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史前时代,具有三个空心袋状足的陶器(所谓的“鬲”)制作目的何在?为什么不做成实心的支架? 第1页

  

user avatar   luo-xuan-zh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中国的考古学,如果以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河南渑池不召寨仰韶文化遗址的发掘来计算,到今年正好100周年。

安特生在研究仰韶文化的时候,就敏锐地发现了鼎和鬲这两个古代重要器物的不同,于是他做了个猜测:

2.题目里的鬲,一般指的是

而在仰韶文化中,数量最大的器物是小口尖底瓶

经过研究,小口尖底瓶被认为可能是酿酒、聚众饮酒、盛放液体的用具。

安特生认为,鬲的发明,就是把三个小口尖底瓶拼在一起形成的。

3.题目里的鼎,一般是指

而在磁山文化中,出现了这货

上半部分像桶一样的叫陶盂,下面有三个支脚。

没错,安特生认为把三个支脚固定在盂上,就是鼎的来源。

3.当然,在这100年间,考古学家们对鼎和鬲的起源发展做了好多探讨,我认为,在普及这个层次,说到这里就可以了,比较具体的探讨,关于鬲可以去阅读 杨晶《中国陶鬲研究综述》,关于鼎可以阅读 韩建业《简论中国新石器时代陶鼎的发展演变》。

4.鬲的特征是袋足,就是三条腿是空心膨大的。三足器一般被认为是方便在底下生火加热内容物,考古曾发现三足器的足和底有积碳,可以佐证这个猜测。鬲和其他三足器相比,受火的面积更大,热效率更高,所以日常使用的非常频繁。历史进入到青铜器时代之后,鼎逐渐上升为代表国家政权的礼器,而鬲的形制则被考古学家来判断使用者的文化族群归属,足见古人对二者的使用还是有所不同的。

5.关于鬲的制作,其实没有想象中难。最早的陶鬲是用把黏土搓成泥条盘出来的,不过很快古人就发明了模制法,可以很快作出三个袋足然后捏在一起,在往后古人就先作出一个筒或者圆底釜(可以理解为圆底锅),然后找好三等分点分别按压把三个足按出来就行了。




  

相关话题

  为什么抗战时期日军一直没能进入陕西? 
  肉食者的自我反思有意义吗? 
  有哪些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差很远的例子? 
  历史上有哪些炮灰取得意外成功的事例? 
  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图片,你最有感触的是哪一张? 
  为何某些维基百科条目中称台湾为中华民国? 
  中国或外国的古代史上有没有哪位将军在一场战役立下的军功战绩或荣誉能胜过霍去病的封狼居胥? 
  明朝所有皇帝和清朝皇帝聚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样的趣事? 
  三国时期的教育是怎么样的?有没有类似现在留学的现象出现? 
  抗战中,美国与苏联哪个对中国帮助大? 

前一个讨论
郑爽带孩子验DNA发现竟不是她的孩子,这新闻是真的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BOSS 直聘客服称「HR 也是 BOSS 的一员」?Boss 直聘的广告涉嫌广告欺诈吗?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