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要再过多少年才能不信中医? 第1页

  

user avatar   tzar-x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知乎上有人说托马斯·库恩,以及他在科哲上的范式理论。实际上库恩之前还有一个波兰生理学和微生物学家路德维格·弗莱克(Людвик Флек)在研究性病的传播史的时候已经提出了这个理论的原形了。这本书就是《一个科学事实的发生与发展:思维样式与思维集体学说导论》(Entstehung und Entwicklung einer wissenschaftlichen Tatsache

为什么我先提这个,因为科学哲学及科学史在很多国家是只有博士才会开设的课程。本硕阶段只会开一些相对而言比较简单的哲学史课程,在我国由于过度薄弱的教育基础,这些东西都被简化了。比如在80-90年代,只有硕博研究生,而且是只有理工类的才会开设科学学课程,而且科学学也不是每个能招博士的院校都有能力开好的,能开的不错的都是些最老牌的重点院校才有能力开这些东西。比如北大、科大、天大、重大等。

后面为了更好的利用廉价劳动力,现在这些课很多院校都不开了。

也就是说,在国内能够以科学哲学角度思考这个问题的,本身就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要么是海外名校博士毕业,要么就是99年院校扩招前的老博士。这些人有多少呢?从1979年开始博士招生到1994年结束,十几年中国自己才培养了五千左右的博士,到99年总数不会超过一万。海归就更少了。当时中国已经13亿人了。

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人其实都没有能力从哲学高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普通人的朴素认知就是:医学就是治病。

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判断是否是患病的标准是什么?这么标准怎么来的?目的是什么?手段是什么?工具是什么?

能思考这六个问题,就明白问题出现在哪了。

问题不在于现代医学不够发达,而是中国有超过80%的人口,小时候是生活在技术水平和知识供应水平类似18世纪中晚期的农村,十年甚至五年就换代的现代科技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的可认知极限了。别说从科学哲学角度考虑问题了,能把CT MRI的原理说明白的就已经算得上是受教育程度非常高的人了。

对于这些人,现代医学的奇迹根本就没有说服力,因为完全理解不了是怎么回事。你说建立国家标准人委员会,搞大桶造人?你觉得他们能理解吗?

搞士官长或者阿斯塔特,裸身体重600千克,全身钛合金和碳纤维加强骨骼,能够一小时徒手捏爆3600个人的脑壳的超级战士?你觉得他们能理解吗?

他们越不能理解,就越对这些东西感到恐惧,就越笃信中医。你跟他们说我要搞克隆人,那里病了切克隆人身上的器官换上,他们会觉得你疯了。你说你要抛弃肉体,变成桶中脑,他们会觉得你该进精神病院。


user avatar   zhao-gang-53-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不可能吧,愚昧是个缺省配置,而理性真不是所有人都能学得来。“天上有个看不见的巴啦啦小魔仙”这种离谱的谎言都有几十亿人信,中医这种博大精深的骗术那更不容易被戳穿了。


user avatar   mao-gen-fu-li-man-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论文不会选题?选题掉进大坑?

学姐带你破题!


⭐️ 1、选题的重要性


你有没有听过爱因斯坦的名言: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这句话放在论文选题当中,也同样适用




其实论文的选题,就是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千万不要随便BD一个题目拿来就用

不贴合专业的题目,就像不合适的鞋子,磨的还不是你自己的脚?


咱们选好题目再写作,会让你整个大四,都比别人轻松一百倍





⭐️ 2、不要选择没有人研究过的题目


都2021年啦兄弟,你都想到的题目,基本上都被前辈大大们研究得透透的了

一个没有人写过的题目,你想想看是为啥?


通常有两种可能:

  • 第一,这个题目没有研究的价值
  • 第二,这是个无法开展的研究





⭐️ 3、切记!量力而行


说实话...其实很多导师看咱们的论文,就像你看小学生作文

回想一下,你看小时候作文什么感觉?


所以咱们的水平,导师都很清楚,也很明白

一定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写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题目




论文题目总被pass? 题目究竟要怎么定?

咱们来聊聊“论文选题经常出错的案例分析”~



搞定~ 我是 @思源学姐 这是我在知乎的第1篇回答


在这里!祝大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饱读诗书、才华横溢.... ❤️


user avatar   mu-rong-xiang-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大家如果平时看新闻,类似的案件还有很多,涉及到各种平台,引发这种极端行为的原因也千奇百怪,被暴力侵害的对象也不光是消费者,还有保安、店家、甚至别的外卖小哥。

我还记得之前在武汉就外卖员在商场里面,因为一个差评,就直接捅死店员,而且捅死以后还冷漠的玩手机。



咱们作为消费者,有权利对迟到的外卖提出提问,发出抱怨,这些都不能合理这个外卖员的行为。

现在外卖行业里面有700多万的外卖小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体量,而且是面对终端消费者的服务类型行业,必然会出现一些不愉快,但是绝大部分,都不会采用这种形式来发泄。

