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吕蒙背刺关羽真的是错误的吗? 第1页

     

user avatar   asahi-22-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是对的。

要知道孙氏一族在孙策去世后最核心的理想就是向曹氏称臣,久在中枢的张昭等海专精算比我懂,更比你懂孙家的心思,结果降曹的伟大事业被周瑜勾结诸葛破坏。

孙权恨啊,但他又拿周瑜没办法。幸运的是周瑜早早遭了报应,之后孙权可以安心收拾周氏子弟给自己和曹公报仇了。

庐江周氏及其分支两千年来在中国政治军事文化界一直是一线家族,只有孙吴那几十年,周氏在记载中几乎消失了,只留下儿子获罪、死亡几个字。

杀父之仇,不过如此。

后来陆逊打赢石亭,害死了曹氏最后的名将曹休,断绝了孙权实现理想的可能,孙权眼睛都气绿了。他人生的最后十年,基本上就是忙着收拾所有和陆逊关系好的人。

治不了你还治不了你亲友吗?

孙皓-陆抗关系也是一样。陆抗不断拖延着孙皓称臣的时间,这把孙皓急得。等陆抗一死,立马流放陆凯的后人。

靠周瑜、陆逊、陆抗这种人,能实现孙氏心心念念的梦想吗?

吕蒙,只有吕蒙,完美地帮孙权圆了梦。

设使天下无吕蒙,孙权根本没有机会向曹氏称臣。

天下奇才

江东孤忠


user avatar   cheng-guan-yi-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方面的问题有很多了,本人作为一个蜀粉袁绍粉,就来简单说几句。

结论写在前面:大错特错。


国人最喜欢的就是结果反推。

袁绍输了,所以他是乐色;曹操赢了,所以他最牛X。

刘备前期中原都混不下去,但他曲线救国把同宗刘璋地盘夺了并且称了帝,还有历史级大贤葛亮给他续了几十年,所以地位各种拔高。

等等。

事实上,一个战略好不好,不能唯结果论,还需要认真分析下最终的结果是偶然,还是必然。



为什么吕蒙攻关羽大错特错呢?

首先,天下大势,曹操占据9州半,刘备占益州和荆州一部分,孙权是扬州、交州和荆州一部分。看似曹操9.5:3.5,实际上经济最好的的冀州和中原地带都是曹操的,而交州、扬州地广人稀,少数民族多,经济和北方没得比。总结就是孙权和刘备联合起来都是绝对的劣势。

这跟当年袁绍对曹操的优势是一样的,官渡之战前看似四州对四州,实际上冀州产弩、幽州产马、并州产兵,差距不是一般地大。哪怕官渡败了,以河北的雄厚基础,依然对河南有绝对优势(更不用说曹操那个四战之地了)。

可以说,孙权吞并关羽部分的荆州,对两家实力而言没有半点好处。



其次,是外交形势。

曹操想吞并江南成就不世武功是毫无疑问的,而刘备的政治属性决定了不可能跟曹操联合,所以刘备基本上是不敢双面受敌。

而孙权袭荆州杀关羽的后果,是刘备甚至想联合曹丕来一起做掉孙权,可见刘备是下了多么大的决心。

好的战略,可以参考张良给刘邦出的主意,分析哪些是朋友,可以用外交手段说服,让敌人变成自己的助力。

而吕蒙的战略,是把朋友变成敌人。为了三个郡,就将自己的盟友变成恨自己入骨的大敌,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见小利而忘义了。

说句不好听的,如果曹丕稍微聪明一点,再从合肥南下,你猜刘备会不会同意与孙权讲和呢?双方还有最基本的信任吗?

再说句如果的话,没有陆逊的横空出世,刘备的东进就一定会失败吗?



