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日本软银集团将暂停在中国开展新的投资? 第1页

        

user avatar   yao-dong-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孙正义这人,凭运气赚的钱早晚凭本事亏光。


user avatar   ye-lai-liao-6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药

首先,我强调一点。中国是地表最具有投资潜力的大国,没有之一。那些拿西方给的评级来肛我的,请绕道。

所以呢?为什么软银放弃了我号称最具有投资潜力的大国?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资本是趋利,这是基于自由市场的情况下。

而软银,其资金及其资产绝大部分都在刀略生态圈内。

这意味着,软银作为一家日本企业,却没有自己的金融自主权,当然包括整个日本。

当掌握刀略的鹰酱要求,那软银做出反市场行为,就不足为奇了。

要知道,2019年,软银被美政府强行放血。

所以,一边是赚点小钱钱,一边是拿你命。你是孙正义,你会怎样选择。

当然,也有市场不看好孙正义的原因。之前一系列操作,导致信任危机。孙正义没钱,还投啥。

但这不是根本原因。

之前我说了,兔子的反击,就是输入通胀,引爆民生问题。限流与抛售刀略来打击鹰酱金融地位。

所以啊,鹰酱这边主动联系兔子,也主动派人来天津谈。天津是啥?卖狗不理的啊。

所以啊,软银发声是金融进攻的第一炮。

而拜登还特意说了,不要动核。言外之意就是可以用常规火力。

所以,目的无非就是封锁。搞冷战时对毛熊的做法。这极限封锁方案还在试探中

兔子以不变应万变,看鹰酱做一些无谓的挣扎。毕竟,搞极限封锁,第一个凉凉的,只能是鹰酱,不会是其它国家。

刀略买不到东西,就是废纸。

后面应该会有更多西方阵容加入这场围剿兔子。就看鹰酱的影响力有多大了。有多少人跟。


user avatar   bo-si-wang-lik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1)瑞银之前有分析师发过报告,称国内这一轮的“强监管”至少会持续到年底

瑞士银行(瑞银)证券A股策略分析师孟磊今天(2日)发表最新报告称,中国政府对互联网行业的监管或仍在进行中,预料至少将持续至今年底。

据路透社报道,他认为,这一轮互联网监管是统筹协调式的,也只针对特定行业,旨在促进可持续发展,而且监管思路有迹可循。

2)从狙击蚂蚁上市,到阿里反垄断,滴滴IPO,教育双减,再到最新传出来的美团10亿美刀反垄断罚款...国内强监管周期大概率还没有走完。

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中文互联网世界里,大家都说阿里药丸。但问题来了,为什么在腾讯的净利率增速持平,净利率高于阿里很多的情况下,目前阿里的估值反而高于腾讯很多?

阿里近12个月净利率19.2%,腾讯近12个月净利率35.2%;阿里2020年收入为人民币7,172.89亿元(1,094.80亿美元),同比增长41%,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为人民币1,719.85亿元(262.50亿美元),同比增长30%。腾讯2020年实现净利润(Non-IFRS)1227.42亿,同比增长30%。

注意,这里腾讯的PE(TTM)是还未开过财报的,而阿里的PE(TTM)则是刚刚开过财报后的。

答案很简单,因为阿里基本已经上岸,市场预期较为稳定,给的估值自然会更高。而强监管的最后一棒及高潮,很可能会落在深圳某企业头上,市场不利预期尚存,所以估值自然就更低。

双方的“斗法”,已经走过了round 1的虎牙斗鱼和round 2的TME,目前来到了白热化round 3的门前。在最终结果没出来之前,如果“凡人”参与,则很容易被“误伤”,轻则动荡,重则爆仓。。

3)在教培行业“双减”文件出炉导致中概股、港股及部分A股集体“崩盘”之后,目前市场情绪极为敏感,甚至敏感到一篇发了又删,然后再恢复的文章,都能引起千亿级别的市场动荡。这种信心的不稳定,不是连夜发文唱好就能解决的。

综合来看,孙正义暂停在中国开展新的投资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何必在现在去面对“疾风”,等风平浪静之后再出发不香吗?

