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认为三孩政策需要怎样的配套支持措施? 第1页

              

user avatar   lance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几个大概率有效而且可以落地的:


1、创造居有定所环境。

当然,我们不能指望立竿见影的解决房产税和土地财政的问题,但是依然有其他可用的方案。比如彻底落实租房权益保护,包括:

1)全国推行租房可以落户,租房可以上学等等确保租房者权利。

2)租房合同必须用zf的制式合同且必须到zf备案,否则视为违法,数额巨大责任人判刑。

3)鼓励签署5年,10年长租合同,减免税收,但一次性租金支付不得超过1个月。

4)落实居住权和所有权分离。



2、创造有全职、半全职家庭成员在家条件。

1)尽快打通全国异地医保,方便老年人跨省生活。

2)证明是全职主妇的,zf出资给上社保,并每月派发当地最低工资+各地合理调控数额。

3)家里雇佣保姆照看孩子的,凭雇佣合同可以抵扣每月所得税,当地设置每月抵扣上限。



3、探索普及集体所有制,让人们安定下来。

各地因地制宜,针对民营企业设置合适的机制,

1)满足条件的员工必须获得公司的相应股权。

2)将来离职后不能收回。

3)员工持股平台可以突破60、200的限制。

4)员工持股平台由员工代表和所在地zf共同管理。

5)员工持股平台持股比例不得低于34%,并且不得稀释(员工持股平台内部可以稀释)。

6)员工股权激励制度可以由公司自行拟定,但必须在zf备案,且zf有权不接受不合理的条款。

7)股权激励是干股,不得要求员工掏钱购买。

8)股权激励结构和制度没有搭建好的公司,一律禁止申报高新、各项补贴、税收减免、上市挂牌等等。



以上,供参考。



user avatar   zhangwei-4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教育、医疗、公共服务和警察系统全面私有化。

无视私人结社、地下教会、群众自治组织发展。

这两条一落实,群众别说三胎了,那是每多一个青年人就多一分安全感,整个六七胎都不是事,反正六七胎多也就能活四五个。

至于要优生三胎……

虽然我不看好马前卒,但是目测社会化抚养是唯一能保证三胎推广的。


人口问题不会是中国最尖锐的问题,对于大城市群,它们巴不得人少点;而对于广大乡村,只要能够有效提高它们的建设情况,人几乎是会自动增长的。


user avatar   deng-bo-y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1,基本住房保障。高房价的大中城市采用社会福利性质的政策性长租房,房价低的小城市与农村提供包括共同产权房、集资建房在内的多种渠道的购房渠道。住房政策向多子女家庭、主干家庭倾斜。

2,基本教育保障。幼童母亲采取灵活工作时间制,不得值夜班、保证亲子休假时间。鼓励企业为职工开办幼托机构,普惠性学前教育与产假衔接。通过基础教育均质化与升学考试指标生改革,降低小升初、中考竞争压力。充实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杜绝义务教育阶段课外补习需求。中小学学校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课外活动,分担父母的育儿压力。

3,基本医疗保障。构建免费或象征性收费的全民医疗服务体系。延长老年人健康寿命,确保老年人晚年生活自理并有余力兼顾隔代育幼。

4,基本养老保障。开征社会保险长期照护险种,通过长期照护险的投入机制与社会福利工作的深入,带动养老事业发展,减轻小家庭的养老负担。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个孩子的,夫妻双方在35-45岁失业可领取2倍于最低工资的失业保险,领取时间到45岁时,夫妻都可领取。有两个孩子的时间延长到55岁或45岁前可领取3倍于最低工资的失业保险。有三个孩子的可延长到退休或50岁前可领取最低3倍的失业保险。

保障家庭能够有长期稳定的收入,年轻人才敢生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税费减免,特别是在购房上的契税减免。总额要高,比如100万,用完为止。不指望补贴,少割一点。

还有每年个税减免。如果有一天征收房地产税,有步进式增量减免。

大力发展低价优质的托儿所(就不妄想什么免费了)。

全面放开进口奶粉,零关税。我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代购奶粉的生意,但如果保护国产奶粉行业的代价是每年少生几十万孩子,那这个产业不保护也罢。

还有一个超级重要的:育儿抵社保。生育第三个孩子并抚养,前10年视同其中一位父母缴交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社保。