最后,是地理劣势。

江陵的地理位置,固然对孙权政权有较大威胁。然而江陵在刘表手里10年,在曹仁手里1年,未见孙权就如鲠在喉过。

关羽的荆州在分三郡后,只有2个半郡(南郡北部也就是襄阳在曹操手里),常备兵力不过3-4万人,精锐都被刘备诸葛张飞带着入蜀了,还整天与襄阳的乐进作战,根本无暇南顾。可以说,只要刘备不是动不动带5万人过来决战,关羽根本不敢主动挑事。

说实在话,根本不是关羽那点实力让孙权坐卧不安,而是孙权在被张辽揍了数次后,认为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北上没机会的,想扩张只能找找最容易的机会。


而在接收了关羽部分荆州后,孙权就变成了:江陵重兵设防、江夏重兵设防、庐江一带也是重兵设防。防守重点无端端多了一个,而且是直接与曹魏接壤。

原本曹魏打关羽,孙权可以看戏的,结果现在全部要自己扛。甚至夷陵在自己手上,蜀汉的兵马根本不可能援助,因为没人会把后路都留给曾经背叛过的盟友。

如果不是诸葛亮多次北伐打乱了曹魏的布置,三国的主流将会是,曹魏三路揍孙权,曹魏又来打江陵,曹魏这次打江夏,曹魏下次打扬州……

而蜀国会抱着爆米花可乐在一旁看大戏:对不起,即便我们想帮,也真的做不到。除非把夷陵交给我们。



总结就是:

虽然因为各种原因,孙权政权活了下来并且甚至在晋取代魏后才被灭亡,看似是个成功的战略。

但实际上这个战略直接导致了三大弊端:

1、联盟破损,再无机会;

2、实力上多了3个郡,然后把一个州的盟友变成死敌;

3、防守由各负责一半变成了自己承受所有。


user avatar   da-di-de-yong-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吕蒙背刺并不是错的。相反很对。因为魏蜀吴三方是逐鹿中原。根本上三家的矛盾不可调和。

吕蒙通过背刺关羽使得东吴全据荆襄,长江中游的重庆武昌武汉不在受到关羽水军威胁这是东吴利好的一面。

问题在于吕蒙不是最高领导,东吴最高领导是孙权,从东吴后续发展上看东吴背刺就是悲剧。正常来说背刺盟友前要正确估计风险和收益。要有后续的动作,要有后续应变能力,普通人做事不单单考虑收益还要考虑一下后续是否会引起麻烦(是否考虑周全另说),作为一个军阀不考虑一下后果吗?

要么学刘邦,韩信背刺齐国,刘邦没有办法在建立汉主导的汉齐同盟,全力支持韩信灭齐,自己咬牙正面硬顶项羽进攻。也就是说背刺关羽后,吕蒙陆逊继续直扑成都,孙权硬抗曹操曹丕。要么对于蜀国报复要有一个清醒认识,在背刺前就要计算如何硬抗蜀国报复和魏国可能的趁火打劫。把优势变成胜势这是一个合格的战役。

而吕蒙背刺关羽后东吴一系列的问题造成不单单最后没捞到全部荆襄之地。还被蜀汉暴打,被迫从大汉忠臣吴侯变成了魏国开国江南镇守吴王。直接变成贰臣了,不单削弱了盟友,自己也没啥好处,共同敌人大魏反倒是更强壮了。这是闹哪样?

但这件事整体上和吕蒙关系不大,吕蒙就是孙权培养的嫡系,孙权要干什么吕蒙执行罢了,而吕蒙后续又死的早。所以锅就全是吕蒙的了。这事实际上就是证明孙权没有战略争天下的能力要不是有孙策,孙权这辈子都不可能割据一方。

一时的胜利或者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你有没有后续的计划方案。这是争天下不是我们打游戏。实际上,东吴在赤壁之战后有北上机会,在关羽擒于禁后也有出徐州的机会。

要知道当时曹操刚刚兵败汉中,曹仁军团被关羽打的只有樊城一座孤城,曹操最后机动野战部队直接喂了鱼鳖,三处想加近十万的精锐野战军没了。徐晃带着最后家底。只要关羽不发生速败的情况下,牵制住徐晃军团,徐州那面短时间内没有援军,只要孙权不亲自出征,吕蒙陆逊这两人对张辽,而且当时淮南也有部分反叛。

这里需要注意,关羽军团在和徐晃作战期间开局不利。但是关羽能牵制徐晃,而蜀汉主力刚刚打完汉中之战正在修正,汉中道路也被曹操毁灭大半,蜀汉军团出汉中还需要时间。这正是东吴摘桃子的大好机会。

结果东吴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没一样对自家有收益的。


user avatar   xia-xiao-dong-60-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我是说如果。

我国和美国在日本交战,

俄罗斯看见我国把美国的军队打的落花流水。

脑子一拍,让一个将军把部队伪装成芭蕾舞团联合蒙古偷袭内蒙古。

你猜我国和俄罗斯还能和好如初吗?