之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2018年游戏版号暂停发放寒冬,腾讯股价从高位回落,直到2018年底版号开始重新发放后才逐渐回血(市场预期重新向好)。

况且孙正义还赔了不少钱:赔钱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空头排列里逆势加仓和扛单。

1)日本软银集团发布了截至6月底的2021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数据显示,软银集团第一季度销售净额1.48万亿日元,同比增加15.6%;净利润7615.1亿日元,较上季度大减61%,同比下降39.4%,软银愿景基金本财年第一季度利润为2355.5亿日元,较上季度大减90%。

2)今年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给软银的股价蒙上一层阴影,自7月以来,软银股价已下跌13%,未跑赢日本日经指数和美国纳斯达克指数,较今年2月、3月的股价高点更是跌去了三分之一。

3)当软银集团5月公布了创纪录的年度获利时,高管们就指出,软银旗下“愿景基金”的投资会带来进一步获利增长空间,比如对中国网约车巨头滴滴出行和满帮集团的投资。这些公司当季于纽约上市,但监管行动随后冲击了估值,这凸显出软银面临的中国风险,即使该集团寻求减少对其最大资产——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股份的依赖。

这一转变给软银在中国的投资蒙上了一层阴影,中国约占其基金投资组合的四分之一。

不过,软银最大的损失来自“愿景基金”之外。根据软银的计算,截至6月,其持有的1,100亿美元阿里巴巴股份约占其资产净值的47%。阿里巴巴无疑是软银最赚钱的投资:二十多年前,软银只向该公司投入了大约2000万美元。

最后,在全球资本市场里,朝鲜裔投资人是真的狠人,无论是孙正义,还是Bill Hwang...永远不要低估任何一个朝鲜裔投资人。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波打击互联网巨头的措施,就是跨国版的打土豪分田地。

国际资本的根本也是记吃不记打,跟孩子和狗子一模一样,心理状况极好。

下次看到100%的收益机会和无限量的市场规模,狗子的黑爪照样会腆着脸伸过来,别担心,该打就狠狠地打,我告诉你,他们内部的投资坏帐准备金高着呢,根本不亏,整体收益率无非是从32%,狂跌至29%,远高于基准收益率98倍。


user avatar   wang-ke-dan-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资本无序扩张明显得到控制,主要原因是增量做不动了,或者说不愿意再透支经济体未来强行做增量了!

新兴国家有什么优势?人口!人口一方面意味着劳动力红利潜力,另一方面是需求市场,注意人口并不一定都是红利,但没有人口一定没有劳动力红利,所以国际资本投资新兴经济体是一种赌注,政治、经济、社会越稳定的经济体,不确定风险越低,比如一些国家很容易发生政变,这类投资风险就很大,很可能大量资本付诸东流。但新兴经济体有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意味着非常高的预期收益,是值得资本冒险的。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期内,为了吸引外资,除了宏观政策优待以外,最重要的是维稳方面的投入,常常高于军事研发投入,人们出去了就知道国内很多看似平常的安全感在其他国家并不是那么普遍。这给资本最大的保障,再加上香港作为资本的跳板,拥有着与老牌资本主义类似的经济体系,背靠如此巨大的商品产出市场和进口需求市场,香港也自然在享受到内地高经济增长的红利,特殊地位让其常见稳居三大金融中心的地位,内地的制造业也在国际投资中加速发展,结合内部的经济措施和劳动力红利挖掘,迅速稳坐世界第一大工业产能交椅,即便依靠中低端产能,成为各大经济区域的主要贸易伙伴。

这个阶段内,我国的态度是开放的,国际资本对发展中经济体的“风险”投入是应该吃到相应的红利,只是增量如何分配的问题,我们经济体也完成了结构转型所需的原始积累和产业基础,不要小看中低端产业,这是高端产能的基础,也是不可或缺的成长过程。当然也付出了很多代价,比如环境问题,资本收益压过劳动收益问题等等,不发展是不行的,也比所有人都贫穷好。

但资本和金钱的侵蚀下,很多决策就变得复杂起来,资本和部分权力逐渐失控,他们不再能做大新的蛋糕,而是通过积累的资源不断修改蛋糕的分配方式,最近几年经济增长迅速跌到6%,新的增长点也并不是短期内能实现的,剩下都是经济体最硬啃的骨头。回归正题,读者也会发现这几年的资本吃相越来越难看,最大的问题就是增量做不动了,只能无底线的去捞一些不该赚的钱,换来的当然是越发严厉的限制措施,比如平台反垄断到现在的课外培训一刀切,资本越疯狂,预计政策限制越严厉。

