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请各位历史文真爱老哥们推荐主角懂政治是妥协的艺术,金手指影响小,小说各方面知识没纰漏的历史小说拜谢? 第1页

  

user avatar   yang-fan-13-98-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推荐《枭臣》,但不是严格的历史小说,而是架空历史。


user avatar   guo-zhu-15-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初中时,我在我表姐身上观察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表姐平常不怎么学习。但每次成绩下来时,她总是特别伤心难过,责备自己当初没有好好学习、考试不够细心等。等过了两天,一切回归正常,该玩玩她的。

后来,我在很多人身上都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们自责,但却总是反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

我慢慢领悟到,自责有时候是一场“作秀”。不仅做给别人看,还做给自己看。

做给别人看很好理解。展现自己的愧疚,博取同情,减轻别人的责备。

做给自己看就耐人寻味了。

一方面,自责虽然让人不适,但却可以转移注意力,减少我们直面错误的痛苦。

另一方面,自责还会给人一种“吸取经验教训”的错觉:看,我都这么自责了,以后肯定不会再犯这个错误了。

但请记住,自责和吸取经验教训是两码事。

自责只是告诉自己“我再也不这样做了”,而吸取经验教训是思考“我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避免重蹈覆辙”。前者只是试图平息内心上的痛苦,后者却是提出解决方案,力图做出改善。

而通常来看,前者只会让悲剧重演,后者却能真正避免同样错误的再次发生。

约翰·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里牧师对其做了极佳的诠释:“我去布道,心里就说,’天哪,这回我可不能干这种事了。’可是就在我这么说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又打算那么干了。”

此外,自责还会让我们错过吸取经验教训的最佳时间。

比如,当考试失败后,很多人会陷入愧疚之中,情绪好几天都萎靡不振。等他们情绪好了一些,他们却得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修正错误。因为他们不仅错过了老师讲解试卷,而且还把很多做过的题给遗忘了。

究其原因,我们的记忆是个非常“不靠谱”的家伙。时间过得越久,我们对一件事情的记忆越具有概括性。这就会导致很多重要细节被遗忘。有时候,你甚至觉得那个错误只是无心之过。

这向我们传达的一个质朴的道理是:错误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恰恰是吸取经验教训最为宝贵的时间。

接下来,让我通过一个例子来向你展示放弃自责的好处:

假设,你现在在备考考研,你学累了,忍不住开始玩手机、刷视频。显然,这是一个错误。

半小时后,你抬头看了一眼本来正在写的数学真题,感到十分自责。而自责恶化了情绪,你变得更加消极。为了摆脱这种情绪,你不得不通过一些能快速得到奖励的东西。你很可能会继续刷视频,情况严重时甚至去暴饮暴食。结果一个下午就过去了。

但如果我们能在错误发生后放弃自责并选择直接吸取教训呢?

嗯,刚才我自控力不足,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为了避免我再玩手机,我要帮它关机,放在书包里。等学习任务完成后,再痛痛快快地玩。

然后你继续学习。等晚上你回头看这一天的时候,你依然会觉得很充实。你不会因为玩了半小时手机而责怪自己。因为你从错误中成长了。这份经验还会让你更好地应对其它错误。而这才是真正宝贵的东西。

所以,在生活中,你一定要经常提醒自己,错误发生就发生了。我不需要自责。关键是要想想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避免重蹈覆辙。


有不少知友听说我办了一个读书会,想加入进来,在此我表示热烈欢迎。读书会已经创建两年半了,成员活跃,氛围很好。但同时,我们也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到我的公众号“大明白”了解详细信息。




  

相关话题

  学界如何评价《枪炮、病菌与钢铁》? 
  为什么知乎普遍“黑”抗战时国军的战斗力? 
  如果历史上的开国皇帝看到今天中国的疆域会有什么感想? 
  为什么很多中国大陆人都认为中华民国已经灭亡了? 
  模仿冰火的POV写 一部唐末天下纷争的小说会不会有受众? 
  诸葛亮北伐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资治通鉴》中汉纪三十六建武二十六年中“左、右贤王以下缯彩合万匹”中的“以下”是什么意思? 
  明清时代如果中了进士,但是名次不理想,可不可以在下次再考?有没有人这么干过? 
  唐宪宗真的是被唐穆宗联合宦官杀掉的吗? 
  如何看待三省六部制能从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还能一直沿用到清朝末期? 

前一个讨论
清末酷吏毓贤到底是汉军旗还是满八旗人?
下一个讨论
按理说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应该把节度使权力搞小一点,可为什么又搞大了,这不是自取灭亡吗?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