就算能和好,肯定会互派重兵守卫边界。

你猜美国那些精英会不会高兴的跳脱衣舞?因为这就是他们想看到的。

你猜那位将军的雕像会不会被芭蕾舞爱好者拆掉?

————————————————————————

我:江东猛虎,美周郎,小霸王,擎天柱……

杠精:你这比喻不对,你个蜀粉。

我:怎么不对?

杠精:你说孙坚是猛虎,可是孙坚没有尾巴,这比喻不对。

我:就一个比喻而已。

杠精:总之就是不对,比喻猛虎就是说他残暴。说他美就是骂他绣花枕头,说他小就……说他霸王就是笑他,说他是擎天柱就是骂他傻柱。

我:呵呵,你开心就好。

————————————————————————

我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小偷

我:偷东西真无耻……

话还没说完,就有人反驳

你懂什么,我不偷同行资料,他就会偷我的!

你懂什么,这世界就这样,你偷我,我偷他才正常。

你懂什么,你站在道德制高点有意思吗?

你就是个蜀粉!

你说话是什么意思?我可是大清铁帽子王绿帽王传人,我可以告你破坏名族大团结。

我偷别家韭菜活到85岁,你行吗?


user avatar   feng-da-67-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发现大部分答案都认为此事错误的理由,都是孙权方面没有下一步行动。

可是我记得有很多历史大V整天科普三国历史细节的。

怎么他们没告诉你们,孙权打完关羽以后就遭遇了瘟疫,手底下的大将死了一堆吗?

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於章乡,遂定荆州。是岁大疫,尽除荆州民租税。

吕蒙,孙皎,蒋钦,都死了。

一堆人在那叭叭叭叭、叭叭叭叭,说个没完,什么吕蒙打完关羽不知道这样,打完关羽不知道那样,人家不知道哪样啊?人家死了你不知道啊?

书读得太少,而又想得太多。就是这样的表现了。

可是我就不明白了,这历史科普还有选择性科普的?对自己有理的就普,对自己不利的就不普?这种玩法用来当官倒是可以当一条好狗。因为当一条狗官最基本的素质就是“在掌握信息和资源的情况下披着权威公正严肃的外衣本着对自己有利的前提对群众透漏消息”。

当然更好的狗是在不起眼的地方提一下有这件事,然后继续带着你们在原有思路上狂奔。这种玩法叫做“免责条款”。保险合同上经常都是这样写的。

其实这个事情是很清楚的。

三国曹刘孙三家,真正有正确战略、并且按照战略走的,就只有一个孙权。

刘备这个人其实很清楚,但是文学作品和封建帝王把这件事情搞迷糊了。比如说没有争议的部分,诸葛亮投靠刘备之前,那就是个没头苍蝇,大体概括就是“到哪都养不熟、到哪都立不住”。后来有了诸葛亮,很多人就开始往上砸光环,但是总结起来还是这两件事。只不过在蜀中算是立住了,有了一点点突破。

曹操的问题稍微高端一点。李世民评价说是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说白了就是“君行臣道”。其实诸葛亮是“臣行君道”。这俩人都很拧巴。