总结起来,经济增量是关键,要知道在这几年还能维持在6%的增速,很大程度是十几年近200万亿的货币供应的功劳,代价也是经济体杠杆率一路飙升,居民储蓄潜力大幅度被挖掘。经济增速只是一个数字,而真正的经济发展是实际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商品和劳务产出和消耗能力,资本遵从市场化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但同时资本也是逐利的,一旦增量做不动,什么离奇的操作都会发生,卖数据的,金融创新的,旁氏资本运作的集中爆发出来,聪明的资本懂得不赚走最后一块铜板,增量做不动的时候就该布局退出。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垄断后盈利的互联网+产业已经没什么刚需场景,而且还被遏制垄断了。

以新基建为核心的科技应用,开始就不让外资主导,而且不是以上市为重点而是以持续盈利为目标。

以持续投资长远盈利为目标的底层科技项目,投的话美国第一个不答应。

更别提中美同时对资本退出端下死手了。

新常态下,投资机构也要适应转变,软银这种老狐狸会是最先转变过来的。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的美元基金,其实一多半是国内自己的钱,跑出去再换个马甲回来。

不是坏事,国内又不缺钱。

非要说负面影响吧,我给找一个:这些钱总要有地方去,不投中国,就会去投其他发展中国家。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主要还是最后上美国资本市场IPO的问题。

美国资本市场是全球的赌场,你有资格成为筹码,给投资者讲好故事,让投资者掏钱。无论你盈利不不盈利,都有一个好的市值,你卖卖股权,抵押一下借钱就有现金流。

如果你真赚钱了,那么这个投资就变现了。如果你没赚钱,你可以说这是潜力。

风险投资变现,是要通过这个赌场的。

现在中美关系不好,中国卡去美国上市的企业,担心数据安全问题,美国也在卡。这样中国企业去美国上市,要全球资金这个路子的通畅性有问题。

你说在A股上市,一是门槛高,二是资本进出不方便,孙正义在A股变现,拿了一堆人民币,怎么带出去?

香港很重要,但是香港这个小赌场,比美国资本市场的大赌场还是太小一点。

其实,说中国招商引资,利用外资。并不止是外资直接来设厂,外资投资中国企业,中国企业IPO,去收全世界赌徒的钱也是融资,这个融资还很大。

相当于,在美国的赌场,我们的企业发筹码。拿到的钱,解决国内的就业,消费,在国内买房买车。

现在如果这个路子断了,等于少了一大块海外赌徒的钱。对国内很多企业都不是好事。

尤其是现在在创业的企业。

国内这么多搞GPU的,搞人工智能的,很多都是短期内不容易赚钱的行业,不能IPO,或者说IPO很难,有幸上市了只能圈人民币,对资本吸引力不大。

不过,目前的障碍都是政策性的,这个东西只要中美谈妥了,不搞敌对,都是顺带就解决的事情。看未来中美关系吧。


user avatar   rosicky3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情绪层这个问题下很多答主已经回答了不少了,我说点非情绪层面的;


1、软银在中国有过投资的主体其实很多,

叫软银的就有软银中国、软银愿景基金、软银亚洲等几个主体;

我这还没算那种合作的基金,比如TPG-软银基金;


2、过去这些年,这几个主体分别在不同时段投资了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互联网和科技公司,

比如阿里、滴滴、满帮、叮咚买菜、掌门教育、携程、贝壳等等;


3、过去几年相对较为活跃的,且出手比较多得是软银愿景基金,就是那个号称1000亿美金的fund;

此次孙正义表态,更多的也是在说软银愿景基金;

另外的主体比如软银亚洲,其实本来在中国投资就不多;


4、我翻了一下软银愿景在2020和2021两年的投资案例;

2020年可统计的案例是25起,其中中国公司包括作业帮、满帮、极飞科技、掌门教育、晶泰科技、豌豆思维、滴滴自动驾驶、车好多、自如、贝壳,一共10家,占比40%;

2021年可统计是59起,中国公司包括擎朗科技、小胖熊、创新奇智、叮咚买菜、北森、EDDA、智慧芽、客路、Keep,一共9家,占比是15.2%;

所以理性纯从已有的趋势看,软银愿景基金本来就在调整在中国的投资比例;


5、我们再细看愿景基金在中国的投资案例,

重仓的教育公司一大堆(作业帮、掌门、豌豆思维)

然后是滴滴,如果再考虑到之前蚂蚁的事情……

搁你是孙正义,你不应该做些调整么?


