的原因。一个德国人和一个中国人借你加拿大的地方留下点美好回忆罢了,到底欠你啥玩意了?一个自诩自由的移民国家,有什么资格在这种问题上说三道四的?

只在人才来的时候谈自由,人才一走自由就抛诸脑后,这根本不是自由国家,这是NM貔貅。

自由是价值观,不是攫取资源的工具。

那些信以为价值观的朴素孩子,自由得离开了。

你们应该高兴才是,因为她理解自由真谛了。

你哭毛呢?


user avatar   e-li-99-82-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留学时,同系有个“背井离乡全村希望”型黑人学生,对他我心里只有respect。

开课第一天,人家一开口专业知识比我这东亚老卷王更丰富,之后上课也是从不迟到、积极回答问题,作业essay还被老师拿出来夸过半节课。人家确实有助学金,但更有奖学金。

你说咱会歧视他吗?

但我想问一下,你见过几个上述画风的呢?

有时候“歧视”并非无根之木,而是从个体的人品扩散到了群体。我相信在中国大地上,一定存在着用心读书、努力打工的品学兼优的模范黑人,但很遗憾的是他们被更多的不良甚至非法移民完全稀释了。

当害群之马的数量超过其他马的时候,观测者对这个“马群”的理解就会改变基准。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其他外国人。西方人民肯定有中立的、善良的甚至亲华的,可问题是他们有在我们身边吗?来“游玩”和“学习”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你是娱乐/酒店从业者应该很清楚。

我想,单纯的喜欢好人、讨厌坏人,应该不算歧视。




  

相关话题

  在 15 岁侄子的电脑里发现二十余部 A 片,做姑姑的我该怎么办? 
  你们的高中最后一课都是怎样的? 
  历史上有哪些必败的战役,将领却义无反顾的参战的例子? 
  如何看待湖南桃江肺结核感染学生家长提出“高考加30分或省内一本随机就读”的要求? 
  如果高考全国统一命题统一分数线会出现什么负面后果? 
  史上参加人数最多的高考拉开帷幕,哪些特点值得关注?你对考生们想说什么? 
  美国教育贵,是因为政府不作为吗? 
  如何看待 2016 年高考河北省前十名衡水中学只占了 9 人? 
  如何看待哈工大辅导员爆料 18 级学生家长依靠职权帮儿子选择室友、安排班级?事情真相如何? 
  高考过后跟女生表白成功,高考成绩出来后,如果她上了大学,我成绩不理想,没考上大学,她会不会跟我分手?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全国政协委员「建议禁止在微信群要求家长改作业」?
下一个讨论
我该如何修复我的征信?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