说直白一点,这样仅仅是因为客户差评或者抱怨就动手伤人的,换成做其他行业,比如网约车司机或者菜市场小摊主,那同样也是定时炸弹。

而且很难说这是「激情」之下的行凶,毕竟使用的是刀具,任何一个带刀的外卖小哥,都会让人背脊发凉。

如果这事儿是外卖小哥一气之下力大无穷的把电瓶车举起来把人砸伤了,我都觉得性质不会这么恶劣。

很多时候大家会上升到平台或者背后的资本,这种心态是可以理解的,我其实也有这种倾向。

平台和外卖骑手之间的关系,我觉得需要更加精准的梳理。

7月份的时候,几大部委是连续发「意见」,先是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然后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八部门共同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最后是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再度联合印发《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

大家如果仔细看会发现,基本都是在保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这也可以理解,毕竟社会矛盾是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之前大家集中关注的是外卖小哥的收入、工作时长、五险一金等等问题。

那这个案子其实给了另外一种观察角度,那就是外卖小哥如果犯事儿了,平台在里面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这其实是那几分「意见」里面缺乏的内容,没有进行明确的定义,现在的出发点,更多的依然是放在「灵活就业人员」这个角度。

这灵活就业,其实就是公司给任务,个人来接任务,这就是单纯的买卖关系,而不涉及过程中的权责问题。

这次饿了么站出来说愿意承担治疗费用、误工费等经济损失,并尽力满足合理的索赔要求,在我看来更多的都是从社会影响的角度出发,而不是真的被制度约束下的行为。

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完善这个拥有700万就业人口的「新就业形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站在这位李先生的角度来说,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所以他需要有个交代。

这个外卖员,自己已经被刑事拘留,大家也都可以想象,如果直接找外卖员索赔,那不光时间周期会很长,最后哪怕法院判定了经济赔偿,最后执行起来难度也会比较大。

所以李先生选择了向平台进行索赔。

这种操作在我看来,没问题,平台的确是有个监管上的失察,而且受害者肯定也不愿意长期奋战才能求得一个赔偿。

但是这背后也牵扯一个问题,平台本质上肯定是不愿意这样的情况发生的,而平台能使用的预防手段却相对薄弱。

但是这种伤人行为,其实任何人都没有办法预见,哪怕是通过政审的都还会出问题,更何况这种隐藏的暴力基因哪怕通过性格测试、人品考察都很难挖掘出来。

而单纯的把球踢给平台,反而是让平台来充当了行凶者的替罪羊。

所以可能在未来很长时间,类似的新闻我们还是会看到,如果每次都是从息事宁人的角度出发来倒逼平台进行赔偿,那还不如进行明确的权责界定效果更好。

平台承担平台应有的责任,行凶者承担自己的责任,然后监管部门来进行明确的权责划分。

其实整个外卖小哥群体里面,绝大部分依然是积极阳光正面的。

经常能看到外卖小哥和快递员小哥,见义勇为,甚至为了保护女孩,被当街行凶的人砍伤。

我还看到过外卖小哥为了抓偷电瓶车的,被砍伤。



还有外卖小哥见看到有人扒窃手机,于是大喊有人偷手机,吓退了两男子,在这之后被先前逃离现场的两名男子用踏板摩托车撞击自己的电瓶车。



所以外卖小哥这个群体,大部分都是辛勤劳动的用自己双手来换取报酬的,对极小部分的害群之马,需要的是更加完善的体系来进行剔除和惩罚。


user avatar   eidosp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次舆论的重点在于警察到底是多久赶到的。

没拜码头,收保护费,打砸门面这种原因我们都知道,也不怕;

但是公权力私用或者黑白勾结这种事,就会让人非常害怕;

如果西安公权力真的黑白勾结,还睁眼说瞎话,那就需要处理整顿了。

我朝的治安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人民也不是软弱无比的,60年代西安打的也很凶的。难不成西安各公司以后都要雇佣保安公司保护经营?

这次出警距离1公里,走路10分钟都到了,所以就坐等这次真实的出警时间是多少了。





  

相关话题

  为什么知乎上几乎一边倒地反对中医? 
  怎么看有个视频一个中医老师给学生把脉,脸色变了,发现女生有肿瘤? 
  中医能治未病吗? 
  现代,中医为何没落? 
  丁香医生反对中医有什么道理吗? 
  高三毕业文科生准备报专业,本人真心热爱中医且有兴趣,看知乎很多回答都劝别学医,独生子适合学中医吗? 
  中医真的无科学依据吗? 
  中医的“气血不足”可有衡量标准,比如缺了多少毫升气才算不足? 
  如何看待《北京市中医药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拟规定不得诋毁污蔑中医药? 
  如何评价蛇酒的科学性? 

前一个讨论
现在越来越多的教授学者都喜欢通过网络跟年轻人交流「学术知识」,这种行为会扩大还是缩小知识鸿沟?
下一个讨论
联想辟谣柳传志「退休后年薪1亿」,哪些信息值得关注?司马南、张捷是否构成造谣?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





© 2024-06-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