孙权才是有点战略的。但是他自身的局势太复杂,导致很多措施只能采取偏软的路线。然而从孙权一直以来的作为来看,他自己本身其实是想强硬的。

比如说,刘备后期最大的突破就是控制了蜀中。这件事最大的功臣有三个人。一个是诸葛亮。他提出了图谋巴蜀的建议。这一个定策的功劳是他立身之本。只不过很多人无限夸大了这个功劳,以至于看不到他所处的环境有多凶险,遑论看明白他做了多少玩弄权术的阴险招数才得以安享尊荣。有个是法正。这里还可以带上张松。这些内应直接帮助刘备得以和刘璋决战。尽管刘璋很暗弱了,但是没哟顶内应,特别是这些内应的智谋,刘备根本就不可能打赢。这个事压根就不用提诸葛亮。一般人都是用诸葛亮的建策之功来直接把入蜀给替代了。其实根本替代不了。这么大的工程,执行起来比提议难上百倍。执行的时候刘备压根就没打算带上诸葛亮。要不是庞统死了,就没他的事儿。诸葛亮在这里其实主要就是个传话的。一个是孙权。

一般人不知道孙权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孙权顾全大局,才有了刘备对蜀中的控制。

很多人做事都喜欢欺负别人,以为自己成功就是靠踩人上去的。一旦踩人成功就沾沾自喜,把小人心态都暴露出来了。三国里面吹刘备的很多都是这个表现。比如说他们经常吹的是刘备通过欺骗孙权拿到了荆州三郡,通过欺骗孙权得到了入蜀机会,后来还面对孙权派来索还荆州的使节耍无赖,这都是他们觉得喜悦的地方。但是这些全都是小人才有的喜悦。

有个人给我发了个时间表,尽管他读不懂他自己发的时间表,但是我觉得表挺不错的。先放到这里。

人均武侯。

有个人发了这个时间列表给我,批评我搞错了。我觉得这个表挺好的,尽管他真的搞错了。

他说:

时间点搞错了,随即而来的就是逻辑链也错了。

然后列了个表:

1、十九年,是岁刘备定蜀,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214年刘备定蜀,孙权找他要地)(这里他没写刘备同意还地,但是要求拿下凉州再还)

2、权大怒,乃遣吕蒙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兵二万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使鲁肃以万人屯巴丘以御关羽,权住陆口,为诸军节度。(孙权动手)

3、秋七月,公征孙权,冬十月,公自合肥还;十二月,公至孟津。(214年7月,曹操在打孙权;10月撤退。12月准备渡河回邺城)

4、蒙移书二郡,望风归服。(吕蒙写了封信,长沙桂阳就姓孙了)

5、刘备引兵五万下公安。(刘备让二爷先拖着,然后带着五万人来找孙总拼命。)

6、鲁肃二爷单刀赴会事件。鲁肃MVP,二爷无话可说。

7、三月,公西征张鲁,至陈仓。(215年3月,曹总开始打张鲁。)

8、刘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于权,权令诸葛瑾报命,更寻盟好,遂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刘备赶紧和孙权签了条约,带着五万人去汉中防曹总了)

9、215年7月,曹操拿下阳平关。同年8月,张郃带7000人在瓦口被张飞全歼,仅以生免。11月,张鲁在南郑向曹操投降。

这个时间表挺好的。孙权先礼后兵。刘备不顾汉中局势依旧要和孙权开战。最后孙权顾全大局,放刘备去打曹操。然后张飞在关键战击败张郃,挽救局势。

孙权一开始的打算,是扶持刘备,作为西线抗击曹操的帮手。这是鲁肃的战略计划。

后来的打算,是越过刘备,由周瑜带队攻略西川。然而周瑜病死了。

孙权的运气着实很差。他的战略总是在关键节点遭到这样的重挫。周瑜之死只是其中的一次。

这时孙权必须培养周瑜的继承者。刘备就是在这个空当谋求入蜀的。而且刘备对孙权说,他不忍攻略同宗。

然后刘备拿下蜀地的过程中,孙权并没有搞什么背刺。因为孙权需要一个较为强大的盟友来抵抗曹操。但是孙权明确骂刘备耍诈。

小人完全不知道,这是孙权的大局观在起作用。他们以为的是刘备同时欺骗了刘璋和孙权。他们压根不知道刘备在蜀中打了两年。孙权要黑刘备,有的是时间。

其实这个以为同时骗了俩就沾沾自喜,就是小人心态啊。

然后就更有意思了。

215年的时候,孙权找刘备要荆州,刘备耍无赖不给。于是双方剑拔弩张,准备开打。这个时候,是鲁肃单刀赴会,约见关羽。然后双方讲和。

单刀赴会一般都是赞扬关羽讲义气、有勇气的。现在你们需要把你们的推崇改成对鲁肃的。你们改得了吗?你们改不了。说你们“先入为主”,一点也不冤枉你们。其实先入为主太客气了,正确的成语叫做“入主出奴”。当然说了你们也不懂,这真的不是我看不起你们。