6、我上面提及的软银的另外一个投资主体叫软银中国;

软银中国作为基本只投资中国企业的VC基金,其实近几年投资节奏没有太多变化;

每年20-30个deal,所以昨晚软银中国官方公众号发了个辟谣:

事情如果只到这里,其实就还好,

但这个辟谣后来删除了……删除了……


7、这个表态对中国美元一级市场的影响:

我的前老板经纬老大张颖昨天发了这样一段话:

在中国,一级市场中,软银愿景是大家公认的出得起价也给得起钱的“大金主”;

上面我也列了他们过去几年的案子,如果公司估值在没上市之前已经到了几十甚至一百亿美金这个规模,可选择的一级市场投资人就非常少了,

而软银在其中一定是出手项目最多,放最多钱的一家……

也就是说美元一级市场在可见的短期内,少了最大的一个“接盘侠”,

那么其他中后期基金在看项目的时候,其估值和出手速度一定也会受到影响;


8、而最后的最后,考虑到最近的整个资本环境,

哪怕孙正义老板不表整个态,整体调整和向下的趋势也是必然……


user avatar   nai-bao-de-da-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国内所有的FDI投资,主要包括国际产业资本、金融资本投资。而孙正义代表的只是国际产业资本,并且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产业的投资。

事实上,与孙正义把实话直白的说出来相比,其他国际资本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他们从国内的撤离往往都是是早已开始+悄然无声的。

2021年6月28日,新加坡凯德集团在一份证券交易所文件中表示,该集团已与平安人寿保险达成一项交易总额467亿RMB的协议,剥离旗下在CN最核心的优质资产:6个来福士广场项目(北京和杭州的来福士中国,以及上海、宁波、成都、长宁的来福士广场)的部分股权。这项交易的目标是在2021 Q3完成,并将为其带来超过20亿新元的净收益。

而这,还仅仅只是冰山一角。

实际上,不论是日本政府提供22亿美元协助日企撤离CN、还是在全国外贸出口中占据主力的台湾六大代工集团(*还有像“及成通讯”这样的供应链龙头台企);以及Actavis、三星、松下、飞利浦照明、希捷、甲骨文、苏州仙童半导体、德国HANNING(德亨电机深圳)、日本村田制作所(深圳的子公司升龙科技)、美国史丹利百得(深圳)、爱普生、奥林巴斯、霍尼韦尔等一大波外资制造业企业的撤离,都是国际产业资本撤退潮的现实缩影。

2021年5月10日,CCTV(新闻联播)播发了国家发改委2021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指导方针:国内将从合理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深化金融让利有效指出实体经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合理降低企业人工成本等8个方面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

当时,几乎没人关注这个新闻,更加没人在意其中有关“合理降低企业人工成本”的内容。

2个月之后(7月4日),深圳市政府就提出了将首次全面修订工人薪酬规则,并计划从三个方面调整薪酬体系:

减少非正规工人的加班费、收紧奖金规则、延长支付员工薪资的最后期限;以遏制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阻止企业向东南亚和其他地区的廉价市场外流。

很明显,深圳市一旦在全国打响工人降薪的第一枪,那么国内人均国民收入(GNI)突破1万美元就更加与广大不明真相的瓜众无关了[1]

更加明显的是,能够让深圳如此焦虑的不惜通过工人降薪来“跪求”(挽留)外资企业外流的真相,早已远远超过了官宣的量级。

直到这时,国内广大不明真相的瓜众才蓦然发现:这个问题背后的真相,不仅与国内官宣的“今年以来我国吸引外资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形成了鲜明对比(hit face),而且还揭示了另一个令人细思极恐的blackhole。


事实上,与每年都会公布的FDI数据相比,国内从未发布过关于外资撤资(或外流)的数据。

而自从40年前总设计师访问新加坡之后提出引进外资的政策开始,国内吸收外资的数据经历了一波倒抛物线的发展历程。而这根倒抛物线的顶点(拐点),则出现在2007年[2]

直到 2008年,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当时,在2008年的外资撤资浪潮中,既有大量因破产而黯然离开中国的产业资本,也有获利后全身而退的金融资本(例如瑞银、美国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国际金融巨头)。根据国家外管局公布的2008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数据显示,国内2008年资本金融项目顺差的同比降幅首次跌破了1000亿美元,同比降幅高达74.2%。

