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今后为知识付费的时代? 第1页

  

user avatar   jupingxiaowang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议题有点大,自问自答,回答4个子问题。


1.互联网每天都在产出数以万计的免费内容,知识付费是不是伪需求?

互联网的丛林,注意力是稀有猎物,周遭都是虎视眈眈的猎人,他们以“娱乐化”、“碎片化”、“免费”为伪装,精心布置陷阱。你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一不留神,就会踩落到时间黑洞,受困其中,注意力就成了猎人们待宰的羔羊,被瓜分,变现。

“娱乐化”,“碎片化”,“免费”,实则都是某些内容生产者为了攫取用户注意力精心布置的陷阱,无处不在的廉价免费内容,使得用户深陷其中,反而使得优质内容更难被挖掘到。

这也使得知识付费更有价值,其节约了用户注意力。需要强调下,这里提出的是注意力,而非时间,用户不缺时间,不然也不会有kill time(打发时间)的说法,用户缺的是专注在某件事情上的注意力。

知识付费,关键在用户对原创者的“认同感”,用户找其信任的人来分享、推荐知识,他付出了金钱,原创者帮其规避掉垃圾信息;人性,又是生来厌恶损失的,投入了金钱,自然也会花费更多注意力,在知识的学习上。

任何时代,优质内容,永远都是稀缺的;更何况,如今的互联网,充斥着博眼球的垃圾信息......有个知识向导,避免你误入“假知识”陷阱,就是价值。

除了对用户“注意力”的呵护,知识付费,还在解决一个刚需:拓展认知边界。

罗胖,对罗辑思维的价值,有个形象的比喻:

他把自己比作屋里的一个小丑,这个屋里有通向各类知识的大门,罗胖的作用,是在屋中表演,变着法子夸门里的东西多么好,比如在“弗洛伊德”的门口赞叹了下:来呀来呀,这里有梦的秘密。

罗胖在门口的赞叹,是带着“忽悠你去看看”的视角来吆喝,所以你看他每天发的60秒语音,会以讲故事等技术手段,开头就抓住你的眼球,但逻辑论证是不严谨的,甚至带偏见的。如果你是精英视角,门后的思想已有过深入研究,你可能会鄙视罗胖不严谨的吆喝,认为其浅薄;相反如果你不了解门后的知识,罗胖的吆喝引起了你的关注,你可能会延展阅读,甚至在现实生活中尝试它,这就给你提供了一扇通向新认知的大门。

但这也对读者提出了要求,要有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在背后支撑,不然会惊讶的发现,每天接收的知识都在打架。


2.得到、知乎,这类知识付费产品,有无独特护城河?

用户规模积累到一定程度会自带壁垒效应,这是句正确但没用的废话,这里不作探讨。

《得到》,以李笑来为例。其《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超过10W人订阅,订阅费是199元/年,单单他一个人的专栏订阅收入,一年的流水,就高达2000W,抵得上一家小型出版社全年的收入。足以让各大平台和原创者眼红。

但如果平台照搬《得到》模式,就被罗胖带坑里了。

思考两个问题:

一、差不多的内容,没有李笑来这个名字背书,会有这么多人订阅么?不会。如今的知识变现,依靠的是李笑来多年个人品牌势能的释放。知识付费这班车,红利最大获得者,也注定只会是李笑来这样的头部作者。

二、其他平台照搬会有效果吗?这又是无视了罗辑思维的护城河。平台如果只是给原创者开个付费专栏?用户就会付费订阅?痴人说梦罢了。知识型网红的造星能力,整合营销策划能力,辅助专栏作者研发课程产品的能力,才是罗辑思维的内功。

知乎的护城河,是国内最好的内容社区氛围。内容社区,劣币天生会驱除良币,人性弱点释然,人容易被噱头、八卦、标题等吸睛但嚼之无味的内容吸引,看完后,又感到失落。因此,内容社区的氛围,必然有赖官方的正确引导,完全依靠机器推荐机制,今日头条就是活生生的反例。得益于整体良好的社区氛围,如果写作新人想当知识型网红,还没有实现原始影响力积累,在知乎开始是很好的选择。


3.知识付费了,对个人品牌会有损害么?

有个心理学理论,叫富兰克林效应:

曾经帮过你一次忙的人会比那些你帮助过的人更愿意再帮你一次忙。

列夫·托尔斯泰叶也曾在《战争与和平》里写道:

我们并不因为别人对我们的好而爱他们,而是因为自己对他们的好而爱他们。

知识付费也是同理,我们会因为付费给原创者,反而加深对原创者的认同感。

但是,如果开启内容付费后,提供给读者的内容,并不符合原创者事前承诺的,知识付费同样会损害个人品牌。但毁了个人品牌的,是“不诚信”,而非付费这一模式。

当然,如果你还没有相当的人气,需要把原创作品授权給大平台转载来积蓄人气,免费模式依旧很适合你。


4.知识型网红的未来

小马宋,曾在公众中提及,有3种世俗意义上的成功:1.超级个体,如李笑来唐家三少;2.创业成功;3.顶尖的职业经理人,如唐骏。

知识型网红的未来,或许就是超级个体。以杜绍斐为例:

杜绍斐,最早是个程序员,业余时间在知乎答题,在男士着装基本款领域,回答出色,晋升为知乎大V,后耕耘公众号,进一步积累了人气,成为男装时尚类知名大V。

再后来,获得风投,成立了公司,开始组织化运作公众号。公众号的名字还是杜绍斐,但内容由团队来运营;内容选题也不局限于时尚,定位很有趣,旨在根治直男癌,发起一场直男的新文化运动。

而这种基于人格建立的自媒体,输出新时代的价值观,再将相似价值观用户聚集到一起,一旦商业变现,威力极大。

公司衣川文化,16年开拓了新的盈利模式,成立了社群老爷会,为直男提供一站式搭配方案,有上门定制衬衫,定制西服等服务。基于用户对杜绍斐个人人格的深度信任,自然移情到对公司产品的信任。这种信任感,品牌效应,是普通公司无法比拟的。

杜绍斐的知识变现之路,恐怕也算得上是教科书版的超级个体成长路径了。


       文/斜杠青年「剧评小王子」。 终身学习者/广告人/独立影评人,知乎专栏《草木竹石皆知识》作者。 微信公众号:「剧评小王子」(ID:jupingxiaowangzi)     



  

相关话题

  从 1999 年到如今的电脑配置都是什么样的? 
  如何才能不做井底之蛙? 
  知名学者和普通人的区别仅仅是知识吗? 
  有哪些渠道可以获取一般人不知道的知识和信息? 
  学习课本知识真的有什么用吗? 
  有哪些用文字很难表达,但是用视频一下就能看明白的例子? 
  知识产权 保护的是知识吗? 
  看懂了一本书,知道了里面的知识,懂得了某个道理,有啥用? 
  中国最聪明的一批人是那些被高考筛选出来的清北学生吗? 
  为什么都说碎片化信息无用,我却感觉刷手机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前一个讨论
由中国农业大学学生潘启农发起众筹的后会友期餐厅大家怎么看?
下一个讨论
请问你的写作习惯是怎么样的?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