你们看懂双方讲和这个事情说明了什么问题吗?

没有。

因为历史大V同样没有告诉你们,孙权和刘备讲和,又是在帮助刘备。

因为这个时候张鲁被曹操干掉了,张鲁跑到了巴州(现在重庆附近),曹军正在深入追击。

稍微有点初中地理水平的人都知道,曹军到了重庆,就可以切断四川和两湖之间的联系。

刘备这时刚刚拿下四川,立足未稳,就带着大军在湖北湖南和孙权对峙起了。然后曹操这个时候在他的背后采取军事行动。这个危险性有多大,谁都可以看出来。

孙权的选择是放刘备回去打张郃。双方在阆中打了一仗。张飞击退了张郃。

阆中这个位置,早就过了剑阁了。

这个事情刘备应该感激孙权。因为孙权不放他回去,四川就没了。

当然了,“粉头儿”哪会给你说这个。

粉头儿一般说的是孙权欺负刘备讨要三郡,孙权傻瓜又被刘备耍了。

实际上粉头能不说这段就不说这段,通常都是直接从孙权讨要三郡转移到刘备汉中大破曹操。一边强调孙权缺德一边吹嘘刘备能打。

最有名的段子就是所谓“八百破十万”。曹魏吹这个可以理解,提振士气嘛。粉头吹这个就有点奇怪了。

因为对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看得到,孙权固然是十万大军攻击曹魏重点设防的坚城,但是最后被袭击的时候,孙权的大军已经撤退了。孙权只是在殿后的时候,冒险留在了后方,希望保障大军顺利撤走。这是孙权一贯的做法。他当初搞“原版草船借箭”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后来射虎,他也是亲自上(尽管不是故意找老虎单挑的)。张辽发现了孙权这个特点,看破了他的空城计,所以搞了斩首行动。

孙权的这些做法和孙策其实是一样的。

要说区别,就是我们看到的故事里,孙策固然被太史慈打得夺走了头盔,笑话了很久,但是最后孙策最后把太史慈弄过来给自己干活了。所以这个廉价的笑话就没有传起来。

到了孙权这边,粉头儿们说书的时候怎么会放过这样让看客笑的段子呢?自然是说得满堂大笑,洋溢着快乐的气息了。

耍猴儿的与看耍猴儿的,谁知道谁是被耍的猴儿呢。

八百破十万这种段子,哄三岁小孩是够了。

还是那句话:不是我看不起你。你自己掂量掂量。

吕蒙打关羽这件事情,和孙权放刘备去抵抗曹操是一样的。

战略上,都是服务于孙权集团的整体利益的。

对于孙权集团来说,争夺蜀中是必要但是不紧迫的事情。孙权很难调动鼠目寸光的江东豪门去争夺巴蜀。于是周瑜死后,孙权就只能放弃对巴蜀的想法。尽管他不死心,但是这个时候刘备再一忽悠,他就坚持不下来了。因此尽管刘备背叛了他,孙权也只能放任刘备去控制巴蜀。不然落到曹操手里,形势上就更加不利。

从我的角度来看,其实还不如落到曹操手里。因为曹操没有能力控制这么广阔的领土。曹操内部的扰乱也十分严重。孙权完全可以抓住曹操内部势力过于盘根错节的机会,打出一波意想不到的反击。否极泰来嘛,敌人表面上最强的时候恰恰是最弱的时候。他们的凝聚力捆不起来那么大的摊子。