这也意味着,国内的外资在2008年采取了大规模的撤资[3]。直到2009年,外资撤退(外流)依然还在继续[4]

2008年12月,商务部联合外交部、司法部等部门印发了《外资非正常撤离中国相关利益方跨国追究与诉讼工作指引》,宣称将对“非正常撤离”的外资提起跨国追诉,凸显了当时管理层对外资撤离的忧心如焚。对外,官宣则将所有的外资撤离一律称为“受美国金融海啸的影响”[5]

而对于2009年爆发的一连串外资银行撤资案,国内的官宣口径则是:这些急于“撤离”的境外战略投资者是因为财务状况差,自身的流动性出现问题,所以它们的撤离与国内银行业的经营状况没有直接关联。

然鹅,事实却是,国外金融资本从国内的金融业撤离主要是因为国内银行业的呆坏账率将迅速上升,预期盈利能力会明显下降[6]

另一方面,Bloomberg当时也直白的指出:

在对130个在华美企(涵盖ICT、制药、汽车零配件等各行业)的制造业者调查后发现,尽管仍有35%的美国企业把劳动力成本上升列入首要因素,但更多美国企业从中国撤厂的原因,已由直接成本因素转变为产品质量问题、知识产权侵权、管理成本问题等非人工成本因素。“麻烦的是,CN无法在一夜之间改善质量问题。这需要CN监管机构、法律体系、管理实践的长期转变。几十年来,虽然BJ一直会承诺控制知识产权盗窃,但结果却远未兑现;如果CN不能快速取得进展,那么目前出口制造业的低迷可能是长期回调的开始。”

那么问题来了。在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国外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这一波撤离之后,国内引进外资的(真实)情况是否得到了修复呢?

Truth可能会颠覆三观。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官宣数据显示,2016年,外资在国内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从2011年的3269.8亿骤降为1211.97亿,短短5年内的降幅高达62.9%。而净外资投资规模(FDI-国内对海外投资)则从2011年的560亿元直接变成了负数(-479亿元)。

另一方面,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外商投资报告2018》则显示,2017年,国内外商投资金额Top 10的国家和地区(如下图所示)实际投资金额合计为1246.1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95.1%。

是不是感觉毫无头绪?

嗯,有关部门和亻猿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然鹅,在商务部的这份报告中,对于这些Top 10的外资来源地,还有一段不太起眼的描述:

“上述国家/地区对中国的投资数据,包括这些国家/地区通过英属维尔京、开曼群岛、萨摩亚、毛里求斯和巴巴多斯等自由港对华投资。”

Ring any bell?

事实上,商务部报告里提到的所谓“自由港”,正是全球最主要的洗钱和避税天堂(离岸金融中心)。而国内在英属维尔京注册的企业,则几乎包括了BATJ、新浪、联通等大部分国内瓜众所熟悉的国内主流公司。由于我国是按照最后一站来计算投资来源地,因此这些在离岸金融中心注册的国内企业也就都被算作了外商投资。

是不是瞬间有了一种如梦初醒的领悟?

欢迎来到现实世界。

实际上,商务部在2004年发布的《离岸金融中心成为中国资本外逃“中转站”》研究报告中就早已明确指出: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大约有4000名FB冠媛逃往国外,带走了大约500多亿美元的资金。其中,许多大案和要案都是通过离岸金融中心发生(操作)。同时,这些离岸金融中心又是国内资金外逃之后回流国内的“中转站”。

与之相对应的,是2003 年对华投资Top 3的FDI来源地:HK(177亿美元)、英属维尔京(57.77亿美元)、日本(50.54亿美元)。2004 Q1,英属维尔京、开曼群岛、萨摩亚在中国的外资来源地中分别排第二、第七、第九。

See?早在17年前开始,这些“自由港”就已经开始在国内的”外商投资“中占据重要地位了。

那么,HK呢?