最后,从现在开始大家别嘲笑美国红脖州禁止堕胎的法律了,免得将来合订本难看。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抖机灵的回答:不配套。

认真的讨论: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讨论过「节育的权利」,在这里分享一下,或许未来会成为学界新的议题。

1965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确立了一条原则:公民有节育的权利,这就是Griswold v. Connecticut,381 U.S. 479 (1965)一案。

当时,康涅地各州有一条法律,禁止「使用任何药物或者医疗器具避免(人的卵子)受精」,违者可能被判处60天以上,一年以下的监禁。

这条法律有其社会背景,可能很多人觉得美国人都很开放,但其实这个国家骨子里的清教禁欲系色彩还是有那么一点的。在康涅狄格州,早在1873年,当人工避孕手段还比较原始的时候,就有法律限制其使用了。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哪怕是闹嬉皮的前夕,这条法律的执行也没有得到丝毫放松。

我们有个小品,叫《超生游击队》,而当时美国有「节育游击队」。在严厉打击避孕行为的康涅地各州,有家叫做 Planned Parenthood League of Connecticut 的组织,出资帮助希望做节育手术的女性到管得比较松的纽约州和罗德岛做手术。该组织后来干脆顶风作案,在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开设了一家提供节育手术的非法诊所。

结果,Estelle Griswold 等诊所负责人遭到逮捕并被判有罪,上诉法院和康涅地各州最高法院均维持原判,被告人一直上诉到了联邦最高法院。最终,一审被告人胜诉,最高法院推翻了康州法院的判决。

其依据,在于宪法中的「隐私权」。

威廉·道格拉斯大法官在判决中强调了「隐私区间」(zone of privacy)这个概念。这里的隐私并不是说不让家长偷看日记,或者不让邻居架着望远镜偷窥自己卧室,而是强调政府对私人生活不得过度干涉。这里的隐私,更多地是和「公」相对的概念,而不仅仅是指个人秘密。法院多数意见认为,要不要生孩子,生多少孩子,什么时候做节育手术从此不再生孩子,这都是伴侣之间的私人领域,政府不该把手伸这么长。

1965年的 Griswold v. Connecticut案只讨论了夫妻采取节育措施的情形,而随后的时代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

那可是六十年代啊!在伍德斯托克,年轻的朋友们坐着大众 T2 小巴,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他们在青草地上伴着吉他声,为青春鼓掌。从东岸到西岸,从林肯纪念堂前的沉思池到旧金山的海特-艾许柏里,旧道德在土崩瓦解,新的问题还在风中摇摆。

到了1972年,经过Eisenstadt v. Baird, 405 U.S. 438一案,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各州不得立法禁止任何人使用避孕药物或工具,有无婚姻关系在所不论。在本案中,被告涉嫌向未婚男女发放避孕套,而这违反了当时马萨诸塞州的法律 -- 法律规定只有已婚夫妇才能使用避孕工具。

没想到,这样一个小小的乳胶制品,想要自由使用,还要经过了几十年的斗争。而在每一次的法律交锋中,法律的制定者也总是有自己的理由,有时说为了道德,有时说为了健康,有时候,可能是为了服务于更加宏大的一项议程。

这些理由,或多或少,可能都有些合理性。但大法官说,公民有隐私权,而隐私权一点也不复杂,无非就是一句:

「你管我呢?!」

讨论节育的权利,不是要唱反调,而是要让这个社会更加尊重不同的选择。

希望生育和不希望生育的人们,都有理由支持对方的选择。不说太严肃的了,还是抖机灵收尾吧:

如果你不打算生育,应该感恩计划生孩子、生三胎的同胞,你的养老金,全靠他们了。

如果你打算生育,应该感恩那些不愿生育、不能生育的人们,你的孩子,又少了一个竞争对手。

双赢,就是大家一起赢,一起赢麻。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有没有想过家里三个孩子的家庭是什么样子的。。这个电视剧中国人都不陌生吧。。

夏东海是一名写过很多经典儿童舞台剧的作家,而刘梅则是医院里的护士长。

《家有儿女》中夏东海和刘梅的家,大概是一个客厅,开放式厨房,一个卫生间,4个卧室,一个书房,小编此时都不敢打字了,这房子的结构,加上北京市区当时的房价,小伙伴们自己体会吧(太有钱了)……