但是孙权的才具很可能高于鲁肃,但显然要弱于周瑜。这个决断他做不出来。

所以他孙权选择的是继续养刘备这个养不熟的。

刘备这个养不熟的特性,从来没有改变过。我们可以看他的粉丝和粉头们的表现。他们一直都强调刘备在追随每一个军阀的时候都是客将。听他们这个意思,我总觉得刘备从一开始跟卢植学习的时候就摆着皇帝谱儿。所以在粉头儿们的话语中,从来不是公孙瓒别部司马按照公孙瓒的命令在青徐活动,而是“蜀”昭烈帝陛下帮助公孙瓒在青徐开展工作,“蜀”昭烈帝陛下帮助袁绍在徐州开展工作,“蜀”昭烈帝陛下帮助曹操在徐州开展工作,“蜀”昭烈帝陛下帮助汉荆州牧刘表在新野开展工作,“蜀”昭烈帝陛下帮助孙权在荆州开展工作,“蜀”昭烈帝陛下帮助刘璋在葭萌关开展工作。所以我觉得这些粉头也是同样情况:

他们通常都是作为自己老师的爹在帮助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他们通常都是作为自己同学的爹在帮助自己的同学完成游戏任务。

逻辑上是一致的。

因为他们最终都要成家立业养孩子,都会变成他们自己孩子的爹。所以他们从八岁开始就摆出爹的样子为人处事了。

什么?你说你们不是这样做事的?

你们不就是这样说刘备的吗?到哪都是客将?东家雇你干活,明确给你任命,明确交办任务,你自己都知道要去汇报进展,请示任务,你管这个叫客将?

凡六背其主,而自以为忠。

这就是道德低下到了一定程度就不觉得道德低下了。美国人一直都是这样玩的。美国人的低人权优势弄得我们都觉得自己的原子弹不够用了。

乌鸦身上找到了几个白点,就变成了喜鹊。

从战略上来说,孙权需要上游的安全。

曹操必然不能带来这个安全。江东豪门又不肯支持孙权得志,不可能让孙权强大到可以压制他们的地步。所以,孙权在无法动员起来进攻巴蜀的情况下,只能容忍刘备占据上游。

刘备同样不能带来上游的安全。

在孙权与刘备的合作过程中,刘备在战略上不断欺骗孙权。无论是入蜀还是荆州,刘备就没给孙权过任何信誉;刘备在人事上离间孙权的君臣关系。刘备像在徐州劝说曹操杀吕布一样,劝说孙权猜疑周瑜。这说明两种情况,要么就是刘备野心勃勃一直想削弱对手,要么就是刘备这个人就是这么看问题的。他就是见不得别人强大,认为强大以后必然背叛。有一种情况下,这两个情况可以同时成立,那就是刘备就是一个“小富即狂”的野心家。从刘备的一贯表现来看,他的确是这样的人。

那么在这样刘备在孙权面前只搞动作不积累信任的情况下,孙权没有任何理由可以相信:

刘备掌握荆州,不会对孙权造成威胁。

你把便宜都占了,以为别人是傻瓜,而且还要继续占便宜,那你最后就只能没朋友。

刘备这些事情,就是显而易见的“有便宜不占就是王八蛋”的心态反映。结果最后就是变成了活王八。

因为刘备恶劣的政治信誉,所以孙权只有打下荆州,才能确保上游安全。

这在战略上没有任何问题。

孙权真正的问题,是他的大将,或者说大将们,一下都死了。

这简直就像是辽沈战役刚打完林彪粟裕高岗陈毅刘伯承等等这些重要人物全都意外去世了。你问为什么不接着平津不接着渡江。你来指挥看看?这班子不花时间调整的吗?等你调整完了,傅作义早跑了,苏联和美国早就腾出手来干涉了。

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动,直接导致孙权的战略就只能停留在打下关羽以后的阶段。

那他还能怎么办呢?他也没办法让吕蒙活过来啊。

等他调整完了,刘备又开始东征了……

实际上孙权那个时候还没调整完,而是被迫让陆逊压过了韩当等人一头,做了西线统帅。至此孙权就只能在与江东豪门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而不再可能压制他们了。从而也就是失去了整合力量北伐西征的可能。