由于政策宽松,HK也成为了各种热钱、灰钱、黑钱交汇聚集的“内外一体型”离岸金融中心。而每年从内地流入HK(或经HK中转)的洗钱资金规模甚至超过了香港GDP总量的10%以上。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许多具有锅企背景的涉华跨国洗钱组织通过在境外和HK成立子公司,利用国内资本对外投资、吸引国外资本到中国投资的双向通道来隐藏或掩盖洗钱资金的来路。根据全球金融诚信机构的报告显示:

很多合法资金都以FDI的形式离开中国内地进入HK、维京群岛等离岸金融中心,然后再洗到其他实体,最后再以源自HK、维京群岛的FDI形式重新投到内地;“这是一套复杂的洗钱系统,利用CN对FDI放松的监管,为CN高资产净值人群和家族秘密隐藏和积累财富。”

也就是说,在国内十几年如一日的第一大FDI来源地:HK,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属于“假外资”的中资(内地资本)。例如,在上图所示的商务部报告中,HK位于国内2017年所有FDI来源地的首位,在全部FDI投资金额的比重为75.5%。

那么,为什么国内资金要绕这么大一圈呢?主要是为了避税、享受外商投资待遇、隐瞒公司实控人、以及便于快速转移资金。

于是,这个对于醛柜class和family来说早已不是秘密的truth,却在“锅内对外资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宣传效应之下,而对国内广大不明真相的瓜众变成了national secret[7]

没人知道,还有多少令人细思极恐的truth被掩藏在所谓的NS之下。

乔治·奥威尔说,一个社会离真相越远,它就越仇恨那些说出真相的人。

楼下保安则说,对于既得利益阶层来说,动他的利益如同动他的生命;对于底层阶级来说,改变他的观念如同掘他的祖坟;而底层阶级的观念,恰恰正是上层阶级的利益来源。因此,试图说透这一切的人,就成为了双方共同的敌人。


⚠️以上内容节选自《2019房地产沉思录》update 35、《2021房地产沉思录》update 30,所有sensitive内容均已删除,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在公众号或new base中查看。

参考

  1. ^ 根据统计局的官宣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移居城市的劳工平均月薪为4072元,过去10年来上涨了1倍。而日本贸易振兴机构2020年的调查(针对6000家在亚洲和大洋洲设有分公司的企业)则显示,CN制造业劳工月薪为531美元,远高于泰国的447美元、马来西亚的431美元、以及越南的250美元。
  2. ^ 当时,国内已连续16年成为世界上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达7630亿美元。
  3. ^ 实际上,2008年开始的这一波退潮般的外资撤离,正是国内严重依赖出口的外贸型经济失去增长动力的一个关键原因。同时,也正是从那时起,外资外流(撤资)问题就已成为管理层最担心的问题之一。而为了对冲经济下滑的压力,国内仓促上马了大量的高污染项目。2008年11月,在短短3天的时间内,管理层就批准了93个投资计划,投资额高达2600亿元。
  4. ^ 2009年4月,海关总署发布报告指出,从2008年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数据来看,国内今年有外资大规模撤资的风险。
  5. ^ 实际上,日韩港台的产业资本撤资发生在次贷危机之前,撤资原因则是国内土地、原材料及人工等成本的持续上涨,与次贷危机之后欧美金融资本撤离的原因并不相同。
  6. ^ 当时,标准普尔的分析报告指出,2009年CN国内银行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的利润率将收窄50%,平均贷款利率则会由2008年6月的水平下调300个基点,在此预期下,中国银行业的隐含坏账率将升高204基点。
  7. ^ 多年以来,在国内引进的FDI中,有70%以上都来自于laundry(漂白)后回流的CN资本。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全国人大代表雷军建议,制定电子废旧物循环利用整体发展规划,避免废旧手机等设备泄露个人信息? 
  如何评价你的 2021 年?对 2022 年你有哪些规划? 
  如何看待官方通报郑爽两年里偷逃税 7179 万,被罚 2.99 亿元?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 
  如何看待成都一奥迪车超车后踩刹车,导致被超面包车失控撞车后扬长而去?责任该如何界定? 
  成都一隔离场所工作人员确诊,上百名志愿者也被隔离 ,这给疫情防控带来哪些启示? 
  苏州一店主将被顾客闻过的肉串当面丢弃,并表示「不卫生,不放心可以不吃」,对此你怎么看? 
  近期虚拟货币市场频坐「过山车」大涨大跌,你认为什么才是优质的避险资产? 
  联合利华中国区副总裁曾锡文称梦龙事件是「无妄之灾」,对此你如何评价? 
  高中毕业后想变漂亮却毫无头绪,大家可不可以指点一下我该怎么打扮? 
  3 月 29 日吉林省本地新增 1150 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1032 例,目前当地情况如何? 

前一个讨论
如何优雅地利用c++编程从1乘到20?
下一个讨论
为何自动驾驶短时间无法量产和盈利,近几年却还是有大量新兴公司和资本涌入?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