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拍摄过的哪些照片或视频最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1页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的农田、牧场生态系统正在恢复。



人类的存活当然是要保证的,而动物的生存又需要土地,农耕文明与野生动物之间一直都存在着争夺空间的矛盾,但是这种矛盾始终是有限的,人类的农田同样能够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很多动物就在农田里生存繁衍。这是“人类世”必将长期持续的一个现象。


然而,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农田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在全球范围内,因为农药、化肥的使用,农田生态系统遭到了彻底破坏,许多农田栖息的生物如青蛙、河蚌、田螺、鸟类以及一些昆虫都遭到了灭绝性的打击。可以说所有国家进入工业化以后,随着农药和化肥的大批量使用,农田生态系统都遭遇过一次毁灭。


中国同样不例外。


在90年代、21世纪第一个十年间,中国的农田生态系统也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形成的平衡,转变为彻底为人类服务,在农田中栖息的小鱼小虾、秧鸡、青蛙,从随处可见变成了稀罕东西。


最近几年,中国的农田生态系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




这是一群黑颈鹤,在拉萨市堆龙德庆区柳梧乡附近农田里优哉游哉的觅食。


额,一群鹤,仙鹤,跑你家地里找吃的你是什么感想?

黑颈鹤是一种非常美丽的精灵,它们的后背上有几片颜色渐变的羽毛,远看就像是一副写意山水国画。


除了黑颈鹤,还有赤麻鸭、秋沙鸭、斑头雁、绿头鸭等鸟类在这里觅食、休憩,当然了还有老黄牛。

这要是还不算“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不知道什么才叫了。




除了农田,牧场同样也是人类和野生动物抢地盘的一个地方,当然这里农药和化肥的破坏性不明显,而是过度放牧。


目前中国广大牧区都开始限制放牧,提倡游牧改圈养,割草代替散放,减少牲畜对草场的破坏。牲畜特别是牛、羊这些牛科动物都是一边走一边吃一边拉,其粪便对草场破坏作用很大,过度放牧很容易引起草场退化。


现在大部分都采取割草圈养,利用农业秸秆喂养,种植高品质高产专业牧草喂养,减轻了草场压力,很多地方牧场生态环境也好转了。

西藏牧区一个人类聚居点附近不远,一只藏狐正在捕猎。

某个角度看这个家伙其实还是挺眉清目秀的……

一只藏狐旁若无人的在牛群里捕猎。

一“摊”土拨鼠正在草场里啃草。

一大群黄羊正在人类修筑的水泥路上舔舐矿物质,自然界里,对于食草动物而言,矿物质是稀罕东西,人类修的水泥路会凝结不少盐类,野生食草动物很喜欢舔舐。生态保护意识建立以后人类不再伤害这些动物,它们也逐渐不怕人了,敢于跑来吃稀缺的矿物质,过往车辆也会注意避开它们。你开车就从它身边过去,它理都不带理你的。

挡住你的路你按一下喇叭,懒洋洋装模作样跑几步,一个回头弯过去它们又把路给你堵住了……




当然,整个中国,不光是西藏,农田/牧区生态环境都在迅速恢复,各种鸟类、两栖类、昆虫种群都在恢复。前二十年在四川,红嘴蓝鹊都还是十分稀罕的鸟,这几年这玩意儿简直都要泛滥成灾了。白鹭以前也是难得一见的鸟,现在只要是个鱼塘、水库,总免不了有那么几只蹲在边上抓鱼吃。

2020年四川乐山,一只不知道啥鸟,跟一头水牛面面相觑。

“你瞅啥?”

“瞅你咋滴?”

“再瞅打洗你!”

“傻了吧?爷会飞!”







愿这片土地上的一切生灵,包括勤劳善良的中国人和无数的动物、植物,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user avatar   pinglao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user avatar   ling-zhi-hao-66-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相关话题

  犬科当中有没有出现过狮子老虎这样的大型猛兽? 
  如何看待四岁儿童被狗咬断手臂,十二万人请愿不对狗安乐死? 
  为什么狗权组织鼓吹的虐待动物罪立法会失败? 
  如何看待十几岁小女孩夹死猫的事件? 
  如何学习人像摄影? 
  有没有一种液体可以使哺乳动物在里面呼吸? 
  人为什么这么残忍?非要以鲜活的生命为食? 
  为什么大象没有天敌,数量还这么少? 
  杉本博司、荒木经惟、森山大道,三者有何异同? 
  人们是如何定义生物的性别的? 

前一个讨论
想要和女朋友求婚,希望找个能看到银河和满天星星的地方,请问国内哪里能看到?
下一个讨论
你买到的高性价比军品有哪些?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