四个卧室,一个书房。有几个家庭有这个条件。

刘星小雨小学阿迪耐克匡威。刘星一双球鞋800。夏东海的T恤是tommy。一集里菲菲表姑男友半袖是champion。第二部里刘星还穿了FILA。爷爷也穿匡威耐克和阿迪。夏东海要给刘梅买三千块的貂。

小雪有mp3。刘星小雨有游戏机。夏东海有电脑。刘梅的半开放式厨房里锅碗瓢盆各种调料是样样俱全。DVD音响还唱卡拉OK。

仔细看看吧。。。


user avatar   jiang-rui-jin-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天价彩礼,天价房价,天价婚姻。

现在的年轻人难结婚,难离婚。

婚姻自由能做得到吗?

两个年轻人养四个老人,有无养老补贴

两个年轻人还要养自己小家庭,谁来带孩子?

收入有无补贴?

生活质量谁来保证?

人口增长是目的,不是手段。


user avatar   cao-hao-peng-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刚才做了个小调研,问我身边的女性有没有愿意生三胎的,基本上都是不愿意的,但倒还有真两个愿意的,我给大家稍微说点吧。

第一个,体制内,纪委。

A:我倒是很想生三胎啊,生孩子多好了,在单位所有人都让着你,工作也不用干了,还有产假,这是白白在家躺一年啊。

B:那孩子生出来咋样?

A:生出来她婆子养嘛,哦,她婆子要是不养我生这孩子干嘛,图啥类。

第二个,我们这有名大企业的媳妇。

A:tm打死我也不要生三胎了。

结果,二胎是个女娃,一胎还是个女娃,A很不愿意再生了,但是A家几个亿的家产摆在这,A当时也算是上嫁,没办法,只能生。


其余的,即使是我知道的小目标家境,只要俩家实力相当,基本上都是不想要第三个了...

至于啥配套,大家也能看出来了。

A.体制内,还得婆家得力。

B.家境小10个亿吧....


user avatar   wen-nuan-88-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问各位一个问题,你觉得钱有多重要?

生孩子就丢工作丢钱,不生孩子去工作能挣钱。

挣钱和丢钱,你选哪个?钱的问题只能用钱解决,道德绑架对成年人没用。

如果国家真想解决生育问题,那么,得花钱:

1按企业单位女性员工数量和生育险报销数量,减税。(避免女性生育和生存对立,被迫二选一)

男女同休产假,在存在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下对国家总实力不利,不现实。

但是企业也不会为国为民承担这个代价。

目前我国的经济环境并不发达,女性就业越差,男性单方面维系家庭的经济压力越大。

国家不为女性生育托底,会导致女性因生育就业难,女性就业难会导致结婚率下降。(因为实际经济水平和贫富差距,会剥夺没能力养全家的男性结婚的权利,但这部分男性实际上占比相当大)

2养老靠社会化,而不是子女养老。

避免父母为了老有所养,堕(预期不能工作挣钱的)女胎生(能当社畜挣钱养老的)儿子。现在的新生儿数量不决定下一代新生儿数量,现在的新生儿中女性数量(即下一代育龄妇女数量),才能决定下一代新生儿数量。

毕竟,现实人类社会运行的逻辑基础是利益,不是道理。




              

相关话题

  “洛阳性奴案”中被囚女子不仅毫无反抗之意,反而相互妒忌的心理是如何形成的? 
  张文宏发文称「新冠没有那么吓人,但是仗很难打,目前形成疫情拐点的条件已经逐步具备」,这透露了哪些信息? 
  以当前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如果全国按需分配的话,能支持全国人民过什么水平的生活? 
  请问美国的《通过制裁打击美国对手法》是什么? 
  日本果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和谐社会吗? 
  中国和印度军事实力相比究竟如何? 
  如何看待贝索斯说的:“如果我们有一万亿人,就会有1000个爱因斯坦”? 
  为什么父母上面老一辈生活那么艰难还生那么多孩子,而如今却不愿意多生? 
  孩子在幼儿园经常被同一个小朋友打,作为家长如何处理这种事最为妥当? 
  中国今后会不会发展成可以与西方并驾齐驱的文明?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我妈对其亲戚说我 4470 元买的手表是 30 元买的?
下一个讨论
hr说底薪给的是6000,但邮件上写4000底薪+2000绩效,请问有什么陷阱吗?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