说到底,刘备这个毫无战略的家伙,才是一手导致孙刘两家都失去问鼎中原机会的真正罪魁祸首。

很多人说,关羽死了,刘备不复仇就无法控制军队。但是我们要知道,刘备是在关羽死了几年以后才出征的。期间他先忙着称帝去了。这几年时间,只能证明刘备的部下没有那么强烈的可以阻碍蜀汉大局的情绪。甚至刘备这个期间都没有一点点人才紧缺的感受,还有心情用牵强的理由杀了刘封。

用人之际的感受是一点都没有,在政治上这是相当的迟钝。

后来刘备睡醒了,知道锅是铁打的,都输到白帝城了。

孙权扶持这么一个帮手,真是瞎了眼。

不过我也能理解这个心态。

刘备要真是才高八斗能力卓越,哪有机会做那么多人的“客将”呢。

吕布几百个兵在手里面就能掀起与曹操连番大战的浪潮,早就做了主君了。谁会对曹操说,你不担心刘备背刺吗?

尽管刘备真的背刺了曹操,但是曹操始终都是将刘备当作贩履小儿看待的。

关键点,就是刘备的格局很浅,大家都不相信他有什么翻天的本事。后来证明,刘备的确没有这个本事,的确只能逃窜到僻远之地割据。

事情本来是很清楚的,但是光环多了,就亮瞎狗眼了。


user avatar   mars-50-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东吴拉胯是第一罪。

就像李世民,如果玄武门之变后,没有跟着一个贞观之治,以及后面的军事成功,那玄武门之变会直接被喷出屎。

就像张学良夺权一样,夺了权杀了手下两个大将,大家都骂他。

所以评价一段历史,一个人物,往往是后面的剧情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如果东吴背刺后,一路开挂统一中国,你看评价是怎样的。


user avatar   di-ta-ye-qiu-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油管五常和地球五常是两码事,谢谢。


user avatar   shi-t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油管五常和地球五常是两码事,谢谢。


user avatar   sun-si-qi-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吴京欠他黑粉宣传费。从战狼2上映到战狼3将要上映这热度就没停过。我们都不知道3要上映了黑粉马上告诉我们。

二、说句诛心的,现在旅外人员就是问题。地震海啸洪水动乱问题都在当地。现在问题就在旅外人员身上。这怎么处理?

三、德国高管的风险和普通人员的哪个大各位心里真没数?像德国这号说白了真权贵他们自个不会为了自个的命着想?他们的风险和普通人能一样?

四、地摊都摆开了,再不恢复经济就真要吃土了各位。


user avatar   tian-ke-92-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被告人犯罪

动机卑劣、蓄谋已久,

手法残忍、对象无辜,

主观恶性极高,

犯罪后果极重,

社会影响极坏,

群众愤慨极大,

犯罪事实清楚、定罪证据确凿,

被告人供认不讳,

依法判处被告人死刑立即执行,罪刑相适。

被告人死有余辜、死不足惜。


后续还有二审和最高法核准,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会在六一节前伏法。




     

相关话题

  关羽和秦琼到底谁更厉害? 
  电影《关云长》为什么评价不高,作为三国爱好者你如何评价这部电影? 
  假设在三国有一万魏军向你进攻,你有一把无限量子弹的加特林重机枪,能不能保住一条命? 
  如果邀请六小龄童拍三国、水浒,他适合演什么角色? 
  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之后,回到刘备阵营,刘备的内心os是? 
  如果曹昂不死,曹丕还有机会吗? 
  为何关羽能凭借三郡之力就挑战曹操,甚至有逐步压制的趋势? 
  三国武将排名为什么典韦可以排到第三位? 
  如何评价《火凤燎原》和《苍天航路》两部三国题材漫画? 
  高晓松针对诸葛亮的评价是不是过分了?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B 站 up 主党妹在旅顺博物馆门口跳宅舞后公开道歉?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卧龙凤雏一词现在成为了用来讥讽别人的话语呢?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